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草根三国传 正文 第二卷 第十回 方方面面

正文 第二卷 第十回 方方面面

目录:草根三国传| 作者:水瓶座杰| 类别:历史军事

    姜游于五年十二月月底时拜访了一次司马徽,考虑到年关将至,襄阳这里的商号有不少杂事要安排,所以只是住了几天之后就先返回了襄阳。至六年的正月十三冬雪稍融,商号里的大小事务也都回归正轨,姜游得以抽出手来,就再次的带上了蔡琰她们三个去拜访司马徽。借口也好找得很,这不是马上就要过元宵节了吗?

    (PS一下,汉代其实好像并不讲究元宵节。元宵节原名应该是上元节,属道教的宗教节日。根据本瓶手头的资料,元宵节的兴起是从唐代开始的,因为唐朝是李唐,而道教的宗祖老子姓李,李唐王朝出于皇室神化的目的而大兴道教,上元节也是那时开始兴盛的。这里请不要深究。)

    司马徽对姜游那也是非常的欢迎。抛开其他乱七八糟的因素,只单以蔡琰的学识而论,司马徽作为老学究型的人物都惊叹不已。除此之外,现在的蔡琰可以算得上是经学宗师郑玄的半个徒弟,再加上蔡琰不但博学强记,而且自身的理解能力又强,司马徽与蔡琰真一谈论起来基本上就等同于学术交流,双方往往就是“终日不倦”。这是水镜书院新学期的课还没开,蔡琰又是女子不太方便在人前露面,不然司马徽都想邀请蔡琰当客席讲师。

    扯远了,打住。总之姜游他们一到水镜书院,司马徽便力邀姜游他们多住上一些时日。当然了,这也正中姜游的下怀,自然是满口应允。反正襄阳商号那里的事有王珑儿在打理,除非是碰上什么大事要事,不然的话也用不着姜游亲自去处理。

    自正月初十起,水镜书院的学生就在陆陆续续的返回书院,该拜年的拜年,该聚饮的聚饮。不过这些都与姜游没多大的关系,姜游主要的目标当然是放在徐庶与石韬的身上,从初识时起基本上就天天一起喝酒谈论,连过年都是带着这二位去襄阳过的,而在这一来二去间姜游就有从这二位身上了解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事。

    荆州地区由于刘表的缘故学风较盛,而且由于局势较为安定,各方面的生产力都保存得十分完好。在此前题之下,荆州有自己的造纸业且有较大的规模——蔡伦可就是耒阳候(今湖南耒阳)。但是虽然有不错的纸业基础,荆州这里却还没有印刷制品出现。而像徐庶、石韬这样的学子的书籍,都得是自己去抄。

    在这一点上姜游有听李雪解释过,说主要的问题是在于当时的纸与墨的搭配不能到位。印刷需要的是油墨,而汉时的墨都是水墨,普通书写的话还行,但却挂不上印板。勉强为之的话印出来的字纸根本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工艺上的问题。

    姜游的夷州可以进行印刷,是李雪在水墨的基础上搭配了一些夷州出产的植物油与鱼油,达到了印刷用油墨的标准。但是一如前言,夷州淡水人口偏少的硬伤直接导致了劳动力的不足,造纸与印刷工坊的供给能力相当的有限,目前也只是能勉强的满足淡水行政与基础教育方面的需求而已。

    理论上来说最好是把荆州的人口弄去夷州,但姜游与李雪都知道这不太现实,而这种潜在的商机又不能错过……这是读市场分析的李雪的原话。两个人用通讯器商议再三,最后由姜游作出了一个较为大胆的提议,就是夷州供给成品的印刷用油墨与印刷用的工具,由船队运到荆州来之后,再由姜游在荆州本土招募人手开办印刷厂。

    李雪分析过后认为这个方法比较可行。众所周知汉代的化学工艺还相当的落后,想分析出夷州油墨里的成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更何况这种油墨里的一些关键成份貌似目前也只有在夷州才能得到(指夷州特产的一些亚热带植物与海产鱼类),如此一来荆州本土的豪族想玩盗版很可能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了一个主导思想,李雪的花招也多了起来。像印刷的另一个关键活字版,李雪就坚决反对直接送去荆州,而是采用了宋代的整板雕版。当然李雪也不会笨到真的去雕这些版,毕竟劳时费力还容易出错,因此所采用的方法有些投机取巧——

