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梦想王朝 正文 第二回 刘家夜话

正文 第二回 刘家夜话

目录:梦想王朝| 作者:张海林| 类别:其他类型

    几天之后,张扬离开了保定府,没有多少随行的队伍,也没有招摇过世,只带了数十名随身亲兵护卫,向北行去。

    骑在马上,十月的华北,秋高气爽,张扬感慨万千,与周围的亲兵们聊天道:“很久以前,有一个男孩,不爱读书,不爱习武,也不爱交友,家境也不算好,你们说这样的人以后会怎么样?”

    身边一亲兵笑道:“凡成事者,要么以饱读诗书之才,要么以一技之长,要么就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机会,要么就是......哈哈,家底子厚,这四样都没有恐难......”那亲兵刚刚说道这里,突然感觉有些不对,赶紧住了嘴。

    另一人不解道:“这个人,我想不会是陛下吧?陛下文韬武略不会是凭空而来。”

    张扬笑道:“这个人并不是我。”又道:“但如果一个人真的有鸿鹄之志,早晚必非池中之物;鸿鹄之志,未必显露于外,不会因为时间,境遇,以及人生中的任何变化,任何挫折困难而被消磨,改变,乃是长志!”

    “今日九州平定,赶往北京,定要开创一翻前无古人,永载史册的事业,那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完成历史的跨越,这是一项比平定天下更加艰难,更加复杂而长久的事业,我不会贪图一时之功利,急于求成,也不会因为时间与挫折而心灰意冷,为理想而奋斗,百死而无憾!”

    张扬皱了皱眉,望了望远处的一棵枯树,约莫能有百米左右,说道:“哈哈,朕的亲兵可不能像古代那些谗臣们一样只会耍嘴啊,来,咱们就比比箭法,就以那棵树为靶,我先来,我射之后你们也赶紧发箭!”话音刚落,张扬手一挽,拉开弓,箭飞了出去,掠过树梢,没有命中。紧接着,三十六支箭如飞蝗般而至;新汉皇帝亲兵不但可以说是高手,而且都是身经百战的精兵,组织性强,徒手格斗长短兵器拉弓射弩无一不精,而且弓箭弩箭都是精良特制,当然不在话下,三十六支箭一起穿过树干的的中部,树干竟折断而倒。

    “好!”张扬笑了笑问:“可知为何意?”

    “陛下在考验我们,不但是箭法,还有忠直之心!”有人回答;

    “不错,身为朕的亲兵不但武艺精湛,团结一心,而且还要思维敏捷,深明大义。”张扬道:“大家可知为什么自古以来有做为的明君屈指可数;而昏庸的皇帝比比皆是吗?其实,能为人君者,要么是像我一样久经征战,夺得江山;要么也是在复杂,险恶的宫闱中成长,当上太子并坚持到最后的,大多并非等闲之辈,之所以最后昏庸者多,就是因为被皇帝的尊严和虚荣所迷惑;被万人之上的荣华富贵,酒色感官之乐所迷惑;远离百姓,深居宫中,被表奏所迷惑;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就是自尊与虚荣导致自己不能认清自己,对于君王及成功的领袖们尤为如此;所以,我先立三条规矩:第一:凡不是正式,公共场合,我就是我,不自称朕,你们也不要‘陛下’,‘万岁’的称呼;另外,尽量少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若有什么意见,直接提出来不必有所顾及。第二:要记得当年创业的艰苦,我一天的伙食开销,仍然不超过十两,其它人也不要超过此数;若非节庆,不得食用山珍海味,不得饮酒;另外,每月月底一日定为忆苦日,王公贵族及五品以上官员此日只得食用百姓常食的粟谷稻米等粮食,戒菜戒荤;朕---奥,不,我也不例外,有什么问题?”

    “那我们以后如何相称?”有人问。

    张扬稍加思索:“平时称主公,和以前一样,微服出巡,‘少主人’即可(张扬突然感到一鼓别扭:这名怎么这么耳熟?好象......)

    “那第三条规矩是什么啊?”

