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百一十三章 德国必胜论
目录:炮火1906| 作者:费虚| 类别:都市言情
第三百一十三章德国必胜论
如果让中国能够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来,实现向工业国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将会很可怕,这是列强的共识
它拥有庞大的人口优势,拥有丰富的资源——至少这个时代都这么认为,煤铁完全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庞大的国土如果全部用机械来耕作,能够产生庞大的粮食储备,即便这个国家的人口太多了些,但是战争对人口的消耗,以及战时管制,粮食并不会成为中国的软肋,光是中国东北的粮食生产,就能够养活大半个中国的人口。
中国本来就是个原料产地,拥有工业体系之后,战争并不会使得经济有所损害,反而会刺jī繁荣。
yao品、布匹、机械等等物资的供应,根本不是问题。
如果德国介入中国的东北开——据德国参谋部得知,美国正在帮助东北进行一项东北振兴计划,那么日俄两国将如坐针毡。
太bang了,一个东北,就能牵制日俄两国,想想都令人兴奋。
但是,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东北的掌权者,必须是亲德派。
列强国家维持清廷统治的共识是稳定的,同时也在寻找着代言人,英国看中了袁世凯,日本选择了全面撒网,既扶持党人,又拉拢中国的立宪派,美国则是希望凭借强大的资本攻势,让它在中国的利益万古长存。
李安生有美国背景,这是公开的秘密,而且美国也需要这个契入点,挤进中国,制衡英日同盟。
早年德皇就提出过,由德国、中国与美国结成同盟,由于清廷的犹豫,以及泄密,导致被日本从中破坏。
现在李安生忽然提出需要德国扶持东北的工业计划,这是怎么回事?
德皇并不太关注远东的局势,或许扶持中国对抗日俄也是心血来chao,但不妨碍他兴致勃勃的就此展开讨论。
李安生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并不指望凭借他的一席话,就能让德皇相信东北将来能够制衡日俄,人家没这么天真,只要在德皇心中留下一点印象,这就够了。
眼下还不是时候,李安生总要向德皇证明些什么,只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够让德皇相信。
或许,应该早日推动辛亥,他的目标是东北王,有程德全在两江遥想呼应,作为清廷倒台后数一数二的政治集团,放眼中国,谁能撬动他的地位?
到时袁世凯、党人,只怕都要来拉拢他。
眼下,用一点农业技术,作为投名状,向德皇证明他的价值,是一项无比重要的投资。
“去年东北的大豆、小麦等粮食继续大丰收,似乎这几年整个世界的产量并不理想,只有贵国的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让世界震惊。德国应该感谢东北粮食丰收,为德国带来的成本降低,不然的话,大豆与小麦价格不断高攀,我们可要多付出一大笔钱。”
的确,去年东北三省的小麦出产四百六十万吨,出口二百万吨,而大豆出产三百二十万吨,出口一百六十万吨。
光是德国进口小麦一百八十万吨,其中东北小麦已经占了三成,进口大豆四十万吨,其中十万吨是直接从东北进口。
而德国对东北小麦以及东北大豆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李安生给出了四十两银子一吨的大豆价格,实际上还是德国赚了大便宜,去年大豆平均出口价为五十六两银子,即便由德国方面付运费,东北只需要将大豆从码头仓库运上德国货轮,还能收获一笔保管费,但德国还是认为价格公道的很。
要知道,德国从南美等地进口大豆的话,六十五两银子一吨都不止,还是东北大豆产量大,价格给压了下去。
而李安生给德国的小麦价格,也只是在三十五两银子一吨,德国同样赚了一笔。
李安生之所以让德国人占这个便宜,实际上还是谷贱伤农,尤其是大豆,毕竟世界市场需求有限,去年整个世界市场大豆贸易额为三十七亿两银子,东北大豆能够获得的份额会不断增加,但是要防范关税保护与贸易壁垒
