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一念之间
目录:大明皇商| 作者:须生| 类别:玄幻奇幻
祝各位书友元旦快乐!新年新气象
不过毕竟都是读书人,眼前的青年应该也是生员大军中的一员,尽管不齿青年的为人,王昱倒也不好置之不理。一旦今日王昱对此熟视无睹的话,日后传出去,在士林中的影响将十分恶劣。无奈的摇了摇头,王昱翻身下马,在围观众人诧异的目光下,来到青年面前,将青年扶起,问道:“这位仁兄,你怎么样?”
青年看向自己的目光中,那一闪而逝的羞愤与恼怒并未瞒过王昱的眼睛,想必是怪王昱多事。没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丑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况且看王昱的打扮,也是士子。士林这个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青年今日之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变成一桩笑柄而在士林中流传,作为目击者,王昱的身份自然便尴尬了。
在这件事情上,王昱做的也的确有欠思量,他并未考虑到人性复杂与险恶。虽然一般的人都会存着一颗感恩图报之心;但还是有些人并非如此,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标榜所谓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眼前这青年正是如此。
王昱对青年的印象再一次大打折扣,不过王昱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半途而废并非他的风格。虽然眼前这青年乃是中山狼一类的人物,王昱还是决定把这个好人做完。
青年借着王昱的搀扶,终于站了起来。打量着扶起自己的少年,十七八岁的年纪,面如冠玉,脸上带着和煦自然的笑容,衣饰虽不华贵,却也十分精美,特别是腰间的那枚玉佩,洁白的没有一丝瑕疵,上好的羊脂白玉!仅这一枚玉佩,便足够一般人家富贵半生了,青年脸上勉强扯出一丝笑容,低声说道:“多谢兄台援手,在下蒲州方凌。”
王昱拱了拱手,顺手掏出了一锭银子塞到了方凌手中,一边说道,“在下王昱,既然方兄无甚大碍,小弟便告辞了。”说完对方凌拱了拱手,翻身上马,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方凌目光闪烁,看了看手中足有十两的雪花白银,又扫了王昱的背影一眼,最终还是难掩心中的羞愤与自卑,遂将一腔怨毒都转化成了对王昱的恨意!又将目光从围观的众人身上扫过,最后方凌艰难的转过身,怨毒的目光狠狠的注视着让他不名一文,颜面扫地的素云楼。
素云楼的几个打手站在门旁,见方凌犹自不走,便高声骂道:“该死的穷酸,快滚!”
方凌怨毒的目光一一扫过那几个叫嚣怒骂的打手,嘴角扯出一丝冷笑,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方某会加倍偿还今天的一切!
对于王昱而言,方凌的事情不过是一个小插曲罢了。既然又回到了城中,王昱便打算好好逛逛。他并非山西人,而是因为舅舅的缘故,这才举家迁到了安邑县。对于安邑,王昱根本不了解。
至少在以后的数年间,这里将成为自己的容身之地,那还是好好的了解一下这座城市,以及这个时代吧。
如今已经是大明洪熙元年四月十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六天了,王昱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时间过得还真是快呢。
洪熙元年,靠!王昱突然想到了什么,身形一震,差点从马上摔了下去!
原来,他忽然想起,如今已经是四月中旬了,离五月二十九日,仁宗驾崩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历来先皇驾崩,新君登基之时都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而每逢此时,总有一些手段老到,嗅觉灵敏的官员能够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成就自己的一番富贵,甚至泽及后辈。
仁宣两朝成就了三杨、夏元吉、金幼孜等人。而此时的太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宣德皇帝还在南京。朱瞻基也是得到父皇驾崩的消息后,才匆匆赶回帝都北京的。
如果这时找上朱瞻基,然后护送他回京,肯定是大功一件啊!王昱忽然想道。不过,转眼间王昱便抛开了这个诱人的想法。他若是贸然去找朱瞻基,肯定会被怀疑别有用心,到时候恐怕连小命都保不住!而且据他了解,得知父皇驾崩后,朱瞻基得到消息说汉王朱高煦要在半途截杀他,然后自立为帝。左右都劝他整顿兵马以作防范,但朱瞻基却怡然不惧,言道:“君父在上,谁敢如此胆大妄为!”依然轻身出发,日夜兼程,赶回了北京。
面对这样一个大智大勇之人,王昱十分清楚,自己那点小花招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既然无法一步登天,王昱此时也只有稳扎稳打了。解盐东场便是他起步的根本,一定要经营好才是!
明初为了防御蒙古统治者的侵扰,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一线,先后设置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九个军事要镇,史称“九边重镇”。明廷于此一线秣马三十六万、厉兵十万,造就了一个高额消费区。“九边重镇”山西有二,大同总兵驻大同,太原总兵驻偏关。在山西北部大同、左云、偏关等地形成了两道军事防线,因地处要冲,更配置了重兵戍守。于是,靠近太原、大同的山西大商小贩、地不足耕和破产的农民把住了这个机遇,捷足先蹬,蜂拥而至,为镇边明军操起贩运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生意。
再加上开中制的实施,于是造就了此时山西的繁荣局面。而后世那些所谓的晋商,正是利用开中制用大量的粮食换取食盐,再把食盐贩卖出去,从而成为了引领一代潮流的著名商团!
