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启明之回到南宋 正文 第二章 武卫 第六节

正文 第二章 武卫 第六节

目录:启明之回到南宋| 作者:先礼后兵112| 类别:其他类型

    金兵这样顶着牛的在几处挖居然歪打正着了。村里的民兵在训练时,都特别强调了攻击的效率,不能浪费箭支,所以作战时绝大多数民兵都是很有把握给敌人造成严重伤害时才攻击。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中箭的金兵非死即重伤,基本上中上一箭就失去战斗力了。间接的后果就是更多只能给敌人带来轻微伤害的机会,民兵们通常都放了过去,很少攻击。反正民兵躲在地道里,敌人伤害不到,攻击的机会等下去总会有,为了一点小小的伤害浪费箭支划不来。一般说来,当下金兵若是受到攻击必定暴怒着四处反击,必然形成更多的攻击机会,死伤更多,然后再四处反击,再出现攻击机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只要村里的箭支充足,绝对能把金兵全灭。像现在这样金兵集中在一处,边上又有持盾的人防护,居然形成了微妙的僵持状态。

    战局就这样不温不火的持续到了下午,一直没有战果让最迟钝的金兵小兵也注意到了有点不对头。正在这时,战场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只有单调的挖土声和偶尔的惨叫声充斥的战场,忽然人声鼎沸起来。造成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刘星羽来了。

    刘星羽知道中途村的战事并不算晚,不过他路远,中间不停的赶路,终于赶在第二天下午的时候进入中途村。对于如何指挥作战,刘星羽没有说什么,这也不是他的强项,甚至他听说中途村的民兵居然和金兵顶着牛时,刘星羽还大大的奇怪了一回,因为他对地道战的看法,就是抽空子放冷箭,让敌人挨了打还摸不着头脑,要不就把敌人诱进设计好的地道里,四面八方一起上痛打落水狗,像中途村这样摆开了阵势明火执仗的硬顶在地道里和敌人对着干,好像与地道战的初衷有些不一致。眼下这仗打的很顺利,刘星羽很聪明的没有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只是后来回滨海后与史更新说了一回。史更新很奇怪,反问道:“有了地道那么坚固的防御,为什么不能摆开了阵势打?就算再怎么谨慎,爱惜战士的生命,也不用到这种地步吧。”倒把星羽问的楞住了:就是啊,有谁规定地道战不能这样打的?指挥作战上刘星羽有自知之明没说话,他一来,就把几个工作组中的宣传干事召集起来,询问这些人在战斗中有没有发挥作用。

    工作组中的宣传干事主要负责向村民宣讲民主政府的法规政策,还有教授文化课,并不强调军事技能,很多干事甚至不是军队出身。在这场战斗中,目前为止,他们只是和村民中的老弱妇孺呆在一起,安抚大家的情绪,还有教育一下昨天抓到的俘虏。

    刘星羽先是对大家的工作表示了肯定,随后话锋一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做的不错。不过让我们再想一想,看看能不能做的更多。我们的宣传工作不要只局限于自己这一方,还要影响到我们的对手和敌人。当然,你们已经在俘虏中开展工作了,那么,那些没有被我们俘虏的敌人就不能开展工作吗?仔细想想他们的身份,大多数人和我们一样,也是穷苦的下层百姓,肯定还有不少是以前不甘受压迫在山东各处聚居点的居民。如今形势所迫和我们作战,只要让他们了解到这场战斗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希望的,再了解了民主政府的政策,说不定对战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个干事听了连连点头,凑在一起商量怎么向对面的敌人开展宣传工作,刘星羽在一旁也出了一些主意。商议已定,宣传干事们给指挥战斗的二来报告了一下工作思路。二来还有些犹豫,不知道这样有没有用。甘勇和崔永光眼睛一亮:不战而屈人之兵,好办法啊。这两人的赞同给了宣传干事极大的支持,二来同意了他们的想法,并且下令民兵不要顾虑攻击效果,尽可能的开展攻击,配合宣传工作。