将来东北的小麦与大豆产量将会更加的惊人,除了加大农业恐怖主义力度,另外就是积极打开世界市场。
用大豆与小麦换战舰实际上也是一招妙招,等于让德国佬提前预定了小麦与大豆的生产。
东北正在倡导全民吃细粮,全面种植细粮,但是毕竟关内的老百姓还没有这么富,能够奢侈到吃细粮,所以,东北养活全国人不成问题,但是总不见得白养,东北是靠农业崛起的,要是谷贱伤农,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锡良是清楚农业恐怖主义这回事情的,本来宅心仁厚的他极力反对,但是,东北的粮食产量越来越惊人,要是不这么做,东北好不容易出现的繁荣景象就会昙hua一现,农业,毕竟是农业,不像工商业一样。
东北其实税赋是很重的,隐形税赋,比如农业指导费,对移民的贷款吃息,种子与化féi,等等,一大堆的以货币或是以粮食为体现。
东北官库中的存量越来越多,即便以贷款方式以及部分免费供给新移民,并且动全国进行储备——中国历代王朝都有大规模储存粮食的习惯——后世也是如此,粮食还是嫌多,移民太多,土地开越来越多,种植粮食越来越多。
去年东北新移民一千三百万人,东三省官府向他们供应了四百多万吨的粗粮以及接近百万吨的细粮,但是对应粮食产量来说,这点消耗还是无法将官府与李安生控制的屯粮机构的库存消耗。
李安生为什么要买战舰,就是因为东北官府有这个实力,钱没有,有粮食。
既然一时之间无法将更多的粮食换成钱,那不如换战舰。
李安生甚至在考虑,继续追加战舰,将来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为什么?粮食销售不出去,只能依靠巨舰大炮来打开市场。
另外,说服德国等国家进行粮食战略储备,或许也是个好办法,这次用二十万吨大豆以及三十五万吨小麦来换取一艘主力舰,实际上很值得。
德国方面已经确认了造价,也采用了李安生提出的方案,基本上就是德国正在设计的“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改进型号,采用平甲板舰型宽29米、吃水近1o米,设计排水量266oo吨、满载排水量312oo吨,8mén5o倍口径的3o5毫米主炮主炮沿甲板中线布置,以双联装分别布置在尾两端,这也是该类型的主炮第一次配置在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上,虽然相比同期的英国战巡主炮口径偏小,但是有更快的shè。
也通过了李安生的提议,采用油煤hún合燃烧动力,也就是以燃煤为主,燃烧时向炉腔内喷洒重油增加效率。
这艘战舰造价一千六百万两银子,加上必要的培训费用,其他的杂七杂八,那么多粮食刚刚好。
这么多粮食还是分期付款,三年付清。
也许,每年储备上七万吨的大豆,以及十万吨多一点的小麦,对于德方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笔jiao易让德国工业界jiao口称赞,认为是一笔明智的买卖,双方都有好处。
德国官方这一次集中购买大豆与小麦,然后转销给那些对大豆以及小麦需求迫切的资本家,既赢得了利润,又收获了政绩。
资本家们省下了成本,自然感jī不尽,而德国造船厂又得到了订单,同样很高兴,钢铁企业等企业同样分享好处。
似乎,这样的买卖多做一点也无所谓。
李安生借着这次机会,向德皇提出了用大豆与小麦换取机械设备与各项技术的要求,很显然,他希望继续将粮食买卖做大。
甚至,他还提出,用东北的粮食生产为抵押,向德国获取巨额贷款。
如果由德国提供帮助,走德国化的工业化道路——事实上,德国是进行工业化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重工业展在体制的帮助下非常完善,需要的资金将会高达一亿马克,五千万英镑左右,三亿七千万两银子
凭借东北目前的财政收入,是远远不够的,今年有望达到八千万两银子,凭借逐步的积累与投入,能够开启东北的工业化,不过,李安生需要更快的度。
他等不起那么慢,他需要高,加,一战开打前就要形成一个初步的工业体系,然后凭借一战的战争财来完善。
所以,在一战前,他必须要筹集到起码两亿两银子,用于东北的工业体系。
用粮食来弥补一部分,是个不错的主意。
用粮食来换取德国的机器设备与技术,换取德国的工业援助,甚至用未来的粮食生产来抵押,向德国借款,表面上看来,这只是东北粮食贸易的换了一种方式,但是聪明人却能从中看出,其实李安生是耍了hua招,这是在变相的导致德国进行粮食储备。
