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4章 宁锦大捷
目录:重振大明| 作者:路人家| 类别:都市言情
“王巡抚让我宁远发兵救锦州,各位以为如何?”袁崇焕蹙眉问下面的众将道。在一得到王之臣的书信之后,他就将麾下的将领们给招了进来询问他们的意见。
那些将领也已经将王之臣的信传看过了,有那不识字的也经人之口得知了其中的意思,现在听袁大人提出这个问题,所有人都一齐摇头:“大人,不可。”有那性急的,比如祖大寿之辈更是口不择言地说道:“大人你可千万莫听他一个文官的命令,他根本不懂用兵……”说到这里,他猛然想到袁崇焕也是文官的身份,其他的话就一时说不出来了。
袁崇焕并没有因为他的出言不逊而有任何的不快,只是说道:“你说的也在理,两年前高第的所作所为依然历历在目,我们可不能重蹈覆辙。不过锦州城中毕竟有着两万将士,若是他们真被建奴所害的话,只怕我们也难对朝廷有个交代啊。”
“袁大人您应该要对赵总兵有信心!”吴襄在看出了袁崇焕的担心之后,便高声道:“锦州城比之当日的宁远城更是易守难攻,而且还有如此多的火炮为屏障,建奴想要轻易取下了它是不可能的。”
“不错,我大明的军士擅守,而建奴善攻,若是我们带兵前去救援就是舍长就短,给了建奴击败我们的机会。到时候不但救不了锦州,连我们宁远也……”另外也有将领附和着说道。听到众将领一致地认为不能出兵救锦州,原来紧皱着眉头,看上去举棋不定的袁崇焕笑了起来:“想不到大家的想法如此不谋而合,这下本官就可以放心了!”
众将听他这么一说,先是一愣,很快就知道了这不过是袁崇焕为了试探自己等人的心思而假装出来的。其实袁崇焕在派赵率教带兵去锦州的时候已经拿定了主意,根本不会因为王之臣的一封信而改变自己的想法的。只不过他怕城中有某些将领不肯认同自己的决定,便索性试了一下,现在他已经可以完全放心了,宁远城中的守将没有一个是卤莽之人。
正当袁崇焕放下了一件心事的时候,探马就将金军弃攻锦州,转而来攻宁远的消息传了来。袁崇焕等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更是大为庆幸,若是自己等人真按着王之臣的意思出兵的话,只怕没到锦州就与往宁远赶来的金军碰上了。以明军的战力,在平原上一旦和金军展开野战,只怕会伤亡惨重。不过现在当然是不用为此而感到担心了,在袁崇焕的一道道命令之下,整座宁远城的防御力量就开始运行了起来。
当金军在皇太极的统帅之下赶到时,看到的情况和之前的锦州别无二致,一样的壁垒森严,一样的全神戒备,还有在那数量上不亚于锦州城的火炮。金军上下很快就知道大汗的判断是错的,宁远的防御并不比锦州弱。不过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自然不可能只是看看了,在整顿好人马之后,金军就再次对给自己留下过惨痛记忆的宁远发起了进攻。
现在的宁远守军,无论是从兵器还是士气上都要远远高于两年前,所以在见到金军的进攻之后,他们没有一点的紧张,而是以自己的优势对金兵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炮声、鼓声、箭破空声,还有将士们的吼叫声在城上城下交织在了一起,更增添了几分惨烈。惨是指城下不断前冲又不断倒下,然后幽市新一轮冲锋的金人,而烈则是城头那一尊尊的火炮和其他的火器,以及奋勇以各种守城器械阻挠着敌人的明军将士。
只是短短的两日工夫,金军就在宁远城丢下了上千的尸体,而如此大的代价换来的却只是城头那破败的景象,金军连城头都没法攀上去。这一方面是因为城中守军防御得法,再加上火器犀利的缘故,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金军士气未能到最高,往往在冲锋时总是无法全力以赴,这样的结果就是使更多的人倒在了离城不远的地方。
看到这一切的皇太极真是气炸了肺,自己好不容易才能说服国中的那些人随着自己一起出兵攻打明廷,谁想换来的却是不断的伤亡,却没有得到一点好处,这让他感觉着自己的颜面已经荡然无存。在又攻了两日而全无进展之后,他又一次受到了来自那些女真贵族们的责难,八旗子弟在这一次次的失利中已经折损了许多,若是再这么下去,这些人赖以保存自己身份的家底都要赔光了。
皇太极也很是矛盾,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才好了。若是就此退去,只怕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动摇,但若是再这样下去的话,对大金也是极其不利的。正当这个时候,锦州城那边传来了一个让他不得不下令退军的消息:原来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守城明军居然突然趁着城外金军大意之际攻了出来,使得他留在那的人马大败。
金人还是太小看守城将领赵率教的本事和野心了,他可不是提个安分的人。一直以来,他都想着有朝一日能带兵杀得金人狼狈逃窜,这次见到城外攻打锦州的金军只留下这么一点,自然不会放过了。所以在观察了城外金军的防御情况几日之后,赵率教就化被动为主动,突然带着全城的精兵杀了出去。
这件事情一经传开之后,军中的士气更是跌到了谷底,现在再想完成自己父亲努尔哈赤未尽的心愿,将宁远城给取下来是不现实了,所以他终于还是做出了退兵的决定。
当金军来到锦州附近时,皇太极便看到了那些被打得溃逃的部属,一见他们的狼狈样,皇太极就怒从心头起,做了一个事后让自己后悔不迭的决定,再攻锦州城!
