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草根三国传 正文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回 将欲

正文 第一卷 第一百三十二回 将欲

目录:草根三国传| 作者:水瓶座杰| 类别:历史军事

    徐州,连云滩主吞吐港。

    姜游当上赣榆县县令是在兴平元年(194)年末,而这座比邻连云县县城的主吞吐港则是于兴于二年秋初才开始兴建。没办法,姜游初到赣榆县的时候,赣榆与朐两县已是“诸事皆废,百业待兴”,要不然姜游也没那么容易就得到刘备的批准,把县治所在转去了连云滩。

    后来在连云滩这里,姜游与李雪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的治理了半年,县治才渐渐的变得比较安定,人口与经济状况有所改善,此外姜游与李雪又得到了糜家正始的支援,才有能力开始着手兴建这座计划中的主吞吐港。不过由于人手与财力一直都并不怎么充裕,这座主吞吐港直到建安元年的夏中才初步完成,前后历时几近一年,个中的辛苦姜游与李雪也是心中自知。

    在港口的主体结构上,姜游与李雪是参照了十五、十六世纪时泉州、宁波、澳门的式样,但在规模上则小了不是一星半点,而且像炮台、兵舍这一类的东西也都完全取消。说实话,这些防御工事现时点根本就用不着,又何必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放在这上面?

    到港口初步成形时,姜游与李雪也真的是相当的无奈:如果是长二十米、宽六米,在当时勉强可称得上是大型船只的海船,这个港口最多也只能同时停靠十只。就这情况,别说是停靠的船只动不动就上千的后世泉州,只怕就连现时点长江一带的中、小型码头都比不上。不过也真的是没办法,以姜游所能调控的人力物力,能够修建成现在这德性差不多已经到了极限。

    再就是船只。造船的事基本上是与建港同步进行的,而在造船的事上姜游与李雪到真的是省心不少。

    其实在两汉时期,黄河下游沿海一带的富户也经常会派出船队去与高句丽、朝鲜、三韩一带贸易,而这些地方当时一般都统称为“东夷”,即“东方的夷族”。具体的有夫馀、高句丽、东沃沮、挹娄、氵岁南、三韩(辰韩、马韩、弁韩),其盛产之物也不一样。像氵岁南的檀弓、班鱼皮、饶文豹、果下马,汉恒帝时还曾经上贡于朝;三韩地区的土产,犹其是人参之类的东西,在汉境也很受欢迎。

    此外三韩中的弁韩“国出铁,韩、氵岁、倭皆从取之。诸市买卖皆用铁,如中国用钱”,而在当时的汉境,官府对盐铁的管制一向都比较严,内陆的产铁点也大多为官府或指定的世家豪族所把持,其他的世家豪族想要获取大量的铁可不是件容易事,连带着什么官税之类的花费也很高,因此弁韩的“以铁为钱”是沿海一带的富户人家获取铁的一条偏门途径。

    正因为如此,黄河下游一带的造船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发达,许多富户亦都“船只千丈”——那时的船只不以数量计,而是以总长度来计。比如某户人家有十丈的大船五只,三丈的小船十只,一船人们就不是称其有船十五只,而是称10x5+3x10的“有船八十丈”。

    不过到了东汉末年,天下格局又是灾荒又是兵难的,对各类产业的破坏都很大,而有钱人家又往往是那些兵啊、贼啊的首选目标,与之而来的就是没完没了的勒索与打劫,这些有钱人家自顾不暇,又哪里还有余力去从事海外贸易?如此一来,却也使得这些有钱人家原先所掌握的旧有航道就渐渐的断绝了。

    但是断绝归断绝,再怎么说汉时可没有明清时期那么狗屁的海禁,再加上汉末时期的社会动荡到姜游现在所处的时间点也并不算久远,制船技术就没怎么退步,甚至在姜游动手寻找制船工匠时,没费多大的气力就找来了一批工匠,其中还不乏年纪较大且经验丰富的老工匠。

    之后再一经测试与考量,姜游与李雪便发觉当时的造船技术并没有他们想像得那么差。把画出来的船只构造图样递过去(姜游哭诉:都是我的衣服啊!),年纪大点、经验足点的工匠一下子就能看明白,而且还能够按照图样要求制作出来,其工艺水准也大大的出乎姜游与李雪意料之外的好。

    每每谈论于此,姜游与李雪便会一齐长叹说咱们老祖宗的好东西到底失传了多少啊?这还只是在汉末时期那,这些工匠在有图样的情况下就能造出十五、十六世纪的海船。如果不是受历朝历代战乱与动荡的影响,搞不好中国早就是海上的霸主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到宋朝时中国的海运业就已经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更是达到了颠峰,可惜后来……

    “去他的海禁政策!”这是姜游与李雪同时骂出来的一句话。

    扯远了,只说姜游集结起来的工匠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制作中、小型渔船的期之后,于建安元年二月时试制出了第一只长二十余米、宽六米的大型三桅海船。而这只海船被姜游命名为“海马”,同时也把这一级别的海船定为海马级。

