起点小说网 三国小兵之霸途 第一卷 小兵君临 第三十一章 汜水关之战

第一卷 小兵君临 第三十一章 汜水关之战

目录:三国小兵之霸途| 作者:一级烟枪王| 类别:历史军事

    刘易与孙坚,相交莫逆,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感,近段时间相处,亦算是相处融洽,但互相之间,也仅只是朋友,并不存在臣属的关系。

    孙坚亦是一方豪雄,在他的心里,怕也没有拜认谁为主的想法,他与刘易相交,也一直以一种平等身份的态度来相待,或者,他对刘易,也仅只是敬重刘易的为人,把刘易当作是一个尽心为汉室朝廷努力的官员来看待。

    反正,刘易没有看出孙坚有半点投效自己的心思,有时候,刘易甚至还想,孙坚是否也想刘易投效于他?

    说实在,如果孙坚真的有心想投效刘易,那么,刘易给予他的诸多意思,他肯定会遵从。

    比如,在襄阳之时,孙坚让他不要招收襄阳的军士及一般的义士加入他的军队,可是,孙坚却没有听从,反而加大力度扩充军队,壮大他自己的实力。

    那些新招收成为他孙坚军队的襄阳军士以及一般的义士,在短时间之内怎么可能形成战斗力?这些,孙坚的心里也肯定非常清楚,可他还是扩充了兵力,这就证明,孙坚迫切的壮大自己的实力,仅仅只是为了讨伐董卓么?像如今,五万大军,孙坚他自己能放心的,也就是原来的两万长沙兵,看他所率领去作战的军士便可见一斑。

    在明知道孙坚有拥兵自立的想法之下,刘易自然不会自讨没趣的透露出有招揽孙坚的想法。人家的实力都已经不在自己的之下,刘易又凭什么去招揽孙坚呢?

    在注定孙坚不可能成为自己的部下的情况之下,对于孙坚,刘易也只能是交好。希望他可以成为自己在一定时间之内的助力。

    说真的,如果孙坚若真有心又或者已经表态愿意唯刘易之命是从,从此投效刘易,那么,刘易自然也不会看着孙坚陨命,尽可能的助孙坚躲过身死之劫。最简单的。如果孙坚已经是刘易的部下,那么刘易便可以命令孙坚把传国玉玺交还,同时命令他在洛阳镇守,如此。他便不用再经过荆州之地,也不会有被刘表率军伏击身死之事。

    不过,现在说这些也为时常早,刘易现在也只是给予吴夫人及孙策一点提醒罢了,能不能改变孙坚的命运,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现在,已经是一月底了。春季也算是过了三分一的时间,但是天气依然还有点寒冷,如果不是沿路可见小草树枝抽出新芽,都不知道已经是春天。

    春季多雨水,也幸好,近几天虽然乌云密布,但是却没有下雨,如此。也才让军士行军能够稍为轻松一点。不过,看天时,相信很快便会有雨下。并且,极有可能春雨连绵,一下便会没完没了。

    行军至傍晚,终于到达了一个城镇,自有孙坚军的部将下令大军扎营,生火做饭,待明天再起程跟进。

    这个城镇,城墙低矮,已经被孙坚的先锋军所占,孙坚每占一地。都会留有一定的军士把守,待后军跟进,移交了城镇控制权之后,他们才会再去追上孙坚的先锋部队。

    刘易进城之时,看到了一些战斗过的痕迹,城门有被撞击过的痕迹。附近的城墙,也有新痕,附近的地面,也有一滩一滩的血迹,估计孙坚在夺取这座小城的时候,发生过战斗,规模不是很大,但战斗应当也较为激烈。

    刘易此时才想到,孙坚军似乎缺少攻城器械,也不知道他是如何攻城的。找人来问了问才知道,孙坚竟然是以强攻的手段,派人抬着简陋的云梯,强行攻上城墙,将城内的守军击溃,进而占领小城。

    这样的强攻,孙坚军伤亡了好几百人,而守城方,伤亡的也仅是三百来人,大多数还是孙坚攻下小城之后,军士泄愤而斩杀的一些降卒。

    强行攻城的代价太大了,刘易还真的不怎么赞同这样的战争。这样的一座小城,占而无伤大局,孙坚军杀到的时候,大可以不顾而过,只需留下小部军队牵制住城内的董卓军,让他们不敢弃城出击,待后面的大军一到,城内的董卓军看到盟军的大军人多势众,他们这一个小小的城镇是绝对守不住的,或许,可以逼得城镇守军不战而降。刘易随孙坚中军进发的时候,盟军也准备尾随接应,也差不多要动身杀来了,沿途小小的城镇,根本便不用理会,后面的大军自然会一口吞了它。

    孙坚军一路攻杀,沿路所攻下之地也要留兵驻守,等待后军到达,他一万五千兵马,沿路几十个城镇下来,他还有多少兵马杀到汜水关之下?

