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02、打狗记下
目录:新基督山恩仇记| 作者:老榔头| 类别:都市言情
樊村的知青胡勇,知道他爹是省城华清菜场卖肉大师傅的人不少,而且见识过他爹用两根指头将菜场切肉、剔骨,四五斤重的厚背剁骨刀玩耍得滴溜溜转的人也不少,但真正晓得他家曾是江湖豪杰的极少,至于见识过他爷爷用掌劈柴,或领教过他爹用脚弓开碑的那就更寥寥可数了。
在小樊村这旮旯地里,只有三个人曾有幸亲眼目睹过江湖好汉后人胡勇的身手。你问是哪三个人?
第一个是他同屋插友四眼狗陆一凡。
小樊村地处鄂北平原,连成片的大块平整土地,历来要么种夏麦,要么种棉花,但不管麦子还是棉花都是一年种一季,余下的时间,麦田和棉花地都抛了荒。而零碎的或不平整的地块,庄稼汉子习惯种些高粱、玉米、红薯之类的杂粮。一年辛苦劳作下来,除了交公粮并留足口粮,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以卖了。各家各户年年都在勉强维持生计,所以这村里是足够穷的。
六九年以后,知识青年响应老人家的号召到广阔农村插队落户后,村里、队里土地没有增加,收成也没啥变化,无端端多出一群能吃、能睡,偷鸡摸狗但又干活不出力的城里少爷来,庄稼汉子们对这些前来接受再教育,口音南腔北调、鼻孔朝天吊儿郎当的城里娃娃,难免有些排斥、抵触。
后来在村里最有威望,有个儿子当兵的樊老旦的提议下,经村支书拍板决定后,生产队里把原先分散居住在老乡家的一个女娃和一个男娃,以及后来下来的三个男的共五个娃一起,统统迁居到村外的晒谷场。
樊村前前后后共安置了六个知青,四眼狗陆一凡是其中之一。
男知青集体宿舍这边,与四眼狗陆一凡同住东屋的是胡勇。陆一凡是个伶牙俐齿的家伙,也是条典型的懒虫。刚下乡那会,起先还携带着一口站着不走卧着才跑的小闹钟,走走停停一段时间后就彻底停摆了,打这以后,四眼狗太阳不晒到屁股不会挪窝。如果谁打搅了他的清梦,保准尖酸刻薄的俏皮话会成箩筐地倾倒在谁身上;西屋是随州小城来的两个男生,家境估计不咋地,从来没用过钟表,也没见他们问过时辰。胡勇和陆一凡对小城市来的这俩知青,向来不太搭理也没啥共同语言。
集体屋里大家一起搭灶开伙,假如某天肚子里闹油水了,结伴同行到邻村“扫荡”是常的有事儿。大队放映电影“地道战”的第二天黎明,陆一凡陪同胡勇和肇辄同行,本以为此次“扫荡”还像往日一般,打算掏摸几只鸡鸭或者扑上一条土狗回来,打牙祭改善一下伙食的。不过出门时陆一凡还是感觉有些怪异。与别的知青一起干这事之前,大家伙一般都要事先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网子或是布袋;以及鸡子爱吃的白米、鸭子爱吃的小鱼虾等等,特别是预备打土狗之前,那是一定得预备好几只下了老鼠药的真正肉包子的,以防备土狗子被扑住后乱叫唤惊动了主人。但是胡勇此次出动什么也没携带,就是光着两手去的。
这胡勇是个怪脾气,寻常总是独来独往,那一日也不晓得犯了啥毛病,居然拉上他和肇辄一起出动,而且一句废话也没有就直扑目的地---大队所在的李村。
黎明前天蒙蒙亮那光景,仨人刚刚摸进村时,那条很高大威猛的大狼狗呼哧着不声不响朝他们猛扑上来,这大狼狗本就恶名远播,咧嘴呲着大狼牙的样子,更是让陆一凡腿脚稀软得不会动弹还浑身直哆嗦;老肇家那小子倒是机灵,俯身装模作样捡石子试图吓跑那畜生,但被激怒的那畜生压根不理会,腾空跃起抬起前爪搭在陆一凡的肩上就要去撕咬他的脸颊。千钧一发之际,胡勇随手在地上掏摸起一块土疙瘩,顺手就朝那土狗投掷去。呼啸的风声过后,雨点般的碎泥屑“噼噼啪啪”打得陆一凡满脸生疼,再看那大狼狗,早就趴伏在地上翻着白眼抽搐着四条腿只剩一口气地乱抖动了。
“你你……你就这样杀了那畜生?”
