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八十五章 心态
目录:调教明朝| 作者:爱雪纷飞| 类别:历史军事
叶三没有犹豫,在回京之前上了一份奏折,对清河堡之战的实情说的不太清楚,没有丝毫争功的痕迹,在心态上做到波澜不惊。边关的奏折先经通政司之手,内阁必会看到,叶三的前提是先稳住徐有贞,回京后慢慢再说。事实总归是事实,总有一天会天下大白。
叶三的奏折送到有司衙门递送京师,许彬也跟着上了几份奏折,但都是没有多少实质内容,大致上是向朝廷报喜。许彬知道皇上是不会看他的奏折的,主要是给内阁同党看的,写什么都没关系。至于奏折中提到的缓和辽东局势,恢复元气的建议也不是许彬的本意,是徐有贞授意许彬这么干的。由许彬上奏折,内阁首肯,然后到宫里由司礼监太监批红,正常地走一遍程序。本来叶三不明白徐有贞为何会放弃捞取更大功劳,经杨秋迟一番深层次的分析,叶三知道了徐有贞推出这个政策也是有原因的。
其实许彬在辽东丧师十几万,朝廷重臣并不认为辽东问题是朝廷首要问题,他们根本没将也先放在眼里,上次也先都打到京师了,不也没怎么地吗?徐有贞上台执政之后,才知道大明朝廷一穷二白,银子缺的厉害。内阁只有从大局考虑,需要尽快结束战争,辽东无事才能节省消耗,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大明的运作成本,早日实现徐有贞提出的爱民减税振国运的宏伟蓝图。
叶三拿到朝廷招他回京述职的公文后,以平和的心态准备不日启程。想到回京师,叶三就不由得想起朝廷和两大集团。叶三对徐有贞执政方略看得很明白,所谓执政方略也就是徐有贞达到目的的过程,在政见上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原本是可以理解的。执政意味着会干涉各方的利益,那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见血的修罗地狱,任何迟疑仁义软弱,都会被对方抓住利用,然后剿杀。所以叶三调整好了心态,开始心平气和地看待徐有贞主持的内阁在暗地里出手的阴招和无耻。只是对徐有贞提出的政略,叶三没有多少信心,总感觉不太靠谱。叶三也没有公开驳斥过徐有贞的政略,因为他也无法提出更好的办法。叶三突然感觉很恍惚,很迷茫,好像自己并不属于其中的一份子,他不知道如何解决大明帝国问题的办法,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政略思想。他曾经苦思冥想自己弃武从文做官是为了什么,大明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略思想,他想不出来。是为了荣华富贵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为国为民忧国忧民吗?叶三自问没有那么高尚。这种没有目的的迷茫让他心情很郁闷,也许是徐有贞人老姜辣,起码徐有贞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有什么抱负,有什么目的,然后努力付诸实施。叶三希望有一个解决自己迷茫和大明前途的方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茫然又碌碌无为。
叶三在回京的前夕拿到了从薛青松部生存下来的残兵那里得来的证词,他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免得以后用的时候出什么纰漏。其中大部分的字迹是出自杨秋迟之手,那是由官兵口述,杨秋迟记录后,然后让官兵画押,因为大明军户很少识字。叶三翻看的时候都是字迹相同,当他突然看见一份字迹不同,没有画押而是签名的时候,不由得细看了几眼。这份证词显然不是出自杨秋迟之手,却字迹清晰,言辞得当,将薛青松部覆灭的情形叙述的井井有条。叶三一见这字写得比自己狗爬的字迹强多了,心道此人起码是个秀才,只有秀才举人才有这样的文笔。叶三看了看签名,叶孤城,好嘛,还和他同姓,名字也比自己大气的多。此人是个人才,如果真的是官兵,那么这份出自官兵亲手所写的证词份量最重,也最有说服力,当下把这份证词拿出来单放着。当叶三遇到杨秋迟的时候,问起那个亲笔写证词的叶孤城,杨秋迟就笑了:“大人也注意到此人了吗?老夫当时看到他写的证词也很惊叹,怎么不去科举而做军户。”
“没错,本官也是这个想法,此人的文采,考个举人应该是没问题的,他为什么要做军户?”
