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50章 敌踪
目录:逍遥侯| 作者:梓青| 类别:玄幻奇幻
兵贵神速,两万精锐铁骑,渡过大横水之后,就掉头向西,直插地斤泽的背面。
李中易骑在马上,望着卷起大旗,埋头前进的大队伍,不由心潮起伏。
从灵州起家以来,经过十余年的磨练,汉军铁骑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西北地区的主宰力量。
契丹人肆无忌惮的南下打草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傍晚时分,大军抵达了地斤泽东北面的黑土平。黑土平,是进入沙漠之前,最后一处水源地,属于是必经之地。
方圆百里之内,皆在斥喉的监视之下,李中易依然下令,扎牢营寨,谨防贼子偷袭。
夜深人静之时,中军大帐笼罩在厚厚的毡布之中,没有透出一丝光亮。
大帐内,却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大帐的正中央,一只硕大的军用沙盘,占据了大半的位置。李中易盘腿坐在沙盘的正中间,几名斥喉营的向导和随军参议,分坐于他的左右。
军用沙盘上,展示的是,地斤泽的放大图。沙盘上,地斤泽几乎所有的水源地,都标注得异常之清晰。
宋云祥积十年之功,安排斥喉营的勇士们,潜入西北地区的各个大沙漠,付出了几十条性命的代价,终于绘制出了沙漠里的详情。
“皇上,地斤泽并不是固定的沙漠。只要刮起了大风,黄沙流动之后,水源地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汉军向导刘五,指着军用沙盘上的几个水源地,介绍说,“从十年前开始,下臣每年都要来探查水源地。只是,这几处水源地一直变换莫测,每年都有惊人的变化。不过,据勘测,每次新出现的水源地,较原水源地,不超过十里,沙盘上也都做了标记。”
李中易点点头,满意的笑了,这么多年下来,宋云祥成功培养出了一大批汉军的职业向导,功在朝廷,利在千秋,善莫大焉。
“幸好有六分仪、四分仪和指南罗盘,不然的话,即使是蛮子的向导,也很容易迷路。”刘五的一席话,令李中易百感交集。
有文化,懂科学的军队,才有可能战无不胜!
别的不说,只有指南罗盘,而无六分仪的协助,也很难准确的判定,前进的方向。
在大沙漠之中,只要是迷了路,就是九死一生,少有幸理。
如今,四分仪和六分仪,已经广泛用于水师之中。经过多年的详细测量,从东海去高丽各个沿海港口的海图,也已经绘制的十分精确。只要不是船长犯傻,就不可能错得太过于离谱。
客观的说,标准化之路,其实异常之艰难。别的不说,单单一尺究竟有多长,史书上众说纷纭,历代也各不相同,并无确凿的标准。
后来,李中易灵机一动,干脆以他的左小臂到食指根部的骨节纹,作为标准的一尺,这才开始了标准化之路。
“皇上,以臣下之见,沙漠之中,骆驼比战马重要百倍,甚至是千倍。”刘五的见解,甚得李中易的欢心。
李中易笑着吩咐下去:“来人,取一坛朕的状元红来,赏给刘五。”
赏了酒之后,李中易转头又盯着刘五,语重心长的说:“朕许你把酒囊装满,等你实在是馋不过去的时候,再喝一口,明白么?”
即使李中易专用的状元红,其度数也比较低,只喝一口根本不可能喝醉。
行军在外,除了斥喉之外,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士卒,都严格的执行禁酒令。
但是,斥喉营的勇士不同,他们常年在外风餐露宿,如果囊中无酒,很可能被冻死在野外。
用着自己的向导,领着自己的汉人大军进沙漠擒敌,李中易每念及此,都格外的看重公心极重的宋云祥。
宋云祥本是一名不入流的灵州小吏罢了,没有李中易的信任和提拔,焉有他今日之显赫的高位?
说起来,李中易倒是颇有些感激孟仁毅。如果不是孟仁毅的信任,他又怎么可能亲手训练出河池乡军呢?