四眼狗陆一凡惊唬得大张嘴巴说不出话来,也不知是害怕还是敬佩莫名。
“它该死!”
胡勇也不搭理四眼狗,只是轻蔑地朝地上吐了一口痰。
第二个自然是住他隔壁牛棚屋中脱帽右派家的半头小子,也算他未入门的弟子肇辄。如果不是他撺掇着想瞧瞧胡勇的实战真功夫,也不会有他们仨的那一趟李村打狗之行了。
第二批知青下来不久,村里下放来一户插队的城里干部,家中没有女人,只有一老一少肇姓的父子俩光棍。老的那个据说曾经是个右派,但后来脱了帽子。
脱帽右派父子一家下放来村后,因国家不提供安家费,队里决定不给他们起新屋。村里也没谁家愿意接收他们,于是老支书想破脑壳,这才决定在仅剩下两头黄牛、三匹水牛,稍显空荡的晒谷场西头右手边的牛圈中央,让人用高粱秆子扎起一道篱笆,然后把牛圈周遭作围墙的高粱秆子,拿掺合了麸皮、麦秸的黄泥巴浆内外抹了一层,搬开棚内的青石饲料槽,腾出半间牛圈安置了右派一家。
老右派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儿子肇辄倒是整天闲来无事,于是早晚无聊时,开始冷眼旁观起胡勇偷偷摸摸练功了。
本来他看就看呗,可他对胡勇偏偏又多有言语不敬,甚至嘲弄过他是花拳绣腿的假把式,于是某天肇家牛棚中两条水牛红着眼睛斗气,在晒谷场上互相用大大的牛角抵着僵持不下的当儿,胡勇走上前去稍微显露了一手。
胡勇掰住其中的一条水牛弯弯的黑牛角,轻巧地一使巧劲,那条被他拽着的老水牛就乖乖地跪在了地上。另外一条斗气的水牛似乎很不服气,瞪着凸起的红红的牛眼朝他猛扑过来,正在肇辄担忧不已的时候,胡勇侧身抡起一条腿,朝扑过来的大水牛轻轻踢出一脚,那身躯庞大的水牛就飞旋着摔了一个四仰八叉。
哇哈!这胡勇还真有些深藏不露啊!
打这天起肇辄开始赖在他屁股后,似模似样开始跟着他瞎比划起来。不过,肇辄还是有些心底不服,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识过胡勇的实战技能。于是,大队放映“地道战”的晚上,肇辄怂恿着胡勇利用老乡们第二天熟睡不起的机会为民除害,并借机偷觑了他的真功夫。回家后肇辄就开始纠缠着胡勇要拜师。
第三个人是隔着一个晒谷场,住对面女知青南屋的“铁姑娘”吕继红。
晒谷场对面女知青集体屋里住两个女生。长得有些狐媚气、面庞看似柔弱,不太与男生搭腔的小女娃娃叫牛蓝蓝;另外一个就是吕继红。吕继红是樊村这周边十里八村有些名气的风云人物,也是最早下放来到的一个。
吕继红见识和领教胡勇的功夫就很有些年头了。胡勇上小学时,因成绩不佳、考试不及格留过一次级。留级之前与吕继红是同一所学校同级的邻班同学,所以对他的长相还依稀有些印象。
文化革命第二年,省城夏江“七.二零”事件之前的六月份,夏江爆发大规模的群众组织武斗。大约是六月十几号吧,那天老保组织和造反派在中山大道的红旗大楼前,双方头戴钢盔或是藤条帽,臂缠红袖章,手持长矛、梭镖,高呼着革命口号,狂热地厮杀纠缠在一起。冲在造反派组织最前面的是学生组成的“钢学盟”,而“钢学盟”的尖兵正是胡勇。别人都戴着保护脑袋的钢盔或藤条帽,就他一个是光着头颅;别人都手持梭镖、长矛,他却是手握一根晒衣服的竹竿;别人都身染血迹伤痕累累,他身上却是一尘不染毫发无伤。但偏偏就是这样一副模样的胡勇,对头组织却没有一个人能拦下他来。站在宣传车上的吕继红在高处看得很清楚,胡勇手里的那根晒衣杆,轻轻巧巧左点一下,右舞一下,就有很多对手或是贴地匍匐或是四脚朝天,在地上轻轻抽搐着动弹不得。当时吕继红还以为胡勇会施魔法,以后向人请教后才知晓他这是高明的点穴功夫。