    先用活字排出一个版,试印一遍校对无误之后,让青铜工匠直接在这个活字版上封泥制作陶质范模,陶模一出来再注入青铜浆,然后一个青铜的整板就出来了。而这个整板,回头就是要送到夷州去的。

    汉代的青铜工艺相当成熟,制出来的青铜印板质量很高,甚至都超出了李雪的想像。当然了,这种整板真送到荆州肯定会被人偷学去。只是在不用李雪的这种小花招的情况下,只怕印一本三十二开大小、页数为一百、单页字数为两百字的书籍,只怕能累死荆州本土的青铜工匠,花得时间还相当的长。哪像李雪这里动作要是快点,几个人只用几天的时间就能把一本书的板全都做出来?换句话说,李雪的这种小花招很可能会极大限度的提高荆州本土想从事这项产业的人的投入成本,而且在时间上还争不赢姜游。

    除此之外,郑玄呆在夷州也是一个极大的有利之处,因为很多著作在眼下的情况之下,只有夷州才有……

    不过姜游与李雪都一致认为现在就急着赚钱还太早了点。反正现在还只是在建安六年,时间大把,应该先把名气打出来再说。姜游不是要资助司马徽门下的贫寒学子吗?这就是一个打广告的最佳方式。

    在询问了司马徽一通之后,姜游选出了二十卷司马徽这里常用的教材并将书名告知给李雪。至于书到不用发,李雪去郑玄那里一趟就有,然后就开始制板与赶制油墨……

    ——————

    转眼间便已是建安六年的二月中,姜游又在郑玄这里作客。

    在得到了姜游首肯的前题下,蔡琰被司马徽借去“隔屏侍讲”,也就是在讲常中挂起吊帘再支起屏风的弄出一个隔间,然后蔡琰呆在隔间里与司马徽以谈论的方式向学子们讲学。

    这一借可就是半个月。蔡琰固然是乐于讲学,姜游却没什么事可做了,整日里就是带着韩柔与貂婵在水镜书院的周边游走踏青。当然了,姜游也乐于这样,因为这样姜游就可以多接触到水镜书院这里的士子,没准就能撞上那么一、两个日后有用的人才呢?所以姜游也是没事就请这个喝两杯、请那个吃一顿的,连带着亦使姜游在水镜书院这里的人缘相当的好。

    这天书院下了课,蔡琰有点累要先回去休息,姜游就让韩柔给蔡琰作伴,自己则带着貂婵再邀上了徐庶与石韬去酒肆喝酒。正吃吃聊聊间,有一行不算很大的车队来到了水镜书院,领头之人却是王珑儿。

    不多时王珑儿在酒肆寻到了姜游,各方见礼之后王珑儿跪坐到了姜游的身边道:“师兄,五日前夷州的船队到了襄阳码头,师兄先前交待过的那些物件皆已送达,印刷工坊日前亦已开始运作。不过工匠手艺尚且生疏,所以我是按师兄所交待的,让工匠们先以清水习练,待熟识之后再以墨而印。另外雪姐有考虑到师兄这里一时间印不出书籍,怕误及师兄正事,所以在夷州就先赶印好了两千本送来荆州。”

    姜游知根知底,知道李雪那里二十种书籍每种印个一百本是小儿科,所以是很随意的点了点头,不过那边的徐庶与石韬可就吓了一跳。两千本书是什么概念?别说是两千本,可能随便来个二十本就能抄得他们吐血了。(PS个题外话,写到这里本瓶突然想起了学生时代犯了错,被老师罚抄的事,二十遍《木兰辞》再加二十遍《桃花源记》,那可真叫一个惨啊……)

    他们正犯着楞,王珑儿却已经从衣袖中取出了一本《礼记》与一本《尚书》交给姜游过目。姜游接过来随意的翻了几页,一抬眼见对面的徐庶与石韬都拉长了脖子想看看是怎么回事,当下便笑了笑,一人一本递将了过去道:“二位贤弟且看看这书抄印得如何。”

    二人细看了一会儿,干净、工整、无误什么的就不用多说了,闹得这二位连连咋舌。

    姜游又笑了笑道:“书院开课尚不足一月,这批书卷也算是赶上了。二位贤弟,明天可能要辛苦你们一下。”

    石韬拱手道:“不知兄长有何吩咐?”

