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目录:网中缘| 作者:融融88| 类别:都市言情
两岸文学PK大赛”
第三十七章
母亲是他的引路人,而现在,他又用从这个引路人身上学来的东西,拿来为她服务。
他学他的母亲,养成了每天以圣经为伴的习惯。每天早晚都要向神主祈祷,祈求神主耶稣保佑,赐福给他可怜的母亲。他期盼神的眷顾,期盼神在母亲的身上创造奇迹。
在守护母亲的那些日子里,他虽然无法给母亲的疾病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但他的灵魂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造。他柔软的心似乎都变成了装在瓶里的柔和的药液,他的心和着那些药液流进了母亲的血液里。
人都说,只有艺术家才了解妇女,只有他们这样出类拔萃的人,心灵才和万物相通,因此他们才最理解妇女。虽然他还不是艺术家,可他通过对母亲的了解,推已及人,相信这话是真实的。
他的母亲讨厌人的贪心,崇尚宽容让人。他在与她共享圣言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母亲品德的可贵。他的性情仿佛也由原来的血气方刚变得通透起来。
在母亲开始步履艰难的时候,她还想到给她带来那么多灾难的他父亲,想到了那个勾魂女。她恨他们,但她更可怜他们。她想到将来那两个人可能不会有好的结果,因而每天都为他们祷告,祈求上帝宽恕他们。他在母亲的身上,看到了母性仁爱已经扩大到无法用简单的言辞来形容的地步。
他从母亲那身淡黑色的衣裳也联想到了意大利西斯廷米开朗基罗画的圣母画像中的几位象征性人物。这些壁画的照片,是他大学上西洋画课时导师赠送给他的。那时他是班上的油画尖子,他的处女作还在油画系获得过参赛作品一等奖。
他注意到母亲与圣母画像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之后,很想为母亲也画一幅充满仁爱气质的画像,但画了几次都不很满意。因为这,母亲每逢问起他时,总爱说:“那幅‘慈悲图’近况如何?”当他把画递到母亲手里时,母亲分明看到了他面愧的神色。慈祥的母亲因不愿让可怜的儿子伤感,总是用热情的眼光欣赏他的画作,还不忘对他的画作大加称赞。
他通过反复比较以后意识到,意大利三杰画的圣母子壁画中的人物,都是种种美善的化身。只有发现了这些人物美善的灵魂,才能画出自己心中的那个独特的圣母,才能在画中让自己心中的圣母放射出与众不同的光芒。有一千个不同的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圣母,关键是你是否真正找到了你心中那个圣母的特点。于是,他想像到母亲当年怀孕时腹部变得隆起,她怀揣着一个小生命,等待着那个小生命来到人间,她的眼里满是渴望。于是他就把母亲等待着小生命出世的那一瞬间的样子画了下来。
母亲看了,虽然大加赞赏,但她并不理解这一象征。画中的那位母亲,脸上仿佛没有丝毫表情来传达内心的美和迎接新生儿降生的精神渴望,似乎她的肚子里只是藏着一只普通的、沉重的包袱。他再去研究西斯廷壁画里标志“慈悲”的圣母,显然圣母慈悲的思想,并不仅仅是由她那张美丽的面孔表达出来的(在家里他的自修习作室墙上挂着就有这幅画的复制品)。看来,如何通过人物表达慈悲这一意象,确实大有考究。
他研究去研究来,终于有了别出心裁的独创:她脚下明明踩着大地的宝藏,那表情却完全象在踩挤红的葡萄汁,或者更象跨上一堆装满东西的口袋往高处攀登;她把自已手中的礼物献给上帝,说得更确切些,她在把心递给上帝,就象是厨娘把起瓶盖的工具从地下室的气窗里递给正在楼下窗口向她要这件工具的人。她这样做,没有夸张,没有炫耀,而是自然的表露,是内心谦恭和诚意的自然的传递。
他大获成功。受此鼓舞,他又习作了另一幅叫做“贪婪”的油画。那幅油画,倒也把人间的种种贪婪的不同表现,描述得更为露骨。但是,象征也还是占据太多的地盘,而且表现非常贴切。对准“贪婪”的嘴唇嘶嘶吐芯的蛇被画得很粗,把“贪婪”张得大大的嘴巴整个填满;为了把蛇含进嘴里,人物的面部肌肉全都鼓起来了,就象小孩子吹气泡一样。“贪婪”的注意力也引动了我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嘴唇的动作上,给贪婪的思想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间。
