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回 胸中韬略
目录:梦想王朝| 作者:张海林| 类别:其他类型
早春二月的一天,徐海川做在家中的书桌案前提起了笔,却迟迟没有写下去,虽然有些事情也在意料之中,但一个多月以来宫中太多的事情还是让他感到了忧虑:自先秦以来皇宫之中第一次没有了太监,可是难道当今如此贤明的皇上竟想不到如果出现了意外怎么办?如果宫女与侍卫或者其他什么人发生了意外,那可是直接威胁到了江山的继承;张扬的平易起初还使徐海川感到欣慰,但后来他却也忧虑起来:朝堂之下,皇上不以“朕”相称,甚至很多皇宫的规矩,君臣的礼数也都免了,长此下去,会不会造成君威的丧失?当然这些还是次要的,更让徐海川难以接受的是在即将进行的科举改革中,张扬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已经是准备废除孔孟儒家的思想,徐海川不是一个守旧的士大夫,但担心的是自汉武帝以来这一整套传统皇权制度,思想体系的丧失,最终会影响到江山的稳定......这些事情他考虑了很久,也并不是认为如今的皇帝是一个不容易听取意见的人,但却始终没有提出来。自从第一次上朝,他仿佛意识到,自己虽然被委以重任,张扬对他并非完全信任,而且对于朝上临时的文臣官员大多是由他提选出来的情况也有所顾虑,才对首次科举的事情如此重视,设立内阁也是对丞相权力的限制,他也曾想到:或许皇上的做法只是对事,并不对人......
“哎,咱们随着当今皇上打天下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我看当今皇上也并非难以进言之人,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讲清呢?”正在徐海川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她的妻子冯曼云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
“我也是这样想的,哎,只是恐怕皇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真的不能为辅佐江山做出什么事情的话,也到了给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不,你可不能这样做,如果是几个月前刚刚进京城的时候或许还可以,但现在皇上正是用人之际,而你这样做,不是有‘罢官示威’之嫌吗?”冯曼云郑重的说道。
可这句话也使徐海川想起一个人来:“有一个人,可能比我更适合辅佐皇上,设法保举了他,功成身退也就没有顾虑了......”
此时的张扬,正在西宫大营中新建不久的军机处内商议着大事,出席会议的有王晴,徐云飞,高颜等人,还有十几名高级的将领。
“高颜,你久在北方,据你的了解,现在北方,东北的情况如何?”张扬问道。
“从阴山到河套一线我们的骑兵部队就有十五万人马,全部部署在长城以北,平时战备,训练都在草原上,因此草料的问题可以就地解决,我们的探马,游骑也在草原上警戒巡逻,蒙元的残部与我们在集宁,赤峰,打了几次大仗,又消灭了大概两万以上的敌正规骑军,此后,蒙元的残部大概分为三支:一支逃往北海(贝加尔湖)地区,多是草原上的蒙古部族的游牧民;一支西迁到阿尔泰山,是伯约手下一个叫阿里海的前元将领率领;还有一支逃到了辽东,尚不清楚为首的是何人这几支人马中能够作战的加起来也不超过六万,而且已经分散到边远地区,可以这么说:从塞音达山到达兰扎打嘎德以南的草原已经是我们的天下了。”
“当然,小股的响马还是在燕山,张家口一带出现过,我们也打掉了几批都是些化装成蒙古残兵的路匪;为了防患未然,京城以北的边陲地区的村落也都成立了民勇组织,修建了不少山寨,敌人从北方的入侵,我们已经不担心了,我顾虑的是十几万军队驻防在长城以北的草原上,虽不需草料,每月仍然需要五万石以上的军粮,这对于尚不充裕的北方百姓来说,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王晴将军补充说。
张扬思考了一阵,说出了早就有的一个想法:“我们的战士,既然能和蒙古人一样在草原上战斗,为什么不能和蒙古人一样在草原上放牧,生存?自古以来,中原政权并不是没有在这草原上取得过胜利,先汉朝的时候,匈奴被赶到了西方几百年,但后来他们又卷土重来了,因为我们没有把这片土地真正的变成我们汉人自己的土地,我们承认农耕是比游牧更进步的生存方式,但要彻底解决北方问题,就必须控制并占据这片草原,让一部分敢于冒险,闯荡的人们开拓新的生活......”张扬也是为未来打算,要开创一个世界性的帝国,没有富有冒险精神与开拓精神的民众是不行的,而这正是中原民族所缺乏的。
王晴却有些顾虑:“只怕绝大多数百姓不愿意放弃乡土和相对稳定的生活的,而且夷人在北方已经有两千多年游牧的历史,我们的百姓中又有多少能适应这种生活呢?”