胡勇不仅是个江湖豪杰的后辈,也是个不太讲究的粗人。
插队到小樊村以后,胡勇喜欢与村里众多大字不识一箩筐、满嘴喷着大葱土蒜臭气、破棉袄上多油腻的有跳蚤的庄稼汉子一样,捧着饭碗蹲在自家屋门口,一边聊着粗俗的话题,一边还伸出舌头舔着碗边缘残留的杂粮糊糊;也没时辰的概念,起卧行止估摸个大概就行了。每天都会扛着锄头或镰刀,顶着日头下地和贫下中农一起收工;同样一天只吃两餐饭,三五日不换洗衣服,十天半月难得洗一次澡。如果仅看外表,他和当地的老乡们没啥区别,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人家乡巴佬在床上搂着婆娘亲热时,他每天早晚会耍练几下把式,而且还是偷偷摸摸的。
位于汉江平原最深处的小樊村,作为黄集人民公社大李大队属下的第四生产小队,不仅是公社,也是区、县甚或整个鄂北地区范城县最偏僻、穷困的村落之一。小樊村北面,一马平川的麦田地七八里外就是豫南省地界。
樊村约摸三四十户人家,全都姓樊,拢共两三百口子人。全村准确的人数胡勇从来没心思去搞清楚。
村西面,离村几百步远外的晒谷场这个方向,穿过牛棚后面的一片苦楝树林,几里路外原来是汉江的支流大白河,但小樊村下游的大白河上,前几年拦腰垒砌了一道大坝,围出了方圆百里的大水库。水库建成后,水面往两岸拓宽了几里地,这样一来,小樊村就成了不种水田的临水村庄了;
樊村的晒谷场是孤零零甩在村外的一小块平地。
晒谷场三边都有房屋,唯一没有房屋的右手边,是为生产队夏麦收割、脱粒后,牲口过冬口粮和社员们烧灶柴火的麦秸垛子预留的空地。麦秸垛子后面,是一口数十丈方圆、水质混浊,水深不及腰腹,烂泥没过膝头的小池塘,池塘的水质泛绿发黑,飘散着牲口粪便的腐朽臭气。胡勇刚插队落户到此地的那一天,大江边长大打小酷爱游泳的他,见到水面曾兴奋地跳入其中。扑腾了几下后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起坡后得知这口当地人叫做四方堰的小池塘,是小樊家生产队用来给牲口饮用、倾倒屎尿并为浇菜地预备的,胡勇当场就恶心得呕吐起来,此后也再不曾靠近它。
晒谷场东头,原来已有生产队用高粱秆子扎起为墙,油毛毡子做屋顶的一溜羊圈和牛栏,为了安置这些娃,就只能在晒谷场的南头和北头,新盖起了半青砖半土坯、布瓦房顶的各三进大屋。大屋立起后,还靠着南北两幢大屋的山墙各埋了一口大缸,铺上厚木板,用土坯圈上围墙做了茅房,因此一干盖屋出了力的村民,感觉自己这些乡里人还是蛮厚道的,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们每个知识青年下来插队落户,国家都给予了两百元的安家费,而这笔钱早就落在村支书等一帮大队、小队干部的口袋里了。
此后,隔年村里又分来了一个长得很妖媚、据说身世极其不简单的小女娃娃牛蓝蓝。
乡下单调无聊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的,时间一晃就是脱帽右派下放到来后的第二个年头,此刻,气候已是夏末初秋的九月了。
在小樊村这旮旯地里,只有三个人曾有幸亲眼目睹过江湖好汉后人胡勇的身手。你问是哪三个人?