    刘易觉得,得要及时尽变孙坚的这种战法了。

    刘易记得,如果没错的话,待孙坚杀到汜水关之后,与华雄一战被战败,手下四大将还损失一人,他本人亦被杀得大败,丢盔弃甲。

    待第二天,刘易与孙坚统后军部将与及吴夫人、孙策告辞,以率军支援孙坚为名,率军急赶孙坚。谁不知,孙坚攻杀得急,根本就没作停留,刘易一时间竟然追赶不上。再询问沿途留守孙军将士才知道,原来孙坚见沿途城镇兵力小,他与手下四将轮流各率三千军马,五路分兵攻打城镇,每每一日连下几镇,捷报频传。

    战事越打越顺,到后来,不少城镇的守军,不战而降,使得孙坚根本就没有稍作停留休整。陈留至洛阳,原来便有官府驰道,若不是另僻溪径,也不用像一般的先锋军那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如此,孙坚才会那么进展神速。

    沿路城镇的守军,原来便是官兵,没有董卓的嫡系军士镇守,他们的守将,只是受了董卓的封赐,为董卓效力,但见到孙坚军势大,一般的官府守将,自然也不会真的与孙坚死磕,闻风而降亦是在情理之中。

    没法,刘易急让亲兵快马急追,让传报给孙坚稍等。待他赶到再向前进军。

    此时,离出兵之日,竟然过了好几天,离汜水关亦只有一天的路程。亲兵回来报告,孙坚已经攻杀至汜水关,原来想驻军待刘易来到再发兵攻关的,但是孙坚军发现关前竟然有一支军马在攻战,并且还被董卓军杀得大败,孙坚已经率军支援而去了。

    另有一支军马出现在汜水关之前攻战?刘易听到消息后不由打了一个突,一时没记起盟军攻打汜水关的时候还有这样的一个插曲。

    原来是诸侯之一的济北相鲍信。他本是原来代西园八校尉的后军校尉,在董卓进京之时,曾劝袁隗及早起兵击杀董卓,但袁隗犹豫不决,他便率本部兵马投了济北,后董卓为安天下人心,重新给天下官府的官员任命,其中。鲍信便被表奏为济北相。

    鲍信在独领一地之后,野心也膨胀,此次参与讨伐董卓。见到同为西园八校尉的曹操袁绍等一为联军盟主,一隐隐为盟军总参事,他们在盟军之中的地位远在他鲍信之上。论声望地位,他都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些人。

    他本来也有意作先锋,想在天下群雄的面前立威显信,可是却被孙坚抢了先。眼看孙坚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掠寨,一封封的捷报文书送回到盟军总部,让他觉得董卓军亦不过如此,不由产生一种抢夺功劳的想法。

    他寻思。此次孙坚为先锋,最终攻战到汜水关为终点,等待盟军大部到达才一起攻占虎牢关。那么,他何不抢先一步攻下汜水关,好在诸侯的面前扬扬威风露一露脸?再有,探子亦已经探到。董卓已经派出大军前来与盟军会战,进驻汜水关的守将,乃是董卓手下曾有第一猛将之称的华雄,如果他鲍信可以斩杀华雄,那么,天下诸侯何人再敢轻视他?

    所以,他命其弟鲍忠,引马步军三千,抽捷径小路,避开与孙坚军接头,急扑汜水关。

    这日,鲍忠率军至汜水关下,军士迎着飘然而下的寒冷小雨,在关前展开了兵力,然后向汜水关守军搦战。

    鲍忠这三千军马,其中大多是原来的西园八校尉后军校尉的军士,也数是精锐之军。但是,这三千军马一路急赶,又是抄近路翻山越领,冒着寒冷细雨赶到汜水关下,军士早已经人疲马泛了,按理,鲍忠应该先躲在汜水关外的密林中稍作休整,待军士战力恢复,来日再搦战也不迟,可是,他看到孙坚军也快要攻杀到汜水关,抢功心切,竟然就以疲劳之师搦战。

    领军到达汜水关的华雄也早到有些时日了,全军养精蓄锐,等待盟军的到来。闻报有军马杀到关下搦战,华雄便披甲登城,观察来犯之军。

    当他看到关下之军一个个被雨水淋得像落汤鸡,虽然齐列阵关前,但看其军士的精神并不振作,甚至还有点萎靡。常年领军作战的华雄,其作战经验是何等丰富?他一见来犯之军如此精神面貌,他便知道可一战败之。当下,他亲率五百骑兵,开关门杀出关来。