“暂时,我们的军队应该可以,我不相信草原上的牛羊比蒙古的军队更难对付。”张扬笑道:“然后,我们可以将军队的眷属也迁移到里北方边地比较近的地方,和边疆百姓一起屯田,这就叫农耕支援下的游牧!我知道这些年饱经战乱,我们的战士,尤其是骑兵军团的战士,不少都是孤儿,单身,眷属不会比士兵多,我们还有两万多退役的女军战士也是如此,她们可以与我们的骑兵一起在草原上开创新的生活......当然了,关于眷属和百姓的迁徙,绝不能强迫,一定要按照鼓励,与自愿的原则,生活不太困苦,有稳定土地的百姓不在考虑之列。”
值得庆幸的是参加会议的大多是久经战乱的武将,更多的是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而少一些士大夫“华夷之防”的观念,对于农耕的民族去过游牧的生活,并没有太多观念上的抵制,感到惊讶而新奇,也有一些忧虑:“我觉得,此事应该循序渐进,向北方的军粮还是要提供的,六分兵力战备,训练;四分兵力进行畜牧,游牧;以后人多了,条件成熟了,可以提高比例,但保持一部分战备兵力是必要的。”王晴建议。
张扬笑道:“这也是历来北方游牧民族不具备的优势,我们有强大的兵源与后方的支持。”又看了看那有些扭曲的地图:“现在北方的问题已经不大,关外东北的问题却很复杂,有女真人,还有契丹人,以及蒙元的残部,还有少数汉人匪帮也都盘踞于此......”
“蒙元主力骑兵都被我们打败了,辽东的乌合之众又有何可虑?”高颜一笑:“可不是我骄傲轻敌,只要有五万骑兵,三万步兵的配合,平定辽东十拿就稳!”
张扬说道:“我并不怀疑我军目前的战斗能力,如果我们真下了大功夫,是可以取得胜利的,但我觉得那确实要费一翻功夫,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以前女真人,契丹人勉强和我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对抗蒙元,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我们大举进军东北,这些部族很可能在残余蒙元势力的策动下联合起来,而且这些部族的军事组织与我们不同,我们取得一两次胜利并不困难,但要在哪里扎下根并不容易,而且——高丽国方面的意图我们也不清楚,虽然它们也和我们一道反抗过蒙元的入侵,但我听闻崔谊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在目前的情况下,高丽人会不会插足,我们也不清楚。”
“那陛下打算如何?”徐云飞问。
“现在东北的局面有些像成吉思汗以前的蒙古,一个草原式的小战国,不加以控制早晚会有另一个‘阿骨打’或者‘成吉思汗’统一东北,威胁中原;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就是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支持能为我所用的一方,对此,我决定成立一个‘战略军情局’,是一个专门对外的细作情报机构,当然必要时也负责敌后武装渗透和策反工作,自古以来,我们中原人情报战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情况应该有所改变......”
张扬的这个提法,也是有些新奇,出忽人们的预料,但有人也有些顾虑,徐云皱了皱眉:“这个想法到是好,但是对外这种工作困难也很大。以往,我们在中原打仗的时候,都是以汉人百姓为主,民风民俗,语言都没有障碍;细作,内线一般不易发现,而且收买民间耳目,依靠江湖组织也都很容易,我们的人也好撤出;而在关外,远离故土,民俗语言的陌生,都是极大的障碍,而且要有极大的恒心,忠心;能胜任的人恐怕不多。”
“所以,我打算设立一个对外军情学府,及军情局武装总部,语言是主要的问题,但我想可靠的教习人员还是能够找到的。这个机构应该属于军队的编制,和探马,侦骑等战术侦察人员属于一个系统,我想这件事情,就由王晴将军负责吧......”
张扬走出军机处,来到中宫的御书房,只有几封奏章,都是先前部署的一些事情的呈报,忽然看到徐海川的奏章,看罢不由一惊:“请徐海川来一下......”
