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流云天风 正文 第22章 梦境社会

正文 第22章 梦境社会

目录:流云天风| 作者:山鹤| 类别:玄幻奇幻

    研究所的基地,在市郊的山区。经过三道严格的检查后,乘电梯深入地下五百米。

    在一个消毒房间,要求来访者脱光一切衣物消毒,连杨立远戴在手指上的结婚戒指都要摘掉,幸好韩一鸣身无长物,无牵无挂一身轻松。全身消毒后,换上所里提供的专用服装。

    出了消毒房,杨立远带着韩一鸣上了一辆在停车坪的小车,车里没有方向盘和档位装置,他在触摸屏上输入目的地,小车便自动行驶着。

    杨立远介绍,小车是基地内的主要载人交通工具,由电力驱动,由于自动行驶,因此不需要明亮的前大灯。小车既快又稳,在隧道中穿行。小车车顶材料透明,可以看见隧道的顶部穹顶,是一些自然界美丽的图片,有蓝天白云、青山幽谷、流水小溪、奇花异草等各种照片,令人心旷神怡。不一会,小车自动停在车位上,目的地到达。

    韩一鸣被领进一个房间,杨立远拿起茶几上内线电话,拨了个号码,对着话筒恭敬地说道:“所长,我们已经到了。”然后向韩一鸣解释,研究所所长马上便来。

    韩一鸣打量房间,只见家具简洁、典雅,古色古香。最醒目的是墙上挂着的一幅字画,笔划遒劲的几个大字“志存高远梦探深幽”,署名是“东方咸平”。韩一鸣知道,咸平是东方大叔的名字。

    门口脚步声传来,人未入门,一个和蔼的声音先传了进来:“韩一鸣小弟来了,欢迎欢迎!”

    杨立远立起身来,韩一鸣估计是所长来了,也跟着站起。

    只见一个银发秃顶老者走了进来,打了个双手下按的手势让他们坐下,道:“这里的规矩是尽量减少身体接触,所以大家就不用握手了。”然后走到韩一鸣旁边坐了下来。

    “这是咸平老弟的休息室,已经空了一年多了,今天我们进来坐坐。哎!”又叹了一口气道:“他倒好,一入梦乡便是一年多,留下我这个大哥在外头空着急啊!”

    韩一鸣听他称呼自己“小弟”,又称东方大叔为“老弟”,心想东方大叔四十有余,我平常叫他“叔叔”,现在被这所长给拉成平辈了。

    所长转头对杨立远道:“立远,你向韩一鸣小弟介绍一下情况吧。”

    经过杨立远粗略介绍,韩一鸣算是大概了解背景情况。这里是生物大脑研究所,人类大脑思维实验室的基地,是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几个最重要的场所之一。

    科学界对于人工智能的物质承载基础,一直有争议,主要分为两派:机派和脑派。

    机派支持者认为,计算机是主导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IBM公司的国际象棋电脑‘深蓝’胜出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是机派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支持脑派的一方相信,大脑才是人工智能载体的最终归属,所长和杨致远都算这一边的。他们坚信,虽然计算机在规则运算、存储、检索、复制等方面,都远超大脑的水平,但是,计算机有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按部就班”,只能按照人类大脑设定的程序和模型运算,尽管模型可以非常复杂,例如‘天气预报’、‘核试验’、‘数字地球’等应用,但都没有脱离死板硬套“程序”这基本原则。

    而大脑则拥有一些不可思议的能力,是计算机不具备的,例如:想象、创造、直觉、灵感、梦境等等。大脑细胞神经元的运算和存储机理非常复杂,比计算机二进制的运算和存储原理要复杂无数倍,所以其潜在的空间非常巨大。

    “生物大脑研究所”是由“脑组织储备库”发展而成,建立这机构的初期目标是希望找到一种能长期保存伟大人物的大脑器官。后来期望提高了,希望能保留和提取大脑中的记忆。不过这目标难度很大,即使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实现。

    杨立远解释道:“有些东西一旦逝去,便永远地失去了,既留不住,也寻不回。记忆的痕迹虽然还在,但已被拆分为各种各样的元素,细分存储在一百多亿个大脑的神经元里。如同一座宏伟的建筑,被拆解为沙粒。在特定的情况下这些沙粒也能组成一个建筑,就算其宏伟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但也与之前的建筑已经不同了。梦境重构就是一个例子,梦境中所有的元素,都来自大脑的记忆片段,却构造出千奇百怪的形象出来。”

    韩一鸣听到这里,心里一动,忽然想起,当自己孩提时,老奶奶去世了,自己心里很难接受这一事实。但在梦里还能一次又一次的见到她,而梦中做梦的现象,也在那时候开始的。并且在梦中做的梦,似乎可以持续得更久,有一个晚上,他在梦中梦的梦境里,和老奶奶一直生活了一个月,醒来后感觉是那么的强烈和真实,梦里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每一天的每个细节,老奶奶脸上的每一道皱纹,似乎都历历在目。

    后来经东方大叔解释,他才知道,人在睡梦中时,大脑思考比清醒时快很多倍,思维也更跳跃,可以这么说,梦中的大脑更“聪明”!另外,梦中做梦,属于多层梦境,这种现象极少发生。而经常出现梦中梦现象,又相当罕见,并且能在梦醒后,对梦中梦境有清晰记忆的情况,更是几乎没有。

