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正文 第九十二回 猛将贤臣难隐真性(下)

正文 第九十二回 猛将贤臣难隐真性(下)

目录:红楼梦之继续荒唐| 作者:满山红遍| 类别:玄幻奇幻

    屏风外徐氏兄弟不禁有所感,朝廷之中,能为百姓设想的,实在少数,能为之动容者,更是凤毛麟角。此番兄弟虽居庄中,但对今日荥阳发生之事颇有耳闻,民间皆传菩萨来救,不仅钦差隔日便至,更有人送粮有兵帮忙,且此次所有出去办差之人,亦皆恭肃良善,心中颇有所动,此时听得黛玉如此,且声音确实如佛如仙,言语之中,皆是天下百姓,毫无个人好恶。徐德方道:“我兄弟在庄中住了十几年,时有蝗灾,然每每蝗皆不食菽,且久旱常蝗,故而每次久旱之时,我兄弟皆试将菽夹研烂,扬洒于稷黍之上,偶能免之,后又见山中有一藤蔓,下常有死蝗,故而稍稍引种在地角田头,是否有效,实不敢言,只我等所做,仅此而已。此次听闻蝗灾厉害,我兄弟又连夜将菽渣洒于庄中地上,若果真有效,亦是上苍佑之。”

    黛玉听道此处,忙命刘仁等记录下来,或可一试,虽眼下无用,他日或可派上用场。黛玉又忙问道:“小女子无知,得罪之处,还望海涵。但另有一事,还望直言相告。以我观之,尔兄弟并非凡俗,奈何至斯?”徐德沉吟半晌,方道:“家父曾出仕为官,我兄弟二人亦是治所长大,后家父因故病逝,我兄弟便回了老乡,仅此而已。”黛玉见他说道父亲为官时,口气中有一种凄惶,而转脸见徐利则有些愤愤然,虽转瞬即逝,到底还是让黛玉捕捉到了,于是乘兴问道:“令尊何处为官?官居何职?依我所见,令尊之事似有隐衷,可否相告一二?尔二人回乡,乃是隐居,又因何故?”

    徐德惊得跳起来,一个屏风后听口气才十几岁的小姑娘,竟能听出这些缘故来,如何不惊,待要不答,怕是此间如此厉害之人亦能打听一二,既然他心胸坦荡,不如一吐为快,十几年来,隐忍不发,别人不知,却不想一个小姑娘却看得如此明白,心中惭愧。徐德想到此,便有一种知己之感,遂答道:“父亲原为河南府知府,对上司多有得罪,后因故获罪,罪名不实,父亲因而辞官,不久郁郁而终。我兄弟二人回得家乡,平淡生活亦足矣。”

    黛玉听得他父亲原就是河南知府,对此处必定熟悉,突然问道:“你二人既有贤德,因何不仕。”徐利怒道:“宁做井龙珠,不充海鱼目。”黛玉一听便明白了,一类人都有一类人的好处和毛病,不过这二人的好处却非常人可比得,清高不输她父亲,才干决不逊于贾府那几个人,更难得的是一副能屈能伸亦柔亦刚的脾性。若是能将此二人请出来,百姓又是一福呢。主意打定,黛玉便想起主意来,有心先试一试他们才能。于是便说道:“昨日敖仓已经放粮济民,不知二位兄长有何见解?”

    徐氏兄弟不知黛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怎么又倒出这个来?不过管她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这姑娘有些意思,好久亦无人好好聊聊了,就当闲聊亦好,徐德想罢道:“若为救急,此策甚好。只敖仓乃天下粮仓,如若今冬再有旱情,亦或明春再有天灾旱涝,如之奈何?敖仓原为战粮,若果有兵事,又如之奈何?”黛玉道:“此次就灾,当在灭蝗之后及时补救,补种些菽薯之类的,能稍减敖仓之负,其次救济之粮当以一日一餐供之,以图济危,可乎?”徐德道:“此则权宜之计,并非上策。听闻如今江南丰收,谷价贱,甚为伤民,何不图之,而止困于一敖仓?”黛玉听罢噌的站起来,吓了刘仁一跳,自己转了两圈,手拍额头大叫道:“果然我是个笨蛋,差点误了大事……”说着从屏风后面转过来,对徐氏兄弟大礼谢道:“溪流不知大海,土堆不知高山,还望见谅。”