“他说是杀人了,而且是杀的村长一家老少和十几个护院,家里倾家荡产保住了他的性命。不过他说他是被陷害的,老夫也不清楚,都是他一个人所说。后来被流放到辽东,更籍为军户,在薛青松部的时候,屡立战功,积功至千户,这次出关参加苏子河之战,在全军遭到围攻溃败时,硬是带回了一半铁甲枪盾,此人很了得啊!”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最好在我回京之前能见见此人,一人独杀那么多人,可见勇武。”叶三心下想到,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临走时拉拢一下是必要的。
忙活了一天,叶三对夫人们交代了不久要回京,都处理好临行前的一些事宜,然后回房准备休息。还没睡下,就听见院子里吵吵起来。一会儿功夫,管家送上一张名帖,说是徐千总来了。叶三见徐玉英深更半夜来他这里,心下就不想见,叫管家好生招待,叫她明日再来。可徐玉英不管叶三见不见她,进了叶三府上,竟叫下人给她安排住处,今夜就住下了。叶三没料到徐玉英会来这一手,但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硬赶走她,随即也懒得管她,蒙头大睡。叶三心道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徐玉英要倒贴上来,也只有笑纳了,老子有什么办法?
清晨,叶三赶着到巡抚衙门交换公文,领到关防印信,就准备第二天启程回京。他从巡抚行辕出来上了马车,同车的还有徐玉英。以前叶三的亲卫是老烟枪和那帮老兵痞,清河堡之战后,那些老兵又回到原来的部队,叶三又成了孤家寡人。现在可好,多了一个女贴身护卫,而且是千总的身份,这面子给的忒大了,叶三这文官当的要女人有女人,要排场有排场,别人嫉妒,他却头疼。
马车经过东门时,叶三看着城楼,正看见老烟枪扛着火铳缩着脑袋,双手插在袖子里,口里哈着热气,在寒风中冻得直跺脚。老烟枪须发花白,一副老态,不知道他的谁能想到这老爷子是军神,却仍然要在大冷天守城门,看起来却是有点凄凉。但实际上,经过这次大战,老烟枪狠狠地发了一笔,在军中吃香的喝辣的,每月还能领到军饷。
“老烟枪。”叶三对城头喊了一嗓子,老烟枪回头见是叶三,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大喊道:“叶大人,哎呀,今儿个啥风把您老吹到这里来了?兄弟们,叶大人来了,摆驾迎接。”抱着火铳奔下城楼:“大人知道不知道,您老现在在军中的名号那叫一个响啊,下回再有战事,老朽还做您的亲兵。”
叶三的奏折送到有司衙门递送京师,许彬也跟着上了几份奏折,但都是没有多少实质内容,大致上是向朝廷报喜。许彬知道皇上是不会看他的奏折的,主要是给内阁同党看的,写什么都没关系。至于奏折中提到的缓和辽东局势,恢复元气的建议也不是许彬的本意,是徐有贞授意许彬这么干的。由许彬上奏折,内阁首肯,然后到宫里由司礼监太监批红,正常地走一遍程序。本来叶三不明白徐有贞为何会放弃捞取更大功劳,经杨秋迟一番深层次的分析,叶三知道了徐有贞推出这个政策也是有原因的。
其实许彬在辽东丧师十几万,朝廷重臣并不认为辽东问题是朝廷首要问题,他们根本没将也先放在眼里,上次也先都打到京师了,不也没怎么地吗?徐有贞上台执政之后,才知道大明朝廷一穷二白,银子缺的厉害。内阁只有从大局考虑,需要尽快结束战争,辽东无事才能节省消耗,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大明的运作成本,早日实现徐有贞提出的爱民减税振国运的宏伟蓝图。
叶三拿到朝廷招他回京述职的公文后,以平和的心态准备不日启程。想到回京师,叶三就不由得想起朝廷和两大集团。叶三对徐有贞执政方略看得很明白,所谓执政方略也就是徐有贞达到目的的过程,在政见上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原本是可以理解的。执政意味着会干涉各方的利益,那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见血的修罗地狱,任何迟疑仁义软弱,都会被对方抓住利用,然后剿杀。所以叶三调整好了心态,开始心平气和地看待徐有贞主持的内阁在暗地里出手的阴招和无耻。只是对徐有贞提出的政略,叶三没有多少信心,总感觉不太靠谱。叶三也没有公开驳斥过徐有贞的政略,因为他也无法提出更好的办法。叶三突然感觉很恍惚,很迷茫,好像自己并不属于其中的一份子,他不知道如何解决大明帝国问题的办法,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政略思想。他曾经苦思冥想自己弃武从文做官是为了什么,大明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政略思想,他想不出来。是为了荣华富贵吗?好像是,又好像不完全是。为国为民忧国忧民吗?叶三自问没有那么高尚。这种没有目的的迷茫让他心情很郁闷,也许是徐有贞人老姜辣,起码徐有贞很明确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有什么抱负,有什么目的,然后努力付诸实施。叶三希望有一个解决自己迷茫和大明前途的方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茫然又碌碌无为。