    张扬笑了笑:“以后自会明白。”

    又行了一阵,日头已经偏西了,其实,张扬和那些随从亲兵都骑着快马,又久经战场,若是飞奔,不出一日便能出保定府赶到大都,只是路上张扬有些考虑,思前想后,与随从边谈边行,走的也并非大路,因此清晨出发,傍晚的时候才来到涿州地界。

    “哈哈,涿州乃刘备张飞故里,也是三英结义之处,我才想起来”张扬笑道。

    “刘备当年乃汉室宗亲,建立了蜀汉政权,国号也与我们的大汉相同,是否要前去祭拜?”一名亲兵问。

    “此汉非彼汉。”张扬说道:“五代十国的时候,也有一个北汉,而我们当初建立汉这个国号,是为了反抗蒙元的民族压迫,树立起民族的意识,重震我强汉雄风,非一家一姓之天下,也非随意安的国号。不过这桃园结义之处还是值得一去的,只可惜天色有些晚了。”

    “前面有一村落,名曰刘家庄,看样子也有几百户人家,是在此借地还是野营?”有名随从问。

    张扬心道:封建等级皇权思想根深地固,树立新制决非朝夕之功,须得利用民间私传,埋下苗头,以为试探;我若微服而巡,恐怕不托;于是下令在此借宿,以御函公开身份,但告知勿要通报县城州府。

    “老先生,请问您尊姓大名?家里几口人?”张扬问。

    那老者道:“我也姓刘,单名一个基字,家人原本五口,八年前的战乱时都死了。”

    (刘基?有些不对啊?年代好象差个几十年吧?)张扬心中惊讶了一下,笑道:“您不必称我陛下,反正您老也长我一辈。”

    “那我还是称呼您陛下吧,陛下可知今日之险?”

    张扬一惊:“难道有元兵残军或歹人欲刺我不成?哈哈,我也是久经沙场之人了,我那些随从也非等闲之辈,只怕我张扬现在还命不该绝。”

    “我所忧虑之险,非指这一类的危险,而是国家社稷之险。”

    “我大汉刚刚平定天下,天下百姓人心所向,而且功臣将帅们也都是同生死,共患难之人;若非如此,也无法最终战胜强大的蒙元,恐怕还不至于马上瓦解吧?哈哈”

    刘基先是叹道:“说实话,我看的出,陛下是古今史上从未有过之明君,旷世罕见。”

    张扬笑道:“可惜倒有不少的明君毁在您这样的赞美之中,哈哈,说笑了,您别介意;不过我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要说秦皇汉武唐太宗,恐怕就是宋太祖也未必及的上。”

    “陛下或许比不了汉武帝,唐太宗的才干;但是陛下却是真正的以天下百姓为念,公为天下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念;不把天下看成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自古以来莫有君王真的如此。”

    张扬叹道:“我非圣人,也有,虚荣,惰性;我也是血肉之躯;而我深知,改造天下绝非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之功,我能在常人无法想象的诱惑,麻醉,孤独中长期坚持吗?所以我只能......”

    “陛下今日言道:皇帝与平民是平等的,还了跪礼,我觉得这是有很大危害的,危害了皇权伦理之根本,就算是开明仁厚之君,也不能丧失了皇帝的威信。”

    张扬笑了笑:“我却以为皇帝的威信不一定要用传统皇权等级理论的那一套,人之威信,不以为威,而以信。”

    刘基说道:“任何改革,变法都要以雄厚的权力和实力为保证,要依顺国情,民情而定;必须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和万民的长远之利,而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不可凭空想象的道理为依据。从秦始皇创立皇权,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传统的皇权礼法体系,思想制度延续已有一千五百余年,深入人心,如今天下初定,先要稳定局面;安定,恢复到一定程度,可以改革教化,树立新风;当水到渠成之时,社会改革方能顺利;否则不能先明君威,人心涣散,易起权变。”

    张扬沉默许久,忽然问道:“京畿之地,原本并非贫瘠,怎么如今......”

    “京城附近的地区已经历了两次大的战乱了。”刘基叹道。

    张扬猛然想了起来:八年前,英雄王想率领十几万大军与忽必烈会战于大都,鏖战了三个多月,数破忽必烈的元军,攻取大都,正当胜利之中时,却被人暗害于街头;王晴,于桥等人率众突围,在涿州境内被元军数十万大军围困,大战惊天地,泣鬼神,中队浴血奋战整整二十天,七万将士竟无一人投降,王晴及数百名战士最终杀出重围;于桥及其余将士全部壮烈牺牲。数十万蒙元军队也元气大伤,由蒙古人,色目人组成的精锐骑兵部队几乎也损失殆尽,从此元朝的统治力量也大大削弱了。王想的中国义军最终失败,但是民族抗争的意志却空前高涨,新汉义军转战八年,最终取得了胜利。

    “自南宋末年,二十年来,从南方到北方,中原战火不断,苦了百姓一代人啊......”

