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兵败的消息传来
目录:护唐风流| 作者:黄昏前面| 类别:历史军事
PS:兄弟姐妹们,多砸几张推荐票,争取今天能过一万票!多谢了!
-----------
刘逸没料到上官婉儿在接下来都没什么空闲的日子,请她吃大餐的时间也只得一推再推。
因丹药事件,正谏大夫明崇俨除官入狱,交由大理寺会审。
经过近十天的审询,明崇俨百口莫辩,洗脱不了自己的罪名,最终以谋逆罪被判死刑,皇帝李治在最快的时间内批复了刑部呈交的这份案子,明崇俨也即在一个落着小雨的冬日里,被押到西市斩首。
闻听明崇俨被斩首的消息,刘逸大松了口气,那种本能的危险感觉顿时少了去。
明崇俨不除,刘逸感觉自己有一天要终被这人毁了,早除早安心。
还有,历史上的李贤被武则天怀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明崇俨死的事,如今明崇俨是被刑部会审定罪死的,这样的可能不存在了,至少武则天要定李贤的罪要找其他理由了。
刘逸想除明崇俨的另一个理由,正是不希望明崇俨如原来历史上一样“发挥”他的作用,导致李贤因他的死而被怀疑是凶犯。
刘逸所使的手段可以说并不光明正大,为防万一,那些试验所用的畜禽是他亲自做过手脚的,但特工出生的他,在后世时候比这个下三滥百倍的事都做过,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自身的安全,使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也是正常的。
明崇俨的死,也是刘逸秘密行动能力的一次实践验证,这是让他得意的事。
让刘逸更得意的是,按他所提供的治疗方法,李治与武则天在过了一段时间后,自觉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以往曾出现的一些手脚麻木、头痛、头晕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甚是高兴的李治亲自下诏嘉奖了刘逸一番,赏赐了不少的钱物。
------------------
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初,离定襄道行军部的大军出征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诸军经过快速的行进,除从长安出发的大军刚刚抵达云中一带外,其他以边军组成的平叛大军已经与敌遭遇并有战事发生。
随后的日子,不时地有前军战事的情况传回来,在朝会中宣布,除了在朝会中知道的情况外,刘逸还通过其他手段,将战事进展的情况打探的一清二楚。
萧嗣业作战勇猛,出击速度又出乎突厥的人意外,在开始时作战接连告捷,报捷的战报不断地传回长安来,到后来,从长安出发的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都有歼敌数千的战报传来,让刘逸羡慕之下又很是失落,这次胜利原本应该有他的一份子,战功薄上应该有他的名字的,就因为他没在洛阳,没有在皇帝和皇后面前请战,以致错过机会。
又一个朝会日,值守的刘逸感觉到了异常,原本这段时间因为战事的胜利,还有身体上一些不适的症状缓解而显得精神不错的李治,又有些异样了。
刘逸在率领部下去仙居殿内迎驾时候,从武则天那里也感觉到了异样,武则天同样一副凝重的神色,让刘逸有些吃惊。
百官叩拜,朝会开始。
脸色不太好的李治从御座上站起了身,挥着手中的一份军报吼道:“萧嗣业轻敌,被敌偷袭,我军大败…”
听李治所吼,刘逸甚是意外,刚刚前些日子传来的军报上都是形势一片大好,我大军几路推进,所向披靡,突厥人溃不成军,为何才过了几天,情况就发生了逆转?
李治继续在殿上怒吼,这次战役的失败是他不能容忍的,大军出征前他还特意亲自叮嘱两名高级将领,一定要小心谨慎,只能取胜,不能失败,没想到还是败了,这让极少在朝堂上发怒的皇帝李治也忍不住发火了。
从李治的怒吼中,刘逸也明白了战事的大概经过,因我大军连连取胜,萧嗣业得意之下不注意防备,在作战过程中又遇上下大雪,我大军在雪中没有继续推进,而扎营驻守,却没料到突厥人袭我运粮车队,并乘夜偷袭我方的军营。
萧嗣业狼狈拔营逃走,整支大军于是大乱,溃不成军,因萧嗣业率以骑兵为主的精锐边军逃走,花大智、李景嘉所领的以步兵为主的军队留在后面,花大智、李景嘉也俱是勇武之将,他们在主帅逃走之际,还是顽强抵抗,率领所属步兵且战且走,得以退入单于都护府,借助城池抵挡突厥人的攻击。
突厥人不关于攻城,在猛攻数天无果后也只得退却。
众臣听到皇帝李治所说的定襄道兵败事宜,一个个都是惊疑不定。
前些日子,传回来的军报上都是我大军取得胜利的消息,没想到才过了几天,变成了全线溃退,作为领军主将的萧嗣业竟然溃逃,损兵折将无数,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刘逸听完也是目瞪口呆,怎么也没想到,在他心目中属于勇武之将的萧嗣业,竟然也会如此怯弱,被敌偷袭之时,竟然率部逃跑,还要步兵掩护他们,这太让人失望了。
萧嗣业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战将,领兵出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萧嗣业只能是一将,而不能为帅吗?
