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6、午后
目录:你我同是穿公主| 作者:无妍| 类别:历史军事
56、午后
金秋十月,端亲王府里的合欢树慢慢黄了叶子,兰院儿里的月季秋葵却开得正好。午时,宁阳命人将盆栽的玉兰、墨兰都搬进屋里,院儿里置了金蕊、雪月,藤椅、小桌,如今的天气还算不得冷,午时依旧是热的,秋风却是凉爽,诸葛端云午时依旧在院儿里看书。
虽说如今宁阳与诸葛端云两人晚上依旧住在各自的寝阁,但白天大多是在一处的。用膳、煮茶、沐浴都是宁阳亲自侍候着,有时宁阳自己都觉得,环儿这个兰院儿的大丫头根本就是虚的,她才那个真正侍候主子的,从头到尾在诸葛端云面前就没点王妃的派头。
莫非生来就是个丫头命?这想法钻进宁阳脑袋里的时候,她不由瘪了瘪嘴,但是看到那个卧在藤椅上看书看得专心的某王爷,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转过身去就像个陀螺似的转起来,又张罗着给他准备点心去了。
过了十月,诸葛端云就要上朝恢复差事了,宁阳这半年来每月都请御医来为诸葛端云把脉,他的伤总算无碍了,胃口也好了许多,但是午时给他准备点心却已成了习惯。
厨院儿的下人们也习惯了宁阳每日都来,见她来了,刘婶忙笑着过来行礼,宁阳看了眼四周,问道:“这是怎么了?怎么把物什都搬出来了?”刘婶应道:“回王妃,下个月天就冷了,趁着此时天气尚好,把东西都搬出来再晒晒,里面也好收拾收拾。”宁阳点了点头,她这些日子也发现了,王府的厨房里也不见得多干净,不像在宫里她那西憙阁的小院子,单独的小厨房,地方不大,收拾起来也容易。王府的厨房地方大,人多东西也多,时日久了还真不太干净。她本想安排些改革的措施,但是如今厨院儿的管事还是刘婶,跟外院的大总管傅春连着亲,她打算等着诸葛端云把傅春打发了,再借着势头给厨院儿定规矩,否则还真不知道这些仆役们背地里按不按她的话做。
宁阳把这事儿放在了心里,决定暂时按兵不动,只带着月桂和良儿去厨房里做了盘小蜜糕和咸酥云饼,然后就只吩咐了声好生打扫,便回了兰院儿。
一进得院儿里,就听有人怒道:“总有一日,朕要把那些那些居心叵测的老不死地全宰了!”
宁阳吓了一跳,进去才见着诸葛锦旭一身红锦兰枝的衣袍立在院儿中,唇抿着,眼里满是怒气,与平时笑嘻嘻的样子大相径庭。见到宁阳进来,诸葛锦旭才敛了敛盛怒的表情,道一声:“皇婶来了。”
宁阳行了一礼,笑道:“皇上来的正好,刚做好的点心。”说着便让良儿把点心放在诸葛端云旁边的藤桌上,让一干下人都退下了,这才知道,原来是为了选后的事儿。
诸葛锦旭登基也有三年了,如今后宫尚未立后,朝中大臣凡家中有适龄女儿的,都眼巴巴地盯着那个位置,偏偏诸葛锦旭的身世使他打心底排斥这种朝臣干预后宫的事,脾气上来了就索性罢了选后的事儿。
诸葛端云从藤椅上坐起来,将书册放到一旁的桌上,拨弄着茶碗里的茶叶说道:“那些人现在动还太早了,你登基才三年,朝中的事还得这些老臣扶持着。”
“扶持是假,稳固自家的势力倒是真的!这些个老臣,有几个是真心为朝廷办事的?下了朝就逛窑子,上了朝就盯着朕的后宫,他们还能想些别的吗?”诸葛锦旭袖袍一甩坐到旁边搬来的椅子上,说道,“尤其是那个右相冯启广,之前送了个管家给皇叔不算,还一心要把他的女儿塞到朕的枕边。真是岂有此理!当真以为他家是数百年的世家大族,朕就不敢动了吗?”