第一个是他同屋插友四眼狗陆一凡。
小樊村地处鄂北平原,连成片的大块平整土地,历来要么种夏麦,要么种棉花,但不管麦子还是棉花都是一年种一季,余下的时间,麦田和棉花地都抛了荒。而零碎的或不平整的地块,庄稼汉子习惯种些高粱、玉米、红薯之类的杂粮。一年辛苦劳作下来,除了交公粮并留足口粮,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以卖了。各家各户年年都在勉强维持生计,所以这村里是足够穷的。
六九年以后,知识青年响应老人家的号召到广阔农村插队落户后,村里、队里土地没有增加,收成也没啥变化,无端端多出一群能吃、能睡,偷鸡摸狗但又干活不出力的城里少爷来,庄稼汉子们对这些前来接受再教育,口音南腔北调、鼻孔朝天吊儿郎当的城里娃娃,难免有些排斥、抵触。
后来在村里最有威望,有个儿子当兵的樊老旦的提议下,经村支书拍板决定后,生产队里把原先分散居住在老乡家的一个女娃和一个男娃,以及后来下来的三个男的共五个娃一起,统统迁居到村外的晒谷场。
樊村前前后后共安置了六个知青,四眼狗陆一凡是其中之一。
男知青集体宿舍这边,与四眼狗陆一凡同住东屋的是胡勇。陆一凡是个伶牙俐齿的家伙,也是条典型的懒虫。刚下乡那会,起先还携带着一口站着不走卧着才跑的小闹钟,走走停停一段时间后就彻底停摆了,打这以后,四眼狗太阳不晒到屁股不会挪窝。如果谁打搅了他的清梦,保准尖酸刻薄的俏皮话会成箩筐地倾倒在谁身上;西屋是随州小城来的两个男生,家境估计不咋地,从来没用过钟表,也没见他们问过时辰。胡勇和陆一凡对小城市来的这俩知青,向来不太搭理也没啥共同语言。
集体屋里大家一起搭灶开伙,假如某天肚子里闹油水了,结伴同行到邻村“扫荡”是常的有事儿。大队放映电影“地道战”的第二天黎明,陆一凡陪同胡勇和肇辄同行,本以为此次“扫荡”还像往日一般,打算掏摸几只鸡鸭或者扑上一条土狗回来,打牙祭改善一下伙食的。不过出门时陆一凡还是感觉有些怪异。与别的知青一起干这事之前,大家伙一般都要事先做些准备工作,比如网子或是布袋;以及鸡子爱吃的白米、鸭子爱吃的小鱼虾等等,特别是预备打土狗之前,那是一定得预备好几只下了老鼠药的真正肉包子的,以防备土狗子被扑住后乱叫唤惊动了主人。但是胡勇此次出动什么也没携带,就是光着两手去的。
这胡勇是个怪脾气,寻常总是独来独往,那一日也不晓得犯了啥毛病,居然拉上他和肇辄一起出动,而且一句废话也没有就直扑目的地---大队所在的李村。
黎明前天蒙蒙亮那光景,仨人刚刚摸进村时,那条很高大威猛的大狼狗呼哧着不声不响朝他们猛扑上来,这大狼狗本就恶名远播,咧嘴呲着大狼牙的样子,更是让陆一凡腿脚稀软得不会动弹还浑身直哆嗦;老肇家那小子倒是机灵,俯身装模作样捡石子试图吓跑那畜生,但被激怒的那畜生压根不理会,腾空跃起抬起前爪搭在陆一凡的肩上就要去撕咬他的脸颊。千钧一发之际,胡勇随手在地上掏摸起一块土疙瘩,顺手就朝那土狗投掷去。呼啸的风声过后,雨点般的碎泥屑“噼噼啪啪”打得陆一凡满脸生疼,再看那大狼狗,早就趴伏在地上翻着白眼抽搐着四条腿只剩一口气地乱抖动了。
“你你……你就这样杀了那畜生?”