    刘基却说道:“其实若没有王想,没有‘中国’青年英豪们的奋斗,或许也会进入到一个短暂统一的朝代,百姓们会有所谓的平安;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会就此覆灭;先辈们的奋斗,让人们意识的民族的尊严,明白了什么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改变了历史;千百万百姓甘愿为之付出代价,就是因为希望看到一个自强的民族政权带领天下开创一个崭新的纪元。”

    张扬与刘基谈了很久,从历史兴亡到如何治理国家,如果识人用人。

    “依你所言,现在还不具备我所说那种制度的条件,可是我做为皇帝,深居宫中,如何才能做到不脱离百姓,不为表奏所蔽呢?”张扬问。

    刘基回道:“兼听则明,有时候,皇帝也可以微服于民间,但不一定要频繁;天下之大,也不必事必躬亲;识人用人的能力与一套合理的制度,把握天下大局并非难事。”

    张扬又问:“人治与法治哪个重要?”

    刘基回道:“制度乃国家之本,但无论君王还是臣子,也都必须懂得识人用人之道;世间万物,源于阴阳二极,生生相克,制度法规也罢,用人人治也罢,只有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相协适度,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天下才能稳定。”

    张扬沉思片刻,下定主意,问:“我也是贫苦百姓出身,深知民间疾苦,古时候就有大同之理想:耕者有其田,住着有其屋;我想施行土地变法,分了大户之田地,耕者有其田,不劳作者不得食,先生以为如何?”

    刘基笑了笑:“那可否也将天下所有富户的家钱财产也都全部平分给天下的穷人呢?上至王公,下至普通富户,田地乃其根本;如果现在天下除了贫民之外再无他人,陛下可否管理天下?自古以来,变法多波折,是因为触及到一些人本利,而陛下这样做,是触及天下所有支柱之人的本利,必不可行;强而行之,必生变故;不过如今天下初定,减少租税利息以及徭役,以法定之,先与民休息,尚为可行。”

    张扬又问:“兴办工场,鼓励经商;以增加财政,是否可行?”

    刘基笑道:“可行;但当今时机条件尚有不足,天下初定,民生贫困,尚不足温饱,还当以农桑为本。”

    这时,望窗外,天已经亮了,张扬却长叹了一口气:“不知我之夙愿,何年能够实现!”

    “陛下夙愿为何?”

    “耕者有起田,住者有其屋,病者能问医,温饱而有余;民富国强,兴兵十万,出征千里,民不为所累;普天之下,四海之内,莫不归心中华。”张扬心中又叹道:谁能知我心?

    “我即能如此,怎保的住子孙也都如此?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都非等闲,最后江山难免一终,创业几代人,一个不孝子孙,一个昏君即能断送江山。想当年诸葛孔明一世英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佐刘备,怎乃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便断送了蜀汉江山。”张扬叹道,

    “孔明神机秒算,刘备长厚仁德,却都忽略了培养了储君接班之人,没有尽父,尽师之责,此最大之过。”

    “子子孙孙,恐怕难保一疏。”张扬道。

    “天道茫茫,史如长河,自有其规律;一代帝王,能担当生前之事,开创百年之基业已属不易了;身后千年万年之事,非人力所能为。”刘基道。

    天亮之时,张扬起身拜别,问:“先生可否随我一同进京入朝,施展宏图?”

    刘基却面有忧色:“村间生活虽然困苦,但我也安贫乐道,不愿为官了。”张扬也不好强求,起身出门,忽然这时刘基叮嘱道:“前日夜观星象,皇宫之中,朝堂之上,早晚恐有变故!”

    张扬略有惊讶,问:“那如何破解?”

    “路经桃园,必可悟得;望陛下谨记:凡事不可过于重于感情,当以天下责任为重。”

    张扬郑重说道:“我一定谨记先生教诲,先生不必忧虑,千古一梦,虽万死而不悔。”

    以后,张扬御赐刘家庄每一农户田地十亩,不得转租,以为新法试探。”

    张扬见亲兵随从也都整夜未眠,赔笑道:“哎!我不许你们私入民宅,自己却带头犯了,不好意思,但实为不得已,下次一定补上......”

    “不敢,不敢,属下职责所在......”人们说道。

    张扬与众人行了片刻,发现东面有一片桃树林,忽有所感,笑道:“此乃涿州地界,又逢桃园,莫非就是当年刘关张三英结义的地方?你们虽是我的亲兵,也随我一起征战南北,生死与共,算是多年的战友了,如今,我们三十七人在此结拜为异姓兄弟如何?”

    众人沉默不语。

    “喂,怎么了?你们与我当年勇闯元营活捉张宏范的时候何等英勇?怎么现在学的这么中庸了?是不是不敢担当怕以后惹来麻烦?”

    “我们...只是觉得有些不妥,我们拜主公为义父如何?”