    当时东方大叔没有更详细的解释,只说他的脑电波特征比较特别,梦中思维的记忆比常人深刻,等长大后再一起探讨这方面的研究。同时还让他不必担心,这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东方大叔自己就有梦中梦的经历。韩一鸣以为这是普遍现象,没有深究。

    实际上考虑到韩一鸣年龄还小的原因,东方教授没有告诉他,这是很罕见的真相,怕引起他心理负担。他自己虽然也有梦中梦的经历,但比韩一鸣少得多,并且醒后对梦境的记忆也模糊不清。

    他曾多次测了韩一鸣的脑电图,发现当他在清醒状态时,脑电波与常人无异,但当进入睡梦时,其脑电波非常奇特,脑电波频率不是常人睡梦中的1-3赫兹,而是达到常人在情绪激动时脑电波的最高值30赫兹。

    甚至有一次记录下的最高脑电波,竟然超过40赫兹,事后问起,原来是在梦中做梦。总总迹象表明,韩一鸣在睡梦中,大脑活动的速度和强度,均比普通人高出很多。韩一鸣的这种特殊现象,东方教授只与所长一人谈过。

    杨立远继续介绍,一般来说,大脑神经元的寿命,比其它人体重要器官更长些,好的情况下,能活150年。大脑捐献者来自各行各业,地域分布广泛,研究所和全国各大、中城市的大医院合作,给自愿捐献者提供相关医疗服务。

    如果捐献者在死亡时大脑还保持活力的话,则在确定他医学死亡的3分钟内,转移大脑器官到水溶液环境中,水溶液与人的体液成份一致,并持续供应匹配的血液循环。然后运送到这里,对大脑进行集中保存,除了给每个大脑提供独立的血液循环系统外,还不间断地检测和记录脑电波、氧气和能量的消耗量。

    最初,每个大脑独立存放在的开始放着身份,将会爆发比互联网更壮观的革命,甚至人类容器中,处于休眠状态,脑电波恒定在0.5赫兹左右。有一次工作人员更换水溶液时,不小心把两个大脑放在一个容器内,而此时容器内液体有另外的物质存在。这个极其偶然因素的事件,成了关键的一步,对后来研究工作的进展有很重要意义。

    事后检查记录时,发现两个脑电波在同一时刻,有轻微地变化一下。经过大量实验后,得出结论是,在这种特定的水溶液环境下,大脑之间能进行交互。但不是任何两个大脑,都能交互,似乎只有某种“匹配关系”的大脑间才能交流,实验表明“匹配关系”与性别、职业和年龄均无关,具体如何匹配,到现在仍在不断地深入研究中。不过有一点是有规律的,当大脑数量越多、共处时间越长,则交互越频繁。

    看来大脑共处一起,才更有活力,因此研究所把全部大脑一起放置在水溶液里。此时奇迹发生了,研究终于有了突破性发展,而进展的根本原因,不是科技的突破,而是大脑数量增加引起的。就是通常所说的“量变引发质变”。

    韩一鸣知道,量变到质变,这现象普遍存在。例如互联网技术,当最初应用者仅仅是几个军事和科研机构,则根本产生不了多大影响,更不要谈什么信息革命了。后来互联网向民用开放,信息量爆发性增长,内容浩如烟海,这时才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而后续的物联网发展,也会有相似的过程,开始只是在一些信息孤岛上使用而已。当后来任何一个需要联系的物品,都能加入物联网时,便将爆发出比互联网更壮观的革命。在技术上说,可以让撒哈拉沙漠的每一粒沙子,都加入物联网,便可以统计出沙子的运行轨迹了。甚至人类自身也可加入物联网,当然,这时物联网的名称也要改名了。

    杨立远继续介绍说,奇迹发生在一个不经意的晚上,值班人员突然发现大脑间的交互,几乎在同一时刻集体活跃起来,脑电波频率也基本上升,范围在1-15赫兹之间。而且曲线呈现出同步特征,似乎他们在集体交流。

    后来,有部分大脑因寿命而自然死亡,也有新运到的大脑不断加入,总的脑数量在增加,交互也逐步增长,脑电波频率也随之上升。此时大脑的氧气和能量的消耗量增加很快,明显可看出流入和流出脑体的血液颜色不同,流入是鲜红色,流出时变为淡红色。

    研究人员加快了脑体的血液循环速度,并且逐步提高血液中营养和氧气成份的比例,果然大脑交互强劲增长,有些活跃大脑的脑电波频率逼近30赫兹,脑体之间偶有肉眼可见的电弧出现。

    这些大脑的脑电波表现活跃,能量和氧气消耗惊人,说明它们在活跃地集体思考,或者说是集体做梦!它们之间脑电波起伏同步、互有联系,说明它们的梦境彼此相关互联。不难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些脑体在联网集体做梦,而且很有可能在同一个梦境中!

    说到这里,杨立远不禁深吸了一口气,一句一字地道:“我们虽然不知其内部发生了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里面已经形成了一个‘梦境社会’!并且能自我发展!”

    韩一鸣很是惊讶,不可思议地看看杨立远,又转头看了看所长,所长缓慢地点了点头。

    求点击!求推荐票!!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流云天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流云天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