只可惜,孟仁毅叫孟昶给毒死了,不然的话,必受李中易的重用。
李中易用人,唯才是举,不看重所谓的品德。一直以来,李中易奉行的都是“疑人要用”的政策,并充分利用制度化制衡的力量,对个人野心加以严格的控制。
客观的说,宋云祥统管西北的兵权长达十年之久,李中易并不担心安史之乱。。
道理很简单,宋云祥的麾下将校,从队正开始,一直到副帅,莫不出自于京师讲武堂。并且,宋云祥既无绝对的人事决定权,也没有财权,更没有军法监督权。
更重要的是,从都头这一级开始,都有镇抚系统的分权监督,确保了朝廷对武将们绝对掌握。
“咱们带着这么多马进沙漠,其实万一缺粮了,完全可以杀马为食。”李中易笑着补充了刘五的意见。
如今的大汉朝,和曾经严重缺马的北宋,有着迥然不同的战略形势。
别的且不说了,单单是朝廷明面上的汉军精锐骑兵,就足有五万。更别提,草原各部养的战马,更是数以几百万匹计。
真到了饿肚子的时候,杀个两三万匹马充饥,李中易连眼皮子都不带眨的。
“沙漠行军,除了找到水源之外,一定要注意不能迷路。”李中易反复叮嘱刘五等人。
刘五拍着胸脯说:“皇上,您就放心吧,小人和袍泽们从这里进沙漠,十年走了十个来回,到处都摸熟了,准错不了。”
“好。”李中易赏了几碗肉汤给刘五他们,让他们喝了汤,再回去养精蓄锐。
早上,拔营之前,李中易脱下了明光铠,换上了一身白裳,白袍子,白头巾,白帕子。
参议司的计划里,解释得很清楚,大沙漠里,顶着火辣辣的日头,只有傻子才会穿着铠甲赶路。
在沙漠里行走,风沙大的时候,刮的你连眼睛都睁不开。如果不用帕子包住口鼻,连呼吸都很困难。
为了此次进军沙漠,征西将军府的参议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尽可能的做到了面面俱到。
李中易骑上一头骆驼,顶着大日头,晃晃悠悠的进了大沙漠。
刚进沙漠不久,突遇大暴雨,将促不及防的李中易等人,浇了个透心凉。
继续往前走了不到三十里,突遇狂风沙,李中易赶紧躲进骆驼的肚子底下。耳里听着狂风肆虐的呼啸声,李中易不由暗暗庆幸不已,果然是骆驼比战马强百倍。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风沙渐渐停歇之后,李中易和骆驼一起被埋进了沙子里,把近卫亲军们唬得不轻。
大家七手八脚的把李中易从沙子里挖了出来,李中易一边吐沙子,一边笑道:“老天爷陡然发威,我这个天子也只能吃黄沙了。”
整理好队伍,重新上路之前,李中易得报,有十几名战士叫沙子埋得过深,爬不出来,已经以身殉国了。
还没有开战,就损失了十几名好战士,李中易又是辛酸又是无奈,只得吩咐下去,“必须把遗体挖出来,趁夜黑之时烧了,把骨灰带回去。”
没办法,现在的条件极其简陋,不可能带着尸体行军。而且,这里是大沙漠,即使挖了坟,立了碑,也很可能再也找不到勇士的遗体了。
军中将士阵亡,自有制度化的丰厚恤典,足以确保烈士的家小妻儿,从此衣食无忧。
派人去处理烈士的遗骨之后,李中易随着大部队,重新上了路。
晚上宿营的时候,除了李中易需要召集参议们军议,住进了大帐之外,将士们也都裹着裘皮大氅,钻进骆驼的肚下,酣然入睡。
夜越深,气温越低,李中易坐在大帐里都觉得冷,何况是帐外露营的将士们呢?
幸好,宋云祥提前准备了各种裘衣大氅,不然的话,这么冷的夜,肯定要冻死一些人。
午穿纱,晚穿裘,沙漠里天气实在是变幻莫测,令人捉摸不定。
赶了两天路,走了大约百里左右,向导刘五回来了。
“皇上,已经查探清楚了,叛军就躲在距离此地不足八十里的龟峡泽。由于连降大雨的缘故,龟峡泽里头的水居然成了一个大湖,正好适合十几万人饮用。”刘五把情况摸得很透,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中易心里明白,敌人众多,他带来的汉军骑兵,虽然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毕竟人少,不适合硬拼。
“咱们就待在此地不动,等夜幕降临之后,再悄悄的摸过去,趁夜偷袭,一举大破之!”