他全然忘了现在的金军军心已经低靡得不行,强行命人再次进攻那高高的锦州城墙。这一切换回来的只能是多死了上千人而已,明军眼见得金人打自己不成,打宁远又失败,怎么还会将他们放在眼里呢?
攻城五日,最终金人以惨败而告终,几次攻城失利使金军折损了近八千人,而伤者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看到这样的场景,即便是皇太极也是心生惧意,不得以之下,他只得带了这些残兵败将返回了东北,而在他退军的时候,赵率教又一次亲率骑兵追在了他的后头,又斩杀了数百金兵,还缴获了不少的马匹和弓箭。
自五月到六月,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金兵就从来势汹汹变成了大败亏输,这一战大大地振奋了辽东全境的军心,捷报也很快就送去了京城,此是为宁锦大捷。
原来在听闻金人居然挥兵二十万来攻辽东时,朝中上下皆是吓得魂不附体,有人提议速速从中原各处请援军,支援辽东,也有让皇帝下旨,让全辽东的大军都退防到山海关一线,以集中兵力抗敌的。对此对军事全不知晓的魏公公也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才好。
好在魏忠贤对唐枫之前坚守宁远数月,最终打退金军的事情,便问计于他。唐枫很是肯定地说道:“九千岁但请放心,辽东的将士们一定能够将来犯的金军挡住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以完全的信任,再将后勤保证做好!”他相信袁崇焕的能力,相信辽东那些将士们,他们一定能守住的。
见唐枫说得如此笃定,原来还有些慌张的魏忠贤也就安下了心来,不过他还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各地的卫所人马已经都被调集了起来,只要辽东一旦出现任何的不利情况,他们就会直往东北而去。
不过这一切的担心和准备在一个月后就全然变成了多余,辽东的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京城。在看到这次大捷之后,举朝官员都是笑逐言开,人人都直夸袁崇焕的确了得,辽东将士不愧是大明朝最精锐的军队。
同时,对这些有功之臣的褒扬和赏赐也是出奇的重,就连不理政事的天启皇帝也下了圣旨对辽东的将士们进行了表彰……
就在这个举国都在赞扬着辽东的将士们和袁崇焕的时候,有一人却上了一道弹劾袁崇焕的奏章,这人便是也身在辽东的巡抚王之臣。他弹章里的意思很是明晰,认为这次击败金军的进攻,袁崇焕不但无功,而且有过。他先是在锦州城遭到攻击时不思派兵救援,而后在金人攻宁远不下又转攻锦州时依旧按兵不动。若不是守锦州的赵率教以下的将士们用命的话,这次的宁锦大捷根本不可能出现。而袁崇焕以有罪之身却觍颜受了朝廷的封赏,这不但是过,而且是罪,欺君的大罪!