诸葛端云敛了敛眸,淡道:“如今本王精锐的兵马依旧留在帝都,你若真想动他倒也不难,只是如今你若动了冯家一族,朝中其他世家难免胆寒,这些世家盘踞各州甚久,名下的商号、银号、茶庄、布庄、粮庄、盐庄、矿脉甚多,甚至连东边的船只都有一半控制在冯家手里,鲁莽处置,容易生变。”
宁阳从旁听着也觉得有些忧心,若是平天下靠的是军马,那么治理天下就难得多。如今三国里,大夏和大周的体制相同,世家门阀盘踞,名下的产业可以不必交税,赚的钱都是自己的,时日久了,凡世家之族皆一方大富,帝都像冯家那样的世家皆富可敌国了,这样的家族要处置确实不容易,没个说得过去的名目,很容易令朝野上下人心大乱。
“前些日子冯启广举荐了个贤才,安排在鸿南城那边主管开矿,结果没个三天就有御史弹劾,说是此人在那边大肆征民,霸道横行,民心皆怨!”诸葛锦旭的火气还没下去,越说越气,“皇叔听听,这就是朝上的老臣!连推举个人都是这样的!”
“自古朝中用人都是从世族中选用,此弊端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诸葛端云放下茶盏,拈了块咸酥云饼放在嘴里,拍了拍手,说道,“你登基不久,亲信甚少,那些老臣多半是不能用的,如今是该广纳贤才了。”
“如何纳贤?要避过那些世家的眼线,只怕没那么容易。”诸葛锦旭看了眼诸葛端云,也从盘子里拿了块点心吃。
宁阳略微沉思,皇帝如今确实迫切需要培养亲信,但是招贤纳才之事只怕没那么容易,这世家门阀盘踞的取仕制度有些像中国的魏晋时期,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后来隋文帝时期才慢慢采用了分科取士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科举制度。
如今大夏只怕也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阶段了,科举制度对如今的大夏来说无疑是先进的,只是很遗憾她并不能说出来。因为她是史学专业的学生,深知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文帝开始,经历了唐朝时期的完备、宋朝时期的改革,直到了明朝才达到鼎盛。这期间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绝不是她说出来,马上就能实施,马上就能改变大夏现状的。那些世家大族的势力并没有没落,这种先进的制度现在提出来一定会遭到反对和打击。诸葛锦旭登基才三年,帝位并不稳固,如果朝党反对,很可能酿成一场大变。时机未成熟,太先进的东西只会成为一把利刃。
宁阳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却听诸葛端云说道:“既然无法避过那些眼线,就索性先不做这件事。冯家虽说是世家之首,但下面紧紧盯着那个位置的也有不少,冯启广安插在本王王府里的总管前些日子被查出来任用亲族,私吞王府钱财。方才你说他举荐的人在矿上引发民怨?”诸葛端云垂下眸,眸底一抹冷意流动,“安泰下个月便从北关回来了,云风出去办事也该回来了。待他二人回来,我命他们放些消息出去,再趁机搜查些冯启广有关的罪证,先把冯家拔除再说。”
诸葛锦旭听了会意一笑:“好啊,那些盯着冯家的老家伙们,想必很期望利益均沾吧。”
诸葛端云哼道:“目光短浅之人才会想要利益均沾,一旦冯家没了,世家便是群龙无首,想要取代冯家的几家大族势必抢得头破血流。待元气大伤之时,你便可以提拔亲信之人了。”
诸葛锦旭捏起一块小蜜糕放在嘴里嚼,丹凤眼眯了起来,笑眯眯地一派美好风情,哪里还看得见刚来时的盛怒?宁阳不由摇头一笑,果然根本就不需要她担心,这些男人都是朝堂风雨里过来的,哪个的手段主意不比她多?想当初那科举制度也是古人创造出来的,不也没受什么人提醒?历史的发展总会自然进步的,何需她去操心?教给这些男人自己去解决,总不会有错的。
“皇婶的手艺真不错,赶上御膳房的厨子了。”诸葛锦旭笑道。
宁阳心里有些好笑,脸上却是大方地笑了笑,看了诸葛端云一眼说道:“府里有个会品菜的,由不得不长进。”诸葛锦旭愣了愣,随即大笑起来。诸葛端云却微微眯了眼,看了眼宁阳,这小丫头是在拐弯抹角地说他嘴刁?可是被瞪着的人却依旧大大方方地笑着,仿佛她什么坏话也说,说的都是好话来着。
这时,月桂进来报说:“禀王妃,刘总管请您去瞧瞧今年冬天裁衣的绸缎,说是采买的回来了。”
