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正文 搬至金陵又一春

正文 搬至金陵又一春

目录: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作者:桥夕| 类别:历史军事

    薛迅看着薛王氏让人收拾起来的东西,价值千金的羊脂玉瓶、金丝翡翠碗,东海紫珍珠、玛瑙玉盘,更有那整条的紫狐毛皮。顿时冷笑道:“这可是我薛家的东西,你又要往哪里送?”

    薛王氏听了,有些气恼道:“哥哥使人送来的年礼也不少呢。咱们家又不缺钱,且哥哥刚刚上升了官,正是该有些好东西撑门面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小气啊!”

    薛迅气道:“我病中这几个月里,你哥哥事儿忙,遣了人来探望也就罢了。只是你那个侄儿王仁,你可知道,他还打算着将薛家在京里的铺子接过手去呢!你自己说说,虽然你大哥不在了,但是我们家何时薄待过大房?不说王仁娶妻,就说凤哥儿出嫁,我们家连添妆银子一共送了一万两银子过去,这到底是我薛家嫁女还是王家嫁女?还有你那个姐姐,她的女儿进宫,打点的银子,我们家也没少出啊?你那个弟弟子胜,每年写信带使人来金陵借银子,加起来不下七八万两了,可曾提到一个“还”子?你哥哥升了官,备些贺礼是应该的,但是我看你这不是备贺礼,是想将我薛家的东西全搬去王家吧?”

    薛王氏听了,眼睛就红了,哭着道:“老爷你这是嫌我败家了?不过是给娘家送个礼罢了,居然让我背上这样的恶名?老爷也不想想,我嫁来薛家这么多年,可是为薛家立了不少功劳呢,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如今还要受老爷的冤枉,这个家我是没法待下去了……我带着孩子回娘家去……”

    薛迅早年和薛王氏一有了嘴角争吵,她也是这样说。自己不想家事闹到亲戚家去,总是息事宁人,顺着她去了。不想却纵得她认不清事实,这么多年也没想着她是薛家的主母,王家贾家不过是亲戚罢了!

    “你要回娘家,我不拦着你,不过蟠儿和宝钗可是我薛迅的孩子,还轮不到你来做主。”薛迅说完,就出了库房,找来管家:“去将太太使人收拾好的物件全部放回库房去。送往王家的礼,你去准备好,一些土产,加上两三件玲珑的物件,价值千两左右就行了。”说完看也不理会库房里薛王氏,甩手走了。

    薛王氏出了库房门就看见薛迅头也不会走掉的背影,顿时悲苦齐齐涌上来了,自己出身公侯之家,嫁来薛家本就是低嫁了。如今还这样对自己!让家中下人们都晓得自己没脸!薛王氏一怒,决定真的回娘家!

    她叫来大丫鬟金珠道:“你回房去和几个丫头一起,给我把东西收拾好,明儿我们就回京城娘家去。”说着就往外书房去了,她得带着孩子一起去。

    薛王氏打算得很好,自己一向宠爱薛蟠,宝钗年纪小却很懂事,自己一说,他们定是站在自己这个母亲这边的。

    薛王氏打算得好,谁知一双儿女都不给她脸。薛蟠这几个月里被父亲压着学习,给他说了许多的道理,老实了许多。虽然心里还是想着玩,但是舅父对自己可是比父亲还凶的,去王家不是就更不能出去玩么?这样一对比,还是在家中的好;而宝钗,年纪小,却懂得察言观色,知道定是父亲母亲吵架了。她想到父亲对自己的宠爱,也不好同意母亲的话。

    薛王氏见了这幅情景,想到丈夫给自己没脸,这孩子都和自己不亲,顿时怒道:“你们这俩不孝的孩子,母亲平日里白疼爱你们了……”

    “好了,这没几日就是年节了,你少闹腾。还没俩孩子明事理。跟我回房来!”薛迅让薛蟠和宝钗进了书房,他则黑着脸带着薛王氏回房训妻去了。至于到底是怎么说得薛王氏明白的,让她打消了回京城的主意,大家就不得而知了。

    陈思靖第二日里就带着陈落秋准备的一车东西,往杭州去了。而甄封氏因为安胎,也少有出门了。每日里晴雨来林家读书也只有上午半天而已,中午就被人接了回去,陪伴安胎的甄封氏去了。

    陈落秋顿觉冷清了不少,又把教黛玉的事情给揽了过来,也不再拘泥于书本,而是说起了一些成语小典故来。黛玉倒也学得极快。陈落秋每每和林如海说起黛玉,就说她聪慧伶俐,虽然性情有些敏感纤弱,但是总得来说是一个好姑娘。

