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王烈募兵
目录:巫妖皇之路| 作者:禁意| 类别:其他类型
据说每一个看书投票的兄弟都会有一个温柔又美丽老婆,每一个看书投票的妹子都会有一个有钱又帅气的老公,嘿嘿,就是这个样子,其实小飞要求不高,只要这个月能让我达到五十张月票就好,推荐票有的话也可以拿来:)
~~~~~~~
随着建兴二年九月八日黎明的到来,沧县县城内的百姓惊讶的发现,昨夜还在沧县耀武扬威的渤海徐氏,竟然在一夜之间沦为了那个“窝囊县令”的阶下囚。
一个众人眼中的窝囊废,竟然也敢对渤海徐氏下手?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事实却让他们明白,这沧县真是变天了——
大街小巷也已经布满了安民告示,每张告示前都有两名沧县的军卒给不识字的百姓讲解,而且态度极其和蔼。
县内各里的里长却分散在县城内外,敲着锣鼓,走街串巷、深入乡镇高声宣传:“徐氏无德,残害百姓,今日我大晋幽州章武郡太守令狐艾、长史王烈,沧县县令庞冲,联手驱逐徐氏,还我沧县百姓安定。此次清剿,只诛首恶,从犯若能悔改,既往不咎。
但为防宵小作祟,请诸位父老乡亲注意,身边如有徐氏余孽,或曾为徐氏打手作恶,请去县衙举报,举报属实者奖钱一千;同时,敦促作恶从犯主动来县衙交代罪过,主动交代者赦免其罪,否则严惩不殆。”
这样的高调宣传加上告示,却让谢艾的预计出现了偏差。
只不过这偏差是往好的方面进行的。
宣传根本没有用上上一个时辰,只不过半个时辰,消息就传遍了不大的沧县县城。
县城外的各个乡镇也都被惊动,各地百姓纷纷行动。
很快,第一批徐府的余孽被押解到县衙,有那不来的,直接被捆绑,打得鼻青脸肿。
这其中,十有**是徐府余孽,但也有一部分却是因为平时作恶被人趁机绑来,却也解决了一些积年陈案。
但也有一些分明是邻里间互有过节,于是互相揪着着对方来县衙举报,皆称对方是徐氏一族的余孽。
王烈哭笑不得,索性找来几个徐府的家奴,严令他们挨个辨认。
而这个时候,庞冲终于显示出了自己的能留,这个平日里不闻政务的窝囊县令,在公堂上明辨是非、断案判决,却是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却不愧是一名能吏。
就连本来颇有些看不起庞冲的荀崧都竖起大拇指。
这边徐氏余孽不断被押送进县衙,那边王烈则连夜让苏良带领人马趁城外徐氏设置的几个大小庄园还没发觉前,对其进行围剿,同时将城内外居住的豪强、小士族请来县城。
所谓请来,其实与绑来差不了多少。
王烈现在也没有耐心和他们讲礼貌、讲道德,沧县必须收服,而且要在短期能安定下来,这样才能迎接即将到来更加动荡的乱局。
所以,这些人要么归附,要么被杀,王烈留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也不会给他们太多考虑的事件,至于事后如何和世人交代,很简单,这些人都是在战乱中被杀,与他王烈何干?
在那些大小豪强、士族族长请来后,荀崧再次面,按照王烈的安排,荀崧要做的就是以大晋朝廷的名义对他们进行安抚。
这些人也都听过荀崧的名头,虽然不过是四品官员,但毕竟曾经是中央官吏,还是远胜渤海徐氏的颍川荀氏,有这样长者出面,对安抚人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荀崧此刻已经对王烈的所作所为,十分佩服,手段霹雳,性格沉稳,这样的少年才不愧是人杰之名。
更何况,王烈对其十分尊重,不但答应帮助荀崧把老母的坟墓迁回颍川,更主动要求写信给刘琨,请他上书至尊,表荀崧孝道,并恢复其官职。
不过,在经历了这些变故后,荀崧的求名之心其实已经淡薄了很多,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一子一女的前程。
其时,荀崧原配早亡,长子荀蕤和长女荀灌皆为续弦所生,都一直陪他在沧县守孝。
荀蕤年方十六,按年龄,如果世道安稳,应该已经入品,但荀崧远离朝堂多年,又和家族失去联系日久,本身颍川荀氏这一时期也没有什么官员在朝,所以就一直耽搁下来。
荀崧爱子心切,拉下脸来,恳请王烈向刘琨举荐荀蕤,再由刘琨向朝廷推举。
至于历史上想荀崧次子荀羡,此刻还在娘胎之中,没有出生。
荀崧不知道自己两个儿子未来的成就,王烈作为穿越者却很清楚,他这两个儿子,乃至小女荀灌,在历史上的名气都要胜过他这个老爹。