    而鲍信,看到守将华雄真率军杀出关来,并且所引之军并不多,不由心里大喜,以为头功在望,打马挥军上前迎战。

    华雄也不与来犯之军多说话,拍马扬刀,五百骑兵跟着冲杀。

    顿时,两军并战在一起,但甫一接触,胜负便见分晓。鲍信所引的兵军,面对骑兵本来便有着天然的兵种相克劣势,加上他的军士也人人疲乏,才一接战便被华雄的五百骑兵破开战阵,直冲杀进军阵之内。

    鲍信轻军前来,军士本就缺少正面抵抗骑兵的军械设备,军中战士连长兵器都少,也没有成规模的列成长枪阵,不少军士虽有弓矢,但是骑兵马快,在他们没能形成齐射压制骑兵冲锋的情况之下,被骑兵杀进军阵是必然的。

    蹄声轰隆之间,喊杀声骤然响起,刀枪交激,惨叫连连。

    只是短暂的时间,鲍信的军阵便被华雄冲杀了一个通透,硬生生的杀出了一条血肉之路。

    华雄,身长九尺,虎体狼腰,豹头猿臂,武勇过人。董卓手下能人异士众多,现几十万大军,华雄在吕布未投董卓之前。隐隐为董卓帐下第一猛将,这个第一,可不是吹出来的,而是经过多次的战斗闯出来的名头。

    所以。如此虎狼之将,又岂是鲍信这胞弟之敌?可笑的是,鲍忠见到自军被华雄一翻冲击便损失惨重,军士皆惊,有溃败之像,他心急之下,拍马直取华雄。以为只要斩杀了敌军主将,此战自可胜之,并有可能一举杀进关去,斩将夺关。

    可是,当他冲近华雄之时,看到华雄一柄大刀上下翻飞,刀光散发出来的凛冽杀气,让他心里一惊。特别是看到华雄一声断喝,上前攻击他的几个军士,被华雄一刀便将几人的头颅砍下。鲜血漫天喷洒。

    见华雄如此勇猛,鲍忠顿时心寒,拍马便要避开华雄,不敢再与之一战。

    可华雄却看到了他,知道他便是击关主将,他豹目一瞪,拍马追击,大喝道:“贼将休走!”

    华雄马快,鲍忠都还没有来得及掉转马头,便惨叫一声。被华雄一刀斩于马下。

    主将鲍忠一死,余下的军士立马溃败,惊号着四散奔逃,来不及逃走的,被华雄领军斩杀或俘虏,所擒将校极多。

    鲍忠之败实在是太快了。待孙坚引军杀到汜水关前的时候,关前仅余遍地尸骸,滩滩被雨水冲淡的血迹。

    “可恨!可恼!”孙坚见盟军将士被斩杀,陈尸于关前的惨况,激起了他刚烈性子,愤而拍马至关前叫阵。

    华雄刚胜一阵,得胜回关,听到又有盟军杀到叫阵,他登关再望。

    孙坚,华雄在西凉之时便认识,那时便知孙坚之勇,不过,他也并不惧孙坚,只是他刚战一阵,虽然轻松,但亦损耗不少体力。他见孙坚军马也不多,不过一万,并又是步兵居多,可与之一战,以挫孙坚军的锐气,当下命副将胡轸,引军五千骑兵出战。

    胡轸,字文才,其人能文能武,亦为董卓所倚重的将领之一,为董卓手下五大中郎将之一。他被董卓命为东郡统领(洛阳以东所有城镇兵马的统领),本来包括虎牢、汜水等关的军马都要受他统管,只是华雄是董卓亲命的汜水关主将,所以,在汜水关,胡轸亦只能作为华雄的副将。

    历史上,对于胡轸的记述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就在汜水关被孙坚手下大将程普所杀,另一记述则是未死,后与吕布一起逃走,董卓死后投王允,后又投李傕。嗯,他最后的结果如何,却再也没有记述,但从这些记述当中,可看得出胡轸并非那种无谋之人,而是奸滑似鬼的家伙,这样的家伙,又怎么可能轻易被斩杀?如果他没有几分才干又或没有几分保命的本领,董卓又焉能重用他为东郡统领?

    他接到华雄的命令,心下便寻思,华雄手下副将甚多,为何偏偏要他领军出战?他作为东郡统领,排资论辈,也排不到他这个东郡统领出关作战,除非是他自己请战,一般人岂敢把他推上前线?他的在军中的地位隐在华雄之上,可能因这个原因,华雄对他有所猜忌,命他出战,胜之还可,若败,则华雄便为许多由头来为难他,若战死了,华雄可能会更高兴。

    董卓帐下将领众多,并且龙蛇混杂,有来自汉将,亦有来自胡将,并且,胡将当中的成分也很复杂,因为来自不同的部落,以前互相之间可能便有攻战有仇怨,如果不是被董卓收服,他们怕也不会走到一起来。

