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战后乱局(二)
目录:万里河山别样红| 作者:东风浩然| 类别:都市言情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10月初,当中原大战结局已定的时候,赵振中便召集沂蒙自治政府和护卫军一众领导成员进行形势分析。
会上,张明瑞在听了赵振中把参战中的几方评为输家之后,忍不住问道:“先生,既然蒋、阎、冯、桂,甚至国民党政权都成了大大小小的输家,那赢家是谁?是出兵关内的张学良么?”
赵振中在以前世界中也曾从有关资料中了解过中原大战的情况,但这段时间冷眼旁观战局,并通过获得的消息印证自己以前所知道的资料,却又有许多新的感触。听了张明瑞的问题后,赵振中摇头说道:“张学良此次出兵关内,老蒋允诺把黄河以北的事务都交给他决定,表面上看他张学良占了天大的便宜,其实却种下了祸根。张学良眼下的这种风光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见谷海川、张明瑞等人有些不明所以,赵振中便继续说道:“东北军现在总兵力大约不超过30万人,除了要维持原本占据的黑、吉、辽、热几省的防务外,还要防备苏联、日本两大个大敌,兵力上并不充裕。加上东北军去年和苏联因为中东路又打了一仗,伤筋动骨,其实力并没有现在表现的那样强大。而现在,张学良出兵关内,不但将察哈尔、河北、平津等地收入囊中,还把手伸到了山东,将青岛市也纳入掌中,就连山西阎锡山的余部也要看张学良的脸色说话,他张学良有那么大的胃口消化掉这么多地盘么?有那么多兵力兼顾过来么?”
“现在东北军的主力在关内,如果东北有变,日本或者苏联趁关外兵力空虚发动攻势的话,那张学良怎么应对?要是东北根基有失,那张学良就是在关内占的地盘再多,也将是无根之萍。到时候,他不但要面临国内舆论的压力,就是蒋、阎、冯等人也不会放过压制东北军的机会。”
东北军眼下占据的地盘包括了后世沈阳军区、北京军区以及北海舰队的防区,如此广袤的区域,单凭东北军不过30万的兵力肯定是不够的,更别说在东北还有苏联、日本这两个大敌在虎视眈眈。就是后世国家统一,内无军阀割据,外无强敌入侵,且一再裁军的情况下,这几个地方的正规野战部队、武警部队以及北海舰队合在一起的总兵力也不止30万。
“春节前后,我曾和大家说过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可能会通过向外扩张的方式来挽救其国内经济。通过去年的中东路战争,日本人看清了东北军的虚实,现在又通过这次中原大战看清了国民党政权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的本质,加上东北军主力又调到了关内,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当然,日本人从现在着手准备的话,那也需要一段时间,至少到明年春夏之前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赵振中叹息道:“就好比一个家里,如果几个兄弟齐心的话,外人是不敢明目张胆地上门欺侮的,可现在自家兄弟几个打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时候,那些早就在一旁觊觎的人或势力又怎能放过这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更何况,张学良明知道日本人是他的杀父大仇,却还在7月份聘用日本人帮助他管理整个东北空军,把自己一方的虚实主动送给日本人?权衡利弊,日本人又怎会放过如此良机?”