刘逸不知道该为自己没有参加这次征战庆幸还是什么,他想不出若自己这次队军出征了,大军会不会也是遭遇同样的败绩,若真的还是如现在一样,那不但没有捞上战功,还有可因为兵败事宜被处罚,看今日情况,这几名率军出征的将领逃不了被处罚的命运,刘逸有点庆幸的同时,也为自己曾经的上司李景嘉感到悲哀。
李治在发完一通脾气后,也冷静下来,看着殿内诸臣道:“诸位爱卿,你们说说,要如何处理定襄道的善后,对战败的将领如何处置?”
“陛下,臣觉得,定襄道大军兵败,萧嗣业溃逃,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要稳定北面的情况,防止突厥人趁乱袭我边关城镇!”中书令薛元超首先出列奏道,“萧嗣业不足以掌大局,应该委派其他领军大将去主持安北的事务!”
“陛下,臣附议!”侍中赦处俊也跟着出列奏言,“我大军新败,又逢严冬来临,若没有一位能主掌大势,威信高的战将主政,安北的叛乱不但不能平息,而且单于都护府属下各都督府、州县都有可能生乱!”
已经看起来很衰老的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也站出来表奏,“陛下,臣也附议,安北不能乱,臣愿往安北,主持定襄道的军务!”
刘仁轨这样一大把年纪的老人还站出来要请命去环境恶劣的安北一带,众臣包括刘逸在内都很是惊异,还有敬佩。
皇帝李治也是神情复杂地看着须发皆白的刘仁轨,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
-----------
刘逸没料到上官婉儿在接下来都没什么空闲的日子,请她吃大餐的时间也只得一推再推。
因丹药事件,正谏大夫明崇俨除官入狱,交由大理寺会审。
经过近十天的审询,明崇俨百口莫辩,洗脱不了自己的罪名,最终以谋逆罪被判死刑,皇帝李治在最快的时间内批复了刑部呈交的这份案子,明崇俨也即在一个落着小雨的冬日里,被押到西市斩首。
闻听明崇俨被斩首的消息,刘逸大松了口气,那种本能的危险感觉顿时少了去。
明崇俨不除,刘逸感觉自己有一天要终被这人毁了,早除早安心。
还有,历史上的李贤被武则天怀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明崇俨死的事,如今明崇俨是被刑部会审定罪死的,这样的可能不存在了,至少武则天要定李贤的罪要找其他理由了。
刘逸想除明崇俨的另一个理由,正是不希望明崇俨如原来历史上一样“发挥”他的作用,导致李贤因他的死而被怀疑是凶犯。
刘逸所使的手段可以说并不光明正大,为防万一,那些试验所用的畜禽是他亲自做过手脚的,但特工出生的他,在后世时候比这个下三滥百倍的事都做过,为了完成任务,为了自身的安全,使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也是正常的。
明崇俨的死,也是刘逸秘密行动能力的一次实践验证,这是让他得意的事。
让刘逸更得意的是,按他所提供的治疗方法,李治与武则天在过了一段时间后,自觉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以往曾出现的一些手脚麻木、头痛、头晕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甚是高兴的李治亲自下诏嘉奖了刘逸一番,赏赐了不少的钱物。
------------------
时间已经到了十一月初,离定襄道行军部的大军出征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诸军经过快速的行进,除从长安出发的大军刚刚抵达云中一带外,其他以边军组成的平叛大军已经与敌遭遇并有战事发生。
随后的日子,不时地有前军战事的情况传回来,在朝会中宣布,除了在朝会中知道的情况外,刘逸还通过其他手段,将战事进展的情况打探的一清二楚。
萧嗣业作战勇猛,出击速度又出乎突厥的人意外,在开始时作战接连告捷,报捷的战报不断地传回长安来,到后来,从长安出发的右领军卫将军花大智、右千牛卫将军李景嘉都有歼敌数千的战报传来,让刘逸羡慕之下又很是失落,这次胜利原本应该有他的一份子,战功薄上应该有他的名字的,就因为他没在洛阳,没有在皇帝和皇后面前请战,以致错过机会。
又一个朝会日,值守的刘逸感觉到了异常,原本这段时间因为战事的胜利,还有身体上一些不适的症状缓解而显得精神不错的李治,又有些异样了。
刘逸在率领部下去仙居殿内迎驾时候,从武则天那里也感觉到了异样,武则天同样一副凝重的神色,让刘逸有些吃惊。
百官叩拜,朝会开始。
脸色不太好的李治从御座上站起了身,挥着手中的一份军报吼道:“萧嗣业轻敌,被敌偷袭,我军大败…”
听李治所吼,刘逸甚是意外,刚刚前些日子传来的军报上都是形势一片大好,我大军几路推进,所向披靡,突厥人溃不成军,为何才过了几天,情况就发生了逆转?