徐海川心中坎坷不安,但料想以皇上的为人还不会惹出太大的祸事,到了御书房,刚要行礼,张扬赶忙站起身来:“徐军师(虽然徐海川已经是丞相之职,但张扬表示亲切仍以当年艰苦创业,浴血奋战时的职位相称)这里只有你我两人,不必如此,请做吧......你我相识已有多年了,论资辈,你与王晴将军投身新汉军中比我还早,为开创新汉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张扬忽然又郑重的问:“今天,当你我不是君臣,而是知己,我想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要走?我希望您能说出真心话,进京开国以来有那些事情我做的不对?或者领有隐情?”
“陛下,臣绝没有此意,而是觉得,陛下有些作为与理念臣并不理解,也不了解,臣愿保举一人,此人或许比臣更有利于陛下以新政治理天下。”
张扬赞叹道:“想不到军师竟有如此的忠心与胸怀,能不以私己之见举荐人才,恐怕是上所有的所谓‘忠贤之臣’也是不能及的......但我还是想知道您的看法,您认为开国以来,我所做的一切有那些不妥之处?请一一直言,我也说出我的想法。”
徐海川犹豫片刻,说:“陛下平易近人,既是是唐太宗也有所不及,但臣觉得君臣之礼,宫中的规矩有些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就会丧失君威,现在因为大家都是患难创业之人,人心还齐,但是以后恐怕就有危险,自古以来的明君都要懂得恩威并施的道理。”
“我认为,安全的保证可政令的通畅是靠完善的制度与机构。没有听说过哪个并不暗弱君王过于平易而丧失人心的,秦皇,汉武以来那种皇帝的威严并没有阻止过叛逆的发生,相反却是孤立了自己,阻塞了言路,而且这种示范效应是很不好的,说实话,我认为,这种人分三六九等的观念实际上不但难以起到稳固江山的作用,还造成权力上很大的弊端,我在宫中营造的种种氛围,正是为了以后让人们克服这种观念......”
徐海川虽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但也是一惊:“难道陛下认为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吗?”
张扬不知怎的忽然想起美国的人权宣言来,心中觉得好笑:“人人生来就是有差别的,在人世的历练中这种差别更大了.....有君王和平民,也是为了在目前的条件下,要维护民族的权益和更多百姓的利益,不能是无法无天的散沙,但我认为对于官员来说,只有职责的不同,权力范围的不同,不应该有尊严,等级的差别,这样更有利于权力的制衡与监督,所以我觉得应该取消品级的称谓。”
徐海川忧道:“汉武帝以来所确立的孔孟儒家文化为基础的王道,才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有一种向心力和精神道德支柱,陛下轻易的改变了它,否定了过去的一切,而新的精神道德的建立又绝非朝夕之功,我担心这终究会导致道德的沦丧与国家凝聚力的丧失......”
张扬不由的暗自敬佩:徐海川身为古人,竟然能够考虑的这样深远,悟到了后人也没有悟出的道理,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他沉默了片刻:“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不过请徐军师放心,事情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秦始皇‘焚书坑儒’那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但教化,科举的改革我看是必须的,因为我们要加大‘艺科’的比例,是要选拔能胜任其职位的官员,并不完全是只懂得孔孟之道,四书五经的文人,而且也要完善在任官员的考评奖惩制度......”
张扬与徐海川谈了很久,徐海川最后叹道:“我还是觉得,由我任这个职位已经不太适合了,我想我举荐的这个人对陛下来说,或许是更有用的。
张扬没有继续挽留,但问道:“不知徐军师所说的此人是何许人也?”
“此人姓刘,住在涿州刘家庄......”
张扬一听忽然想了起来,笑了:“哈哈,此人我认识,来京以前,我与他还曾彻夜的长谈,不过,此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是否愿意来替你,我可不敢包票,所以,我看得把他请来你才能真正的‘功成身退’.....另外,我交予的事情都办妥了?”