赏画和画画,成了他陪伴母亲时必做的事情,他从这些画里去获得精神食粮。母亲劝他走出病房到院里、花园里去作画,坐在梨树下那个用草席和苫布搭成的凉棚里;她自以为那里足可避人耳目,躲过偶尔有医生来查访病人的干扰。他听从了母亲的劝告,但也仅限于在母亲熟睡的时候,他才到楼下的花园里去作画。
在那个花园里,确实安静很多。他躲在里面既不受外界的干扰,还可以看看外面发生的事情。当他看到外界的某一件东西,看到的意识便停留在“我”与物之间,在物的周围有一圈薄薄的精神界线,妨碍“我”同它直接接触;在“我”同这种意识接上关系前,它又仿佛飘然消散,好比你拿一件炽热的物体,去碰一件的东西,炽热的物体接触不到另一件东西上的潮湿,因为在触及前水分总是先已气化。
他在读书的时候,他的意识同时展现出多种不同的情景,它们斑驳陈杂地仿佛组成一幅五光十色的屏幕,上面展示出埋藏在他内心最深处的种种愿望,乃至他在这花园角落里所见的纯属外观的各类景象,最切近他内心深处、并不断活动着又统帅其余一切的,是他的信念和他的愿望;他相信他正在读的那本书里有丰富的哲理,蕴藏着美善,他但求把它们占为已有,不管那是本什么书。
那本书他是在老家镇上教堂里买的。教堂离他家不远,里面琳琅满目地挂着许多生命读经小册子。那本书比教堂的大门更神秘,更引人浮想联翩。他发现那本书就挂在其间,他之所以选中它,是因为早先听到大学导师提到过,当时在他心目中,那位导师深得真善和美的奥秘,而那时他对真美善还是模糊的感觉,只有一知半解。认识真和美善是他思想追求的目标,虽然不是很明确,却念念不忘。
他在阅读过程中,这一中心信念不断地进行由表及里和由里及表的运动,以求发现真理。随着信念而来的是他积极参与活动所产生的内心激荡,因为那些天他的曲折经历,常常比一个人整整一生的经历更为丰富、更为充实。
他的心灵,是这般地玲珑透澈,他把美学与哲学轻巧地融合,来诠释艺术对思想的导引认知的过程。他那时突然想到,他真像是个精纯的艺术精灵。他家庭的变故,他与雪的分离,他遭逢的磨难,既是他的悲哀,又未见得全是坏事。
第三十七章
母亲是他的引路人,而现在,他又用从这个引路人身上学来的东西,拿来为她服务。
他学他的母亲,养成了每天以圣经为伴的习惯。每天早晚都要向神主祈祷,祈求神主耶稣保佑,赐福给他可怜的母亲。他期盼神的眷顾,期盼神在母亲的身上创造奇迹。
在守护母亲的那些日子里,他虽然无法给母亲的疾病带来实质性的变化,但他的灵魂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造。他柔软的心似乎都变成了装在瓶里的柔和的药液,他的心和着那些药液流进了母亲的血液里。
人都说,只有艺术家才了解妇女,只有他们这样出类拔萃的人,心灵才和万物相通,因此他们才最理解妇女。虽然他还不是艺术家,可他通过对母亲的了解,推已及人,相信这话是真实的。
他的母亲讨厌人的贪心,崇尚宽容让人。他在与她共享圣言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母亲品德的可贵。他的性情仿佛也由原来的血气方刚变得通透起来。
在母亲开始步履艰难的时候,她还想到给她带来那么多灾难的他父亲,想到了那个勾魂女。她恨他们,但她更可怜他们。她想到将来那两个人可能不会有好的结果,因而每天都为他们祷告,祈求上帝宽恕他们。他在母亲的身上,看到了母性仁爱已经扩大到无法用简单的言辞来形容的地步。
他从母亲那身淡黑色的衣裳也联想到了意大利西斯廷米开朗基罗画的圣母画像中的几位象征性人物。这些壁画的照片,是他大学上西洋画课时导师赠送给他的。那时他是班上的油画尖子,他的处女作还在油画系获得过参赛作品一等奖。
他注意到母亲与圣母画像有许多相似的特点之后,很想为母亲也画一幅充满仁爱气质的画像,但画了几次都不很满意。因为这,母亲每逢问起他时,总爱说:“那幅‘慈悲图’近况如何?”当他把画递到母亲手里时,母亲分明看到了他面愧的神色。慈祥的母亲因不愿让可怜的儿子伤感,总是用热情的眼光欣赏他的画作,还不忘对他的画作大加称赞。