所以,这种培养潜质小正太和小萝莉的事情,王烈自然欣然应允,答应向老师刘琨推荐荀蕤。
荀灌老怀大慰,对王烈交办的事情也更加上心。
眼看如荀崧这样的长者和满城的军兵都归附了王烈等人,加之见识到曾经在沧县强盛一时的渤海徐氏,一夜间就成过去。
而徐氏家主徐清如今蓬头垢面,一副丧家之犬的模样,眼看就要老命不保,这些人的心里却是惊吓不已。
大多数人却是即刻跪倒称臣,有那不开眼的,则被苏良拽出,一刀一个,当场杀死在县衙外。
对于现在的王烈讲,不需要他们这些人即刻对自己心怀的忠诚,现在铁血加拉拢就是最好的手段。
而且,这些人平常也都作恶多端,侵害百姓,县衙外围观的百姓一见他们被杀,都是齐声叫好,民心也更倾向于王烈。
这些土豪劣绅屈服后,王烈也不会再允许他们留在沧县,在控制住沧县后,这些人都将被迁徙到平舒县城外,如有不迁徙者以意图谋反论处。
至于他们留下的土地将由沧县县衙统一调配,按户头比例,分给无地的百姓耕种。
在荀崧的安抚下和王烈的威压下,不出三日,沧县境内的豪强、士族被一扫而空。
而三天后,接到王烈飞鸽传书急速赶来的一千狂澜军骑兵,则彻底控制住了沧县的局势,让那些还心怀侥幸的人彻底死心。
而首恶徐清,则在县衙前竖起的高台上,面对自己曾经繁盛的徐氏宅院,经过公开审判,以谋逆、杀人等数罪并罚,直接枭首,示众三日,并罚没了全部家产,充归太守府。
当然,王烈也将结果上报给了幽州刺史府,并抽出一部分罚没财产送给了王浚,相信王浚对除掉徐清这个毒瘤,也会乐见其成的。
而徐虎因为先前已经身死,却只没收了家产。
其余民怨较大的徐氏的首领和私军里的一些作恶多端的头目也都或被处死,或被抓进牢房。
这些人,王烈并不准备全部杀死,他们都是难得的劳动力资源。
未来的章武无烟石炭矿,还等待他们去开采。
虽然章武郡境内的石炭矿都是露天石炭矿,但也不等于直接暴露在日头下,至少也要挖掘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才能开采,而且装车、运输也都需要大量人力,这些犯罪之人和未来战争所获取的战俘,无疑将是补充劳动力最好的来源。
根据他们罪行大小,劳役从十年到两年不等,只要表现良好,劳役期满后就可恢复自由,或加入狂澜军。
当然,这些都是王烈未来的打算,在处理完这些首恶后,徐清那三百余私军,还剩下两百人,却全划归进狂澜军,交由苏良对他们进行训练。
训练合格的可以加入狂澜军,不合格的则发配去挖石炭。
这样的刺激下,这些人尽管平日惫懒,此刻却无不三军效命,卖力训练。
至此,渤海徐氏的势力在沧县、乃至整个章武郡境内被横扫而空。
整个章武郡终于完全掌控在了王烈手中。
~~~~~~~
建兴二年九月中,王烈带着近四百名新收服的士兵返回了章武郡治所平舒。
而平舒县城的防御则留给了那后去的一千名狂澜军士兵,庞冲也被王烈带到平舒,提拔他做了平舒县的县令。
虽同为县令,但治所平舒可比沧县要优厚许多。
而沧县县令则交由皇甫方回担任。
皇甫方回虽有才华和眼光,但毕竟没有过从政经验,加之其性格刚正,却正好从这百废待兴的沧县县令做起,好好磨练下他的性情,将来才好重用。
而驻防沧县的一千名狂澜军军兵也全归皇甫方回指挥调度,以协助他管理地方。
这一千名士兵在沧县,不仅仅是保境安民,还要参与沧县的生产、建设,把沧县打造成平舒县城有力的犄角,到时也好能互相支援。
离开沧县前,王烈再次拜见荀崧,请他一起去平舒,王烈还说一定会将荀崧老母的遗骸迁徙回颍川。
荀崧考虑了下,见自己的儿女都很喜欢王烈,自己和王烈的一干手下相处也算愉快,而且一直留在沧县也不利于两个子女成长,于是欣然同意。
此刻,眼看平舒在望,王烈心情也略微激动。
在王烈离开的这个半个多月,平舒城已经又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平舒县城的外城多了一道城墙。
按照王烈离开前的交待,胡大海带狂澜军人马和招募来的百姓,在平舒原有的城墙外却再次加了一道更高更厚的石头砌成的城墙。
平舒县城附近并没有石头,碎石都是从几十里外的鸡鸣山运来的。
这城墙高约四丈(十几米),底部宽四丈,顶部宽约三丈,却是比之幽州治所蓟城的城墙还要巍峨雄壮。
等王烈回到平舒时,这城墙的地基已经完全打好,砌城的石块也准备了许多,胡大海正顶着太阳,指挥人马在场地上忙碌。
一见王烈回来,胡大海却是离着老远就对王烈打起了招呼:“小郎君,你回来啦——老胡我这几日可没偷懒,今天可有好酒请我喝啊?”