谷海川、张明瑞等人默然。
“至于明瑞问到的赢家,除了日本人外,还有。”赵振中解释道,“中原大战中,国民党几大派系打得你死我活,却趁机发展壮大,更在7月27日攻占了长沙。这表明不但度过了27年之后的低谷期,还发展壮大,重登中国的政治舞台,更拥有了改变社会现实的力量。现在中原大战尚未完结,老蒋就开始调兵遣蒋的准备对红军进行围剿,只看老蒋的这一反应就知道,红军乃是老蒋心目中的头号大敌。”
“先生,那这场大战只是国民党新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的混战么?”谷海川问道。
“你这问题问得好。”赵振中笑了笑,便思索着说道,“蒋、阎、冯、桂之间的争权夺利只是这场大战的一个方面,是表象。在实质上,这场战争是国内各方势力对老蒋究竟是不是中国合法的最高统治者的争执之战。”
“这场大战的根源是去年编遣会议上,老蒋处事不公,企图压缩他人部队而扩充自己实力,导致国内大小军阀不满。加上国民党的改组派、西山会议派以及汪精卫等人参杂其中,最终使得国内大多数国民党人都否定蒋中正及其控制下的南京政府的合法性。而老蒋为了维护自己所攫取的最高权力,不惜以各种方式排除异己、打击政敌,并诉诸于武力手段解决党内不同政见,才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
“战争爆发前,老蒋在政治上不敌阎锡山的电报攻势,舆论几乎完全倒向阎锡山;战争爆发后,老蒋在前期军事上又不敌冯玉祥所部,多处败退;最终,老蒋虽然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却并非完全靠军事实力打下的,而基本上是用钱‘买’下的。不说老蒋在平汉线、陇海线上对冯玉祥所部收买的花费,光是让东北军入关挺蒋,老蒋就花了几千万大洋并以黄河以北的地盘做代价。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阎锡山这个山西土财主在财力、物力上输给了蒋中正这个当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混过的新锐。毕竟,老蒋背后有江浙财团以及英美的支持,比单凭山西一省之力支撑反蒋联军消耗的阎锡山要财大气粗多了。”
“正因为如此,阎、冯、桂系这些输家才不会对蒋服气,肯定会变着花样否定老蒋政治上的合法性。今后,他们之间还有的斗呢。”
“先生,那岂不是说反蒋联军就败在‘钱’上了?”邹德贵问道。
“这么说也不算错。”赵振中点头说道,“战争是对综合实力的考量,除了部队的装备水平、技战术水平、指挥能力、作战意志等因素外,后勤物资的保障至关重要。反蒋联军的兵败,除了他们没有抓住几次关键时机扩大战果,痛失胜局外,主要还是败在后勤上。阎锡山不是神仙,他就是能力再高,政治优势再明显,也无法只凭一省之力来支持整个战争。同样,冯玉祥的西北军就是作风再彪悍,战斗力再强,饿着肚子也没法打仗。事实上,反蒋联军自身出现的问题,都是由财力、物力不足所引发的,如果反蒋联军后勤没有问题的话,老蒋早就败了。”
“后勤方面至关重要。拿我们护卫军来说,我们在这几年里能发展壮大到现在这个样子,除了我们在座众位的努力外,周恬、周昊以及李云天等人同样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周恬、周昊在美国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没有李云天通过四海实业将这些物资通过一定渠道及时运进根据地。我们也根本不会有有眼下的建设成果。”
“嗯哪,要不是有周师姑、周师叔在美国为我们张罗,我们肯定没有现在这个局面,很可能连吃饱饭都成问题,更别说还收留那么多灾民、难民,建设那么多工程了。”刘成林开口说道。谷海川、姜一山、张明瑞等人均各点头赞同。
“先生,那除了后勤这个决定性因素之外,反蒋联军这次战败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汲取的教训?阎、冯等人有没有责任?”谷海川又问道。