宁阳这才想起,如今已是十月,也该着准备冬天的衣裳了。要给诸葛端云和自己各做几套冬衣,还要把布料分配给府里的下人们,每人两套新衣。今年是大周那边的陪嫁宫女们跟着她来王府的头一年,许多人不太适应北国的严寒,今年的只怕要多照顾她们一些。还有,炭火和冬天的菜都要开始准备了,之前的想做的手套等御寒之物也好提早准备才好。
宁阳笑着告了声罪,便跟着月桂出了兰院儿,秋风有些凉爽,她不由一笑,如今这些才是她要考虑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还是小宁的章节~要准备冬衣了~
<hr />
金秋十月,端亲王府里的合欢树慢慢黄了叶子,兰院儿里的月季秋葵却开得正好。午时,宁阳命人将盆栽的玉兰、墨兰都搬进屋里,院儿里置了金蕊、雪月,藤椅、小桌,如今的天气还算不得冷,午时依旧是热的,秋风却是凉爽,诸葛端云午时依旧在院儿里看书。
虽说如今宁阳与诸葛端云两人晚上依旧住在各自的寝阁,但白天大多是在一处的。用膳、煮茶、沐浴都是宁阳亲自侍候着,有时宁阳自己都觉得,环儿这个兰院儿的大丫头根本就是虚的,她才那个真正侍候主子的,从头到尾在诸葛端云面前就没点王妃的派头。
莫非生来就是个丫头命?这想法钻进宁阳脑袋里的时候,她不由瘪了瘪嘴,但是看到那个卧在藤椅上看书看得专心的某王爷,最终还是叹了口气,转过身去就像个陀螺似的转起来,又张罗着给他准备点心去了。
过了十月,诸葛端云就要上朝恢复差事了,宁阳这半年来每月都请御医来为诸葛端云把脉,他的伤总算无碍了,胃口也好了许多,但是午时给他准备点心却已成了习惯。
厨院儿的下人们也习惯了宁阳每日都来,见她来了,刘婶忙笑着过来行礼,宁阳看了眼四周,问道:“这是怎么了?怎么把物什都搬出来了?”刘婶应道:“回王妃,下个月天就冷了,趁着此时天气尚好,把东西都搬出来再晒晒,里面也好收拾收拾。”宁阳点了点头,她这些日子也发现了,王府的厨房里也不见得多干净,不像在宫里她那西憙阁的小院子,单独的小厨房,地方不大,收拾起来也容易。王府的厨房地方大,人多东西也多,时日久了还真不太干净。她本想安排些改革的措施,但是如今厨院儿的管事还是刘婶,跟外院的大总管傅春连着亲,她打算等着诸葛端云把傅春打发了,再借着势头给厨院儿定规矩,否则还真不知道这些仆役们背地里按不按她的话做。
宁阳把这事儿放在了心里,决定暂时按兵不动,只带着月桂和良儿去厨房里做了盘小蜜糕和咸酥云饼,然后就只吩咐了声好生打扫,便回了兰院儿。
一进得院儿里,就听有人怒道:“总有一日,朕要把那些那些居心叵测的老不死地全宰了!”
宁阳吓了一跳,进去才见着诸葛锦旭一身红锦兰枝的衣袍立在院儿中,唇抿着,眼里满是怒气,与平时笑嘻嘻的样子大相径庭。见到宁阳进来,诸葛锦旭才敛了敛盛怒的表情,道一声:“皇婶来了。”
宁阳行了一礼,笑道:“皇上来的正好,刚做好的点心。”说着便让良儿把点心放在诸葛端云旁边的藤桌上,让一干下人都退下了,这才知道,原来是为了选后的事儿。
诸葛锦旭登基也有三年了,如今后宫尚未立后,朝中大臣凡家中有适龄女儿的,都眼巴巴地盯着那个位置,偏偏诸葛锦旭的身世使他打心底排斥这种朝臣干预后宫的事,脾气上来了就索性罢了选后的事儿。
诸葛端云从藤椅上坐起来,将书册放到一旁的桌上,拨弄着茶碗里的茶叶说道:“那些人现在动还太早了,你登基才三年,朝中的事还得这些老臣扶持着。”
“扶持是假,稳固自家的势力倒是真的!这些个老臣,有几个是真心为朝廷办事的?下了朝就逛窑子,上了朝就盯着朕的后宫,他们还能想些别的吗?”诸葛锦旭袖袍一甩坐到旁边搬来的椅子上,说道,“尤其是那个右相冯启广,之前送了个管家给皇叔不算,还一心要把他的女儿塞到朕的枕边。真是岂有此理!当真以为他家是数百年的世家大族,朕就不敢动了吗?”
诸葛端云敛了敛眸,淡道:“如今本王精锐的兵马依旧留在帝都,你若真想动他倒也不难,只是如今你若动了冯家一族,朝中其他世家难免胆寒,这些世家盘踞各州甚久,名下的商号、银号、茶庄、布庄、粮庄、盐庄、矿脉甚多,甚至连东边的船只都有一半控制在冯家手里,鲁莽处置,容易生变。”
宁阳从旁听着也觉得有些忧心,若是平天下靠的是军马,那么治理天下就难得多。如今三国里,大夏和大周的体制相同,世家门阀盘踞,名下的产业可以不必交税,赚的钱都是自己的,时日久了,凡世家之族皆一方大富,帝都像冯家那样的世家皆富可敌国了,这样的家族要处置确实不容易,没个说得过去的名目,很容易令朝野上下人心大乱。
“前些日子冯启广举荐了个贤才,安排在鸿南城那边主管开矿,结果没个三天就有御史弹劾,说是此人在那边大肆征民,霸道横行,民心皆怨!”诸葛锦旭的火气还没下去,越说越气,“皇叔听听,这就是朝上的老臣!连推举个人都是这样的!”