一干第一次见识到胡大海的士兵都面面相觑,庞冲更是下意识的问道:“此为何人?怎如此粗鲁?”
王烈笑道:“这是我们海叔……来人啊,全体下马,帮海叔他们劳动一个时辰,这劳动和今日的晚饭挂钩哦,那一队干的最少,哪一队没晚饭吃”
一干士兵听说后,立刻在各自队主的带领下扑向场地。
这一路行来,王烈就一直在沿路训练这些士兵,经常搞出这种突袭的项目。
开始某些士兵还不以为意。
王烈也不体罚他们,但等饿了几顿后,再强硬倔强的汉子也服了软,加之王烈赏罚分明,训练和这种劳动表现好的,都有额外的奖励,或是提拔成伍长、什长,或是多发一个月的军饷,总之是彻底调动起了这帮本来惫懒军卒的积极性。
众人一拥而上,一个时辰后,却是帮胡大海他们做了不少工,胡大海的一张大嘴都快咧到耳朵上了:“这敢情好,若是每日都能来帮工,我老胡可就轻松很多了。”
王烈笑道:“海叔,现在你就是我们的后勤总管,这些事情是你要做的,我们只能帮你一时。”
胡大海闻言,老脸拉了下来。
王烈却又道:“不过过些日子,你这里就有人手可用了。”
胡大海闻言,高兴道:“是什么人?”
王烈神秘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一行人绕过修建的城墙,很快进入了内城。
城内的街道也被清理的更宽阔整洁,路两边照着草原之都盛乐那般,都修建上了排水的明渠以及四面合围起来的垃圾堆放点,每天有太守府招募的固定的清扫人员进行打扫。
确保了城内的干净整洁,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这个时代因为环境卫生问题,引发的各种疾病的流行。
城内百姓的房屋,也由太守府出钱修葺整齐,单这一项就花费了数千金,但却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而最让王烈高兴的是,一路醒来,平舒县城内的商业氛围越来越好,来往的行人、商旅不断,已经逐渐恢复了战前的繁荣。
不单是岑言的商行买卖兴隆,费过的酒馆也是人满为患,费辰已经带人把分店开到了蓟城。
而且其他买卖在这些人流的带动下,也逐渐发达,很多商家都在店外立着木牌,招聘伙计。
生意好做,大搞城市建设,都极大的开拓了劳动力市场,从而让百姓有钱花,有饭吃,百姓有钱就会投入市场再消费,整个沧县已经逐渐步入一个良心循环。
而且,王烈现在控制的岑氏商行和是楼居酒馆,为他带来的效益更是让他捧着账本就笑开了花。
单这经营鼓风机和曲辕犁的商行,以及经营火龙烧的酒馆,每天带给王烈的利益就可以用日近千金来形容。
加之王烈这两年来积攒下来的银钱,还有这次在沧县抄没渤海徐氏,以及其他不良豪强、士族的家产,现在王烈最不缺少的大概就是手头的流动资金了。
有了资金,王烈心中很多的设想就可以动手来实现,逐步变为现实。
有了资金,王烈才可以更好的收拢人心,发展军力。
至少,王烈要拥有更能维护这经济、这利益的防御体系;要拥有能攫取更大利益的武力装备。
而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项目投资,更不可能用这些钱去买官。
所以,这段时期王烈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在章武郡范围内大范围募兵。
西晋初年,朝廷采取的是兵户制度。如苏良,就是三代为兵,兵户低贱,属于大晋的贱籍之列。
当兵为国流血牺牲,军饷不高,地位更差,谁又愿意为这样的职业流血出力呢?
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几乎没有百姓愿意自愿从军。
而西晋末年,尤其是自永嘉之乱后,各地刺史、郡守拥兵自重,互相征伐,一则兵户大多逃亡成为了流民,二则战乱不断,损失惨重,兵户补充的数量还抵不过一次战斗的消耗。
所以,各大势力又开始采取募兵制与兵户制度想结合的办法来征兵。
募兵,顾名思义,采取自愿形式,当然有些地方也采取强行征兵,如抽丁制,几户抽取一男丁,百姓却依然畏惧,不愿当兵。
就算是募兵,进入军队后也一样是从小兵做起,如王烈当日,若非自身勇武和机缘巧合下,几乎很难有出头之日。
而且大晋军饷本就不高,一月一般是三石粟米,或者是十钱。
军队内虽然管吃住,但粗茶淡淡饭,又怎能保证战斗的体力?