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晋商的兴起将不可避免!并逐渐将他们的触角伸到了两淮,终于成为富可敌国,足以影响天下的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对于经济资本的本身,王昱没有任何偏见,但晋商在满人入关时的所作所为却让王昱有些疙瘩。况且面对目前的山西这样一大块蛋糕,王昱当然不想被别人分走!
要想抑制这些商人的发展,甚至取而代之,必须要掌控住他们的经济命脉——盐!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开中制的实施,不仅开放了盐的私卖,更使这些商人极为容易的便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既然无法从源头上控制,那么便只有分化一批、拉拢一批的同时,壮大自己的实力,等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之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王昱当然不会幼稚的认为这个过程会如吃饭喝水那么简单;但同时,他也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作为一个穿越者,虽然前世的经验不能成为自己的凭借,但至少能够让自己在大方向上不犯错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起码也能够趋吉避凶,如果运作的好,还能够和当朝的那些大佬们搭上关系,这对自己而言更是极为重要的!
毋庸讳言,天朝自古以来便是一个讲人情、讲关系的社会,人脉在任何时候都是极为重要的!
王昱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一边漫无目的的闲逛着,突然一声“昱儿”的喊声将他从对未来的规划中唤醒。王昱循声看去,却是自己的舅舅,正喜笑颜开的冲自己招手。
王昱连忙走到舅舅身前,笑嘻嘻的问道:“舅舅,顺利吧?”
赵子昂拍了拍自己鼓鼓囊囊的褡裢,对王昱挤了挤眼,压低声音说道:“那小子已经被吓破胆了,都在这儿呢!”
王昱松了口气,“总算是成了!”心情大好的王昱看着同样喜不自胜的舅舅,不由感慨万千,原来成功滋味是如此美妙!与成功的喜悦相比,金钱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对了,舅舅,今晚邀请的客人都请到了吗?”王昱忽然想起了今晚的重头戏,宴请一些重要的人物。比如安邑县县令、县尉、平阳卫驻守在盐场中的两位百户、圣惠镇巡检司的巡检,以及那位安邑县首屈一指的大商人李玮书。趁着收拾完吴永的机会,将这些人请到一起,一来是拉近关系,二来也是告诉这些人,转运司衙门,还是赵子昂这位副使说了算的!
不过毕竟都是读书人,眼前的青年应该也是生员大军中的一员,尽管不齿青年的为人,王昱倒也不好置之不理。一旦今日王昱对此熟视无睹的话,日后传出去,在士林中的影响将十分恶劣。无奈的摇了摇头,王昱翻身下马,在围观众人诧异的目光下,来到青年面前,将青年扶起,问道:“这位仁兄,你怎么样?”
青年看向自己的目光中,那一闪而逝的羞愤与恼怒并未瞒过王昱的眼睛,想必是怪王昱多事。没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丑态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况且看王昱的打扮,也是士子。士林这个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青年今日之事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变成一桩笑柄而在士林中流传,作为目击者,王昱的身份自然便尴尬了。
在这件事情上,王昱做的也的确有欠思量,他并未考虑到人性复杂与险恶。虽然一般的人都会存着一颗感恩图报之心;但还是有些人并非如此,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标榜所谓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
眼前这青年正是如此。
王昱对青年的印象再一次大打折扣,不过王昱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半途而废并非他的风格。虽然眼前这青年乃是中山狼一类的人物,王昱还是决定把这个好人做完。
青年借着王昱的搀扶,终于站了起来。打量着扶起自己的少年,十七八岁的年纪,面如冠玉,脸上带着和煦自然的笑容,衣饰虽不华贵,却也十分精美,特别是腰间的那枚玉佩,洁白的没有一丝瑕疵,上好的羊脂白玉!仅这一枚玉佩,便足够一般人家富贵半生了,青年脸上勉强扯出一丝笑容,低声说道:“多谢兄台援手,在下蒲州方凌。”
王昱拱了拱手,顺手掏出了一锭银子塞到了方凌手中,一边说道,“在下王昱,既然方兄无甚大碍,小弟便告辞了。”说完对方凌拱了拱手,翻身上马,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方凌目光闪烁,看了看手中足有十两的雪花白银,又扫了王昱的背影一眼,最终还是难掩心中的羞愤与自卑,遂将一腔怨毒都转化成了对王昱的恨意!又将目光从围观的众人身上扫过,最后方凌艰难的转过身,怨毒的目光狠狠的注视着让他不名一文,颜面扫地的素云楼。
素云楼的几个打手站在门旁,见方凌犹自不走,便高声骂道:“该死的穷酸,快滚!”
方凌怨毒的目光一一扫过那几个叫嚣怒骂的打手,嘴角扯出一丝冷笑,心中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方某会加倍偿还今天的一切!