    那徐氏兄弟正说得得趣儿,不想黛玉截了话,又是如此举动,都吓了一跳,见黛玉施礼,忙还礼不迭,一时不知该说什么。黛玉拉着徐德的衣袖高兴大叫道:“真真是醍醐灌顶呢,还得谢谢你。我竟忘了那常平仓了,‘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如今我们是从贱处买来送到这缺乏之处,你说的是否就是这个道理?”徐德见黛玉忽又天真烂漫,全无刚才咄咄逼人的气势,却不减睿智,点头笑道:“姑娘聪慧伶俐,非我等可及。”黛玉放了他衣袖拍手笑道:“你道理是好的,不过这句话太客气了,这样真真好,如此一来,敖仓储粮就不用愁了……”一边说着一边拍手自己嘟喃自己笑着,高兴的了不得。徐氏兄弟想的却是如何这小姑娘能知此等大事,口气之中敖仓竟是她的事,再细观眼前之人,竟是比昨日传说之菩萨更要灵气和善三分,那言语行动中的气派,却是前所未见,从男人中都未见过的,心下大为折服。

    黛玉得了好主意,高兴了好一阵子,忙叫刘仁替她记下,一会儿要和师兄商量呢。这才安静下来,想起自己的主意来,方道:“二位如此贤能,不知是否愿为民稍尽其力,我这里先谢过了。”徐德闻言忙说道:“这却万万使不得,我兄弟二人如今衣食丰足,别无他求。无德无能,恐误大事,不敢有辱大方。”黛玉听罢不悦,冷声道:“可是因令尊之故?”徐德见黛玉聪慧,不敢隐瞒。黛玉冷笑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偶因他人一过而误己身,岂非以他人之过而自惩?令尊抱屈,尔不求申,是为不孝。当今皇上圣明,天下大安,尔方能偏安一隅,尔既有能,却不思报效,是为不忠。如今天下虽平,然奸官恶吏时而有之,欺压良善,尔不思起而救之,是为不仁。子路曰:‘不仕无义’,是为不义。虽居乡野而不忘邻里,犹怀天下,心不豫也,却要自欺欺人。如此之人,何异于苟且偷生之辈,却还敢拿龙珠自喻,不知羞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今圣上有心创太平盛世,尔却无匹夫之志,被一二奸佞所吓退,何其悲也。我一介女流,尚且辞金玉而来此就瓦砾,为百姓稍尽绵薄之力,尔堂堂七尺男儿,焉不如一小女子乎?尔又何以能冠冕堂皇若此?”

    “说得好,令天下男儿皆汗颜那!师兄也羞见你了。不过我知道我比不过你,你也别这么说他们,他们那里比得你的。”徐氏兄弟被黛玉一通骂的头晕脑转,不想外头却来了这么一句,忙回头看,却见一位头带王冠、身穿锦袍、贵气逼人的年轻人正从外走进来。两人猜想此人必是钦差怡亲王无疑,因此忙跪地行礼。黛玉不理他们,任他们行完礼才让人扶起来,淡淡道:“今日劳烦二位,心下不安,先请二位下去歇息奉饭,自有人会送你们回去。他日若是想起,来此找我即可。”怡亲王见此二人进退有度,且一眼便能猜出他是谁,可见非常人,见师妹有此一语,又见二人面露诧异,便道:“若是来了,找本王即可。他日若是进京,去找本王亦可。”他二人更是惊奇的看着黛玉,黛玉笑道:“你给他说要见我,他自然知晓,若想知缘故,以后找我即可。”说着便让刘仁送他二人下去奉饭歇息。

    黛玉方问到:“师兄怎么过来了?”怡亲王道:“前面差不多了,过来吃晚饭那。”黛玉因惦记着林安,便命人请来一道用膳。三人一时饭毕,怡亲王才笑问道:“师妹见得那二位是何人?我见师妹还很敬重他们,还肯见他们呢。”黛玉歪着头媚笑道:“他们可是大宝贝呢,只是得想些法子将他们弄来才好。”怡亲王见黛玉高兴,笑问道:“有何好处,可否告诉为兄?”黛玉得意的笑道:“别的暂且不说。头一件,他们知晓如何避过蝗灾,是否是个大好处?”怡亲王惊道:“真有这样法子能避过蝗灾,让蝗虫不食庄稼?”黛玉笑道:“他们说的应该不差,法子已经说了,等过了这阵儿着人试去便知。再一件,却是你我都不曾料想到得。”说罢卖了个关子,看着怡亲王焦急的样子,才叹了口气儿道:“你我只顾各地官府无粮赈灾,又恨为富不仁者不救助,又恐敖仓之粮不够,难以救灾。却不知,天下尚有一个粮富且贱之处,彼处百姓亦正为粮贱而愁,若能倒置,岂非良策,一举而天下安?”怡亲王恍然的道:“可是江南今年丰收?”说罢又自顾皱眉道:“只是远水难解近渴,且如何倒置,购粮得需银子的。”