因此这些军饷想要积攒下几乎不可能。
而且,西晋末年,朝纲颓废,军官多有克扣军饷。三石粟米落到士兵手里,能有一石半已经不错,而且其中还多掺有沙石。
因此,在大晋,当兵几乎是百姓最不愿做的职业。
但王烈募兵,却又不同,首先规定一人当兵,全家享受免税三年的待遇(商贾之户则享受减免三成税负的待遇)。
同时,对家有军卒之户赠送太守令狐艾亲书的牌匾“保境安民,光荣之户”。
对于参军的个人,除了每月有五十文铜钱为军饷,每年年终还有额外的两百钱奖励。同时规定严禁克扣军饷,一经发现,杀无赦。
如果因战事战死,则士兵父母归狂澜军养老送终;有伤残,全部安排进狂澜军开设的工场,充当民工,一样管吃管住发工钱。
这样的乱世,很多人乱饭都吃不饱。如今,狂澜军却用如此优厚待遇募兵,自然吸引了大批报名者,不出三日,前来报名的附近乡镇,乃至其他州郡得到消息前来的青壮,加在一起足有三万余人,硬是把小小的平舒县城挤得水泄不通,甚至野外都有帐篷林立,有些青壮干脆就露宿荒野,等待报名。
而相应的,王烈对对参军士兵的要求也格外提高。
其一,年纪要求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军官可以适当放宽年限,但其他要求则更高)。
其二,身高要超过七尺(汉尺,一米六),没有不良嗜好(赌牌、酗酒,如隐瞒历史,一经发现严惩不殆),要能举得动五十斤的石锁。
其三,要家有两子或以上,只选其一参军,以防止战死沙场,造成其户断后。
其四,要遵守命令,考场上设置若干环节、圈套,考验报名的青壮是否遵守纪律,不遵守纪律者,一概除名。
其五,若有一技之长,如打铁、医术等技能者,可优先考虑;如果能识千字以上,或能举起两百斤石锁,则直接任命为什长,视今后表现,优先擢升。
条件一颁布,前来报名的青壮却足有一半不合格。
当然,这些不合格的青壮,王烈也不会轻易放过,胡大海修建城墙、开采山石,以及未来开采无烟石炭和大面积垦荒种粮都需要大量青壮劳力。
王烈名胡大海和岑言在城中广贴布告,以岑氏商行的名义招募佣工,待遇也比其他行业优厚。
如此,一万五千初期被筛选下来的青壮,到有一万余人选择留在了平舒。
只此一此,王烈就平白得到了一万多忠厚、肯干的青壮储备。
随后,经过严格考核,王烈又亲自坐镇选拔剩余的一万多青壮。
对于那些奸猾之徒却是一个不要,选拔出的都是性格憨厚的平民子弟为多,如此又淘汰了五千人。
最后,王烈共从入围的一万人中又选出了七千人,为三军之数。
在王烈看来,军不在多,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拥有近五千人马,其中骑兵就有两千多,已经可以说是实力不菲,再加上这七千人,却正好是一万两千人,已经可以组成六个中等之军,或者两个互相配合的作战集团。
若再多,资金虽够,但粮食却已经明显不足,虽然王烈已经趁今年秋粮下市,收购了足有数十万石,但毕竟他现在掌控了一郡之地,境内有户近六万,人口三十余万,家底这么大,很多东西都要算计着来才更有利于未来发展。
军队即成,王烈依旧担任整个狂澜军的校尉,领督护之职(自封的)。
卫雄和令狐泥则各为三军统帅,皆为狂澜军都尉。
其余人,如苏良、冉瞻、胡大海等人也都以校尉的身份各领一军或数军。
此时,狂澜军军中装备了很多新式装备,如已经研发出的新式手弩和小型床弩,如正在研发的明光铠,还有王烈一直准备作为大杀器使用,却还没进行研制的的黑火药,这些哪一样都是王烈赖以生存的根本,却是不能外泄。
为此,王烈还特意从跟随自己时间最长的青山村猎户和鸡鸣寨老兵之中选拔出三百人,为狂澜军军械研究场的专门卫兵,领头的是王烈最信任的苏良,执行监管的则是性格最谨慎的白文。
而从这时起,狂澜军的军械场也成为整个狂澜军发展的源动力,里边不仅仅有战争需要的武器和铠甲,更有可以改变这个时代的奇迹。
如此,三千骑军,九千步军,五百为工兵营,王烈手下的狂澜军终于初步形成了后世横扫天下的雏形。
<hr />
<hr />
~~~~~~~
随着建兴二年九月八日黎明的到来,沧县县城内的百姓惊讶的发现,昨夜还在沧县耀武扬威的渤海徐氏,竟然在一夜之间沦为了那个“窝囊县令”的阶下囚。