    姜游摆手笑道:“别什么吩咐不吩咐的。我之前不是说过要资助贫寒学子的吗?我师妹珑儿这次是带来了两千本这样的书籍,共二十宗典籍,每宗百本。明日相烦二位贤弟就在书院的门前摆下长桌,但凡是书院中的贫寒子弟皆发与书籍,分文不收。至于那些身家颇丰的学子嘛……”

    稍稍的犹豫了一下,姜游才接着道:“一则他们不缺人手代为抄写,二则亦可告知他们,最多一月之后再去往襄阳,我襄阳的商铺之中就有这些书籍贩卖,价亦不高。”

    徐庶与石韬再吓一跳。要知道在当时发送书籍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有钱人家的子弟还好说,花点钱请人抄也就是了,而寒门子弟想弄卷书可是相当麻烦的事。荆襄地区的纸说贵不贵,说便宜也绝不便宜,寒门子弟还不怎么负担得起,所以更多的时候是自制竹简木简再去抄写,却也因此相当的劳时费力。

    姜游现在一挥手就是两千本,在当时人们的眼中那得是多大的手笔?对寒门子弟们的帮助又会有多么的大?至少这会儿姜游自己心里很清楚,这样送书出去其实远比给这些寒门子弟钱粮什么的要更有效得多,不但成本低,而且造成的影响力更高。

    这时王珑儿又取出了详细的货物单据给姜游过目,姜游看了一阵眉头便扬得老高:“哎?上等的鲸Rou?而且已经腌制好了,出坛之后或煮或烤皆可?珑儿,单中的酒Rou有没有带一些来?”

    王珑儿连忙点头:“我想师兄肯定会送一些给水镜先生,所以带了一车来此。”

    姜游道:“快快快,速命人取鲸Rou与好酒各一坛来……”

    一旁的貂婵站起身道:“此间伙厨只怕不知这海中珍味应如何烧制,我去烹煮吧。”

    姜游点了点头。貂婵在夷州呆的时间不短,海味吃得自然不少,而出于女ing要下得厨房的思想,对这些东东没少研究,手艺相当的不错。

    这里说着鲸,那头的徐庶与石韬却是身上汗都下来了。古人迷信,认为鲸是神物,而鲸的群体自杀事件,也认为是大大的不祥之兆。可姜游现在到好,居然把“神物”给弄来下酒?

    姜游看出二人的惊态,只是随意的笑道:“龙肝风髓亦是天下奇珍,此二神物尚且有人垂涎,这区区大鲸之Rou又怎么吃不得了?元直、广元,到不是为兄卖弄,你们的见识其实还太少了点。这大鲸其实并不是什么神物,我在夷州建下的渔港,每个月总能捕上那么一、两条。只可惜夷州到此间需一月之程,鲸Rou送来必须得先行腌制才能保不坏,不然的话让你们尝尝真正新鲜的海中鲜味,那才叫鲜美无比。”

    徐庶与石韬闻言后也是惊疑不定,过不多时姜游的仆役将两个大坛子送入酒肆之中,这二位也是望着Rou坛半晌无语。直到貂婵笑盈盈的将一盘香气四溢的爆炒鲸Rou丝送上桌几,这二位也还都犯着楞,硬是不敢下筷子。

    姜游望着这盘爆炒鲸Rou丝,心中其实也很遗憾。一般的爆炒菜都少不了酱油和辣椒,但这两样东西姜游和李雪还没能搞出来。酱油还好说,有大豆就行,姜油和李雪以前是抽不出空所以没搞。到姜游到了荆州之后,闲暇的时间比较多,所以这会儿有在试制;到是这辣椒,姜油和李雪就真没办法了。