“反蒋联军战败的教训有很多,但主要的无非是财力、物力不足,以及阎、冯二人没有抓住对自己有利的战机。由于财力、物力不足,阎锡山不但不能满足联军部队对作战物资的需求,更无法象老蒋那样拿出几千万大洋来拉拢张学良。另外,阎、冯二人分别在津浦线、平汉线上错失战机,也是联军失败的一大原因。”
“阎、冯二人作为联军的最高指挥者,肯定要对战败负责。但若要仔细衡量的话,阎、冯二人在这场大战中已经尽力了,就是其中的一些错失,从整体上衡量的话,也是小节有瑕而已。”
“物资供应不利,那是财力、物力有限。要说阎锡山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津浦路方面,听信了张荫梧的谗言,怀疑傅作义要投向张学良,并因此防备傅作义而兵分两路,最终导致晋绥军在山东战场惨败。可实际上,如果阎锡山不分兵,仍由傅作义统率津浦路方面晋绥军主力南下,也不见得就能如愿打到徐州。在7月份的时候,南方桂系已经失败,老蒋已着手把蔡廷锴、蒋光鼐等部从湖南战场抽调出来向津浦路集中。也就是说,在傅作义指挥部队冲破重重阻截到达徐州之前,蔡廷锴、蒋光鼐等部已可加入津浦线作战。届时,晋绥军依然处于劣势。阎锡山分不分兵,山东战场上晋绥军的结局并不会有太大改变。”
“再说,为了这场大战,阎锡山把山西的老底全给折腾进去了。钱花光了,物资耗尽了,现在又收留反蒋联军的残兵败将,他做的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大节不亏。”
“而冯玉祥虽然在平汉线上错失彻底歼灭蒋军第三军团的良机,但他顾虑的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特别是在联军后勤吃紧的情况下,过多的延长后勤补给线只会增加联军作战的难度。只不过,他的取舍没有从全局上考虑罢了。另外,在大战的前期,冯玉祥指挥所部在陇海线、平汉线打的蒋军斗志尽失,各方面做的可圈可点。至于到大战的中后期,冯玉祥所部的一线官兵连窝头、咸菜都吃不上,缺乏弹药,那就不是冯玉祥所能解决的了。”
“再看那些杂牌部队,除了开战伊始刘茂恩投蒋,以及后期石友三投向张学良外,那些杂牌表现都算出色。大战中孙殿英坚守亳州3个月,战败后孙殿英、庞炳勋等仍然追随晋绥军退向山西,已经不错了。反倒是冯玉祥所部的西北军,由于之前生活太过艰苦,在大战后期纷纷投蒋。”
评论完之后,赵振中环视在座的众人,又说道:“这场大战现在已经结束了。我们后面要做的就是在战后的乱局中,抓住机会,加快发展壮大,同时,要抽调一定力量到山东之外,为开辟第二根据地做好各项准备。”
……
10月初,当中原大战结局已定的时候,赵振中便召集沂蒙自治政府和护卫军一众领导成员进行形势分析。
会上,张明瑞在听了赵振中把参战中的几方评为输家之后,忍不住问道:“先生,既然蒋、阎、冯、桂,甚至国民党政权都成了大大小小的输家,那赢家是谁?是出兵关内的张学良么?”
赵振中在以前世界中也曾从有关资料中了解过中原大战的情况,但这段时间冷眼旁观战局,并通过获得的消息印证自己以前所知道的资料,却又有许多新的感触。听了张明瑞的问题后,赵振中摇头说道:“张学良此次出兵关内,老蒋允诺把黄河以北的事务都交给他决定,表面上看他张学良占了天大的便宜,其实却种下了祸根。张学良眼下的这种风光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见谷海川、张明瑞等人有些不明所以,赵振中便继续说道:“东北军现在总兵力大约不超过30万人,除了要维持原本占据的黑、吉、辽、热几省的防务外,还要防备苏联、日本两大个大敌,兵力上并不充裕。加上东北军去年和苏联因为中东路又打了一仗,伤筋动骨,其实力并没有现在表现的那样强大。而现在,张学良出兵关内,不但将察哈尔、河北、平津等地收入囊中,还把手伸到了山东,将青岛市也纳入掌中,就连山西阎锡山的余部也要看张学良的脸色说话,他张学良有那么大的胃口消化掉这么多地盘么?有那么多兵力兼顾过来么?”