他通过反复比较以后意识到,意大利三杰画的圣母子壁画中的人物,都是种种美善的化身。只有发现了这些人物美善的灵魂,才能画出自己心中的那个独特的圣母,才能在画中让自己心中的圣母放射出与众不同的光芒。有一千个不同的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圣母,关键是你是否真正找到了你心中那个圣母的特点。于是,他想像到母亲当年怀孕时腹部变得隆起,她怀揣着一个小生命,等待着那个小生命来到人间,她的眼里满是渴望。于是他就把母亲等待着小生命出世的那一瞬间的样子画了下来。
母亲看了,虽然大加赞赏,但她并不理解这一象征。画中的那位母亲,脸上仿佛没有丝毫表情来传达内心的美和迎接新生儿降生的精神渴望,似乎她的肚子里只是藏着一只普通的、沉重的包袱。他再去研究西斯廷壁画里标志“慈悲”的圣母,显然圣母慈悲的思想,并不仅仅是由她那张美丽的面孔表达出来的(在家里他的自修习作室墙上挂着就有这幅画的复制品)。看来,如何通过人物表达慈悲这一意象,确实大有考究。
他研究去研究来,终于有了别出心裁的独创:她脚下明明踩着大地的宝藏,那表情却完全象在踩挤红的葡萄汁,或者更象跨上一堆装满东西的口袋往高处攀登;她把自已手中的礼物献给上帝,说得更确切些,她在把心递给上帝,就象是厨娘把起瓶盖的工具从地下室的气窗里递给正在楼下窗口向她要这件工具的人。她这样做,没有夸张,没有炫耀,而是自然的表露,是内心谦恭和诚意的自然的传递。
他大获成功。受此鼓舞,他又习作了另一幅叫做“贪婪”的油画。那幅油画,倒也把人间的种种贪婪的不同表现,描述得更为露骨。但是,象征也还是占据太多的地盘,而且表现非常贴切。对准“贪婪”的嘴唇嘶嘶吐芯的蛇被画得很粗,把“贪婪”张得大大的嘴巴整个填满;为了把蛇含进嘴里,人物的面部肌肉全都鼓起来了,就象小孩子吹气泡一样。“贪婪”的注意力也引动了我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嘴唇的动作上,给贪婪的思想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间。
赏画和画画,成了他陪伴母亲时必做的事情,他从这些画里去获得精神食粮。母亲劝他走出病房到院里、花园里去作画,坐在梨树下那个用草席和苫布搭成的凉棚里;她自以为那里足可避人耳目,躲过偶尔有医生来查访病人的干扰。他听从了母亲的劝告,但也仅限于在母亲熟睡的时候,他才到楼下的花园里去作画。
在那个花园里,确实安静很多。他躲在里面既不受外界的干扰,还可以看看外面发生的事情。当他看到外界的某一件东西,看到的意识便停留在“我”与物之间,在物的周围有一圈薄薄的精神界线,妨碍“我”同它直接接触;在“我”同这种意识接上关系前,它又仿佛飘然消散,好比你拿一件炽热的物体,去碰一件的东西,炽热的物体接触不到另一件东西上的潮湿,因为在触及前水分总是先已气化。
他在读书的时候,他的意识同时展现出多种不同的情景,它们斑驳陈杂地仿佛组成一幅五光十色的屏幕,上面展示出埋藏在他内心最深处的种种愿望,乃至他在这花园角落里所见的纯属外观的各类景象,最切近他内心深处、并不断活动着又统帅其余一切的,是他的信念和他的愿望;他相信他正在读的那本书里有丰富的哲理,蕴藏着美善,他但求把它们占为已有,不管那是本什么书。
那本书他是在老家镇上教堂里买的。教堂离他家不远,里面琳琅满目地挂着许多生命读经小册子。那本书比教堂的大门更神秘,更引人浮想联翩。他发现那本书就挂在其间,他之所以选中它,是因为早先听到大学导师提到过,当时在他心目中,那位导师深得真善和美的奥秘,而那时他对真美善还是模糊的感觉,只有一知半解。认识真和美善是他思想追求的目标,虽然不是很明确,却念念不忘。
他在阅读过程中,这一中心信念不断地进行由表及里和由里及表的运动,以求发现真理。随着信念而来的是他积极参与活动所产生的内心激荡,因为那些天他的曲折经历,常常比一个人整整一生的经历更为丰富、更为充实。
他的心灵,是这般地玲珑透澈,他把美学与哲学轻巧地融合,来诠释艺术对思想的导引认知的过程。他那时突然想到,他真像是个精纯的艺术精灵。他家庭的变故,他与雪的分离,他遭逢的磨难,既是他的悲哀,又未见得全是坏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网中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网中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