    张扬一皱眉:“一下收这么多干儿子,我可又不敢了,你们有的比我还年长呢---再说,你们倒挺鬼啊,哈哈,收了你们做干儿子,谁做干太子啊?我可不希望看到往日一帮兄弟为了干太子之位拉帮结伙,反目成仇,哈哈...”

    “属下罪该万死......”人们赶忙说道,心有余悸。

    张扬有些失望,叹道:“你们还是没有明白,你们虽是我的下属,我是一国之君,你们职责应听我调遣命令,但是我却希望你们明白我,我们的事业是共同的,都是为了大汉江山,民族和百姓的长远利益,我们应该同心同德,所以我不希望你们有伴君伴虎的感觉,职责之外,我们也可以平等相待。”

    “......可是主公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您却有着生杀大权,万一主公心情不好,我们又一时言语冒犯,怎能没有性命之危?怎能不如伴虎?”有人说道。

    张扬笑了:“有人能这么说,说明你们有进步啊,哈哈;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我会是一个因为个人偏见,心情不好就超越法制,滥用权力的人吗?就算是,你们也应以国家民族的大局为重,古有贤臣文官,昏君面前尚能冒死进谏,你们与我皆是久经沙场,出生入死也不是第一次了,难道责任与勇气还比不了古时的腐儒吗?哈哈...”

    “我们愿与主公同生死,共患难,结为异姓兄弟!”众人齐声说道。

    “大家的生辰年月我心里都清楚,李义,你年纪最长,我排老十三......”张扬说道。

    “不,主公,应该是您做大哥才对...”

    张扬一笑:“又来了不是?”

    “不,我们尊您为兄长并非因为您身为人君,而是这样更妥当一些,这样有利于主公所需,若我为兄长,兄弟们未必心服,许多事情也不好办;您也曾说过,凡事应以国家,大局为重。”李义说道。

    “好!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哈哈大家可别误会说我是假意推辞以退为进啊。”张扬笑了。

    “我们跟随主公多年,确是真心实意,愿与主公义结金兰!”

    众人来到当年三英结义的地方:“我张扬,李义,宋世杰,王新刚,赵忠,陈冲,许破虏,许北伐,罗云,刘天翔,顾明,顾亮,张威,孙海潮,杨维,马川,郭雄,李卫东,杜勇,梁志成,杨雷,吴海,石中山,周斌,郑涛,王辉,林宇,魏忠,岳汉仇,袁国忠,项龙,廖华光,彭雨涛,武梦龙,单飞,方刚,刘小川;三十七人今日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共同捍卫大汉江山,为万民谋根本之利,若有背叛,人神共愤,万劫不复......”

    “主......”李义刚要开口

    “什么?...哈哈,实在不好意思,又要改口了,张扬笑道。

    “大哥,......哈哈...”众人终于说道。

    张扬起身要走,似乎想起什么,思考了很久。

    “大哥所忧何事?”李义,宋世杰等人问。

    “希望大家能保守这个秘密,此事只有我们在场的知道,万不可以王爷自居,外人面前不以兄弟相称,好吗?”

    “大哥放心!”众人说道。

    张扬想了想问:“你们说大汉江山的利益和万民之利相比,哪个更重要?”

    “这有什么?国家社稷的安危就是百姓万民的安危利益。”宋世杰说道。

    “假若百年之后,后主无道,该当如何?”

    “你们说,大汉江山的利益和万民之利相比,哪个重要?

    众人沉默不语。

    张扬从马背的行囊中取出一盒,外如石块,内有金壳,将两封信函藏于其中,封锁之后埋于地下;又取出一个盒子,内有树种。

    “大家每人在此播种,此物为万年青,存活力强,寿命可达千百年。”

    众人依照吩咐,种下三十七棵万年青。

    张扬道:“兄弟们以后若有寿命长于我者,我死之后,可取树下之物,石盒中有两封信,可将其一封交于新君。”

    “信上所写的是什么呢?”有人问

    张扬郑重的说道:“大家与我皆为兄弟,我不妨告诉大家:倘若有一天,天下所知之国尽臣服于中华,中华之百姓皆能温饱而明理;任何形式的制度,君主制度都必须结束,还政于民,因为天下本为万民之天下。”

    “为什么一定要天下所知之国尽臣服于中华才能还政于民呢?”有人问。

    张扬长叹道:“中华之百姓,久避于中原海内,性思安,凝心不强,中庸有余而雄心不足;中华乃世之大国,实力到达一定程度虽好战而未必会亡,而若居安忘战,偏安一隅,则必危!”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梦想王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梦想王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