    黛玉思索片刻,看着林安道:“江南是否今年丰收?”林安听得明白,又知黛玉大概意思,便笑着点点头。黛玉对怡亲王道:“敖仓之事,既自我始,我当终之,师兄倒是不必过虑了。”说罢又怕师兄不放心,又对林安道:“明日你盯着徐家兄弟是否会来,我估计他们会来,若是来了,你立刻带来见我。”然后才对怡亲王道:“师兄,如今河南府知府革职拿办,若明日徐氏兄弟来了,那徐德我看很能胜任,不如让他白衣赴任,暂时监督救灾一事。他父亲原是河南知府,十几年前被冤枉,后辞官回去并因此病逝,他兄弟二人亦是因此而隐居的,但并未消沉,有责任有担待,且智谋双全,不可多得。如是他们明日不来,还请师兄上门相请,或者我去亦可。”怡亲王听黛玉此言,方知那兄弟为何入了黛玉的眼了,倒是亦想探察一番,于是应了。黛玉叹道:“为辅作宰者要在识人善任,贤良方正反倒是其次了。”说罢又戳戳脑门道:“回去一定要哥哥好好谢我才好……”三人又商议玩笑一番,方各自去了不提。

    次日早起,黛玉听说各地已然准备开始送粮挖沟,虽时间仓促,有些混乱,到底还算顺利进行着的,便放心不少。除三名钦差坐镇荥阳外,其他人等已派出去各处巡行,晓谕圣意,监督各事,传递消息,亦算尽心。

    黛玉与怡亲王用罢早膳,坐在一边歇息。一会儿又拿出五十万两银票,随身放好了,便至偏厅中喝茶歇息,等候那徐氏兄弟。雪雁紫竹等原要劝劝姑娘的,怎奈姑娘一副悠然自得,便由她去了,只尽心服侍便好。

    果然,午时二刻时,就见雪雁一脸笑嘻嘻的进来一边儿泡茶一边儿说道:“姑娘的卦真灵。”向大门外望去,果见林安在前,徐氏兄弟在后,相跟着进来了。众人已是见过的,兼之事情重要,年龄相差又大,黛玉便不再回避,只大方的站起来恭敬的行了大礼。徐氏兄弟忙不迭的跪地磕头欲行大礼,黛玉忙叫林安扶起来。奈何徐德开口道:“还容草民行礼谢罪的才好。”黛玉见他坚持,只得让开身子谢了。待行礼毕坐下,徐德缓缓开口道:“我兄弟二人承蒙姑娘错爱,甚感惭愧。思之再三,如今天下十三被灾,我兄弟不敢独安,若蒙姑娘不弃,我等愿效犬马之劳。”说罢又行一礼,黛玉忙起身谢礼。徐利行礼正色道:“姑娘小小年纪,有此远见卓识;金尊玉贵,却为百姓不辞辛苦。若能效姑娘之一二而能稍解姑娘之忧而利天下,我等万死不辞。”黛玉听罢,起身对兄弟二人又行大礼,说道:“古语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有难,敢不赴之,不敢居功!今得二位相助,我为天下谢之!”徐氏兄弟忙起身还礼,大有知己之意。

    原来这兄弟二人昨日回去之后,便一路思量计较,都觉黛玉非凡人,心胸气度,聪慧睿智,决绝果断,皆非凡辈;又能在怡亲王面前来去自如,且似乎颇得怡亲王尊重,当是尊贵异常之人。兄弟二人亦非迂腐,并不觉女子如此有何不妥,反倒觉得当年先父便是一心为民,奈何运数不佳,因此不得遂愿。如今若此女子果真能以天下为先,从了她亦不算辱没了自己。再者,即便不仕,先辅助百姓度过蝗灾亦未尝不可。一时计议已定,回家与妻小如此一说,不想家人皆极力赞同,兄弟感慨,便忙收拾安排妥当,今日早便来了。

    黛玉现见二人既已来了,留不留就看她的了。于是问道:“多谢二位抬爱,不知家下如何?”徐德见黛玉开口便是关心他家里的事,更是感动,当下便不再隐瞒。他兄弟二人待父亲去世后,便携了妻子,一同回乡。难得的是二人皆得贤妻,并不反对,亦不嫌弃乡下贫寒。兄弟二人回乡后依旧一家相处,大哥主外,大嫂主内,一应吃穿用度,尽皆平等。后又添得三子二女,皆是一般看待,连称呼皆是一般,但呼“大父”、“二父”、“大娘”、“二娘”。家中另有老仆几人,如今皆是一般劳作,敬如父兄。二人虽不说自己如何,但听者焉能不知。