不仅德国的粮食主要进口目标基本变成中国东北,而且德国还要逐年的增加粮食储备,这既是替东北粮食出口拉了一笔大单子,又是一次成功避免谷贱伤农的成功运作。
真实历史上,德国可是连一年的粮食都没有储备,李安生打算替他们储备上一点,基本上,运作下来,德国的粮食进口全部给东北粮食给垄断,而且真的能够换取机器设备与技术,还有大笔贷款数额能够达到三亿七千万两银子,四年下来,也不过是两百多万吨的粮食每年。
德国现在自身光是小麦就要进口一百八十万吨,大豆四十万吨,未来的需求还会增加,算下来,也只是每年储备上那么一丁点。
东北急切的需要转型,必须降低对耕地的大量开,开始走工业化道路。
要不然的话,只怕东北真的要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用巨舰大炮来轰开人家的大mén,强行倾销粮食,就像后世的美国一样,想方设法让你买美国小麦美国棉hua美国面粉。
其实李安生的这个计划对德国也有好处,等于说中国东北用粮食贸易的资金来购买德国的机器设备,各种工业品,对德国的经济是有好处的。
对李安生来说,总比向美国借款的好,美国佬的气量可并不大,已经迅的给他抛弃。
“可是东北的财政收入可并不多,德国当然欢迎这么一份大订单,也愿意提供借款,但是据我所知,贵国政fǔ是无法对这个计划进行支持的,资金上完全不行。”
东北今年大概有八千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虽然这么点财政收入完全不被放在威廉二世的眼中,但这时针对德国而言,要是对于俄国那样的贫穷的农业国,或者日本那种畸形的国度而言,意义就很不一般。
如果真的帮助东北实现工业化,那么财政收入也许就能够迅增长,或许能够跟日本比拟。
日本去年的财政收入突破了两亿两银子——当然包括了中国的赔款,在李安生看来,要过日本其实非常简单。
“为了东北粮食,将来日本很有可能会对我国开战,那么东北的粮食,将会价格陡增。我认为,德国还是实行粮食战略储备的好。”
李安生继续开始忽悠,是啊,日本跟俄国都是无法容忍东北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一个强大的中国非常让他们警戒,战争是早晚的事情。
威廉二世也赞同这种观点,尤其是日本,那种畸形展的国家,早晚会成为对外侵略的国家。
东北是日俄的势力范围,他们绝对不会放任东北的强大。
这么看来,将来的确很有可能在东北生战争,似乎,粮食价格的确会猛增。
“德国的确应该储备粮食,你的东北振兴计划,我们会认真考虑。但是,特使先生,你真的确定要在英国订造战舰吗?不继续向德国订造?”
其实德国的船厂并没有太过宽裕的容量,威廉二世的兴趣也不是太浓,他只是不甘心订单落在英国手中。
“说到底,我国还是准备走自造战舰的道路,我们需要技术,需要从英国战舰上头找到借鉴,当然,我们也需要他们的技术。我承认,德国的蒸汽轮机技术已经过了英国,在舰炮、燃油锅炉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但是,我同样需要来自英国的技术参考。如果贵国愿意提供更多的技术的话,我会考虑在明年订造战列舰。我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所以,我需要更大口径的主炮,比如日本人刚在英国订造的巨舰,我猜测主炮口径达到了14英寸。”
威廉二世颇有不悦,提高了声音说道:“难道,特使先生认为,我们德国的战舰不如英国战舰?”
李安生接连摇头,说道:“不不,恰恰相反,我认为德国的战舰更加属于jīng品,生存能力远强于英国战舰,只是在主炮上面的步伐跨越的太小了些。”
其实今年以来,德国的主炮技术又有了提升,3o5毫米口径5o倍径的主炮shè快shè程远,重量也轻,威力也相当不俗,考虑生存能力的话,李安生还是情愿选择德国战舰。
“正因为德国战舰是以英国海军为假想敌,才使得在造舰技术上不断进步,过了英国。如果假以时日,我敢断定,英国的舰队在海上将会完全不敢与德国海军抗衡。只是,这需要时间,我相信,只要给德国十年时间,能够硬生生拖垮英国。”
威廉二世顿时来了兴致,连忙问道:“这是真的吗?特使先生,你的论调似乎很新颖,为什么给德国十年的时间,就能拖垮英国?”