一个众人眼中的窝囊废,竟然也敢对渤海徐氏下手?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事实却让他们明白,这沧县真是变天了——
大街小巷也已经布满了安民告示,每张告示前都有两名沧县的军卒给不识字的百姓讲解,而且态度极其和蔼。
县内各里的里长却分散在县城内外,敲着锣鼓,走街串巷、深入乡镇高声宣传:“徐氏无德,残害百姓,今日我大晋幽州章武郡太守令狐艾、长史王烈,沧县县令庞冲,联手驱逐徐氏,还我沧县百姓安定。此次清剿,只诛首恶,从犯若能悔改,既往不咎。
但为防宵小作祟,请诸位父老乡亲注意,身边如有徐氏余孽,或曾为徐氏打手作恶,请去县衙举报,举报属实者奖钱一千;同时,敦促作恶从犯主动来县衙交代罪过,主动交代者赦免其罪,否则严惩不殆。”
这样的高调宣传加上告示,却让谢艾的预计出现了偏差。
只不过这偏差是往好的方面进行的。
宣传根本没有用上上一个时辰,只不过半个时辰,消息就传遍了不大的沧县县城。
县城外的各个乡镇也都被惊动,各地百姓纷纷行动。
很快,第一批徐府的余孽被押解到县衙,有那不来的,直接被捆绑,打得鼻青脸肿。
这其中,十有**是徐府余孽,但也有一部分却是因为平时作恶被人趁机绑来,却也解决了一些积年陈案。
但也有一些分明是邻里间互有过节,于是互相揪着着对方来县衙举报,皆称对方是徐氏一族的余孽。
王烈哭笑不得,索性找来几个徐府的家奴,严令他们挨个辨认。
而这个时候,庞冲终于显示出了自己的能留,这个平日里不闻政务的窝囊县令,在公堂上明辨是非、断案判决,却是让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却不愧是一名能吏。
就连本来颇有些看不起庞冲的荀崧都竖起大拇指。
这边徐氏余孽不断被押送进县衙,那边王烈则连夜让苏良带领人马趁城外徐氏设置的几个大小庄园还没发觉前,对其进行围剿,同时将城内外居住的豪强、小士族请来县城。
所谓请来,其实与绑来差不了多少。
王烈现在也没有耐心和他们讲礼貌、讲道德,沧县必须收服,而且要在短期能安定下来,这样才能迎接即将到来更加动荡的乱局。
所以,这些人要么归附,要么被杀,王烈留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也不会给他们太多考虑的事件,至于事后如何和世人交代,很简单,这些人都是在战乱中被杀,与他王烈何干?
在那些大小豪强、士族族长请来后,荀崧再次面,按照王烈的安排,荀崧要做的就是以大晋朝廷的名义对他们进行安抚。
这些人也都听过荀崧的名头,虽然不过是四品官员,但毕竟曾经是中央官吏,还是远胜渤海徐氏的颍川荀氏,有这样长者出面,对安抚人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且荀崧此刻已经对王烈的所作所为,十分佩服,手段霹雳,性格沉稳,这样的少年才不愧是人杰之名。
更何况,王烈对其十分尊重,不但答应帮助荀崧把老母的坟墓迁回颍川,更主动要求写信给刘琨,请他上书至尊,表荀崧孝道,并恢复其官职。
不过,在经历了这些变故后,荀崧的求名之心其实已经淡薄了很多,他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一子一女的前程。
其时,荀崧原配早亡,长子荀蕤和长女荀灌皆为续弦所生,都一直陪他在沧县守孝。
荀蕤年方十六,按年龄,如果世道安稳,应该已经入品,但荀崧远离朝堂多年,又和家族失去联系日久,本身颍川荀氏这一时期也没有什么官员在朝,所以就一直耽搁下来。
荀崧爱子心切,拉下脸来,恳请王烈向刘琨举荐荀蕤,再由刘琨向朝廷推举。
至于历史上想荀崧次子荀羡,此刻还在娘胎之中,没有出生。
荀崧不知道自己两个儿子未来的成就,王烈作为穿越者却很清楚,他这两个儿子,乃至小女荀灌,在历史上的名气都要胜过他这个老爹。
所以,这种培养潜质小正太和小萝莉的事情,王烈自然欣然应允,答应向老师刘琨推荐荀蕤。
荀灌老怀大慰,对王烈交办的事情也更加上心。
眼看如荀崧这样的长者和满城的军兵都归附了王烈等人,加之见识到曾经在沧县强盛一时的渤海徐氏,一夜间就成过去。