    一时间,战场上风云突变,弩箭横飞,当然很多效果并不好,只是轻轻擦伤了中箭的金兵士卒。虽然如此,突然增强的攻击还是给金兵造成很大的伤害。村子不大,一两千人说是集中在几个地方,其实所处的位置基本上整个村子的工事都能发挥作用。就是有些作用明显一点,有些射出的箭支威力小一些罢了。这样不考虑攻击的威力,全村的工事都开始攻击。一些原本被堵上的射击孔,也被里面的民兵推开发威了。村里工事的射击孔都是喇叭口型,开口大里面小,这样可以有尽可能大的射界,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处,半人高的射击孔很难从外面堵死,轻轻一推就开。前面为了麻痹金兵,里面的民兵没有马上把堵在外面的土袋推开,现在要配合宣传战,自然全力作战。攻击了一阵,弩箭逐渐稀落下来。

    紧跟着弩箭的,是战场上此起彼伏的喊话声。这边喊:“平乱军的兄弟们,你们不要白费尽了。看看你们折腾了半天,根本没有伤着我们分毫,再看看你们自己,差不多死伤过半了。我们的地道你们挖了半天,连一个出口都没被挖出来。等你们晚上撤走我们随便一修,你们这半天挖的,还不够俺们这些刨土的老农民一顿饭的工夫就修好了。再看看村口那几座钢筋混凝土的工事,敲了半天你们该知道那有多硬了吧。这样打下去,你们占不到便宜。”

    那边喊:“平乱军的兄弟们,你们原先也是穷苦人,不要再给那些达官贵族们卖命了。这样卖命能有什么好处。你们真的战死后,家里的妻儿老小会有什么样的下场难道你们真得不清楚?看我们民主政府,那才真的是咱们穷苦人的天下。别的不说,光耕者有其田,而且不用交任何田税,就比哪一个朝廷都强得太多了。”后面有拉拉杂杂的说了不少民主政府的政策,最后总结道:“远的就不说了,就说这中途村吧,加入民主政府才不久,村子就建设的如此之好,一般的强盗土匪别想在这讨到好处。你们自己不是深有体会吗?”

    宣传的干事和民兵拿着简易制作的话筒,不住的喊话。弩箭停了一阵子,金兵士兵慢慢从刚才突然爆发的打击中醒过神来,听了喊话,他们开始认真的打量自己的处境。渐渐的,那些还能动的金兵士兵停下手中的工具集中起来。现在的状况,再怎么乐观的人也不可能欺骗自己,更何况还有人不住的在边上喊话近两千人,大半带伤,约有三分之一倒在地上不能移动,有一些一声不吭,显见是不活了。这还是侯沙二人刚刚安排送下去一批伤兵后的结果。再看看自己这方的战果,仅仅是在地面上挖了几个大坑,看上去挺大,可实际上连地道的主体都没挖到,也就刚开了个头。真要挖下去,这两千人都交待在这里也不够看。

    侯沙二人见势不妙,连忙大声呵斥士兵,试图鼓起士气。这时,地道里喊话的情况又是一变,这次喊话的换成了昨天被俘的俘虏。

    “俺是平乱军前锋营前队第二小队的王老栓,昨天俺被俘虏了。他们待俺很好,给俺治伤,还给俺讲了很多道道,啊不是,是很多道理。俺不太懂,不过俺知道了,来打中途村,来打民主政府是不对的。要是俺早知道民主政府的政策,俺早就拖家带口来民主政府种地了。这样打打杀杀的,死的都是咱一样的种田人。”

    侯沙二人大惊,连忙喊道:“别听他们胡说。他根本不是平乱军的人,这纯粹是想乱我军心,大家继续挖呀。”

    喊话的人显然也听到了,怒声喊道:“谁说俺骗人。俺以前就是平乱军的,俺叫王老栓。不信,俺以前一个小队的人可以作证。”说着他大喊起来,“四宝,铁蛋,老刀子,小春来……”还没喊完,地道里又有人喊:“你别乱叫了,俺和你一样,昨天也被俘虏了。咋没看到你。”

    “啊。小春来啊,他们几个呢。”

    “有几个死了。还有几个可能在外边呢。”

    “你们听着,这样继续顽抗下去是没有好结果的。弩箭可没长眼睛,保不齐谁的性命就没了。”二来见这样喊话真有效果,也拿过一个话筒喊道。“现在你们有两条路:一条就是放下武器投降,另一条就是顽抗下去。我数十声给你们考虑一下,然后我们就要攻击了。”说完,他慢慢的大声数起来。

