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四章 敌踪
目录:重生于康熙初年| 作者:零零六六| 类别:都市言情
/名^书)楼(w,.o) 于公脸上已经是有些变色了,萧俊也是一脸忧虑的望着被山洪蹂躏肆虐的木桥,木桥宛若汪洋中的一艘巨舟,摇摆晃动了许久之后,终于险而又险的在这一波山洪的冲击下挺了过来,于公擦了擦脸上的冷汗,连忙命工匠对木桥进行修补,但脸上的忧色却并未尽去。//
…………………………………………………
蒲圻北部的山中,黄仲达带着三名心腹以及四名从家族中带出来的高手,还有十几名打扮成商行伙计的护卫亲随,此刻正隐于一处密林之中。
“五爷,我们已经想办法买通并且说服了苏得彪身边的人,有这些人在一旁煽风点火,相信苏得彪肯定会就范,到时候我们见机行事,一定能除去这小子”赵四脸上现出一丝阴狠之色说道。
黄仲达依然是那付气度沉稳的模样,脸上也并未露出什么轻松之色,只是淡淡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子尚在年幼之时,便能逃过我黄家的一轮轮暗算,如今羽翼渐丰,想除去此人决不是那么容易的。”
………………………………………………
因还有蒲圻桥要造,向咸宁知县简单的交待了几句之后,于公便带着萧俊和朝卿以及兵丁差役们向蒲圻县匆匆赶去,沿途之上,一眼望去,尽是携家北上惶惶逃窜的百姓和前线溃败下来的散兵游勇,一付乱世的凄凉景象。蒲圻和咸宁均在长江南岸,虽然还在清廷的控制之下,但距周军的兵锋却已经极近。
两日后,众人越过了蒲圻河,进入到了蒲圻县城,由于周军兵锋迫近,先锋已经逼近县境,正在城陵矶与清军激战,蒲圻知县早已逃得不知去向,百姓们亦逃散一空。****并且已经有传闻,大批居于山中的百姓,已经啸聚而起,投了周军,情势十分危急。
于公见蒲圻县城之内只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数百绿营兵,无官坐镇,立刻接替了蒲圻知县的位置,开始四处巡察了起来。
一个时辰后,于公站在北门城楼之上,望着眼前的滔滔江水,不由得双眉深锁,这蒲圻河的情况远比咸宁河的情况要复杂的多,由于正值梅雨季节,河水暴涨,水激浪高,根本就无法下桩,和工匠们商议了半晌之后,这才叹了口气吩咐道:“子玄,告诉兵役们,除北门和水门之外,将其余四门全部堵死,以防敌兵来袭,然后到县衙内准备好笔墨,我要向巡抚张朝珍大人禀明这里的情况。请他调一批船只过来架设浮桥。”
萧俊眉毛动了动,最终还是忍住没有发问,低声道:“学生遵命。”
这快马传递禀文,加上巡抚大人下令筹集船只,再运过来,至少需要二十日的时间,于公在等候船只的空闲时间里,尝试着召募流民,却收效甚微,最终只好作罢,每日里守在江边等候着造桥船只的到来。
萧俊闲来无事,每日里也只能站在城头之上望望风景,蒲圻城内此时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守城的绿营兵们,趁着百姓逃散一空,手持铁锹镐头,刨房挖地,搜索钱财,忙得不亦乐乎,耳中只听得轰隆隆声不绝,一栋栋墙壁被推倒,官兵们在推倒的墙壁中仔细的寻找着夹层。而另外一些兵士则是到处捉拿在城内散放的禽畜,杀鸡宰狗,不亦乐乎。萧俊见此情形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他这些日子苦读兵书,倒也有些长进,蒲圻咸宁这一片区域,河流湖泊纵横,大军行进囤扎不易,给养更难补充,极易被荆州方向的清军截断粮道,而且周军现在划江而治,因此从战略的角度上考虑,基本上不可能进攻这里,划境而治是最有可能的,待过几日蒲圻安稳了下来,这些百姓回来,见房屋被毁,禽畜被杀,加之土地荒芜,不知会作何感想。^^^^
“恩师,兵士们正在拆百姓的房屋,宰杀他们留下的家畜,如此一来,有些人就算是回来了,怕是也会放弃在两军交锋前线的家园,北上寻求新的活路,成为流民。”萧俊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对这些绿营兵可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而且这乱世之中,粮食匮乏,盗匪遍地,流民们可不是那么容易生存下来的。