    胡轸与华雄,以前就是互相攻战过,有仇怨。

    不过,军令既下,胡轸也只好听令,但心里亦已经有了计较。

    领军出战,孙坚帐下大将程普飞马挺矛,与胡轸战在一起,斗不过数会合,胡轸突然露了一个破绽,被程普刺中,看似摔落马下,但实藏身于马腹,打马便逃。

    胡轸也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弓马娴熟,少许伎俩还是有的。他也不回关,而是直往一旁的密林逃窜,自然军士佯败追随,他自知再回汜水关,势必会遭到华雄的为难,所以,他干脆佯败,逃回虎牢关报吕布而去。

    当然,他在与程普交战当中,发现孙坚军并不似原先那支盟军精神不振,孙坚军将士战意高昂,军列凝而不散,枪兵、弓箭手严阵以待,并且,兵力也要比他五千骑兵多出差不多一半军马。再加上孙坚军主将厉害,他自知不是程普之敌,将、兵都不及别人,这一战如何战?哪怕他们骑兵占了很大的优势,但一旦冲阵,就绝对不会像华雄冲阵那么的轻松,五千军马,怕还没有冲杀到孙坚军之前便损伤一小半,这样的仗,胡轸怎会打?

    孙坚见董卓军甫接战便败退,即挥军冲杀,但败军是骑兵,追击不及,只好杀至城关之前,但关上矢石如雨,把孙坚军射退。无奈,孙坚也只能暂且收兵,引军撤回二十来里安营扎寨。

    汜水关可不似一般的城镇了,其城高十丈,一字横关,拦住大军去路,左右悬崖峭壁,难以攀爬,而且,山上也有守军。看董卓军虽败退了几千军马,但是关内旌旗密布,军士嚣扬,也不知道关内还有多少军马,孙坚军又没有攻城器械,难以攻城,也只能先行退走再作打算。

    孙坚安顿好后,便使人向盟主袁绍报捷,禀明已杀到汜水关之下,请盟军主力尽快赶来,并携带攻城器械,待攻城器械一到,便可向汜水关发起攻击。同时,亦向袁术这督粮催促粮草。

    孙坚军缺粮的事,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可以想象,孙坚军一路急进,所过城镇,他亦不可像董卓军那样,沿途洗掠,劫掠军粮。他行军甚急,连刘易一路猛赶也难以赶上,那么袁术所负责的运粮军便更慢把粮草送来了。再说,给孙坚军配送的粮草压根就没有送来。

    原来袁术与孙坚一见面便闹得不开心,心眼极小的他自然是怀恨在心,再者,见孙坚与刘易走得极近,刘易加于他身上的屈辱,让他永世难忘,所以,他仇恨刘易之余,连带孙坚也恨上了。

    还有,他现在所领之地,乃是江东,孙坚却是有着江东猛虎之称,他想永据江东,便要打压孙坚。因为谁知道孙坚会否返回江东发展呢?江乐乃是孙坚的老家,发迹之地,若孙坚返回江东,他袁术又如何能抑制得了孙坚?如今,孙坚便已经有了不下于他袁术的实力,如果让孙坚打破洛阳,击杀董卓,那么,孙坚气焰便更盛,严重威胁到了他袁术在江东的地位。

    亦有手下谋士劝袁术,何不断孙坚军粮草,使其军自乱其心而散?袁术听之深以为然,遂即便私下扣下供应孙坚军的粮草,并没有发送出去。

    孙坚军仅只是带着十天的军粮,此刻亦差不多消耗完,从盟军总部押运粮草前来,少说也要好几天,现在都还没有发送,孙坚此即派人去催促,这一来一回,哪怕袁术把军粮送来,但此时,怕没有十天休想把粮食送到。十天,孙坚军的军士怕早已经全饿死了。

    此刻,孙坚军扎营要生火造饭之时,才发现粮草不足,又一天急行军杀到汜水关下的军士,听闻军粮不足,自然便有一种恐慌的情绪,最少,军士在私下里埋怨是少不了的。但军士一旦埋怨开来,便会造成一种消极心理,对军士的士气造成极大的影响。

    幸好,刘易率着自己本部二千军马在傍晚时分赶到,见到孙坚之后,得知孙坚军内缺粮的情况,便把自己二千军马所带的军粮先拿出来,供应给孙坚军,让将士们饮食一顿,安稳军士情绪。

    也只有像孙坚这个一心急义的家伙才会弄致军中缺粮,这天下十多路诸侯联军,谁会像孙坚这样真的把自己的军粮全数上缴给盟军?谁不私下留下一定量的军粮,当初刘易也阻之不及,毕竟,孙坚一声令下,下面的军士便把粮食都上缴了去。对此,刘易当时也是深感无语的。(未完待续。。)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小兵之霸途》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小兵之霸途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