四眼狗陆一凡惊唬得大张嘴巴说不出话来,也不知是害怕还是敬佩莫名。
“它该死!”
胡勇也不搭理四眼狗,只是轻蔑地朝地上吐了一口痰。
第二个自然是住他隔壁牛棚屋中脱帽右派家的半头小子,也算他未入门的弟子肇辄。如果不是他撺掇着想瞧瞧胡勇的实战真功夫,也不会有他们仨的那一趟李村打狗之行了。
第二批知青下来不久,村里下放来一户插队的城里干部,家中没有女人,只有一老一少肇姓的父子俩光棍。老的那个据说曾经是个右派,但后来脱了帽子。
脱帽右派父子一家下放来村后,因国家不提供安家费,队里决定不给他们起新屋。村里也没谁家愿意接收他们,于是老支书想破脑壳,这才决定在仅剩下两头黄牛、三匹水牛,稍显空荡的晒谷场西头右手边的牛圈中央,让人用高粱秆子扎起一道篱笆,然后把牛圈周遭作围墙的高粱秆子,拿掺合了麸皮、麦秸的黄泥巴浆内外抹了一层,搬开棚内的青石饲料槽,腾出半间牛圈安置了右派一家。
老右派还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儿子肇辄倒是整天闲来无事,于是早晚无聊时,开始冷眼旁观起胡勇偷偷摸摸练功了。
本来他看就看呗,可他对胡勇偏偏又多有言语不敬,甚至嘲弄过他是花拳绣腿的假把式,于是某天肇家牛棚中两条水牛红着眼睛斗气,在晒谷场上互相用大大的牛角抵着僵持不下的当儿,胡勇走上前去稍微显露了一手。
胡勇掰住其中的一条水牛弯弯的黑牛角,轻巧地一使巧劲,那条被他拽着的老水牛就乖乖地跪在了地上。另外一条斗气的水牛似乎很不服气,瞪着凸起的红红的牛眼朝他猛扑过来,正在肇辄担忧不已的时候,胡勇侧身抡起一条腿,朝扑过来的大水牛轻轻踢出一脚,那身躯庞大的水牛就飞旋着摔了一个四仰八叉。
哇哈!这胡勇还真有些深藏不露啊!
打这天起肇辄开始赖在他屁股后,似模似样开始跟着他瞎比划起来。不过,肇辄还是有些心底不服,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识过胡勇的实战技能。于是,大队放映“地道战”的晚上,肇辄怂恿着胡勇利用老乡们第二天熟睡不起的机会为民除害,并借机偷觑了他的真功夫。回家后肇辄就开始纠缠着胡勇要拜师。
第三个人是隔着一个晒谷场,住对面女知青南屋的“铁姑娘”吕继红。
晒谷场对面女知青集体屋里住两个女生。长得有些狐媚气、面庞看似柔弱,不太与男生搭腔的小女娃娃叫牛蓝蓝;另外一个就是吕继红。吕继红是樊村这周边十里八村有些名气的风云人物,也是最早下放来到的一个。
吕继红见识和领教胡勇的功夫就很有些年头了。胡勇上小学时,因成绩不佳、考试不及格留过一次级。留级之前与吕继红是同一所学校同级的邻班同学,所以对他的长相还依稀有些印象。
文化革命第二年,省城夏江“七.二零”事件之前的六月份,夏江爆发大规模的群众组织武斗。大约是六月十几号吧,那天老保组织和造反派在中山大道的红旗大楼前,双方头戴钢盔或是藤条帽,臂缠红袖章,手持长矛、梭镖,高呼着革命口号,狂热地厮杀纠缠在一起。冲在造反派组织最前面的是学生组成的“钢学盟”,而“钢学盟”的尖兵正是胡勇。别人都戴着保护脑袋的钢盔或藤条帽,就他一个是光着头颅;别人都手持梭镖、长矛,他却是手握一根晒衣服的竹竿;别人都身染血迹伤痕累累,他身上却是一尘不染毫发无伤。但偏偏就是这样一副模样的胡勇,对头组织却没有一个人能拦下他来。站在宣传车上的吕继红在高处看得很清楚,胡勇手里的那根晒衣杆,轻轻巧巧左点一下,右舞一下,就有很多对手或是贴地匍匐或是四脚朝天,在地上轻轻抽搐着动弹不得。当时吕继红还以为胡勇会施魔法,以后向人请教后才知晓他这是高明的点穴功夫。
