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迷失在星空 正文 第三章 立体互联网和机甲

正文 第三章 立体互联网和机甲

目录:迷失在星空| 作者:纯牌老狼| 类别:都市言情

    撇开那些让人头疼的影响社会伦理的产品,李庄对公司这些年来技术上的进步还是挺满意的。庞大的研发团队在威森科技和威林科技的联合管理下,无论是前沿研究还是技术转化速度,都堪称出色。

    相对完善的脑波识别技术最终还是被威森科技应用物理研究院开发出来,这距第一例能勉强实现脑波识别的简陋装置的生产已经过了二十年。这项综合技术由数十个小技术组成,可以应用在安保、医学、军事和娱乐等领域。

    这项技术能公开的部分已申请专利,并和花旗国、日本、德国相关企业交换了技术授权,这些技术组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被称为虚拟现实界面FVR1.0的标准。联合技术公司牵头,四家企业联合开发了完善的网页浏览和在线游戏头盔“LittleDreamer”(小梦想家),简称为LDR。刚刚公开发售的LDR1.0是LDR系列的第一代产品,互联网也正式进入立体时代。

    跟威森科技以前的风格一样,这套FVR1.0标准相比以前别的公司零零散散推出来的不成熟货色,要完善和精美得多,该有的功能都有,只需要待以后根据技术进步进行升级即可。

    这个名为“小梦想家”的头盔,推出的时候还被IBM公司给乱咬了一阵,IBM今日的困局都是因为当初那个名为“梦想家”的百万集成智脑,对任何类似的冠名都很敏感。当然像IBM这样的公司,就算没有智能机,也不会轻易倒掉,这就是基础扎实和底蕴深厚的好处。

    IBM的所有产品和技术服务,都在联合技术公司的覆盖范围之内。要说IBM最怕的竞争对手,非威森科技莫属。虽然澳洲这边也不想搞恶性竞争,但研究上比不过威森科技,生产上比不过WAI。这个名为WAI的联合技术公司智脑集团实际上生产的东西比较多,远不止名义上的AI领域,服务器、冯诺依曼系统上的各种软硬件都包括在内。李庄当年开发的安全防护软件,也被WAI升级成多种版本。翅膀硬了,做事就不用老是顾忌势大的竞争对手商业以外的手段。

    花旗国没法一家独大后,对IBM来说有好处,它的思路较以前开阔,虽不复以前的高高在上,但与水平相近的同行交流让更有利于新技术的研发。现在它和威森科技之间,交流比较频繁,当然华盛顿方面也没有面皮过来凑热闹。

    威森科技这次交换的技术授权中,也有IBM的技术,但不多,付出的代价也很小。花旗国重视基础研究,储备的技术很多,只是形势发展太快,有些当初看起来能慢慢榨干消费者钱包的营销手段,一下子显得多余。

    3D技术研发已久,但上网和在线游戏用的脑波感应装置一直完善不起来,虽然互联网的容量和速度已经没有问题,但立体时代在关键技术没有克服之前,虚拟现实界面永远停留在电脑屏幕上。

    迟迟打不开局面的游戏公司们,一直期待互联网的彻底3D化,但这种高度3D化对网络元器件的要求很高,技术升级这些年来一直在持续进行中,不可能一蹴而就。

    FVR1.0和小梦想家头盔的出现,已经集多家公司近二十年的积累,这还是在淘汰了很多老旧技术的基础上。

    各种游戏公司蜂拥而起,开发基于FVR1.0标准的游戏,由此开发出来的产品均可使用LDR头盔。LDR1.0是个强大的以光路为主的多芯片多线程处理系统,它对使用者的保护十分完善,脑波分析和过滤模块设计很精巧,头盔所使用的电压不高,电流和电压抑制属于重点考虑范围,以免出现意外的电击事故。

    FVR1.0易学易用,很多大游戏公司本身就有3D游戏,他们将这些游戏按照FVR标准进行改写,速度很快。FVR1.0和LDR的发布是在七月份,与联合技术公司生物仆人的展会仅隔一个月。到9月份,市面上就出现了种类繁多的立体游戏。

    游戏中人类所能幻想的机器人、机甲之类的都纷纷登场,连目前地球还远没有掌握的反物质动力技术,也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游戏中。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早在几十年前,更先进的幻想动力系统都出现过。

    普通人多偏向人型机器人和人形机甲,游戏开发商们充分考虑到普通人的偏好,将自己思想的野马放得满天飞。

    现实世界中的机器人,人型的除了生物仆人外,也就仿真人型机器人好卖,很多机器保镖都用超仿真人型机器人担任。

    机器宠物倒意外的大卖,人工智能研究院为智脑集团WAI设计了集成5000人工神经元的单芯片主脑,WAI自己完成了相关的辅助娱乐、行动和触感系统,一时间赚得不亦乐乎。