“此事为师已经上书巡抚大人,请求撤走此处营兵,相信很快就会有分晓。”于公微微点了点头,出神的望着滔滔的河水说道。
果然,第二天,有司发来行文,将城内所有的营兵全部调走,只留下了三十人,由一名姓王的把总统领,归于公管辖,负责守城,这些被调走的营兵,听闻可以不用在前线守城,一个个兴高采烈,欢声鼓叫,临时前,个个身上扛着粮食,队形散乱的,嘻嘻哈哈的向北方行去。
于公待这些营兵走后,立刻严饬军纪,命三十名被留下来的愁眉苦脸的营兵,不准骚扰地方百姓。
官兵们撤走后,便有零零散散的开始有百姓从山中回来,不过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弱,他们无法成为流民,在这乱世中想要生存下去尤其不易。
萧俊站在城墙之上,脸上带着一丝怜悯之色,正望向远处,在他的目光所及之处,一个年逾七旬的小脚老妇,拉扯着两个不到十岁、身形单薄的孩子,步履蹒跚的从远处慢慢的走了过来,来到城门之后,这老妇向守城的官军十分客气的解释道:“老婆子原是住在这城里的,现在家里只剩下我们三个,老的老,小的小,求爷放我们进去,也好有个住处。”这老妇说后来竟然落下泪来。
守城的军兵按于公先前收拢流民百姓的吩咐,立刻将这三人让进城去。
这老妇进城之后,见满地的断壁残垣,脸色顿时就变了,三步并作两步,一溜小跑的回到自己的家院之前,望着被拆倒的房屋,顿时捶胸顿足的放声大哭了起来:“这是哪个天杀了,毁了我的房子,挖走了我的粮食,这可叫我们这些孤儿寡妇的怎么活啊?”
这老妇悲恸的哭声很快便将于公引了过来,了解了情况后,于公只好叹息道:“子玄,找些工匠帮忙修缮一下房屋,另外找王把总讨些粮食过来。”
接下来的两日之内,足有数百名这种老幼孤弱返回了蒲圻,见房屋被毁,粮食被挖走,皆如这老妇一般号陶大哭,大声咒骂,工匠们毕竟人数有限,只能帮衬着少数几个人修缮房屋,如此多的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况且他们只是来造桥的。而且粮食则是更加的不够用,最终这些老妇幼儿们悲声痛哭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相互扶持着,向北方艰难行去,于公苦劝良久,却并不能说服这些百姓留下。惟有不停的摇头叹息。
……………………………………
又是一名脸上层层叠叠满是皱纹的老妇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从萧俊的面前的走过,这小女孩儿一付面黄肌瘦的模样,口中不停的嫩声道:“奶奶,芸儿好饿。”萧俊见状有些不忍,伸手探入怀中,却发现怀中的银两和干饼早已送光,只好叹了口气,将手又抽了出来,这老妇人见萧俊并未从怀中掏出什么,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将满是沧桑和皱纹的老脸上的两行蚀泪抹去,身形佝偻着领着那个叫芸儿的小女孩向北方行去,萧俊望着她二人蹒跚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微微有些发堵,她们在这乱世之中能够活下来的机会实在是渺茫。
就在萧俊为这些孤寡百姓心存不忍的时候,两名外出巡哨的绿营兵,突然飞马赶了回来,一边疾驰,一边惊慌失措的大声喊道:“阿爷,不好啦,贼军攻过来了。”
于公此时正在城楼上巡视,闻听此言,脸上却未露出惊慌之色,十分镇定的直接走下城楼,迎上前去,冲着两名上气不接正气的兵士询问道:“你们莫要惊慌,怎么回事?慢慢讲来。”
其中一名军士喘了几口粗气,这才神色惊慌的说道:“回大老爷,北去十五里外已经有大量贼军迫近,人数约四五千,队形散乱,头裹白巾,身上无甲,手中兵器亦简陋得很,不过却有不少鸟铳,我二人远远的听他们呼号,似乎是本地口音的模样。”
于公沉吟了片刻,这才说道:“看来应该是此地投降贼军的山民,想要夺城自立。这些山民必是见蒲圻空虚才会趁虚而入,他们没有攻城器械及经验,见我兵少,不可能大费周章,一定会强攻北门,径直杀入,传令下去,严守北门,做好迎战的准备,将所有滚木擂石之物聚积到北门,将其余三面城墙多布些拒马、蒺藜等物。工匠差役全部参战,听本府调度指挥。”