对于王昱而言,方凌的事情不过是一个小插曲罢了。既然又回到了城中,王昱便打算好好逛逛。他并非山西人,而是因为舅舅的缘故,这才举家迁到了安邑县。对于安邑,王昱根本不了解。
至少在以后的数年间,这里将成为自己的容身之地,那还是好好的了解一下这座城市,以及这个时代吧。
如今已经是大明洪熙元年四月十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六天了,王昱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时间过得还真是快呢。
洪熙元年,靠!王昱突然想到了什么,身形一震,差点从马上摔了下去!
原来,他忽然想起,如今已经是四月中旬了,离五月二十九日,仁宗驾崩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历来先皇驾崩,新君登基之时都是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而每逢此时,总有一些手段老到,嗅觉灵敏的官员能够把握住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成就自己的一番富贵,甚至泽及后辈。
仁宣两朝成就了三杨、夏元吉、金幼孜等人。而此时的太子朱瞻基,也就是后来的宣德皇帝还在南京。朱瞻基也是得到父皇驾崩的消息后,才匆匆赶回帝都北京的。
如果这时找上朱瞻基,然后护送他回京,肯定是大功一件啊!王昱忽然想道。不过,转眼间王昱便抛开了这个诱人的想法。他若是贸然去找朱瞻基,肯定会被怀疑别有用心,到时候恐怕连小命都保不住!而且据他了解,得知父皇驾崩后,朱瞻基得到消息说汉王朱高煦要在半途截杀他,然后自立为帝。左右都劝他整顿兵马以作防范,但朱瞻基却怡然不惧,言道:“君父在上,谁敢如此胆大妄为!”依然轻身出发,日夜兼程,赶回了北京。
面对这样一个大智大勇之人,王昱十分清楚,自己那点小花招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既然无法一步登天,王昱此时也只有稳扎稳打了。解盐东场便是他起步的根本,一定要经营好才是!
明初为了防御蒙古统治者的侵扰,在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一线,先后设置辽东、宣府、大同、榆林、宁夏、甘肃、蓟州、太原、固原九个军事要镇,史称“九边重镇”。明廷于此一线秣马三十六万、厉兵十万,造就了一个高额消费区。“九边重镇”山西有二,大同总兵驻大同,太原总兵驻偏关。在山西北部大同、左云、偏关等地形成了两道军事防线,因地处要冲,更配置了重兵戍守。于是,靠近太原、大同的山西大商小贩、地不足耕和破产的农民把住了这个机遇,捷足先蹬,蜂拥而至,为镇边明军操起贩运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生意。
再加上开中制的实施,于是造就了此时山西的繁荣局面。而后世那些所谓的晋商,正是利用开中制用大量的粮食换取食盐,再把食盐贩卖出去,从而成为了引领一代潮流的著名商团!
如果按照这个轨迹发展下去,晋商的兴起将不可避免!并逐渐将他们的触角伸到了两淮,终于成为富可敌国,足以影响天下的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对于经济资本的本身,王昱没有任何偏见,但晋商在满人入关时的所作所为却让王昱有些疙瘩。况且面对目前的山西这样一大块蛋糕,王昱当然不想被别人分走!
要想抑制这些商人的发展,甚至取而代之,必须要掌控住他们的经济命脉——盐!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开中制的实施,不仅开放了盐的私卖,更使这些商人极为容易的便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既然无法从源头上控制,那么便只有分化一批、拉拢一批的同时,壮大自己的实力,等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之后,将他们一网打尽!
王昱当然不会幼稚的认为这个过程会如吃饭喝水那么简单;但同时,他也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作为一个穿越者,虽然前世的经验不能成为自己的凭借,但至少能够让自己在大方向上不犯错误,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起码也能够趋吉避凶,如果运作的好,还能够和当朝的那些大佬们搭上关系,这对自己而言更是极为重要的!
毋庸讳言,天朝自古以来便是一个讲人情、讲关系的社会,人脉在任何时候都是极为重要的!
王昱一边想着自己的心事,一边漫无目的的闲逛着,突然一声“昱儿”的喊声将他从对未来的规划中唤醒。王昱循声看去,却是自己的舅舅,正喜笑颜开的冲自己招手。
王昱连忙走到舅舅身前,笑嘻嘻的问道:“舅舅,顺利吧?”
赵子昂拍了拍自己鼓鼓囊囊的褡裢,对王昱挤了挤眼,压低声音说道:“那小子已经被吓破胆了,都在这儿呢!”
王昱松了口气,“总算是成了!”心情大好的王昱看着同样喜不自胜的舅舅,不由感慨万千,原来成功滋味是如此美妙!与成功的喜悦相比,金钱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对了,舅舅,今晚邀请的客人都请到了吗?”王昱忽然想起了今晚的重头戏,宴请一些重要的人物。比如安邑县县令、县尉、平阳卫驻守在盐场中的两位百户、圣惠镇巡检司的巡检,以及那位安邑县首屈一指的大商人李玮书。趁着收拾完吴永的机会,将这些人请到一起,一来是拉近关系,二来也是告诉这些人,转运司衙门,还是赵子昂这位副使说了算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皇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皇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