“现在东北军的主力在关内,如果东北有变,日本或者苏联趁关外兵力空虚发动攻势的话,那张学良怎么应对?要是东北根基有失,那张学良就是在关内占的地盘再多,也将是无根之萍。到时候,他不但要面临国内舆论的压力,就是蒋、阎、冯等人也不会放过压制东北军的机会。”
东北军眼下占据的地盘包括了后世沈阳军区、北京军区以及北海舰队的防区,如此广袤的区域,单凭东北军不过30万的兵力肯定是不够的,更别说在东北还有苏联、日本这两个大敌在虎视眈眈。就是后世国家统一,内无军阀割据,外无强敌入侵,且一再裁军的情况下,这几个地方的正规野战部队、武警部队以及北海舰队合在一起的总兵力也不止30万。
“春节前后,我曾和大家说过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可能会通过向外扩张的方式来挽救其国内经济。通过去年的中东路战争,日本人看清了东北军的虚实,现在又通过这次中原大战看清了国民党政权派系林立,勾心斗角的本质,加上东北军主力又调到了关内,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当然,日本人从现在着手准备的话,那也需要一段时间,至少到明年春夏之前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赵振中叹息道:“就好比一个家里,如果几个兄弟齐心的话,外人是不敢明目张胆地上门欺侮的,可现在自家兄弟几个打得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时候,那些早就在一旁觊觎的人或势力又怎能放过这坐收渔翁之利的机会?更何况,张学良明知道日本人是他的杀父大仇,却还在7月份聘用日本人帮助他管理整个东北空军,把自己一方的虚实主动送给日本人?权衡利弊,日本人又怎会放过如此良机?”
谷海川、张明瑞等人默然。
“至于明瑞问到的赢家,除了日本人外,还有。”赵振中解释道,“中原大战中,国民党几大派系打得你死我活,却趁机发展壮大,更在7月27日攻占了长沙。这表明不但度过了27年之后的低谷期,还发展壮大,重登中国的政治舞台,更拥有了改变社会现实的力量。现在中原大战尚未完结,老蒋就开始调兵遣蒋的准备对红军进行围剿,只看老蒋的这一反应就知道,红军乃是老蒋心目中的头号大敌。”
“先生,那这场大战只是国民党新军阀之间争权夺利的混战么?”谷海川问道。
“你这问题问得好。”赵振中笑了笑,便思索着说道,“蒋、阎、冯、桂之间的争权夺利只是这场大战的一个方面,是表象。在实质上,这场战争是国内各方势力对老蒋究竟是不是中国合法的最高统治者的争执之战。”
“这场大战的根源是去年编遣会议上,老蒋处事不公,企图压缩他人部队而扩充自己实力,导致国内大小军阀不满。加上国民党的改组派、西山会议派以及汪精卫等人参杂其中,最终使得国内大多数国民党人都否定蒋中正及其控制下的南京政府的合法性。而老蒋为了维护自己所攫取的最高权力,不惜以各种方式排除异己、打击政敌,并诉诸于武力手段解决党内不同政见,才最终导致了这场战争。”
“战争爆发前,老蒋在政治上不敌阎锡山的电报攻势,舆论几乎完全倒向阎锡山;战争爆发后,老蒋在前期军事上又不敌冯玉祥所部,多处败退;最终,老蒋虽然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却并非完全靠军事实力打下的,而基本上是用钱‘买’下的。不说老蒋在平汉线、陇海线上对冯玉祥所部收买的花费,光是让东北军入关挺蒋,老蒋就花了几千万大洋并以黄河以北的地盘做代价。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阎锡山这个山西土财主在财力、物力上输给了蒋中正这个当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混过的新锐。毕竟,老蒋背后有江浙财团以及英美的支持,比单凭山西一省之力支撑反蒋联军消耗的阎锡山要财大气粗多了。”
“正因为如此,阎、冯、桂系这些输家才不会对蒋服气,肯定会变着花样否定老蒋政治上的合法性。今后,他们之间还有的斗呢。”
“先生,那岂不是说反蒋联军就败在‘钱’上了?”邹德贵问道。