    “快跑啊。”不知谁喊了一声,金兵扔下手里的兵器工具炸了窝般往外跑。侯沙二人无力约束众人,只有随着人流退下去。溃兵一直退到大营,发觉根本没人追来才慢慢平静下来。侯沙二人没有办法,一边收拢残兵守住营盘,一边向后队大营派人求援。再也不敢轻易攻击村子。

    金兵退后,村民们出来忙着抓俘虏收缴战利品收拾村子,指挥员们挤在一起总结战斗经验。刘星羽对胡兰提出的,由镇政府支援中途村财政和后勤的想法大加赞赏,认为这个想法弥补了以前民主政府军事政策上的疏漏。像这样两国之间的作战,和一般的打土匪强盗不同,对方是举全国之力来攻,民主政府自然也要用全国之力来作战,而不是只依靠村子本身的力量。至于如何发挥全国之力,总结会上形成了一个战区概念的雏形:即作战区域划分成战区,战区内实施军事化管理,统一调配作战资源。细节的地方还有待参谋部商议,军事委员会讨论。不过就在眼前的事情也要解决。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先拿出了一个临时性的措施,向中途村和划进战区的村子提供作战物资。当然,这部分物资不用村里支付费用,先由镇里出面向银行贷款购买,待决议下来后由中央政府负担。这样一来最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原先中途村眼红但没钱买的钢筋和水泥,还有弩箭,不需要村里掏一分钱,就源源不断地运来了。当然,今后的战利品也要统一上缴国库,再按一定比例折成物资或资金下发地方。此战过后,中途村的战事暂时平静下来。村民们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囤积作战物资。实际上,上次金兵撤退时,村里的弩箭消耗很大,已经有点支持不住了。

    趁着这一段时间民主政府也抓紧把很多做好的计划推进实施:划分战区,制定和执行战区补助政策,当然,目前最先被确定下来的战区就是李镇及下属村镇组成的正与平乱军作战的第一战区。作为第一战区的最高行政级别单位,李镇正式升格为县级,这可是民主政府自己发展出来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单位,胡兰的职务也因此变为县长。李镇下辖的几个原民主政府新建的村级单位,相应的升级为乡或镇,原先派驻当地的工作组成员,部分和原来的村干部一起,成为当地的第一批乡镇干部,部分抽调到各处充实干部力量,还有一部分补充实新的人员后,继续以工作组的形式下到自然村里开展工作。

    这里要说明一下,民主政府原先设立的村级单位,就是为提升行政级别升级为乡镇乃至县市打下的基础,村子之间的距离比较远,相互距离较近的,按民主政府修好的道路状况和骑马的条件下,约有百十里路也有一天的路程。在这些民主政府建立的村子之间,还分布着很多小的自然村,这些都是民主政府建立以前流散到各处的流民聚在一起自然形成的。这些村子相对来说规模很小,最少的不过百十人的样子,而且这些自然村分布和建设的比较零乱。民主政府建立的村子最少都是上千人的规模,像清河村(现在升级为镇了)都有近万人的规模了。民主政府建立后,有些自然村的村民加入了民主政府,统一规划后,村子或者并入附近的村子,或者在原址改扩建,不过更多的村子和中途村一开始一样,对民主政府心存疑虑,抱着观望的态度。对这样的村子,因为那时候人手不足,民主政府并没有很积极的劝说他们加入民主政府。这就造成了民主政府管辖范围内比较奇特的景观:一些很整齐的村子和很多零乱的村子交织在一起,前者是加入民主政府的,有工作组派驻指导各项工作,后者是游离状态的,还是按以前的生活方式生活。当然,即使是后者,民主政府的建立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变化和改善,最少,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和往来多了起来,生活也慢慢好起来。

    现在不能再等这些村子慢慢认识到民主政府的好处再主动加入民主政府了。战事一起,这些自然村毫无抵抗能力,很容易成为金兵进攻受阻时的出气筒而伤亡惨重。如今只能直接派工作组下去,不管怎么说,先把村里的地道修起来,保证人身安全再说。好在有了前面的工作基础,工作组的人手上没有那么紧张了,而且这些村子也了解了一些民主政府的政策,有一些村子已经表示出加入民主政府意愿,今后工作比较好开展。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启明之回到南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启明之回到南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