“回陛下,都办托了。”
张扬思考片刻,并没有挽留,但说道:“好吧,你的这封奏章我准了,不过你可没有到告老还乡的年纪,这只能算是内退(徐海川想了半天也不明白内退是何意思)。你身为开国元勋,封赏你是推不掉的,只可惜现在国库并不充裕,只赏你一万两银子,五百顷良田,美宅院无数;不过只有这银子是实的,良田美宅院并不赏你,也不允许你购置,当然更不能强行霸占,我想我的意思你是明白的,也帮我,帮国家一个大忙,希望以后一定要约束已人与后人,要与百姓同甘共苦,这样才能避免灾祸。”
“谢陛下......”
望着徐海川离去的身影,张扬想起当年浴血奋战的岁月,不知怎的一阵悲凉。他希望徐海川不负重望,以后也千万不要出什么事情;也想起涿洲的刘家庄,一个主意已经打定......
“哎,咱们随着当今皇上打天下也不是一年两年了,我看当今皇上也并非难以进言之人,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讲清呢?”正在徐海川正在冥思苦想的时候,她的妻子冯曼云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
“我也是这样想的,哎,只是恐怕皇上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真的不能为辅佐江山做出什么事情的话,也到了给功成身退的时候了。”
“不,你可不能这样做,如果是几个月前刚刚进京城的时候或许还可以,但现在皇上正是用人之际,而你这样做,不是有‘罢官示威’之嫌吗?”冯曼云郑重的说道。
可这句话也使徐海川想起一个人来:“有一个人,可能比我更适合辅佐皇上,设法保举了他,功成身退也就没有顾虑了......”
此时的张扬,正在西宫大营中新建不久的军机处内商议着大事,出席会议的有王晴,徐云飞,高颜等人,还有十几名高级的将领。
“高颜,你久在北方,据你的了解,现在北方,东北的情况如何?”张扬问道。
“从阴山到河套一线我们的骑兵部队就有十五万人马,全部部署在长城以北,平时战备,训练都在草原上,因此草料的问题可以就地解决,我们的探马,游骑也在草原上警戒巡逻,蒙元的残部与我们在集宁,赤峰,打了几次大仗,又消灭了大概两万以上的敌正规骑军,此后,蒙元的残部大概分为三支:一支逃往北海(贝加尔湖)地区,多是草原上的蒙古部族的游牧民;一支西迁到阿尔泰山,是伯约手下一个叫阿里海的前元将领率领;还有一支逃到了辽东,尚不清楚为首的是何人这几支人马中能够作战的加起来也不超过六万,而且已经分散到边远地区,可以这么说:从塞音达山到达兰扎打嘎德以南的草原已经是我们的天下了。”
“当然,小股的响马还是在燕山,张家口一带出现过,我们也打掉了几批都是些化装成蒙古残兵的路匪;为了防患未然,京城以北的边陲地区的村落也都成立了民勇组织,修建了不少山寨,敌人从北方的入侵,我们已经不担心了,我顾虑的是十几万军队驻防在长城以北的草原上,虽不需草料,每月仍然需要五万石以上的军粮,这对于尚不充裕的北方百姓来说,却也是个不小的负担。”王晴将军补充说。
张扬思考了一阵,说出了早就有的一个想法:“我们的战士,既然能和蒙古人一样在草原上战斗,为什么不能和蒙古人一样在草原上放牧,生存?自古以来,中原政权并不是没有在这草原上取得过胜利,先汉朝的时候,匈奴被赶到了西方几百年,但后来他们又卷土重来了,因为我们没有把这片土地真正的变成我们汉人自己的土地,我们承认农耕是比游牧更进步的生存方式,但要彻底解决北方问题,就必须控制并占据这片草原,让一部分敢于冒险,闯荡的人们开拓新的生活......”张扬也是为未来打算,要开创一个世界性的帝国,没有富有冒险精神与开拓精神的民众是不行的,而这正是中原民族所缺乏的。
王晴却有些顾虑:“只怕绝大多数百姓不愿意放弃乡土和相对稳定的生活的,而且夷人在北方已经有两千多年游牧的历史,我们的百姓中又有多少能适应这种生活呢?”