    智能生产实验室主任托马斯,自己设计了一款汤姆猫的宠物,将自己对《猫和老鼠》的理解发挥得淋漓尽致,销量不错,他和时代华纳那边熟,只交了少许的形象使用费。

    工程机器人以履带式居多,采矿机器人已自成系列,战斗机器人则类型复杂。一万到二十万人工神经元集成智脑控制的战斗机器人,种类很多,如四足机器狗、两足大型战斗机器人(带火箭弹、导弹和激光炮)、四足或六足排雷机器人、带火箭和微型喷气式发动机推进的飞雷机器人、带电磁炮的坦克型机器人等等。

    履带式有自己的优点,虽然越野能力不如步进式底盘,但载荷更大,,在平原和公路上有速度优势。军用机器人,造价远高于民用机器人,不会为了某些心理倾向而降低作战效率。

    也不知道是谁首先提出机甲类的设计,这种东西应该是来自于现实中的工程机械,但可以肯定不是工程人员提出的机甲设计。

    李庄查阅了部分资料,才知道来源。所谓机甲,是机动装甲的简称,即MOBILARMOR,一般简称为MA,又译为机动堡垒。机甲是日本动画机动战士高达系列作品当中登场的架空兵器,虽然与机动战士(MS)同为作品中登场的大型机动兵器,但主要的不同在于MS以人型为主,而MA较少人型设计。

    简版的机甲设计理念很早就有,花旗国的数字化战士计划已实施多年,给士兵们准备的金属外骨骼,就是一种简单的机甲。

    联合技术公司为澳洲军方设计了强大的机动战甲MA211,它是模仿人体结构特点设计的外穿型机械骨骼增强型,配备火力攻击、防护、控制、生命和能源保障等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士兵作战能力和防护水平。这个名字是机器人实验室取的,李庄开始也不知道具体意思,后来才发现是一堆高达控的YY。

    机甲的防弹能力依靠石墨烯合金,对激光武器也有一定防护能力,依靠的不是本身的坚固性,而是设计巧妙的反射和热量分流系统,至于电磁防护,是一定要保证的。动力方面,除动力源使用超能电池外,能量产生与回收系统充分利用了生物科技研究院的成果。

    MA211包括背包、金属腿、动力和液压传动系统等,全面采用纳米技术,全重不到40公斤,但可负担士兵们99%的负荷,可由脑波操控。MA211分普通型、低增强型MA211L、中增强型MA211M和重装型MA211。功能最全、威力最强大的重装型,全重约200公斤,带微型喷气引擎和强大的激光武器系统,可作为战场火力支援手使用。普通型MA211也可以外挂飞行系统,重量增加一倍,战场效率大大提升。

    MA211使用简单,负重能力很强,在平原地区全负重150公斤的情况下能达到25公里的前进时速。

    李庄体验了一把MA211,即使是原始型号,也已经有未来战士的感觉。激光红外雷达三合一测距、自动瞄准、精密光学分析和红外夜视系统、交互式战场通讯系统、带超级防弹能力的多功能头盔和全身模块式装甲等,更不要说配备的大威力武器系统。身穿全套MA211重装型的特种战士,对传统武装力量有压倒性的优势。

    公司管理层也纷纷上场一试身手,都大呼过瘾,最后决定生产一批作保安部的装备,以MA211L外挂飞行系统为主。严格测试过后的MA211机动战甲让军方很满意,虽然价格极高,但仍然采购了上百台做训练之用。驻扎在新威航天中心附近基地的部队,成了澳洲陆军新兵最想进的单位,因为这里由ASA和陆军共建,是高技术兵器的试验场。

    澳洲这些年来兵员素质提高很多,可能是因为人口基数变大的缘故,以前类似于招兵办的机构求爷爷告奶奶请人当兵的情况现在已很少出现。

    这批作战机甲有两种动力源,简称为B的大功率同位素电池和代号为SB的超能电池SB1和SB2。超能电池的代号本为SB,意思是超级电池,但华人员工坚决不同意,只好弄了个不伦不类的SB。SB1是一种超能量密度的常规可充电池,由原纳米科技研究院的研发成果升级而来;代号SB2的是由碳纳米管晶体制作的超能电池,公司使用很早,但一直无法量产。

    超级电池的纯英文简写,即使新能源研究院通过,到管理层也会被否决。前有俄国SB轰炸机,后有被人耻笑的SB,现在要再来个SB电池,估计熟悉最近几十年华夏文化的人都要笑翻了,尤其是这种电池的研发还有华人研究员的参与。