这些工匠营兵们闻听要守城,对方居然有数千人,不由得脸上都露出惧怕的神色,有的人则是眼神四处乱瞅,似乎有借机开溜的意思。
于公安慰他们道:“本府奉命在此造桥,便是因为朝廷大批援军即至,诸位莫荒,这些乌合之众,不足为虑。”^名*书(楼(ww,.o////
…………………………………………………
蒲圻北部的山中,黄仲达带着三名心腹以及四名从家族中带出来的高手,还有十几名打扮成商行伙计的护卫亲随,此刻正隐于一处密林之中。
“五爷,我们已经想办法买通并且说服了苏得彪身边的人,有这些人在一旁煽风点火,相信苏得彪肯定会就范,到时候我们见机行事,一定能除去这小子”赵四脸上现出一丝阴狠之色说道。
黄仲达依然是那付气度沉稳的模样,脸上也并未露出什么轻松之色,只是淡淡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此子尚在年幼之时,便能逃过我黄家的一轮轮暗算,如今羽翼渐丰,想除去此人决不是那么容易的。”
………………………………………………
因还有蒲圻桥要造,向咸宁知县简单的交待了几句之后,于公便带着萧俊和朝卿以及兵丁差役们向蒲圻县匆匆赶去,沿途之上,一眼望去,尽是携家北上惶惶逃窜的百姓和前线溃败下来的散兵游勇,一付乱世的凄凉景象。蒲圻和咸宁均在长江南岸,虽然还在清廷的控制之下,但距周军的兵锋却已经极近。
两日后,众人越过了蒲圻河,进入到了蒲圻县城,由于周军兵锋迫近,先锋已经逼近县境,正在城陵矶与清军激战,蒲圻知县早已逃得不知去向,百姓们亦逃散一空。****并且已经有传闻,大批居于山中的百姓,已经啸聚而起,投了周军,情势十分危急。
于公见蒲圻县城之内只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数百绿营兵,无官坐镇,立刻接替了蒲圻知县的位置,开始四处巡察了起来。
一个时辰后,于公站在北门城楼之上,望着眼前的滔滔江水,不由得双眉深锁,这蒲圻河的情况远比咸宁河的情况要复杂的多,由于正值梅雨季节,河水暴涨,水激浪高,根本就无法下桩,和工匠们商议了半晌之后,这才叹了口气吩咐道:“子玄,告诉兵役们,除北门和水门之外,将其余四门全部堵死,以防敌兵来袭,然后到县衙内准备好笔墨,我要向巡抚张朝珍大人禀明这里的情况。请他调一批船只过来架设浮桥。”
萧俊眉毛动了动,最终还是忍住没有发问,低声道:“学生遵命。”
这快马传递禀文,加上巡抚大人下令筹集船只,再运过来,至少需要二十日的时间,于公在等候船只的空闲时间里,尝试着召募流民,却收效甚微,最终只好作罢,每日里守在江边等候着造桥船只的到来。
萧俊闲来无事,每日里也只能站在城头之上望望风景,蒲圻城内此时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守城的绿营兵们,趁着百姓逃散一空,手持铁锹镐头,刨房挖地,搜索钱财,忙得不亦乐乎,耳中只听得轰隆隆声不绝,一栋栋墙壁被推倒,官兵们在推倒的墙壁中仔细的寻找着夹层。而另外一些兵士则是到处捉拿在城内散放的禽畜,杀鸡宰狗,不亦乐乎。萧俊见此情形不由得皱了皱眉头,他这些日子苦读兵书,倒也有些长进,蒲圻咸宁这一片区域,河流湖泊纵横,大军行进囤扎不易,给养更难补充,极易被荆州方向的清军截断粮道,而且周军现在划江而治,因此从战略的角度上考虑,基本上不可能进攻这里,划境而治是最有可能的,待过几日蒲圻安稳了下来,这些百姓回来,见房屋被毁,禽畜被杀,加之土地荒芜,不知会作何感想。^^^^
“恩师,兵士们正在拆百姓的房屋,宰杀他们留下的家畜,如此一来,有些人就算是回来了,怕是也会放弃在两军交锋前线的家园,北上寻求新的活路,成为流民。”萧俊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对这些绿营兵可是没有什么好印象的。而且这乱世之中,粮食匮乏,盗匪遍地,流民们可不是那么容易生存下来的。
“此事为师已经上书巡抚大人,请求撤走此处营兵,相信很快就会有分晓。”于公微微点了点头,出神的望着滔滔的河水说道。
果然,第二天,有司发来行文,将城内所有的营兵全部调走,只留下了三十人,由一名姓王的把总统领,归于公管辖,负责守城,这些被调走的营兵,听闻可以不用在前线守城,一个个兴高采烈,欢声鼓叫,临时前,个个身上扛着粮食,队形散乱的,嘻嘻哈哈的向北方行去。