    黛玉见二人坦诚,且颇有古之孝悌之风贤良之度,颇为欣赏。亦告知道:“家父姓林,我称皇太后为母后。虽从小任性娇纵,家父却教我颇多道理,是以大义不敢稍忘。此间之事,我得母后之允,来稍尽愚智,得遇尊兄,三生有幸。”徐氏兄弟听得黛玉姓林,却又呼皇太后为母后,显见不是皇室之人却颇有瓜葛,难怪有此气魄。

    相互介绍一番,才开始攀谈起来,不觉忘情,二三时辰如瞬间即逝,颇有相见恨晚之意。黛玉方想起河南府来,便道:“如今河南府不能爱民,已被革职,如今事务繁杂,不知尊兄能否试守些时候?”徐德听罢骇然,即便是黛玉再尊贵,亦不至于一个正四品的知府她就能如此随意的就给出来的,忙站起来推辞。黛玉止住他道:“尊兄若是信不过我,我当即叫师兄来便是,他奉旨钦差,可便宜行事的。若信不过自己,则大可不必。据我看来,尊兄能不止此,公孙弘能白衣为三公,尔为何不可?”徐德想了片刻道:“姑娘厚爱,在下不敢推辞。只是当朝若无功名,如何为官入仕?”黛玉听得他松了口,又耍起赖来,笑道:“这个你却不用管,只一件,若是明日钦差命你前去河南府赴任,你可去?”徐德此时亦笑起来,答道:“如姑娘所说,有何不可,只看姑娘本事。”黛玉笑道:“那咱们现在就说好,明日得不到圣旨,你就按钦差的谕旨先守一年,一年后我要考功,若是好,太极殿召见,若不好,你可是要担罪责的。”徐德笑道:“那是自然。”黛玉又道:“或者让师兄派你个钦差亦可,反正都是办一样的差使。白衣知府与白衣钦差,都一回事儿。”说完自己又笑了。

    只听外面笑道:“哪里来的白衣知府?”怡亲王刚忙完,听说徐氏兄弟已经来了多时了,果然不出师妹所料,路上侍卫还说姑娘与他们相谈甚欢,刘公公亦是欢喜的紧,将那上好的明前龙井都沏上了。怡亲王闻言忙要过来自己过目一番。

    黛玉借机与怡亲王说了,怡亲王道:“就做个白衣知府吧,赈灾完毕,先考一回,若好,便是三年亦使得。”说罢便命人去准备谕旨,想想又说道:“师妹要不要告诉皇上一声儿?”黛玉笑道:“先别管他,师兄不是可以便宜行事的吗,便宜完再说。告诉哥哥哥哥又不得见,能如何?”徐德正诧异这怡亲王果真如黛玉所言,立刻就授了他官职,任他素日如何从容大度,还是有些个吃惊不已。带听得黛玉说起皇上竟是如此轻巧,方知厉害。片刻拿到谕旨,遂以大礼拜谢黛玉怡亲王。

    黛玉好高兴的笑了。看见一旁的徐利,又思量起来,便差人去请林安。徐利见黛玉看他,便知主意打到他那里了,自知是逃不了了。林安来见过众人后,黛玉看着他及徐利道:“尊兄已经授了职,我如今还有一事,甚不放心,想委了二位帮忙,如何?”林安道:“姑娘但说无防。”他反正就是来照顾姑娘的。徐利迟疑道:“不知姑娘有何事?”黛玉笑道:“昨日尊兄提及常平仓,我觉甚好。不如委了二位即刻便往江南采办粮食,尽快运来,如此以解燃眉之急,以策万全,如何?”徐利再想不到会是这事儿。

    林安听罢先道:“林叔有命,我只守着姑娘。”黛玉道:“我在这里甚好,你只管去。且此事你们二人去最好。江南境况估计你熟悉一些。但是采买粮食估计要与粮商打交道,徐家兄长估计更为合适。”众人听得黛玉说的有理,都点头。黛玉不等几个推辞,掏出那五十万两银票递给林安道:“这五十万两银票你收好,不仅要买粮,还要运到这里。有几件事儿要记好,一不准低价贱买,要按往年旧价,略微高低些儿你们自己斟酌。二不准私饱中囊,你们我信,但到底不是你们两个都能盯着买的,要管所有人。三是要快要好的,且尽量说明是朝廷赈济北方五省的,一稳粮商,二定百姓,他日如是江南水灾,他们亦不至于恐慌。”二人听得黛玉此言,责任重大,不敢再辞,忙都起身应了。

    次日一早,徐氏兄弟及林安即辞行去了,怡亲王悄悄问黛玉:“如此重任,师妹果真放心?”黛玉嫣然一笑:“放心如何?不放心又如何?”徐氏兄弟见黛玉如此信任尊重,自此便一心辅佐,凡三十年不变,天下倚重,此乃后话。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红楼梦之继续荒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红楼梦之继续荒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