叶三在回京的前夕拿到了从薛青松部生存下来的残兵那里得来的证词,他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免得以后用的时候出什么纰漏。其中大部分的字迹是出自杨秋迟之手,那是由官兵口述,杨秋迟记录后,然后让官兵画押,因为大明军户很少识字。叶三翻看的时候都是字迹相同,当他突然看见一份字迹不同,没有画押而是签名的时候,不由得细看了几眼。这份证词显然不是出自杨秋迟之手,却字迹清晰,言辞得当,将薛青松部覆灭的情形叙述的井井有条。叶三一见这字写得比自己狗爬的字迹强多了,心道此人起码是个秀才,只有秀才举人才有这样的文笔。叶三看了看签名,叶孤城,好嘛,还和他同姓,名字也比自己大气的多。此人是个人才,如果真的是官兵,那么这份出自官兵亲手所写的证词份量最重,也最有说服力,当下把这份证词拿出来单放着。当叶三遇到杨秋迟的时候,问起那个亲笔写证词的叶孤城,杨秋迟就笑了:“大人也注意到此人了吗?老夫当时看到他写的证词也很惊叹,怎么不去科举而做军户。”
“没错,本官也是这个想法,此人的文采,考个举人应该是没问题的,他为什么要做军户?”
“他说是杀人了,而且是杀的村长一家老少和十几个护院,家里倾家荡产保住了他的性命。不过他说他是被陷害的,老夫也不清楚,都是他一个人所说。后来被流放到辽东,更籍为军户,在薛青松部的时候,屡立战功,积功至千户,这次出关参加苏子河之战,在全军遭到围攻溃败时,硬是带回了一半铁甲枪盾,此人很了得啊!”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最好在我回京之前能见见此人,一人独杀那么多人,可见勇武。”叶三心下想到,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临走时拉拢一下是必要的。
忙活了一天,叶三对夫人们交代了不久要回京,都处理好临行前的一些事宜,然后回房准备休息。还没睡下,就听见院子里吵吵起来。一会儿功夫,管家送上一张名帖,说是徐千总来了。叶三见徐玉英深更半夜来他这里,心下就不想见,叫管家好生招待,叫她明日再来。可徐玉英不管叶三见不见她,进了叶三府上,竟叫下人给她安排住处,今夜就住下了。叶三没料到徐玉英会来这一手,但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硬赶走她,随即也懒得管她,蒙头大睡。叶三心道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徐玉英要倒贴上来,也只有笑纳了,老子有什么办法?
清晨,叶三赶着到巡抚衙门交换公文,领到关防印信,就准备第二天启程回京。他从巡抚行辕出来上了马车,同车的还有徐玉英。以前叶三的亲卫是老烟枪和那帮老兵痞,清河堡之战后,那些老兵又回到原来的部队,叶三又成了孤家寡人。现在可好,多了一个女贴身护卫,而且是千总的身份,这面子给的忒大了,叶三这文官当的要女人有女人,要排场有排场,别人嫉妒,他却头疼。
马车经过东门时,叶三看着城楼,正看见老烟枪扛着火铳缩着脑袋,双手插在袖子里,口里哈着热气,在寒风中冻得直跺脚。老烟枪须发花白,一副老态,不知道他的谁能想到这老爷子是军神,却仍然要在大冷天守城门,看起来却是有点凄凉。但实际上,经过这次大战,老烟枪狠狠地发了一笔,在军中吃香的喝辣的,每月还能领到军饷。
“老烟枪。”叶三对城头喊了一嗓子,老烟枪回头见是叶三,脸上顿时露出喜色大喊道:“叶大人,哎呀,今儿个啥风把您老吹到这里来了?兄弟们,叶大人来了,摆驾迎接。”抱着火铳奔下城楼:“大人知道不知道,您老现在在军中的名号那叫一个响啊,下回再有战事,老朽还做您的亲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调教明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调教明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