    在此之前,姜游已经有集结起一支三百来人的水手队伍,平时是以官方渔民的身份打散在中、小型的渔船上,一方面可以以“合无田亩之众以为正业,勿使闲散而致祸乱,今官给渔船,佣其为渔”的名义为官府打鱼,在补贴官府方面的粮食与财政收入的同时尽量的做到不与民争,此外还可以作为普通渔民的保护者与救助队,使普通的渔民们安心,换句话说这三百来人在性质上与民兵有些类似。

    另一方面,姜游自然就是借此来对这三百多人进行操船方面的训练。此外姜游也算是别出心裁,将制船的时产生的边脚木料与制网、制衣时产生的边脚料组合弄出了救生衣。除了这三百来人人手一件之外,还免费的发放给想要这玩意儿的渔民。还别说,这玩意可真救回了不少人命,因此姜游在连云滩一带的百姓口中获得了相当好的口碑。

    在第一只海船造好时,姜游从那三百来人中挑选了五十人上船进行试航训练。可惜的是这只船在下水试航了半个月之后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不过经过工匠们的经验总结之后,对这只船进行了修补与改造。之后于建安元年的五月,姜游命令陆幽带了一批人员乘这只船沿海岸南下,航至长江入海口那里再折返回航。

    试航的结果证明这只船再进行远航已经没什么问题了,而这只船又为工匠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样本,之后再行建造的四只总体上来说就已经比较完善。而且相对应的,这三百来人经过试航训练之后,也都有了相关的操船经验。总的来说,至建安元年的年末,也就是吕布袭取徐州,再逼迫姜游充当使者,去把刘备请回小沛时,姜游的手上已经初步具备了远航的条件。只可惜受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限制,姜游手头上的远航船只也只有这五只。

    ——————

    现在的时间是建安二年的春初,北风尚劲。

    姜游与李雪此刻就站在港口的灯火亭(类似于灯塔)之中,静静的观望着一应人手正在将相关的物资往那五艘海马级海船上搬。许久过去,姜游忽然轻轻的叹了口气,再扭头向李雪问道:“你那里准备得怎么样?”

    “放心啦,我早有准备的。”说着李雪打开了手边的藤箱,让姜游看看里面的东西:“这个指南针是从你当初的野战背包里拿来的;这个是我依照图样自制的六分仪,精度还不错;这份航海图是粗糙了点,不过主航道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这里还特别标明了夷州北部的暗礁区域;最后是这个竹筒望远镜,可真花了我不少心血,里面的镜片可是我费了好大的劲才从糜贞那里要来的,光是打磨的费用都吓死人。”

    姜游点点头:“你也别嫌我罗嗦,我知道你之前没少在船上泡着,但都只是在近海区域晃,真正的远航你还一次都没去过。现在你的航海必需品是齐了,另外我手上的三百水手你可就带去了两百五。你悠着点,千万别出什么事,万一出点什么事我可就血本无归了。”

    李雪道:“我知道的啦!平时跟你打闹归打闹,真正在大事上你什么时候见我胡来过?我很清楚的,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也绝没有好日子过,谁让这年头的女孩子没什么地位可言来着?”

    姜游道:“你诂计这次去夷州,大概要多久才能完成?”

    李雪道:“单向航程大概是一千五百公里左右,趁着现在的北风,每天应该可以航行一百公里左右,诂计是二十天左右抵达夷州北部。然后我试着在夷州逗留一个月,到春末时借南风回来,满打满算总共应该是在三个月左右。反正我们身上有通讯器,可以随时联络。”

    姜游道:“注意暴风雨,航海最怕的可就是这个。”

    李雪道:“我们这是沿海性的远航,又不会离海岸太远,有点什么状况我临时靠岸就是了,你也不用担心得太多。对了,这次出航我去就行了,你干嘛非要我带上糜贞?”

    姜游道:“这不是我们人手有限,所以不得不从糜家的手上弄了一百多人来吗?临时征召的人我有些放心不下,糜家的僮客相对来说就好上一些,这些人让糜贞出面带着就等于是有个领头的人,调派起来也方便一些。再说了,现在的夷州又不是没有原住民,你如果顺利的到了夷州,要是调停不当的话搞不好还会打起来,多带点人有备无患。这三百水手培养不易,可都是我们的心血,尽量别有什么损失。”

    李雪恍然点头:“哦,我明白了,有点什么事就让糜贞的那一百多人去当炮灰。”

    “……你别说得这么难听行不行?原则上能不打就尽量不打,要是事有可为,不妨就把糜贞的那一百多人留在夷州兴建村落,晚些时候我们也好有个落脚的地方。”

    李雪点头,姜游却又长叹道:“唉,咱们的规模是不是也太小了点?船不过五艘,众不足四百,真不知道够干什么的。可现在也是没办法,这么夹在刘备与吕布的中间早晚得出事,吕布又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我们手头会越来越吃紧,不早点行动不行啊……喂李雪啊,你说我这几年混下来,是不是混得很窝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草根三国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草根三国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