“暂时,我们的军队应该可以,我不相信草原上的牛羊比蒙古的军队更难对付。”张扬笑道:“然后,我们可以将军队的眷属也迁移到里北方边地比较近的地方,和边疆百姓一起屯田,这就叫农耕支援下的游牧!我知道这些年饱经战乱,我们的战士,尤其是骑兵军团的战士,不少都是孤儿,单身,眷属不会比士兵多,我们还有两万多退役的女军战士也是如此,她们可以与我们的骑兵一起在草原上开创新的生活......当然了,关于眷属和百姓的迁徙,绝不能强迫,一定要按照鼓励,与自愿的原则,生活不太困苦,有稳定土地的百姓不在考虑之列。”
值得庆幸的是参加会议的大多是久经战乱的武将,更多的是从“可行性”的角度考虑,而少一些士大夫“华夷之防”的观念,对于农耕的民族去过游牧的生活,并没有太多观念上的抵制,感到惊讶而新奇,也有一些忧虑:“我觉得,此事应该循序渐进,向北方的军粮还是要提供的,六分兵力战备,训练;四分兵力进行畜牧,游牧;以后人多了,条件成熟了,可以提高比例,但保持一部分战备兵力是必要的。”王晴建议。
张扬笑道:“这也是历来北方游牧民族不具备的优势,我们有强大的兵源与后方的支持。”又看了看那有些扭曲的地图:“现在北方的问题已经不大,关外东北的问题却很复杂,有女真人,还有契丹人,以及蒙元的残部,还有少数汉人匪帮也都盘踞于此......”
“蒙元主力骑兵都被我们打败了,辽东的乌合之众又有何可虑?”高颜一笑:“可不是我骄傲轻敌,只要有五万骑兵,三万步兵的配合,平定辽东十拿就稳!”
张扬说道:“我并不怀疑我军目前的战斗能力,如果我们真下了大功夫,是可以取得胜利的,但我觉得那确实要费一翻功夫,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以前女真人,契丹人勉强和我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对抗蒙元,现在情况不同了,如果我们大举进军东北,这些部族很可能在残余蒙元势力的策动下联合起来,而且这些部族的军事组织与我们不同,我们取得一两次胜利并不困难,但要在哪里扎下根并不容易,而且——高丽国方面的意图我们也不清楚,虽然它们也和我们一道反抗过蒙元的入侵,但我听闻崔谊也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在目前的情况下,高丽人会不会插足,我们也不清楚。”
“那陛下打算如何?”徐云飞问。
“现在东北的局面有些像成吉思汗以前的蒙古,一个草原式的小战国,不加以控制早晚会有另一个‘阿骨打’或者‘成吉思汗’统一东北,威胁中原;我们要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就是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支持能为我所用的一方,对此,我决定成立一个‘战略军情局’,是一个专门对外的细作情报机构,当然必要时也负责敌后武装渗透和策反工作,自古以来,我们中原人情报战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情况应该有所改变......”
张扬的这个提法,也是有些新奇,出忽人们的预料,但有人也有些顾虑,徐云皱了皱眉:“这个想法到是好,但是对外这种工作困难也很大。以往,我们在中原打仗的时候,都是以汉人百姓为主,民风民俗,语言都没有障碍;细作,内线一般不易发现,而且收买民间耳目,依靠江湖组织也都很容易,我们的人也好撤出;而在关外,远离故土,民俗语言的陌生,都是极大的障碍,而且要有极大的恒心,忠心;能胜任的人恐怕不多。”
“所以,我打算设立一个对外军情学府,及军情局武装总部,语言是主要的问题,但我想可靠的教习人员还是能够找到的。这个机构应该属于军队的编制,和探马,侦骑等战术侦察人员属于一个系统,我想这件事情,就由王晴将军负责吧......”
张扬走出军机处,来到中宫的御书房,只有几封奏章,都是先前部署的一些事情的呈报,忽然看到徐海川的奏章,看罢不由一惊:“请徐海川来一下......”
徐海川心中坎坷不安,但料想以皇上的为人还不会惹出太大的祸事,到了御书房,刚要行礼,张扬赶忙站起身来:“徐军师(虽然徐海川已经是丞相之职,但张扬表示亲切仍以当年艰苦创业,浴血奋战时的职位相称)这里只有你我两人,不必如此,请做吧......你我相识已有多年了,论资辈,你与王晴将军投身新汉军中比我还早,为开创新汉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张扬忽然又郑重的问:“今天,当你我不是君臣,而是知己,我想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什么要走?我希望您能说出真心话,进京开国以来有那些事情我做的不对?或者领有隐情?”