    圆锥红椒辣椒原产于中拉丁美洲热带地区,原产国是墨西哥。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把辣椒带回欧洲,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其他地方。于明代传入中国。而在汉时,中国只在川中地区有花椒而已。当然了,作为味道,花椒也可以提供辣味,但终不及辣椒那么的“够劲”。

    可惜,姜游手下的船队目前根本就不具备远程航海的能力,自然也就没办法越过太平洋抵达美洲去弄来辣椒。而且现在的船支数量不怎么多,任务也紧得要命,即便是有航行去美洲的能力也不能去。不过按姜游的打算,将来是一定要派船队去的。因为美洲不止辣椒,还有很关键的农作物玉米也是要弄回来的,玉米的强抗旱与高产能力将来只怕超有用处。

    “唉,想是想,可现在还是不行啊……”

    一念至此,姜游不由得轻叹了口气。对面的徐庶与石韬见姜游如此却会错了意,对望了一眼之后徐庶问道:“兄长何故长叹?”

    姜游连忙摇头:“没事没事,想起了以前的一些事而已……你们别楞着了,趁热尝尝鲜。”

    说实话,徐庶与石韬这会儿其实早都垂涎欲滴,只不过是因为心中还有着些顾虑才没有下筷子。说起来这二位本身就是寒门子弟,差不多打小时候起就吃不饱穿不暖,稍大一些又挨上了逃亡之苦,饿肚子那是常事。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徐庶与石韬能不贪利、不好色,但这张嘴却比较贪吃。当然了,以他们的为人也不会来什么大鱼大Rou,不过在水镜书院求学期间,偶尔得闲就会结伴去打猎,然后顺便就打打牙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这也是“君子贪吃,取之有道”。每个人都会有那么点的爱好,这是谁都挡不住的,而吃也是爱好中的一种。

    姜游看看二人,见他们的馋相毕露却又始终不动筷子,只能是在那里干瞪眼,一眼间却也觉得有些好笑,索ing自己执起了筷子,给这二位一人夹了一大筷子鲸Rou丝到碗中。再看这二位彼此对望了一眼,还算是有些风度的先夹起了一根纳入口中试吃。不过在一吃之后……

    “我靠!风卷残云式啊?”此为姜游语。

    头既已开,又有上好的果酒,徐庶与石韬也就放开了许多,与姜游尽兴言谈。谈着谈着,他们的话题就扯到了河北那边曹、袁两家的战事上,各自乱七八糟的见解也说了很多。

    说实话,姜游这会儿其实也很关心官渡战事到底如何了。理论上来说老曹是肯定会赢的,但姜游也怕自己会闹出点什么蝴蝶效应。只是那时的消息传播本来就很闭塞,荆州与曹境又处在一个基本对立而封锁的状态之下,消息的传播自然是慢得可以。

    这里正说着话,姜游无意中一瞥眼,却发觉王珑儿紧锁着眉头的坐在那里,好像是有什么话要说却觉得不方便说。略一迟疑,姜游便侧过身悄声问道:“珑儿你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说?”

    王珑儿低声回应道:“师兄,之前你派去官渡打探消息的探子昨天刚好赶回来,曹、袁两家的官渡战事其实已经决出了胜负,只是我觉得在这里不方便说。”

    “……”姜游既有些无语,却又对这个宝贝师妹的小心谨慎感到满意。淡淡的笑了笑,姜游摆摆手道:“无妨,元直与广元都不是外人,珑儿你在这里说出来便是。”

    徐庶与石韬奇道:“是何事?”

    姜游面色一正:“我派出的探子昨日回报,曹、袁两家的官渡之争已经决出胜败了。”

    此言一出,徐庶与石韬的馋劲、酒意顿时就飞去了九霄云外,危襟正坐的等着王珑儿开口细说……

    (今天就到这里吧。头好痛,可能是有点中暑了……求票、求收藏、求推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草根三国传》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草根三国传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