“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期就已经隐含着严重的问题,187o年以后英国就在经济展上显1ù出疲态。尽管绝对实力上头,德国与美国还没有完全越,但对于英国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领先的展度,绝对的落后是迟早的事情。”
威廉二世做出了请的手势,希望李安生继续谈下去,翻译似乎开始出汗,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幸好李安生突击学习了一点德语,还能够夹杂着一些半生不熟的德语来谈话。
“在德国面前,我认为,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但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手工业者也依然具有很大的份额。第二次工业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生,但技术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即便是英国明的先进技术,也因工业界的保守思想而没有生积极作用。可以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经济制度的创新机制,它们并没有跟在英国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接受了现代化的思想jīng髓,采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展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新兴产业。反观英国,还在孜孜不倦的向中国,向全世界倾销他们的棉纺织品,真是可笑。”
说到英国的棉纺织品倾销,李安生似乎很愤慨。
而威廉二世则cha了句玩笑话,“对了,英国似乎还在全世界进行他们那贼头贼脑的鸦片贸易,这伙hún蛋,他们当年对贵国可真是祸害不浅。”
李安生哈哈大笑起来,继续说道:“是啊,可悲的是,英国更加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到187o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虽然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展,英国仍能保持经济的低展,但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减少了。当然对于像英国这样已经形成工业化规模的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加困难。但当时的情况是,哪个国家在新兴工业部mén占据优势,它就可以开拓新兴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由于惯xìng力量,造成英国在新兴产业的研方面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因此英国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低,其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几,真可怜。再这么下去,我真不知道他们该如何维持世界霸主的宝座。”
“对,他们哪里有资格称什么日不落帝国,夕阳,他们只是夕阳,我们德国才是新兴的霸主。”
威廉二世觉得李安生的话相当有道理,很有同感,忍不住叫起好来。
于是,李安生鼓足了劲,继续忽悠。
“目前英国本土投资只占3o,其他7o的资金投在国外,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长此以往,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xìng,并且形成了国内一个庞大的食利阶层。依赖xìng的经济是十分脆弱的,英国经济必须围绕着国际经济运转,必须确保无形贸易的收入,必须确保金本位制、自由贸易政策和平衡财政等经济手段的有效运行。一旦这些条件改变,经济的依赖xìng必然成为一种制约经济展的力量。”
这些都是李安生根据胖叮当提供的资料所研究出来的,确实,大英帝国的弊病很多,主要就是这些,积重难返。
威廉二世点头道:“还有法国,法国同样是个依赖海外投资的国家,或者说,在海外放贷,看看法国佬,他们全部是在海外放贷的债主。”