于公待这些营兵走后,立刻严饬军纪,命三十名被留下来的愁眉苦脸的营兵,不准骚扰地方百姓。
官兵们撤走后,便有零零散散的开始有百姓从山中回来,不过基本上都是一些老弱,他们无法成为流民,在这乱世中想要生存下去尤其不易。
萧俊站在城墙之上,脸上带着一丝怜悯之色,正望向远处,在他的目光所及之处,一个年逾七旬的小脚老妇,拉扯着两个不到十岁、身形单薄的孩子,步履蹒跚的从远处慢慢的走了过来,来到城门之后,这老妇向守城的官军十分客气的解释道:“老婆子原是住在这城里的,现在家里只剩下我们三个,老的老,小的小,求爷放我们进去,也好有个住处。”这老妇说后来竟然落下泪来。
守城的军兵按于公先前收拢流民百姓的吩咐,立刻将这三人让进城去。
这老妇进城之后,见满地的断壁残垣,脸色顿时就变了,三步并作两步,一溜小跑的回到自己的家院之前,望着被拆倒的房屋,顿时捶胸顿足的放声大哭了起来:“这是哪个天杀了,毁了我的房子,挖走了我的粮食,这可叫我们这些孤儿寡妇的怎么活啊?”
这老妇悲恸的哭声很快便将于公引了过来,了解了情况后,于公只好叹息道:“子玄,找些工匠帮忙修缮一下房屋,另外找王把总讨些粮食过来。”
接下来的两日之内,足有数百名这种老幼孤弱返回了蒲圻,见房屋被毁,粮食被挖走,皆如这老妇一般号陶大哭,大声咒骂,工匠们毕竟人数有限,只能帮衬着少数几个人修缮房屋,如此多的人,实在是忙不过来,况且他们只是来造桥的。而且粮食则是更加的不够用,最终这些老妇幼儿们悲声痛哭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相互扶持着,向北方艰难行去,于公苦劝良久,却并不能说服这些百姓留下。惟有不停的摇头叹息。
……………………………………
又是一名脸上层层叠叠满是皱纹的老妇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儿,从萧俊的面前的走过,这小女孩儿一付面黄肌瘦的模样,口中不停的嫩声道:“奶奶,芸儿好饿。”萧俊见状有些不忍,伸手探入怀中,却发现怀中的银两和干饼早已送光,只好叹了口气,将手又抽了出来,这老妇人见萧俊并未从怀中掏出什么,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将满是沧桑和皱纹的老脸上的两行蚀泪抹去,身形佝偻着领着那个叫芸儿的小女孩向北方行去,萧俊望着她二人蹒跚远去的背影,心中不禁微微有些发堵,她们在这乱世之中能够活下来的机会实在是渺茫。
就在萧俊为这些孤寡百姓心存不忍的时候,两名外出巡哨的绿营兵,突然飞马赶了回来,一边疾驰,一边惊慌失措的大声喊道:“阿爷,不好啦,贼军攻过来了。”
于公此时正在城楼上巡视,闻听此言,脸上却未露出惊慌之色,十分镇定的直接走下城楼,迎上前去,冲着两名上气不接正气的兵士询问道:“你们莫要惊慌,怎么回事?慢慢讲来。”
其中一名军士喘了几口粗气,这才神色惊慌的说道:“回大老爷,北去十五里外已经有大量贼军迫近,人数约四五千,队形散乱,头裹白巾,身上无甲,手中兵器亦简陋得很,不过却有不少鸟铳,我二人远远的听他们呼号,似乎是本地口音的模样。”
于公沉吟了片刻,这才说道:“看来应该是此地投降贼军的山民,想要夺城自立。这些山民必是见蒲圻空虚才会趁虚而入,他们没有攻城器械及经验,见我兵少,不可能大费周章,一定会强攻北门,径直杀入,传令下去,严守北门,做好迎战的准备,将所有滚木擂石之物聚积到北门,将其余三面城墙多布些拒马、蒺藜等物。工匠差役全部参战,听本府调度指挥。”
这些工匠营兵们闻听要守城,对方居然有数千人,不由得脸上都露出惧怕的神色,有的人则是眼神四处乱瞅,似乎有借机开溜的意思。
于公安慰他们道:“本府奉命在此造桥,便是因为朝廷大批援军即至,诸位莫荒,这些乌合之众,不足为虑。”^名*书(楼(ww,.o////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于康熙初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于康熙初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