刘五见皇帝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不由一阵大喜,美滋滋的说:“皇上,我军带的口粮很有限。叛军的人实在太多,下臣以为,高于车轮的男人皆斩之,永除后患。”
李中易望着嗜血的刘五,心说,这家伙久混于西北军中,倒是养成了杀戮的习性。
“不许滥杀。”归根到底,李中易也不是心慈手软之辈。既然叛军们敢于背叛朝廷,那就必须有接受严厉制裁的心理准备。
蒙古人西征,康雍乾三帝平定准部,都采取的是全族屠杀干净的策略。
在边疆地区,屠灭叛乱者的全族,往往可以起到稳定边境局势的良好效果。
李中易骑在马上,望着卷起大旗,埋头前进的大队伍,不由心潮起伏。
从灵州起家以来,经过十余年的磨练,汉军铁骑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西北地区的主宰力量。
契丹人肆无忌惮的南下打草谷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傍晚时分,大军抵达了地斤泽东北面的黑土平。黑土平,是进入沙漠之前,最后一处水源地,属于是必经之地。
方圆百里之内,皆在斥喉的监视之下,李中易依然下令,扎牢营寨,谨防贼子偷袭。
夜深人静之时,中军大帐笼罩在厚厚的毡布之中,没有透出一丝光亮。
大帐内,却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大帐的正中央,一只硕大的军用沙盘,占据了大半的位置。李中易盘腿坐在沙盘的正中间,几名斥喉营的向导和随军参议,分坐于他的左右。
军用沙盘上,展示的是,地斤泽的放大图。沙盘上,地斤泽几乎所有的水源地,都标注得异常之清晰。
宋云祥积十年之功,安排斥喉营的勇士们,潜入西北地区的各个大沙漠,付出了几十条性命的代价,终于绘制出了沙漠里的详情。
“皇上,地斤泽并不是固定的沙漠。只要刮起了大风,黄沙流动之后,水源地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汉军向导刘五,指着军用沙盘上的几个水源地,介绍说,“从十年前开始,下臣每年都要来探查水源地。只是,这几处水源地一直变换莫测,每年都有惊人的变化。不过,据勘测,每次新出现的水源地,较原水源地,不超过十里,沙盘上也都做了标记。”
李中易点点头,满意的笑了,这么多年下来,宋云祥成功培养出了一大批汉军的职业向导,功在朝廷,利在千秋,善莫大焉。
“幸好有六分仪、四分仪和指南罗盘,不然的话,即使是蛮子的向导,也很容易迷路。”刘五的一席话,令李中易百感交集。
有文化,懂科学的军队,才有可能战无不胜!
别的不说,只有指南罗盘,而无六分仪的协助,也很难准确的判定,前进的方向。
在大沙漠之中,只要是迷了路,就是九死一生,少有幸理。
如今,四分仪和六分仪,已经广泛用于水师之中。经过多年的详细测量,从东海去高丽各个沿海港口的海图,也已经绘制的十分精确。只要不是船长犯傻,就不可能错得太过于离谱。
客观的说,标准化之路,其实异常之艰难。别的不说,单单一尺究竟有多长,史书上众说纷纭,历代也各不相同,并无确凿的标准。
后来,李中易灵机一动,干脆以他的左小臂到食指根部的骨节纹,作为标准的一尺,这才开始了标准化之路。
“皇上,以臣下之见,沙漠之中,骆驼比战马重要百倍,甚至是千倍。”刘五的见解,甚得李中易的欢心。
李中易笑着吩咐下去:“来人,取一坛朕的状元红来,赏给刘五。”
赏了酒之后,李中易转头又盯着刘五,语重心长的说:“朕许你把酒囊装满,等你实在是馋不过去的时候,再喝一口,明白么?”
即使李中易专用的状元红,其度数也比较低,只喝一口根本不可能喝醉。
行军在外,除了斥喉之外,上至皇帝,下至普通士卒,都严格的执行禁酒令。
但是,斥喉营的勇士不同,他们常年在外风餐露宿,如果囊中无酒,很可能被冻死在野外。
用着自己的向导,领着自己的汉人大军进沙漠擒敌,李中易每念及此,都格外的看重公心极重的宋云祥。
宋云祥本是一名不入流的灵州小吏罢了,没有李中易的信任和提拔,焉有他今日之显赫的高位?
说起来,李中易倒是颇有些感激孟仁毅。如果不是孟仁毅的信任,他又怎么可能亲手训练出河池乡军呢?