“我个人很希望德国能够帮助我们在教育上进行革新,我很欣赏德国的教育体制,我认为,德国强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教育方面。例如在政fǔ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方面,1838年,普鲁士政fǔ用于教育的支出达3oo万塔勒,相当于同年英国教育支出的2o多倍,19oo年德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同年英、法只占o.9、1.3。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从1851年到19oo年5o年中,德国在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共计两百项,远远出英、法两国之和,无疑,德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迅采用,促使德国在最新技术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因为德国的强大,才使得我不断的在分析德国成功的原因。也许德国的道路难以复制,但是,只要有那么一点的勇气去尝试,就会受益无穷。”
威廉二世并不介意李安生对德国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这反而让他感到面上有光,是啊,德国是个新兴的,强大的,未来的霸主,英国注定只能靠边站。
“我认为,是英国文化中固有的保守因素阻碍了英国工业的不断创新,在处于领先地位之后,英国所做的只是对旧体制和旧技术修修补补,从而使英国在面对世界xìng竞争时处于被动局面。换句话说,当一个国家丧失创新能力的时候,它就要衰落下去了。”
英国的衰落是个事实,德国凭借目前这样的展度,早晚会将英国远远地甩开。
李安生都不清楚,要是一战能够晚打上十年,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不过有一点他可以确信,那就是德国很有可能会打赢。
威廉二世没有想到能从李安生嘴里听到这番高论,对方所表现出来的才华也越来越让他欣赏,他甚至恍惚间以为是德国参谋总部的某位高级参谋在向他慷慨陈词。
是啊,德国要是能够一直保持这个展势头,早晚会将大英帝国掀翻在地。
对方简直说的是太对了,英国注定衰落,而德国将会迎着朝阳冉冉升起。
的确应该进行部分的战略储备,以防万一,先从粮食开始。
而威廉二世也同时开始关心起李安生成为东三省总督的可能xìng有多大的这些八卦问题,在他看来,如果这个年轻人真能掌握东北大权的话,德国说不定真的可以考虑工业援助。
“我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取得东三省总督的权力,但是我保证我能给俄国与日本造成相当的麻烦。明年,也许中国会生点什么?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1uan世出英雄。我希望能够取得德国的支持,在将来可能的权力重新分配中,占得先机。”
李安生不介意小小的冒充一下神棍,预言明年中国将会出现变局之类。
“我在东北三省的老部下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他们希望,能够废除东北的不平等条约,去除日俄的枷锁,甚至,讨回被俄罗斯所占据的外东北土地。如果我能取得东北三省的权力,我不介意与俄国生战争,用炮火与鲜血来夺回曾经的国土。”
对于德国来说,避免两线作战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比如施里芬计划一直是围绕着战决,先解决一线,然后回过头来对付另一线。
要是俄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大伤元气的战争,那么东线,似乎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威廉二世站起身来,说道:“如果将来你能将战争加诸于俄国,德国愿意提供贷款,提供任何工业援助,甚至,是德国的军火保证。”
如果让中国能够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来,实现向工业国的转变,那么这个国家将会很可怕,这是列强的共识
它拥有庞大的人口优势,拥有丰富的资源——至少这个时代都这么认为,煤铁完全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庞大的国土如果全部用机械来耕作,能够产生庞大的粮食储备,即便这个国家的人口太多了些,但是战争对人口的消耗,以及战时管制,粮食并不会成为中国的软肋,光是中国东北的粮食生产,就能够养活大半个中国的人口。
中国本来就是个原料产地,拥有工业体系之后,战争并不会使得经济有所损害,反而会刺jī繁荣。
yao品、布匹、机械等等物资的供应,根本不是问题。
如果德国介入中国的东北开——据德国参谋部得知,美国正在帮助东北进行一项东北振兴计划,那么日俄两国将如坐针毡。
太bang了,一个东北,就能牵制日俄两国,想想都令人兴奋。
但是,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东北的掌权者,必须是亲德派。
列强国家维持清廷统治的共识是稳定的,同时也在寻找着代言人,英国看中了袁世凯,日本选择了全面撒网,既扶持党人,又拉拢中国的立宪派,美国则是希望凭借强大的资本攻势,让它在中国的利益万古长存。
李安生有美国背景,这是公开的秘密,而且美国也需要这个契入点,挤进中国,制衡英日同盟。
早年德皇就提出过,由德国、中国与美国结成同盟,由于清廷的犹豫,以及泄密,导致被日本从中破坏。