“这么说也不算错。”赵振中点头说道,“战争是对综合实力的考量,除了部队的装备水平、技战术水平、指挥能力、作战意志等因素外,后勤物资的保障至关重要。反蒋联军的兵败,除了他们没有抓住几次关键时机扩大战果,痛失胜局外,主要还是败在后勤上。阎锡山不是神仙,他就是能力再高,政治优势再明显,也无法只凭一省之力来支持整个战争。同样,冯玉祥的西北军就是作风再彪悍,战斗力再强,饿着肚子也没法打仗。事实上,反蒋联军自身出现的问题,都是由财力、物力不足所引发的,如果反蒋联军后勤没有问题的话,老蒋早就败了。”
“后勤方面至关重要。拿我们护卫军来说,我们在这几年里能发展壮大到现在这个样子,除了我们在座众位的努力外,周恬、周昊以及李云天等人同样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周恬、周昊在美国为我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资供应,没有李云天通过四海实业将这些物资通过一定渠道及时运进根据地。我们也根本不会有有眼下的建设成果。”
“嗯哪,要不是有周师姑、周师叔在美国为我们张罗,我们肯定没有现在这个局面,很可能连吃饱饭都成问题,更别说还收留那么多灾民、难民,建设那么多工程了。”刘成林开口说道。谷海川、姜一山、张明瑞等人均各点头赞同。
“先生,那除了后勤这个决定性因素之外,反蒋联军这次战败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汲取的教训?阎、冯等人有没有责任?”谷海川又问道。
“反蒋联军战败的教训有很多,但主要的无非是财力、物力不足,以及阎、冯二人没有抓住对自己有利的战机。由于财力、物力不足,阎锡山不但不能满足联军部队对作战物资的需求,更无法象老蒋那样拿出几千万大洋来拉拢张学良。另外,阎、冯二人分别在津浦线、平汉线上错失战机,也是联军失败的一大原因。”
“阎、冯二人作为联军的最高指挥者,肯定要对战败负责。但若要仔细衡量的话,阎、冯二人在这场大战中已经尽力了,就是其中的一些错失,从整体上衡量的话,也是小节有瑕而已。”
“物资供应不利,那是财力、物力有限。要说阎锡山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津浦路方面,听信了张荫梧的谗言,怀疑傅作义要投向张学良,并因此防备傅作义而兵分两路,最终导致晋绥军在山东战场惨败。可实际上,如果阎锡山不分兵,仍由傅作义统率津浦路方面晋绥军主力南下,也不见得就能如愿打到徐州。在7月份的时候,南方桂系已经失败,老蒋已着手把蔡廷锴、蒋光鼐等部从湖南战场抽调出来向津浦路集中。也就是说,在傅作义指挥部队冲破重重阻截到达徐州之前,蔡廷锴、蒋光鼐等部已可加入津浦线作战。届时,晋绥军依然处于劣势。阎锡山分不分兵,山东战场上晋绥军的结局并不会有太大改变。”
“再说,为了这场大战,阎锡山把山西的老底全给折腾进去了。钱花光了,物资耗尽了,现在又收留反蒋联军的残兵败将,他做的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大节不亏。”
“而冯玉祥虽然在平汉线上错失彻底歼灭蒋军第三军团的良机,但他顾虑的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特别是在联军后勤吃紧的情况下,过多的延长后勤补给线只会增加联军作战的难度。只不过,他的取舍没有从全局上考虑罢了。另外,在大战的前期,冯玉祥指挥所部在陇海线、平汉线打的蒋军斗志尽失,各方面做的可圈可点。至于到大战的中后期,冯玉祥所部的一线官兵连窝头、咸菜都吃不上,缺乏弹药,那就不是冯玉祥所能解决的了。”
“再看那些杂牌部队,除了开战伊始刘茂恩投蒋,以及后期石友三投向张学良外,那些杂牌表现都算出色。大战中孙殿英坚守亳州3个月,战败后孙殿英、庞炳勋等仍然追随晋绥军退向山西,已经不错了。反倒是冯玉祥所部的西北军,由于之前生活太过艰苦,在大战后期纷纷投蒋。”
评论完之后,赵振中环视在座的众人,又说道:“这场大战现在已经结束了。我们后面要做的就是在战后的乱局中,抓住机会,加快发展壮大,同时,要抽调一定力量到山东之外,为开辟第二根据地做好各项准备。”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万里河山别样红》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万里河山别样红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