胡勇不仅是个江湖豪杰的后辈,也是个不太讲究的粗人。
插队到小樊村以后,胡勇喜欢与村里众多大字不识一箩筐、满嘴喷着大葱土蒜臭气、破棉袄上多油腻的有跳蚤的庄稼汉子一样,捧着饭碗蹲在自家屋门口,一边聊着粗俗的话题,一边还伸出舌头舔着碗边缘残留的杂粮糊糊;也没时辰的概念,起卧行止估摸个大概就行了。每天都会扛着锄头或镰刀,顶着日头下地和贫下中农一起收工;同样一天只吃两餐饭,三五日不换洗衣服,十天半月难得洗一次澡。如果仅看外表,他和当地的老乡们没啥区别,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人家乡巴佬在床上搂着婆娘亲热时,他每天早晚会耍练几下把式,而且还是偷偷摸摸的。
位于汉江平原最深处的小樊村,作为黄集人民公社大李大队属下的第四生产小队,不仅是公社,也是区、县甚或整个鄂北地区范城县最偏僻、穷困的村落之一。小樊村北面,一马平川的麦田地七八里外就是豫南省地界。
樊村约摸三四十户人家,全都姓樊,拢共两三百口子人。全村准确的人数胡勇从来没心思去搞清楚。
村西面,离村几百步远外的晒谷场这个方向,穿过牛棚后面的一片苦楝树林,几里路外原来是汉江的支流大白河,但小樊村下游的大白河上,前几年拦腰垒砌了一道大坝,围出了方圆百里的大水库。水库建成后,水面往两岸拓宽了几里地,这样一来,小樊村就成了不种水田的临水村庄了;
樊村的晒谷场是孤零零甩在村外的一小块平地。
晒谷场三边都有房屋,唯一没有房屋的右手边,是为生产队夏麦收割、脱粒后,牲口过冬口粮和社员们烧灶柴火的麦秸垛子预留的空地。麦秸垛子后面,是一口数十丈方圆、水质混浊,水深不及腰腹,烂泥没过膝头的小池塘,池塘的水质泛绿发黑,飘散着牲口粪便的腐朽臭气。胡勇刚插队落户到此地的那一天,大江边长大打小酷爱游泳的他,见到水面曾兴奋地跳入其中。扑腾了几下后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起坡后得知这口当地人叫做四方堰的小池塘,是小樊家生产队用来给牲口饮用、倾倒屎尿并为浇菜地预备的,胡勇当场就恶心得呕吐起来,此后也再不曾靠近它。
晒谷场东头,原来已有生产队用高粱秆子扎起为墙,油毛毡子做屋顶的一溜羊圈和牛栏,为了安置这些娃,就只能在晒谷场的南头和北头,新盖起了半青砖半土坯、布瓦房顶的各三进大屋。大屋立起后,还靠着南北两幢大屋的山墙各埋了一口大缸,铺上厚木板,用土坯圈上围墙做了茅房,因此一干盖屋出了力的村民,感觉自己这些乡里人还是蛮厚道的,因为没有人告诉过他们每个知识青年下来插队落户,国家都给予了两百元的安家费,而这笔钱早就落在村支书等一帮大队、小队干部的口袋里了。
此后,隔年村里又分来了一个长得很妖媚、据说身世极其不简单的小女娃娃牛蓝蓝。
乡下单调无聊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的,时间一晃就是脱帽右派下放到来后的第二个年头,此刻,气候已是夏末初秋的九月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新基督山恩仇记》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新基督山恩仇记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