现在李安生忽然提出需要德国扶持东北的工业计划,这是怎么回事?
德皇并不太关注远东的局势,或许扶持中国对抗日俄也是心血来chao,但不妨碍他兴致勃勃的就此展开讨论。
李安生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他并不指望凭借他的一席话,就能让德皇相信东北将来能够制衡日俄,人家没这么天真,只要在德皇心中留下一点印象,这就够了。
眼下还不是时候,李安生总要向德皇证明些什么,只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够让德皇相信。
或许,应该早日推动辛亥,他的目标是东北王,有程德全在两江遥想呼应,作为清廷倒台后数一数二的政治集团,放眼中国,谁能撬动他的地位?
到时袁世凯、党人,只怕都要来拉拢他。
眼下,用一点农业技术,作为投名状,向德皇证明他的价值,是一项无比重要的投资。
“去年东北的大豆、小麦等粮食继续大丰收,似乎这几年整个世界的产量并不理想,只有贵国的东北三省,粮食产量让世界震惊。德国应该感谢东北粮食丰收,为德国带来的成本降低,不然的话,大豆与小麦价格不断高攀,我们可要多付出一大笔钱。”
的确,去年东北三省的小麦出产四百六十万吨,出口二百万吨,而大豆出产三百二十万吨,出口一百六十万吨。
光是德国进口小麦一百八十万吨,其中东北小麦已经占了三成,进口大豆四十万吨,其中十万吨是直接从东北进口。
而德国对东北小麦以及东北大豆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李安生给出了四十两银子一吨的大豆价格,实际上还是德国赚了大便宜,去年大豆平均出口价为五十六两银子,即便由德国方面付运费,东北只需要将大豆从码头仓库运上德国货轮,还能收获一笔保管费,但德国还是认为价格公道的很。
要知道,德国从南美等地进口大豆的话,六十五两银子一吨都不止,还是东北大豆产量大,价格给压了下去。
而李安生给德国的小麦价格,也只是在三十五两银子一吨,德国同样赚了一笔。
李安生之所以让德国人占这个便宜,实际上还是谷贱伤农,尤其是大豆,毕竟世界市场需求有限,去年整个世界市场大豆贸易额为三十七亿两银子,东北大豆能够获得的份额会不断增加,但是要防范关税保护与贸易壁垒
将来东北的小麦与大豆产量将会更加的惊人,除了加大农业恐怖主义力度,另外就是积极打开世界市场。
用大豆与小麦换战舰实际上也是一招妙招,等于让德国佬提前预定了小麦与大豆的生产。
东北正在倡导全民吃细粮,全面种植细粮,但是毕竟关内的老百姓还没有这么富,能够奢侈到吃细粮,所以,东北养活全国人不成问题,但是总不见得白养,东北是靠农业崛起的,要是谷贱伤农,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锡良是清楚农业恐怖主义这回事情的,本来宅心仁厚的他极力反对,但是,东北的粮食产量越来越惊人,要是不这么做,东北好不容易出现的繁荣景象就会昙hua一现,农业,毕竟是农业,不像工商业一样。
东北其实税赋是很重的,隐形税赋,比如农业指导费,对移民的贷款吃息,种子与化féi,等等,一大堆的以货币或是以粮食为体现。
东北官库中的存量越来越多,即便以贷款方式以及部分免费供给新移民,并且动全国进行储备——中国历代王朝都有大规模储存粮食的习惯——后世也是如此,粮食还是嫌多,移民太多,土地开越来越多,种植粮食越来越多。
去年东北新移民一千三百万人,东三省官府向他们供应了四百多万吨的粗粮以及接近百万吨的细粮,但是对应粮食产量来说,这点消耗还是无法将官府与李安生控制的屯粮机构的库存消耗。
李安生为什么要买战舰,就是因为东北官府有这个实力,钱没有,有粮食。
既然一时之间无法将更多的粮食换成钱,那不如换战舰。
李安生甚至在考虑,继续追加战舰,将来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为什么?粮食销售不出去,只能依靠巨舰大炮来打开市场。
另外,说服德国等国家进行粮食战略储备,或许也是个好办法,这次用二十万吨大豆以及三十五万吨小麦来换取一艘主力舰,实际上很值得。
德国方面已经确认了造价,也采用了李安生提出的方案,基本上就是德国正在设计的“德弗林格”级战列巡洋舰的改进型号,采用平甲板舰型宽29米、吃水近1o米,设计排水量266oo吨、满载排水量312oo吨,8mén5o倍口径的3o5毫米主炮主炮沿甲板中线布置,以双联装分别布置在尾两端,这也是该类型的主炮第一次配置在德国的战列巡洋舰上,虽然相比同期的英国战巡主炮口径偏小,但是有更快的shè。
也通过了李安生的提议,采用油煤hún合燃烧动力,也就是以燃煤为主,燃烧时向炉腔内喷洒重油增加效率。
这艘战舰造价一千六百万两银子,加上必要的培训费用,其他的杂七杂八,那么多粮食刚刚好。
这么多粮食还是分期付款,三年付清。
也许,每年储备上七万吨的大豆,以及十万吨多一点的小麦,对于德方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这笔jiao易让德国工业界jiao口称赞,认为是一笔明智的买卖,双方都有好处。
德国官方这一次集中购买大豆与小麦,然后转销给那些对大豆以及小麦需求迫切的资本家,既赢得了利润,又收获了政绩。
资本家们省下了成本,自然感jī不尽,而德国造船厂又得到了订单,同样很高兴,钢铁企业等企业同样分享好处。
似乎,这样的买卖多做一点也无所谓。