这一道弹章一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使得朝中的官员对袁崇焕的看法大变。而这时候魏忠贤更是想起了之前孙承宗一事时袁崇焕的表现,认为他并不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甚至可能在今后为了孙承宗而对付自己。同时魏忠贤也发现这个叫赵率教的将领说不定能够代替袁崇焕成为戍守辽东的人选,所以他便做出了暗示。
在感觉到九千岁的态度有了转变之后,朝中那些惯于见风驶舵的官员们立刻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纷纷开始跟着弹劾起了之前被他们夸成了孙武再世的袁崇焕……
<div style='display:none'>小说阅读下载尽在更新超快小说更多:http:///
那些将领也已经将王之臣的信传看过了,有那不识字的也经人之口得知了其中的意思,现在听袁大人提出这个问题,所有人都一齐摇头:“大人,不可。”有那性急的,比如祖大寿之辈更是口不择言地说道:“大人你可千万莫听他一个文官的命令,他根本不懂用兵……”说到这里,他猛然想到袁崇焕也是文官的身份,其他的话就一时说不出来了。
袁崇焕并没有因为他的出言不逊而有任何的不快,只是说道:“你说的也在理,两年前高第的所作所为依然历历在目,我们可不能重蹈覆辙。不过锦州城中毕竟有着两万将士,若是他们真被建奴所害的话,只怕我们也难对朝廷有个交代啊。”
“袁大人您应该要对赵总兵有信心!”吴襄在看出了袁崇焕的担心之后,便高声道:“锦州城比之当日的宁远城更是易守难攻,而且还有如此多的火炮为屏障,建奴想要轻易取下了它是不可能的。”
“不错,我大明的军士擅守,而建奴善攻,若是我们带兵前去救援就是舍长就短,给了建奴击败我们的机会。到时候不但救不了锦州,连我们宁远也……”另外也有将领附和着说道。听到众将领一致地认为不能出兵救锦州,原来紧皱着眉头,看上去举棋不定的袁崇焕笑了起来:“想不到大家的想法如此不谋而合,这下本官就可以放心了!”
众将听他这么一说,先是一愣,很快就知道了这不过是袁崇焕为了试探自己等人的心思而假装出来的。其实袁崇焕在派赵率教带兵去锦州的时候已经拿定了主意,根本不会因为王之臣的一封信而改变自己的想法的。只不过他怕城中有某些将领不肯认同自己的决定,便索性试了一下,现在他已经可以完全放心了,宁远城中的守将没有一个是卤莽之人。
正当袁崇焕放下了一件心事的时候,探马就将金军弃攻锦州,转而来攻宁远的消息传了来。袁崇焕等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更是大为庆幸,若是自己等人真按着王之臣的意思出兵的话,只怕没到锦州就与往宁远赶来的金军碰上了。以明军的战力,在平原上一旦和金军展开野战,只怕会伤亡惨重。不过现在当然是不用为此而感到担心了,在袁崇焕的一道道命令之下,整座宁远城的防御力量就开始运行了起来。
当金军在皇太极的统帅之下赶到时,看到的情况和之前的锦州别无二致,一样的壁垒森严,一样的全神戒备,还有在那数量上不亚于锦州城的火炮。金军上下很快就知道大汗的判断是错的,宁远的防御并不比锦州弱。不过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自然不可能只是看看了,在整顿好人马之后,金军就再次对给自己留下过惨痛记忆的宁远发起了进攻。
现在的宁远守军,无论是从兵器还是士气上都要远远高于两年前,所以在见到金军的进攻之后,他们没有一点的紧张,而是以自己的优势对金兵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炮声、鼓声、箭破空声,还有将士们的吼叫声在城上城下交织在了一起,更增添了几分惨烈。惨是指城下不断前冲又不断倒下,然后幽市新一轮冲锋的金人,而烈则是城头那一尊尊的火炮和其他的火器,以及奋勇以各种守城器械阻挠着敌人的明军将士。
只是短短的两日工夫,金军就在宁远城丢下了上千的尸体,而如此大的代价换来的却只是城头那破败的景象,金军连城头都没法攀上去。这一方面是因为城中守军防御得法,再加上火器犀利的缘故,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金军士气未能到最高,往往在冲锋时总是无法全力以赴,这样的结果就是使更多的人倒在了离城不远的地方。
看到这一切的皇太极真是气炸了肺,自己好不容易才能说服国中的那些人随着自己一起出兵攻打明廷,谁想换来的却是不断的伤亡,却没有得到一点好处,这让他感觉着自己的颜面已经荡然无存。在又攻了两日而全无进展之后,他又一次受到了来自那些女真贵族们的责难,八旗子弟在这一次次的失利中已经折损了许多,若是再这么下去,这些人赖以保存自己身份的家底都要赔光了。
皇太极也很是矛盾,他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抉择才好了。若是就此退去,只怕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动摇,但若是再这样下去的话,对大金也是极其不利的。正当这个时候,锦州城那边传来了一个让他不得不下令退军的消息:原来一直处于被动防御的守城明军居然突然趁着城外金军大意之际攻了出来,使得他留在那的人马大败。
金人还是太小看守城将领赵率教的本事和野心了,他可不是提个安分的人。一直以来,他都想着有朝一日能带兵杀得金人狼狈逃窜,这次见到城外攻打锦州的金军只留下这么一点,自然不会放过了。所以在观察了城外金军的防御情况几日之后,赵率教就化被动为主动,突然带着全城的精兵杀了出去。
这件事情一经传开之后,军中的士气更是跌到了谷底,现在再想完成自己父亲努尔哈赤未尽的心愿,将宁远城给取下来是不现实了,所以他终于还是做出了退兵的决定。
当金军来到锦州附近时,皇太极便看到了那些被打得溃逃的部属,一见他们的狼狈样,皇太极就怒从心头起,做了一个事后让自己后悔不迭的决定,再攻锦州城!