而徐氏家主徐清如今蓬头垢面,一副丧家之犬的模样,眼看就要老命不保,这些人的心里却是惊吓不已。
大多数人却是即刻跪倒称臣,有那不开眼的,则被苏良拽出,一刀一个,当场杀死在县衙外。
对于现在的王烈讲,不需要他们这些人即刻对自己心怀的忠诚,现在铁血加拉拢就是最好的手段。
而且,这些人平常也都作恶多端,侵害百姓,县衙外围观的百姓一见他们被杀,都是齐声叫好,民心也更倾向于王烈。
这些土豪劣绅屈服后,王烈也不会再允许他们留在沧县,在控制住沧县后,这些人都将被迁徙到平舒县城外,如有不迁徙者以意图谋反论处。
至于他们留下的土地将由沧县县衙统一调配,按户头比例,分给无地的百姓耕种。
在荀崧的安抚下和王烈的威压下,不出三日,沧县境内的豪强、士族被一扫而空。
而三天后,接到王烈飞鸽传书急速赶来的一千狂澜军骑兵,则彻底控制住了沧县的局势,让那些还心怀侥幸的人彻底死心。
而首恶徐清,则在县衙前竖起的高台上,面对自己曾经繁盛的徐氏宅院,经过公开审判,以谋逆、杀人等数罪并罚,直接枭首,示众三日,并罚没了全部家产,充归太守府。
当然,王烈也将结果上报给了幽州刺史府,并抽出一部分罚没财产送给了王浚,相信王浚对除掉徐清这个毒瘤,也会乐见其成的。
而徐虎因为先前已经身死,却只没收了家产。
其余民怨较大的徐氏的首领和私军里的一些作恶多端的头目也都或被处死,或被抓进牢房。
这些人,王烈并不准备全部杀死,他们都是难得的劳动力资源。
未来的章武无烟石炭矿,还等待他们去开采。
虽然章武郡境内的石炭矿都是露天石炭矿,但也不等于直接暴露在日头下,至少也要挖掘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才能开采,而且装车、运输也都需要大量人力,这些犯罪之人和未来战争所获取的战俘,无疑将是补充劳动力最好的来源。
根据他们罪行大小,劳役从十年到两年不等,只要表现良好,劳役期满后就可恢复自由,或加入狂澜军。
当然,这些都是王烈未来的打算,在处理完这些首恶后,徐清那三百余私军,还剩下两百人,却全划归进狂澜军,交由苏良对他们进行训练。
训练合格的可以加入狂澜军,不合格的则发配去挖石炭。
这样的刺激下,这些人尽管平日惫懒,此刻却无不三军效命,卖力训练。
至此,渤海徐氏的势力在沧县、乃至整个章武郡境内被横扫而空。
整个章武郡终于完全掌控在了王烈手中。
~~~~~~~
建兴二年九月中,王烈带着近四百名新收服的士兵返回了章武郡治所平舒。
而平舒县城的防御则留给了那后去的一千名狂澜军士兵,庞冲也被王烈带到平舒,提拔他做了平舒县的县令。
虽同为县令,但治所平舒可比沧县要优厚许多。
而沧县县令则交由皇甫方回担任。
皇甫方回虽有才华和眼光,但毕竟没有过从政经验,加之其性格刚正,却正好从这百废待兴的沧县县令做起,好好磨练下他的性情,将来才好重用。
而驻防沧县的一千名狂澜军军兵也全归皇甫方回指挥调度,以协助他管理地方。
这一千名士兵在沧县,不仅仅是保境安民,还要参与沧县的生产、建设,把沧县打造成平舒县城有力的犄角,到时也好能互相支援。
离开沧县前,王烈再次拜见荀崧,请他一起去平舒,王烈还说一定会将荀崧老母的遗骸迁徙回颍川。
荀崧考虑了下,见自己的儿女都很喜欢王烈,自己和王烈的一干手下相处也算愉快,而且一直留在沧县也不利于两个子女成长,于是欣然同意。
此刻,眼看平舒在望,王烈心情也略微激动。
在王烈离开的这个半个多月,平舒城已经又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平舒县城的外城多了一道城墙。
按照王烈离开前的交待,胡大海带狂澜军人马和招募来的百姓,在平舒原有的城墙外却再次加了一道更高更厚的石头砌成的城墙。
平舒县城附近并没有石头,碎石都是从几十里外的鸡鸣山运来的。
这城墙高约四丈(十几米),底部宽四丈,顶部宽约三丈,却是比之幽州治所蓟城的城墙还要巍峨雄壮。
等王烈回到平舒时,这城墙的地基已经完全打好,砌城的石块也准备了许多,胡大海正顶着太阳,指挥人马在场地上忙碌。
一见王烈回来,胡大海却是离着老远就对王烈打起了招呼:“小郎君,你回来啦——老胡我这几日可没偷懒,今天可有好酒请我喝啊?”