李安生借着这次机会,向德皇提出了用大豆与小麦换取机械设备与各项技术的要求,很显然,他希望继续将粮食买卖做大。
甚至,他还提出,用东北的粮食生产为抵押,向德国获取巨额贷款。
如果由德国提供帮助,走德国化的工业化道路——事实上,德国是进行工业化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重工业展在体制的帮助下非常完善,需要的资金将会高达一亿马克,五千万英镑左右,三亿七千万两银子
凭借东北目前的财政收入,是远远不够的,今年有望达到八千万两银子,凭借逐步的积累与投入,能够开启东北的工业化,不过,李安生需要更快的度。
他等不起那么慢,他需要高,加,一战开打前就要形成一个初步的工业体系,然后凭借一战的战争财来完善。
所以,在一战前,他必须要筹集到起码两亿两银子,用于东北的工业体系。
用粮食来弥补一部分,是个不错的主意。
用粮食来换取德国的机器设备与技术,换取德国的工业援助,甚至用未来的粮食生产来抵押,向德国借款,表面上看来,这只是东北粮食贸易的换了一种方式,但是聪明人却能从中看出,其实李安生是耍了hua招,这是在变相的导致德国进行粮食储备。
不仅德国的粮食主要进口目标基本变成中国东北,而且德国还要逐年的增加粮食储备,这既是替东北粮食出口拉了一笔大单子,又是一次成功避免谷贱伤农的成功运作。
真实历史上,德国可是连一年的粮食都没有储备,李安生打算替他们储备上一点,基本上,运作下来,德国的粮食进口全部给东北粮食给垄断,而且真的能够换取机器设备与技术,还有大笔贷款数额能够达到三亿七千万两银子,四年下来,也不过是两百多万吨的粮食每年。
德国现在自身光是小麦就要进口一百八十万吨,大豆四十万吨,未来的需求还会增加,算下来,也只是每年储备上那么一丁点。
东北急切的需要转型,必须降低对耕地的大量开,开始走工业化道路。
要不然的话,只怕东北真的要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用巨舰大炮来轰开人家的大mén,强行倾销粮食,就像后世的美国一样,想方设法让你买美国小麦美国棉hua美国面粉。
其实李安生的这个计划对德国也有好处,等于说中国东北用粮食贸易的资金来购买德国的机器设备,各种工业品,对德国的经济是有好处的。
对李安生来说,总比向美国借款的好,美国佬的气量可并不大,已经迅的给他抛弃。
“可是东北的财政收入可并不多,德国当然欢迎这么一份大订单,也愿意提供借款,但是据我所知,贵国政fǔ是无法对这个计划进行支持的,资金上完全不行。”
东北今年大概有八千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虽然这么点财政收入完全不被放在威廉二世的眼中,但这时针对德国而言,要是对于俄国那样的贫穷的农业国,或者日本那种畸形的国度而言,意义就很不一般。
如果真的帮助东北实现工业化,那么财政收入也许就能够迅增长,或许能够跟日本比拟。
日本去年的财政收入突破了两亿两银子——当然包括了中国的赔款,在李安生看来,要过日本其实非常简单。
“为了东北粮食,将来日本很有可能会对我国开战,那么东北的粮食,将会价格陡增。我认为,德国还是实行粮食战略储备的好。”
李安生继续开始忽悠,是啊,日本跟俄国都是无法容忍东北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一个强大的中国非常让他们警戒,战争是早晚的事情。
威廉二世也赞同这种观点,尤其是日本,那种畸形展的国家,早晚会成为对外侵略的国家。
东北是日俄的势力范围,他们绝对不会放任东北的强大。
这么看来,将来的确很有可能在东北生战争,似乎,粮食价格的确会猛增。
“德国的确应该储备粮食,你的东北振兴计划,我们会认真考虑。但是,特使先生,你真的确定要在英国订造战舰吗?不继续向德国订造?”
其实德国的船厂并没有太过宽裕的容量,威廉二世的兴趣也不是太浓,他只是不甘心订单落在英国手中。
“说到底,我国还是准备走自造战舰的道路,我们需要技术,需要从英国战舰上头找到借鉴,当然,我们也需要他们的技术。我承认,德国的蒸汽轮机技术已经过了英国,在舰炮、燃油锅炉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但是,我同样需要来自英国的技术参考。如果贵国愿意提供更多的技术的话,我会考虑在明年订造战列舰。我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所以,我需要更大口径的主炮,比如日本人刚在英国订造的巨舰,我猜测主炮口径达到了14英寸。”
威廉二世颇有不悦,提高了声音说道:“难道,特使先生认为,我们德国的战舰不如英国战舰?”
李安生接连摇头,说道:“不不,恰恰相反,我认为德国的战舰更加属于jīng品,生存能力远强于英国战舰,只是在主炮上面的步伐跨越的太小了些。”
其实今年以来,德国的主炮技术又有了提升,3o5毫米口径5o倍径的主炮shè快shè程远,重量也轻,威力也相当不俗,考虑生存能力的话,李安生还是情愿选择德国战舰。
“正因为德国战舰是以英国海军为假想敌,才使得在造舰技术上不断进步,过了英国。如果假以时日,我敢断定,英国的舰队在海上将会完全不敢与德国海军抗衡。只是,这需要时间,我相信,只要给德国十年时间,能够硬生生拖垮英国。”
威廉二世顿时来了兴致,连忙问道:“这是真的吗?特使先生,你的论调似乎很新颖,为什么给德国十年的时间,就能拖垮英国?”