他全然忘了现在的金军军心已经低靡得不行,强行命人再次进攻那高高的锦州城墙。这一切换回来的只能是多死了上千人而已,明军眼见得金人打自己不成,打宁远又失败,怎么还会将他们放在眼里呢?
攻城五日,最终金人以惨败而告终,几次攻城失利使金军折损了近八千人,而伤者更是这个数字的数倍。看到这样的场景,即便是皇太极也是心生惧意,不得以之下,他只得带了这些残兵败将返回了东北,而在他退军的时候,赵率教又一次亲率骑兵追在了他的后头,又斩杀了数百金兵,还缴获了不少的马匹和弓箭。
自五月到六月,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金兵就从来势汹汹变成了大败亏输,这一战大大地振奋了辽东全境的军心,捷报也很快就送去了京城,此是为宁锦大捷。
原来在听闻金人居然挥兵二十万来攻辽东时,朝中上下皆是吓得魂不附体,有人提议速速从中原各处请援军,支援辽东,也有让皇帝下旨,让全辽东的大军都退防到山海关一线,以集中兵力抗敌的。对此对军事全不知晓的魏公公也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才好。
好在魏忠贤对唐枫之前坚守宁远数月,最终打退金军的事情,便问计于他。唐枫很是肯定地说道:“九千岁但请放心,辽东的将士们一定能够将来犯的金军挡住的!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以完全的信任,再将后勤保证做好!”他相信袁崇焕的能力,相信辽东那些将士们,他们一定能守住的。
见唐枫说得如此笃定,原来还有些慌张的魏忠贤也就安下了心来,不过他还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各地的卫所人马已经都被调集了起来,只要辽东一旦出现任何的不利情况,他们就会直往东北而去。
不过这一切的担心和准备在一个月后就全然变成了多余,辽东的捷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到了京城。在看到这次大捷之后,举朝官员都是笑逐言开,人人都直夸袁崇焕的确了得,辽东将士不愧是大明朝最精锐的军队。
同时,对这些有功之臣的褒扬和赏赐也是出奇的重,就连不理政事的天启皇帝也下了圣旨对辽东的将士们进行了表彰……
就在这个举国都在赞扬着辽东的将士们和袁崇焕的时候,有一人却上了一道弹劾袁崇焕的奏章,这人便是也身在辽东的巡抚王之臣。他弹章里的意思很是明晰,认为这次击败金军的进攻,袁崇焕不但无功,而且有过。他先是在锦州城遭到攻击时不思派兵救援,而后在金人攻宁远不下又转攻锦州时依旧按兵不动。若不是守锦州的赵率教以下的将士们用命的话,这次的宁锦大捷根本不可能出现。而袁崇焕以有罪之身却觍颜受了朝廷的封赏,这不但是过,而且是罪,欺君的大罪!
这一道弹章一出,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使得朝中的官员对袁崇焕的看法大变。而这时候魏忠贤更是想起了之前孙承宗一事时袁崇焕的表现,认为他并不是跟自己站在一起的,甚至可能在今后为了孙承宗而对付自己。同时魏忠贤也发现这个叫赵率教的将领说不定能够代替袁崇焕成为戍守辽东的人选,所以他便做出了暗示。
在感觉到九千岁的态度有了转变之后,朝中那些惯于见风驶舵的官员们立刻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纷纷开始跟着弹劾起了之前被他们夸成了孙武再世的袁崇焕……
<div style='display:none'>小说阅读下载尽在更新超快小说更多:http:///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振大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振大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