只可惜,孟仁毅叫孟昶给毒死了,不然的话,必受李中易的重用。
李中易用人,唯才是举,不看重所谓的品德。一直以来,李中易奉行的都是“疑人要用”的政策,并充分利用制度化制衡的力量,对个人野心加以严格的控制。
客观的说,宋云祥统管西北的兵权长达十年之久,李中易并不担心安史之乱。。
道理很简单,宋云祥的麾下将校,从队正开始,一直到副帅,莫不出自于京师讲武堂。并且,宋云祥既无绝对的人事决定权,也没有财权,更没有军法监督权。
更重要的是,从都头这一级开始,都有镇抚系统的分权监督,确保了朝廷对武将们绝对掌握。
“咱们带着这么多马进沙漠,其实万一缺粮了,完全可以杀马为食。”李中易笑着补充了刘五的意见。
如今的大汉朝,和曾经严重缺马的北宋,有着迥然不同的战略形势。
别的且不说了,单单是朝廷明面上的汉军精锐骑兵,就足有五万。更别提,草原各部养的战马,更是数以几百万匹计。
真到了饿肚子的时候,杀个两三万匹马充饥,李中易连眼皮子都不带眨的。
“沙漠行军,除了找到水源之外,一定要注意不能迷路。”李中易反复叮嘱刘五等人。
刘五拍着胸脯说:“皇上,您就放心吧,小人和袍泽们从这里进沙漠,十年走了十个来回,到处都摸熟了,准错不了。”
“好。”李中易赏了几碗肉汤给刘五他们,让他们喝了汤,再回去养精蓄锐。
早上,拔营之前,李中易脱下了明光铠,换上了一身白裳,白袍子,白头巾,白帕子。
参议司的计划里,解释得很清楚,大沙漠里,顶着火辣辣的日头,只有傻子才会穿着铠甲赶路。
在沙漠里行走,风沙大的时候,刮的你连眼睛都睁不开。如果不用帕子包住口鼻,连呼吸都很困难。
为了此次进军沙漠,征西将军府的参议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尽可能的做到了面面俱到。
李中易骑上一头骆驼,顶着大日头,晃晃悠悠的进了大沙漠。
刚进沙漠不久,突遇大暴雨,将促不及防的李中易等人,浇了个透心凉。
继续往前走了不到三十里,突遇狂风沙,李中易赶紧躲进骆驼的肚子底下。耳里听着狂风肆虐的呼啸声,李中易不由暗暗庆幸不已,果然是骆驼比战马强百倍。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风沙渐渐停歇之后,李中易和骆驼一起被埋进了沙子里,把近卫亲军们唬得不轻。
大家七手八脚的把李中易从沙子里挖了出来,李中易一边吐沙子,一边笑道:“老天爷陡然发威,我这个天子也只能吃黄沙了。”
整理好队伍,重新上路之前,李中易得报,有十几名战士叫沙子埋得过深,爬不出来,已经以身殉国了。
还没有开战,就损失了十几名好战士,李中易又是辛酸又是无奈,只得吩咐下去,“必须把遗体挖出来,趁夜黑之时烧了,把骨灰带回去。”
没办法,现在的条件极其简陋,不可能带着尸体行军。而且,这里是大沙漠,即使挖了坟,立了碑,也很可能再也找不到勇士的遗体了。
军中将士阵亡,自有制度化的丰厚恤典,足以确保烈士的家小妻儿,从此衣食无忧。
派人去处理烈士的遗骨之后,李中易随着大部队,重新上了路。
晚上宿营的时候,除了李中易需要召集参议们军议,住进了大帐之外,将士们也都裹着裘皮大氅,钻进骆驼的肚下,酣然入睡。
夜越深,气温越低,李中易坐在大帐里都觉得冷,何况是帐外露营的将士们呢?
幸好,宋云祥提前准备了各种裘衣大氅,不然的话,这么冷的夜,肯定要冻死一些人。
午穿纱,晚穿裘,沙漠里天气实在是变幻莫测,令人捉摸不定。
赶了两天路,走了大约百里左右,向导刘五回来了。
“皇上,已经查探清楚了,叛军就躲在距离此地不足八十里的龟峡泽。由于连降大雨的缘故,龟峡泽里头的水居然成了一个大湖,正好适合十几万人饮用。”刘五把情况摸得很透,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李中易心里明白,敌人众多,他带来的汉军骑兵,虽然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毕竟人少,不适合硬拼。
“咱们就待在此地不动,等夜幕降临之后,再悄悄的摸过去,趁夜偷袭,一举大破之!”
刘五见皇帝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不由一阵大喜,美滋滋的说:“皇上,我军带的口粮很有限。叛军的人实在太多,下臣以为,高于车轮的男人皆斩之,永除后患。”
李中易望着嗜血的刘五,心说,这家伙久混于西北军中,倒是养成了杀戮的习性。
“不许滥杀。”归根到底,李中易也不是心慈手软之辈。既然叛军们敢于背叛朝廷,那就必须有接受严厉制裁的心理准备。
蒙古人西征,康雍乾三帝平定准部,都采取的是全族屠杀干净的策略。
在边疆地区,屠灭叛乱者的全族,往往可以起到稳定边境局势的良好效果。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逍遥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逍遥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