“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期就已经隐含着严重的问题,187o年以后英国就在经济展上显1ù出疲态。尽管绝对实力上头,德国与美国还没有完全越,但对于英国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领先的展度,绝对的落后是迟早的事情。”
威廉二世做出了请的手势,希望李安生继续谈下去,翻译似乎开始出汗,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幸好李安生突击学习了一点德语,还能够夹杂着一些半生不熟的德语来谈话。
“在德国面前,我认为,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但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手工业者也依然具有很大的份额。第二次工业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生,但技术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即便是英国明的先进技术,也因工业界的保守思想而没有生积极作用。可以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经济制度的创新机制,它们并没有跟在英国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接受了现代化的思想jīng髓,采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展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新兴产业。反观英国,还在孜孜不倦的向中国,向全世界倾销他们的棉纺织品,真是可笑。”
说到英国的棉纺织品倾销,李安生似乎很愤慨。
而威廉二世则cha了句玩笑话,“对了,英国似乎还在全世界进行他们那贼头贼脑的鸦片贸易,这伙hún蛋,他们当年对贵国可真是祸害不浅。”
李安生哈哈大笑起来,继续说道:“是啊,可悲的是,英国更加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到187o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虽然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展,英国仍能保持经济的低展,但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减少了。当然对于像英国这样已经形成工业化规模的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加困难。但当时的情况是,哪个国家在新兴工业部mén占据优势,它就可以开拓新兴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由于惯xìng力量,造成英国在新兴产业的研方面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因此英国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低,其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几,真可怜。再这么下去,我真不知道他们该如何维持世界霸主的宝座。”
“对,他们哪里有资格称什么日不落帝国,夕阳,他们只是夕阳,我们德国才是新兴的霸主。”
威廉二世觉得李安生的话相当有道理,很有同感,忍不住叫起好来。
于是,李安生鼓足了劲,继续忽悠。
“目前英国本土投资只占3o,其他7o的资金投在国外,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长此以往,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xìng,并且形成了国内一个庞大的食利阶层。依赖xìng的经济是十分脆弱的,英国经济必须围绕着国际经济运转,必须确保无形贸易的收入,必须确保金本位制、自由贸易政策和平衡财政等经济手段的有效运行。一旦这些条件改变,经济的依赖xìng必然成为一种制约经济展的力量。”
这些都是李安生根据胖叮当提供的资料所研究出来的,确实,大英帝国的弊病很多,主要就是这些,积重难返。
威廉二世点头道:“还有法国,法国同样是个依赖海外投资的国家,或者说,在海外放贷,看看法国佬,他们全部是在海外放贷的债主。”
“我个人很希望德国能够帮助我们在教育上进行革新,我很欣赏德国的教育体制,我认为,德国强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教育方面。例如在政fǔ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方面,1838年,普鲁士政fǔ用于教育的支出达3oo万塔勒,相当于同年英国教育支出的2o多倍,19oo年德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同年英、法只占o.9、1.3。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从1851年到19oo年5o年中,德国在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共计两百项,远远出英、法两国之和,无疑,德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迅采用,促使德国在最新技术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因为德国的强大,才使得我不断的在分析德国成功的原因。也许德国的道路难以复制,但是,只要有那么一点的勇气去尝试,就会受益无穷。”
威廉二世并不介意李安生对德国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这反而让他感到面上有光,是啊,德国是个新兴的,强大的,未来的霸主,英国注定只能靠边站。
“我认为,是英国文化中固有的保守因素阻碍了英国工业的不断创新,在处于领先地位之后,英国所做的只是对旧体制和旧技术修修补补,从而使英国在面对世界xìng竞争时处于被动局面。换句话说,当一个国家丧失创新能力的时候,它就要衰落下去了。”
英国的衰落是个事实,德国凭借目前这样的展度,早晚会将英国远远地甩开。
李安生都不清楚,要是一战能够晚打上十年,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不过有一点他可以确信,那就是德国很有可能会打赢。
威廉二世没有想到能从李安生嘴里听到这番高论,对方所表现出来的才华也越来越让他欣赏,他甚至恍惚间以为是德国参谋总部的某位高级参谋在向他慷慨陈词。
是啊,德国要是能够一直保持这个展势头,早晚会将大英帝国掀翻在地。
对方简直说的是太对了,英国注定衰落,而德国将会迎着朝阳冉冉升起。
的确应该进行部分的战略储备,以防万一,先从粮食开始。
而威廉二世也同时开始关心起李安生成为东三省总督的可能xìng有多大的这些八卦问题,在他看来,如果这个年轻人真能掌握东北大权的话,德国说不定真的可以考虑工业援助。
“我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取得东三省总督的权力,但是我保证我能给俄国与日本造成相当的麻烦。明年,也许中国会生点什么?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1uan世出英雄。我希望能够取得德国的支持,在将来可能的权力重新分配中,占得先机。”
李安生不介意小小的冒充一下神棍,预言明年中国将会出现变局之类。
“我在东北三省的老部下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他们希望,能够废除东北的不平等条约,去除日俄的枷锁,甚至,讨回被俄罗斯所占据的外东北土地。如果我能取得东北三省的权力,我不介意与俄国生战争,用炮火与鲜血来夺回曾经的国土。”
对于德国来说,避免两线作战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比如施里芬计划一直是围绕着战决,先解决一线,然后回过头来对付另一线。
要是俄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大伤元气的战争,那么东线,似乎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威廉二世站起身来,说道:“如果将来你能将战争加诸于俄国,德国愿意提供贷款,提供任何工业援助,甚至,是德国的军火保证。”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炮火1906》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炮火1906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