“陛下,臣绝没有此意,而是觉得,陛下有些作为与理念臣并不理解,也不了解,臣愿保举一人,此人或许比臣更有利于陛下以新政治理天下。”
张扬赞叹道:“想不到军师竟有如此的忠心与胸怀,能不以私己之见举荐人才,恐怕是上所有的所谓‘忠贤之臣’也是不能及的......但我还是想知道您的看法,您认为开国以来,我所做的一切有那些不妥之处?请一一直言,我也说出我的想法。”
徐海川犹豫片刻,说:“陛下平易近人,既是是唐太宗也有所不及,但臣觉得君臣之礼,宫中的规矩有些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就会丧失君威,现在因为大家都是患难创业之人,人心还齐,但是以后恐怕就有危险,自古以来的明君都要懂得恩威并施的道理。”
“我认为,安全的保证可政令的通畅是靠完善的制度与机构。没有听说过哪个并不暗弱君王过于平易而丧失人心的,秦皇,汉武以来那种皇帝的威严并没有阻止过叛逆的发生,相反却是孤立了自己,阻塞了言路,而且这种示范效应是很不好的,说实话,我认为,这种人分三六九等的观念实际上不但难以起到稳固江山的作用,还造成权力上很大的弊端,我在宫中营造的种种氛围,正是为了以后让人们克服这种观念......”
徐海川虽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但也是一惊:“难道陛下认为人与人之间都应该是平等的吗?”
张扬不知怎的忽然想起美国的人权宣言来,心中觉得好笑:“人人生来就是有差别的,在人世的历练中这种差别更大了.....有君王和平民,也是为了在目前的条件下,要维护民族的权益和更多百姓的利益,不能是无法无天的散沙,但我认为对于官员来说,只有职责的不同,权力范围的不同,不应该有尊严,等级的差别,这样更有利于权力的制衡与监督,所以我觉得应该取消品级的称谓。”
徐海川忧道:“汉武帝以来所确立的孔孟儒家文化为基础的王道,才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有一种向心力和精神道德支柱,陛下轻易的改变了它,否定了过去的一切,而新的精神道德的建立又绝非朝夕之功,我担心这终究会导致道德的沦丧与国家凝聚力的丧失......”
张扬不由的暗自敬佩:徐海川身为古人,竟然能够考虑的这样深远,悟到了后人也没有悟出的道理,同时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他沉默了片刻:“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不过请徐军师放心,事情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秦始皇‘焚书坑儒’那样的事情我是不会做的,但教化,科举的改革我看是必须的,因为我们要加大‘艺科’的比例,是要选拔能胜任其职位的官员,并不完全是只懂得孔孟之道,四书五经的文人,而且也要完善在任官员的考评奖惩制度......”
张扬与徐海川谈了很久,徐海川最后叹道:“我还是觉得,由我任这个职位已经不太适合了,我想我举荐的这个人对陛下来说,或许是更有用的。
张扬没有继续挽留,但问道:“不知徐军师所说的此人是何许人也?”
“此人姓刘,住在涿州刘家庄......”
张扬一听忽然想了起来,笑了:“哈哈,此人我认识,来京以前,我与他还曾彻夜的长谈,不过,此人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是否愿意来替你,我可不敢包票,所以,我看得把他请来你才能真正的‘功成身退’.....另外,我交予的事情都办妥了?”
“回陛下,都办托了。”
张扬思考片刻,并没有挽留,但说道:“好吧,你的这封奏章我准了,不过你可没有到告老还乡的年纪,这只能算是内退(徐海川想了半天也不明白内退是何意思)。你身为开国元勋,封赏你是推不掉的,只可惜现在国库并不充裕,只赏你一万两银子,五百顷良田,美宅院无数;不过只有这银子是实的,良田美宅院并不赏你,也不允许你购置,当然更不能强行霸占,我想我的意思你是明白的,也帮我,帮国家一个大忙,希望以后一定要约束已人与后人,要与百姓同甘共苦,这样才能避免灾祸。”
“谢陛下......”
望着徐海川离去的身影,张扬想起当年浴血奋战的岁月,不知怎的一阵悲凉。他希望徐海川不负重望,以后也千万不要出什么事情;也想起涿洲的刘家庄,一个主意已经打定......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梦想王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梦想王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