一干第一次见识到胡大海的士兵都面面相觑,庞冲更是下意识的问道:“此为何人?怎如此粗鲁?”
王烈笑道:“这是我们海叔……来人啊,全体下马,帮海叔他们劳动一个时辰,这劳动和今日的晚饭挂钩哦,那一队干的最少,哪一队没晚饭吃”
一干士兵听说后,立刻在各自队主的带领下扑向场地。
这一路行来,王烈就一直在沿路训练这些士兵,经常搞出这种突袭的项目。
开始某些士兵还不以为意。
王烈也不体罚他们,但等饿了几顿后,再强硬倔强的汉子也服了软,加之王烈赏罚分明,训练和这种劳动表现好的,都有额外的奖励,或是提拔成伍长、什长,或是多发一个月的军饷,总之是彻底调动起了这帮本来惫懒军卒的积极性。
众人一拥而上,一个时辰后,却是帮胡大海他们做了不少工,胡大海的一张大嘴都快咧到耳朵上了:“这敢情好,若是每日都能来帮工,我老胡可就轻松很多了。”
王烈笑道:“海叔,现在你就是我们的后勤总管,这些事情是你要做的,我们只能帮你一时。”
胡大海闻言,老脸拉了下来。
王烈却又道:“不过过些日子,你这里就有人手可用了。”
胡大海闻言,高兴道:“是什么人?”
王烈神秘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一行人绕过修建的城墙,很快进入了内城。
城内的街道也被清理的更宽阔整洁,路两边照着草原之都盛乐那般,都修建上了排水的明渠以及四面合围起来的垃圾堆放点,每天有太守府招募的固定的清扫人员进行打扫。
确保了城内的干净整洁,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这个时代因为环境卫生问题,引发的各种疾病的流行。
城内百姓的房屋,也由太守府出钱修葺整齐,单这一项就花费了数千金,但却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而最让王烈高兴的是,一路醒来,平舒县城内的商业氛围越来越好,来往的行人、商旅不断,已经逐渐恢复了战前的繁荣。
不单是岑言的商行买卖兴隆,费过的酒馆也是人满为患,费辰已经带人把分店开到了蓟城。
而且其他买卖在这些人流的带动下,也逐渐发达,很多商家都在店外立着木牌,招聘伙计。
生意好做,大搞城市建设,都极大的开拓了劳动力市场,从而让百姓有钱花,有饭吃,百姓有钱就会投入市场再消费,整个沧县已经逐渐步入一个良心循环。
而且,王烈现在控制的岑氏商行和是楼居酒馆,为他带来的效益更是让他捧着账本就笑开了花。
单这经营鼓风机和曲辕犁的商行,以及经营火龙烧的酒馆,每天带给王烈的利益就可以用日近千金来形容。
加之王烈这两年来积攒下来的银钱,还有这次在沧县抄没渤海徐氏,以及其他不良豪强、士族的家产,现在王烈最不缺少的大概就是手头的流动资金了。
有了资金,王烈心中很多的设想就可以动手来实现,逐步变为现实。
有了资金,王烈才可以更好的收拢人心,发展军力。
至少,王烈要拥有更能维护这经济、这利益的防御体系;要拥有能攫取更大利益的武力装备。
而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项目投资,更不可能用这些钱去买官。
所以,这段时期王烈做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在章武郡范围内大范围募兵。
西晋初年,朝廷采取的是兵户制度。如苏良,就是三代为兵,兵户低贱,属于大晋的贱籍之列。
当兵为国流血牺牲,军饷不高,地位更差,谁又愿意为这样的职业流血出力呢?
因此除非万不得已,几乎没有百姓愿意自愿从军。
而西晋末年,尤其是自永嘉之乱后,各地刺史、郡守拥兵自重,互相征伐,一则兵户大多逃亡成为了流民,二则战乱不断,损失惨重,兵户补充的数量还抵不过一次战斗的消耗。
所以,各大势力又开始采取募兵制与兵户制度想结合的办法来征兵。
募兵,顾名思义,采取自愿形式,当然有些地方也采取强行征兵,如抽丁制,几户抽取一男丁,百姓却依然畏惧,不愿当兵。
就算是募兵,进入军队后也一样是从小兵做起,如王烈当日,若非自身勇武和机缘巧合下,几乎很难有出头之日。
而且大晋军饷本就不高,一月一般是三石粟米,或者是十钱。
军队内虽然管吃住,但粗茶淡淡饭,又怎能保证战斗的体力?