    林如海那夜听到了“敏感纤弱”这词,顿时想起在贾府魂飘数年所见,黛玉这孩子,虽然首因是无人教导才不知女孩子的规矩,但是性子的确不够好。自己当初将她和林家大半家产相托,她就一点没有怀疑么?目下无尘倒也罢了,但是却过于自伤了……!林如海想着,就将在贾府所见的事儿,以梦境说给了陈落秋听了。

    待陈落秋听到林黛玉在贾府中凄冷死去,虽然是林如海的梦,但是也不竟泪流满面了。她看林如海的神情也甚是哀伤,忙开口安慰道:“老爷,不过是梦罢了。如今我们都知道贾家的为人,自然不会将黛玉送去那虎狼窝里的。我也定会好好教导她,定不能让她将来吃亏的。”

    林如海抬手抹去陈落秋脸上的类上,一手抚摸上她的肚子,低声道:“别哭了,像你说的,不过是梦罢了。肚中的孩儿要紧呢。”

    夫妻俩一次说话之后,陈落秋再教导黛玉时,便慢慢的教起了一些姑娘家该知道的规矩来,此是后话暂且不提了。

    半月后,林如海和陈英年以及甄家一家人启程往金陵去了。此时已经是腊月初十,该准备过年了。林如海告诉陈落秋他将在腊月二十四日前回来。虽然如此,看着祖父和甄家

    人都离开,她心中还是有一番离别愁绪的。黛玉年纪虽然小,见到好姐妹晴雨离开,也是难受非常,硬要跟着陈落秋一起去城门外送人。也不知道是吹了冷风还是太过伤心了,黛玉病了一场。陈落秋顿时没了心思伤感——每日理着家中过年之事,同时还要照看着黛玉。

    林如海到了金陵城,并未停车进城,却是让马车向前,先送了陈英年和甄家一家子去了江宁县。江宁县隶属于应天府,离金陵不过半日路程,到了江宁,甄家人就去了客栈。林如海则送陈英年去了江宁县东,直到了松壑书院之前。 书院里来迎接的人不多,但并不见那几个当世大家,不过林如海倒是看到了一个熟人,许昭月。林如海一愣,随即看向他的衣服穿着,虽然简单,却是干净整洁的。整个人比一年看着倒也长大不少。

    松壑书院的门匾乃是太宗皇帝亲书,所有人进入书院,都得离轿下马恭敬进入。

    “我乃舍监高江声,陈山长好,林大人好。”当先的中年人对着陈英年和林如海行了礼。

    陈英年笑道:“大家不必多礼了。”

    高江声从善如流,直起身道:“书院里其他的先生大多都在听涛阁里候着山长的到来,请山长和我来。”

    陈英年也不以为意,抬步随着高江声往听涛阁去了。林如海看了一眼人后的陈昭月,随着陈英年过去了。

    松壑书院原山长早已经离开了,不过受他影响的许多先生可都在,林如海进了听涛阁,便觉得屋中众人明显分成三派。一排自然是离去山长的一派,一派是中间派,对于谁做山长没有什么所谓。其中当以顾叶舟,李沧澜,陈荆溪三人最为有名,其余一派,自然是极其欢迎陈英年过来的一排,大多是三十岁左右的人。

    林如海松了一口气,看来原山长在书院里,并不是那么得人心,那陈英年这山长便好做得多了。

    陈英年在翰林院任掌院学士多年,最是知道文人心境,也不过于热切,不过是平常语气,和众人寒暄了几句,便推说年老劳累,想先休息,明日里再叙。众人便一一散去了。

    林如海看了陈英年住的小院子,前后五间房,布置也雅致,房中也烧起了火盆。几个随从正将带来的书籍行礼一一摆放好。“老太爷,若是你已经收拾妥当了,就早些休息,我这就往金陵城中去了。”

    陈英年本想劝林如海留下来休息一夜,明日再走,奈何林如海事情颇多,时间却不多。只得叮嘱他多注意身子,便让他离开了。

    出了松壑书院大门,林如海叫近林墨道:“你送一百两银子给许昭月去,若是他不接,你就将这几句话带给他,想来他就会收的。”

    林墨应了就折回了书院。

    林如海想到已经去了的许灵月,不由得叹了口气。若是自己尽力拦着贾敏,许昭月也许不会失去姐姐了。往事多想无益,只望许昭月读书不错,来年四月的恩科,下场试试倒是可以的。