李治继续在殿上怒吼,这次战役的失败是他不能容忍的,大军出征前他还特意亲自叮嘱两名高级将领,一定要小心谨慎,只能取胜,不能失败,没想到还是败了,这让极少在朝堂上发怒的皇帝李治也忍不住发火了。
从李治的怒吼中,刘逸也明白了战事的大概经过,因我大军连连取胜,萧嗣业得意之下不注意防备,在作战过程中又遇上下大雪,我大军在雪中没有继续推进,而扎营驻守,却没料到突厥人袭我运粮车队,并乘夜偷袭我方的军营。
萧嗣业狼狈拔营逃走,整支大军于是大乱,溃不成军,因萧嗣业率以骑兵为主的精锐边军逃走,花大智、李景嘉所领的以步兵为主的军队留在后面,花大智、李景嘉也俱是勇武之将,他们在主帅逃走之际,还是顽强抵抗,率领所属步兵且战且走,得以退入单于都护府,借助城池抵挡突厥人的攻击。
突厥人不关于攻城,在猛攻数天无果后也只得退却。
众臣听到皇帝李治所说的定襄道兵败事宜,一个个都是惊疑不定。
前些日子,传回来的军报上都是我大军取得胜利的消息,没想到才过了几天,变成了全线溃退,作为领军主将的萧嗣业竟然溃逃,损兵折将无数,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刘逸听完也是目瞪口呆,怎么也没想到,在他心目中属于勇武之将的萧嗣业,竟然也会如此怯弱,被敌偷袭之时,竟然率部逃跑,还要步兵掩护他们,这太让人失望了。
萧嗣业这样一位身经百战的战将,领兵出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难道萧嗣业只能是一将,而不能为帅吗?
刘逸不知道该为自己没有参加这次征战庆幸还是什么,他想不出若自己这次队军出征了,大军会不会也是遭遇同样的败绩,若真的还是如现在一样,那不但没有捞上战功,还有可因为兵败事宜被处罚,看今日情况,这几名率军出征的将领逃不了被处罚的命运,刘逸有点庆幸的同时,也为自己曾经的上司李景嘉感到悲哀。
李治在发完一通脾气后,也冷静下来,看着殿内诸臣道:“诸位爱卿,你们说说,要如何处理定襄道的善后,对战败的将领如何处置?”
“陛下,臣觉得,定襄道大军兵败,萧嗣业溃逃,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要稳定北面的情况,防止突厥人趁乱袭我边关城镇!”中书令薛元超首先出列奏道,“萧嗣业不足以掌大局,应该委派其他领军大将去主持安北的事务!”
“陛下,臣附议!”侍中赦处俊也跟着出列奏言,“我大军新败,又逢严冬来临,若没有一位能主掌大势,威信高的战将主政,安北的叛乱不但不能平息,而且单于都护府属下各都督府、州县都有可能生乱!”
已经看起来很衰老的尚书左仆射刘仁轨也站出来表奏,“陛下,臣也附议,安北不能乱,臣愿往安北,主持定襄道的军务!”
刘仁轨这样一大把年纪的老人还站出来要请命去环境恶劣的安北一带,众臣包括刘逸在内都很是惊异,还有敬佩。
皇帝李治也是神情复杂地看着须发皆白的刘仁轨,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护唐风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护唐风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