“自古朝中用人都是从世族中选用,此弊端也不是一日两日了。”诸葛端云放下茶盏,拈了块咸酥云饼放在嘴里,拍了拍手,说道,“你登基不久,亲信甚少,那些老臣多半是不能用的,如今是该广纳贤才了。”
“如何纳贤?要避过那些世家的眼线,只怕没那么容易。”诸葛锦旭看了眼诸葛端云,也从盘子里拿了块点心吃。
宁阳略微沉思,皇帝如今确实迫切需要培养亲信,但是招贤纳才之事只怕没那么容易,这世家门阀盘踞的取仕制度有些像中国的魏晋时期,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后来隋文帝时期才慢慢采用了分科取士的方法,就是所谓的科举制度。
如今大夏只怕也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阶段了,科举制度对如今的大夏来说无疑是先进的,只是很遗憾她并不能说出来。因为她是史学专业的学生,深知中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文帝开始,经历了唐朝时期的完备、宋朝时期的改革,直到了明朝才达到鼎盛。这期间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绝不是她说出来,马上就能实施,马上就能改变大夏现状的。那些世家大族的势力并没有没落,这种先进的制度现在提出来一定会遭到反对和打击。诸葛锦旭登基才三年,帝位并不稳固,如果朝党反对,很可能酿成一场大变。时机未成熟,太先进的东西只会成为一把利刃。
宁阳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却听诸葛端云说道:“既然无法避过那些眼线,就索性先不做这件事。冯家虽说是世家之首,但下面紧紧盯着那个位置的也有不少,冯启广安插在本王王府里的总管前些日子被查出来任用亲族,私吞王府钱财。方才你说他举荐的人在矿上引发民怨?”诸葛端云垂下眸,眸底一抹冷意流动,“安泰下个月便从北关回来了,云风出去办事也该回来了。待他二人回来,我命他们放些消息出去,再趁机搜查些冯启广有关的罪证,先把冯家拔除再说。”
诸葛锦旭听了会意一笑:“好啊,那些盯着冯家的老家伙们,想必很期望利益均沾吧。”
诸葛端云哼道:“目光短浅之人才会想要利益均沾,一旦冯家没了,世家便是群龙无首,想要取代冯家的几家大族势必抢得头破血流。待元气大伤之时,你便可以提拔亲信之人了。”
诸葛锦旭捏起一块小蜜糕放在嘴里嚼,丹凤眼眯了起来,笑眯眯地一派美好风情,哪里还看得见刚来时的盛怒?宁阳不由摇头一笑,果然根本就不需要她担心,这些男人都是朝堂风雨里过来的,哪个的手段主意不比她多?想当初那科举制度也是古人创造出来的,不也没受什么人提醒?历史的发展总会自然进步的,何需她去操心?教给这些男人自己去解决,总不会有错的。
“皇婶的手艺真不错,赶上御膳房的厨子了。”诸葛锦旭笑道。
宁阳心里有些好笑,脸上却是大方地笑了笑,看了诸葛端云一眼说道:“府里有个会品菜的,由不得不长进。”诸葛锦旭愣了愣,随即大笑起来。诸葛端云却微微眯了眼,看了眼宁阳,这小丫头是在拐弯抹角地说他嘴刁?可是被瞪着的人却依旧大大方方地笑着,仿佛她什么坏话也说,说的都是好话来着。
这时,月桂进来报说:“禀王妃,刘总管请您去瞧瞧今年冬天裁衣的绸缎,说是采买的回来了。”
宁阳这才想起,如今已是十月,也该着准备冬天的衣裳了。要给诸葛端云和自己各做几套冬衣,还要把布料分配给府里的下人们,每人两套新衣。今年是大周那边的陪嫁宫女们跟着她来王府的头一年,许多人不太适应北国的严寒,今年的只怕要多照顾她们一些。还有,炭火和冬天的菜都要开始准备了,之前的想做的手套等御寒之物也好提早准备才好。
宁阳笑着告了声罪,便跟着月桂出了兰院儿,秋风有些凉爽,她不由一笑,如今这些才是她要考虑的事情。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还是小宁的章节~要准备冬衣了~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你我同是穿公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你我同是穿公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