    等林墨回来,说许昭月已经受了银子,将如林如海之意参加来年四月的恩科后,林如海点点头,马车极快的往金陵城中而去。

    到了金陵城里,已经是酉时末了,城中街道之上人烟稀少,除了酒肆里传出嬉笑之声,倒是没有了白日里金陵城的繁华之景。

    宋霖没想到林如海会在这个时候到金陵,问清他是从江宁过来后,大笑道:“幸好你先送了先生去松壑书院,不然今天定脱不得身。应天府的老爷们可是包了秦淮河畔的晚晴楼给你接风洗尘呢。”

    林如海想到新帝的性子,顿时对于金陵这边的事儿头大起来。摇了摇头道:“你不知道如今这位陛下的性子,最是不喜官老爷去那些风月场所。只怕我前脚进去了,后脚京城那边就有御史参劾我了。你也注意些吧,当今可不是太上皇。”

    宋霖因着金陵年底事多,并没有往京城去,听了林如海的话,忙打听起今上的事儿来。

    林如海略有保留谨慎地说了,倒是让宋霖欣喜不已。“如此一来,我便放心了。我就盼着咱们俩联手,将江南好好整治一番。”

    林如海却没有这般乐观,那甄应嘉可还在京陵呢。

    第二日里,林如海刚出驿站的门儿,就被金陵一干官老爷们拦住了,热情似火。林如海面色平静,客气的推脱了众人的接风宴:“本官此来,是暂收按察使衙门那边的案卷账册等,各位大人的好意本官心领了。接风宴,年后本官来金陵时再办不迟。”

    众人听了,不敢反驳林如海的话,只得如此了。心中却在为林如海错过了晚晴楼的头牌花魁而惋惜。

    其后林如海更是忙乱不已,接到薛迅送来的帖子,也没法子去薛家赴宴,只是让林墨走了一趟薛家。至于甄家,他也是以公务繁忙无暇□为由推脱了。

    原按察使江圳为按察使时日并不长,他前面的两任也是没做多久的,卷宗等凌乱不堪不说,还有许多的缺失。林如海用不惯按察使衙门的属官,却不得不用他们,加上一起过来的随从,辛苦十来日后,终于将东西都理清了。林如海在年前并不打算处理这边的事情,只在离开前和金陵的官员们吃一顿饭后,就要启程回扬州了。

    想到这几日里,几乎每日里都有人上门或是财物贿赂,或是赠以美色佳人,林如海就为金陵众官之相而头痛。不过有些人能放着,有些人却不能留了,比方说应天知府方鹤,每日不落的来探自己的口风,还日日偷偷摸摸地去甄府,他还真以为自己是诸事不问的?

    林如海准备回扬州城前,去了松壑书院,总不能让陈英年一个人过年吧,奈何陈英年不愿意回林家过年。书院中也有许多学子因家中无人或者路途遥远,留在书院过年的。且甄家人也在江宁,到时候一起过年就是了。林如海听陈英年这样说,只得自己回转扬州成了。

    林如海到达林府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三,祭祀灶神的日子。陈落秋虽然让下人们都将年节里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却坚持等着林如海回来,才一家人一起祭祀。听了林如海回来了,匆忙去了二门去迎他。不过分开十来日,夫妻俩人的心中却都已思念了对方好多遍了。

    这个新年一过,林家全府人都要搬去金陵,故此,林如海特地吩咐要过得比往年更加热闹些。还让管事的带话给了庄子的家人和佃户们,这一年干得不错的人家,都分得了十斤猪肉,二十斤白米和六两银子。一时间引得其他家人和佃户们眼红不已,暗地里打算来年好好干。

    陈落秋一问,林如海只是笑道:“就当是我这个父亲为没出世的孩子积点福。”林如海没有告诉陈落秋,他时常在祖宗灵位前祈祷,希望这一胎是个儿子,是个健康的儿子。

    正月十六里,林家上下都开始收拾起来,二十就要启程往金陵去了。陈落秋本对这住了大半年的院子还有些舍不得,见林如海比自己还要伤感,只得笑着去安慰他了。只有黛玉,知道去了金陵就能见到小姐妹晴雨,高兴极了,并没有什么离愁别绪的。

    正月二十日,林家人一行七两马车,三十多个家人,浩浩荡荡往金陵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大家好,今天大姨妈来了,这一章还是在床上躺着写的,速度实在慢得离谱,按照平时的速度,下午就应该将三十七章写好了的,没想到大姨妈突然而至~~~因为痛经痛得厉害~~~明天应该不痛的(我一般就第一天痛死个人),我再补更吧,真的对不起!在大纲里第三十七章,林枢钰降生的,期待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之林如海重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