因此这些军饷想要积攒下几乎不可能。
而且,西晋末年,朝纲颓废,军官多有克扣军饷。三石粟米落到士兵手里,能有一石半已经不错,而且其中还多掺有沙石。
因此,在大晋,当兵几乎是百姓最不愿做的职业。
但王烈募兵,却又不同,首先规定一人当兵,全家享受免税三年的待遇(商贾之户则享受减免三成税负的待遇)。
同时,对家有军卒之户赠送太守令狐艾亲书的牌匾“保境安民,光荣之户”。
对于参军的个人,除了每月有五十文铜钱为军饷,每年年终还有额外的两百钱奖励。同时规定严禁克扣军饷,一经发现,杀无赦。
如果因战事战死,则士兵父母归狂澜军养老送终;有伤残,全部安排进狂澜军开设的工场,充当民工,一样管吃管住发工钱。
这样的乱世,很多人乱饭都吃不饱。如今,狂澜军却用如此优厚待遇募兵,自然吸引了大批报名者,不出三日,前来报名的附近乡镇,乃至其他州郡得到消息前来的青壮,加在一起足有三万余人,硬是把小小的平舒县城挤得水泄不通,甚至野外都有帐篷林立,有些青壮干脆就露宿荒野,等待报名。
而相应的,王烈对对参军士兵的要求也格外提高。
其一,年纪要求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军官可以适当放宽年限,但其他要求则更高)。
其二,身高要超过七尺(汉尺,一米六),没有不良嗜好(赌牌、酗酒,如隐瞒历史,一经发现严惩不殆),要能举得动五十斤的石锁。
其三,要家有两子或以上,只选其一参军,以防止战死沙场,造成其户断后。
其四,要遵守命令,考场上设置若干环节、圈套,考验报名的青壮是否遵守纪律,不遵守纪律者,一概除名。
其五,若有一技之长,如打铁、医术等技能者,可优先考虑;如果能识千字以上,或能举起两百斤石锁,则直接任命为什长,视今后表现,优先擢升。
条件一颁布,前来报名的青壮却足有一半不合格。
当然,这些不合格的青壮,王烈也不会轻易放过,胡大海修建城墙、开采山石,以及未来开采无烟石炭和大面积垦荒种粮都需要大量青壮劳力。
王烈名胡大海和岑言在城中广贴布告,以岑氏商行的名义招募佣工,待遇也比其他行业优厚。
如此,一万五千初期被筛选下来的青壮,到有一万余人选择留在了平舒。
只此一此,王烈就平白得到了一万多忠厚、肯干的青壮储备。
随后,经过严格考核,王烈又亲自坐镇选拔剩余的一万多青壮。
对于那些奸猾之徒却是一个不要,选拔出的都是性格憨厚的平民子弟为多,如此又淘汰了五千人。
最后,王烈共从入围的一万人中又选出了七千人,为三军之数。
在王烈看来,军不在多,尤其是现在这种情况下,他已经拥有近五千人马,其中骑兵就有两千多,已经可以说是实力不菲,再加上这七千人,却正好是一万两千人,已经可以组成六个中等之军,或者两个互相配合的作战集团。
若再多,资金虽够,但粮食却已经明显不足,虽然王烈已经趁今年秋粮下市,收购了足有数十万石,但毕竟他现在掌控了一郡之地,境内有户近六万,人口三十余万,家底这么大,很多东西都要算计着来才更有利于未来发展。
军队即成,王烈依旧担任整个狂澜军的校尉,领督护之职(自封的)。
卫雄和令狐泥则各为三军统帅,皆为狂澜军都尉。
其余人,如苏良、冉瞻、胡大海等人也都以校尉的身份各领一军或数军。
此时,狂澜军军中装备了很多新式装备,如已经研发出的新式手弩和小型床弩,如正在研发的明光铠,还有王烈一直准备作为大杀器使用,却还没进行研制的的黑火药,这些哪一样都是王烈赖以生存的根本,却是不能外泄。
为此,王烈还特意从跟随自己时间最长的青山村猎户和鸡鸣寨老兵之中选拔出三百人,为狂澜军军械研究场的专门卫兵,领头的是王烈最信任的苏良,执行监管的则是性格最谨慎的白文。
而从这时起,狂澜军的军械场也成为整个狂澜军发展的源动力,里边不仅仅有战争需要的武器和铠甲,更有可以改变这个时代的奇迹。
如此,三千骑军,九千步军,五百为工兵营,王烈手下的狂澜军终于初步形成了后世横扫天下的雏形。
<hr />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巫妖皇之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巫妖皇之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