    日本人藏着近十年的大功率同位素技术,最终还是被理论物理研究院攻克,不过实现相同功率的方法有差别,很难说谁的成本更高,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哪国生产的同类电池都不便宜。

    公司里的机器人保镖都是高智能纳米光刻生物机器人,超仿真合金骨骼人型机器人现在也大量使用,这种机器人的力量和速度要超过生物机器人。

    跟终结者类似的混合机器人,科学家们一直在琢磨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怎么想到这个的。按照终结者的结构,外包血肉皮肤实现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并不稳定,很容易变成臭肉。这是从纯理论角度来推导的结果,使用终结者800不如使用强化细胞的纳米光刻生物机器人,配备纳米合金战甲的生物机器人照样很强大,更容易融入社会中。

    人工智能研究院是李庄的直属领地,现已拥有员工近万,分布在三个实验室和两个研究所里。目前行政事务由他的弟子钱林主管,各实验室和研究所各抽出管理方面的高手组成联席会议协助处理。这里的RP系统效率极高,只有涉及到技术方面的行政事务才会轮到钱林插手,平时都是由公司总部派下来的人工智能研究院管理处负责。

    机器人实验室是人工智能研究院最大的实验室,钱林是这里的主任,来自日本的中冈纯二和德国的阿诺德.雅恩是他的副手。三人都是机器人领域的专家,钱林最擅长的是整体结构设计和AI,中冈纯二是平衡和探测系统的高手,阿诺德.雅恩则精于动力和传动系统。

    他们这段时间除了设计MA211,主要就是折腾高仿真人形机器人WR5,双足步行,使用SB1超能电池供电。

    内部代号为WR5的高仿真机器人是一款20万集成级智脑控制的柔软塑胶外包裹的男性机器人,做工很精致。它的仿真程度超乎一般人想象的高,连体温和汗水都由一个单独的系统控制。由医学研究院开发的塑胶已经跟真人皮肤极为接近,不细心时还真假难分。

    李庄观看了WR5的表演,设计相对完善,问题还有点,但不大,平衡系统和触感系统都很出色,机器人的表情模拟很逼真。

    “老师,要不我们做个真正的人型机动战甲,您看怎样?”钱林在边上提议。

    要说钱林这人,是研究院里的开心果,娃娃脸,他女儿都上了五年级,还经常有人帮他介绍对象。

    李庄看到周围的几个研究员都一脸期待地看着他,禁不住有些好笑。这帮人金属外骨骼玩过了,就玩超仿真机器人,最后还打算玩传说中的人型机甲。

    在实力为尊的威森科技内部,李庄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弟子能成为领头人。他不怎么了解的是,钱林的研究水准确实不错,但也不至于能压倒自己的两个副手。能成为机器人实验室的主任,钱林靠的是不错的口碑和让人佩服的管理能力。

    “行,虽然经费充足,你们想做的话还是要注意节省和安全,”李庄觉得这东西玩玩也可以,研制大型机甲过程中的数据对MA211后续型号的极限测试有借鉴作用。

    实验室里一片欢呼声,大家眼见着公司的技术储备日渐丰厚,以前的漫画情节都爆发出来。

    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公司里的创收大户,这帮高智商的家伙收入都相当可观。李庄的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了整个研究院,机器人实验室做出来的东西,都属于易用的稳定系统,不会出现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

    人型机甲优点很多,但众多的弱点让它在军事上并不太受人欢迎,机器人实验室上次做的MA211,并不能算机甲,它本质上是增强型的金属外骨骼,很实用,很有效。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专家,李庄对人形机甲并不陌生,这东西这些年来媒体中也炒得火热,日本超级人型机器人的惊天出场,也让很多人对人形机甲有一种期盼,但在工程师看来,这种设计到处都是漏洞。

    第一,过多的活动零部件在激烈战斗中容易出故障,看起来很不错的灵活性,未必赶得上依靠发动机和反重力系统来调整方向的飞行坦克。

    第二,人型的机甲躯体并不是最符合战斗的体型。修长的躯体,弱点很多,动力源、驾驶舱、关节、观瞄系统,能源传输线路,任何一点被打击,都会导致机甲丧失战斗力。

    第三,人型的躯体不适合力场产生设备的安装,要么防护面积过大,导致力场薄弱,要么就是消耗能量过速。即使未来使用更高级的反物质动力炉也无法改变这种局面。蔓延性的力场护罩对组成机甲的材料强度要求很高,但很明显,在我们目前所能找到的材料中,没什么材料能抵挡住大威力激光炮和电磁炮。

    最后,人形机甲的操控,脑波操控的过于迅捷有时候会成为麻烦。平常活动技术解决不难,但激烈战斗时的数据处理量非常大,机甲的控制系统怎样识别驾驶员的有效和有意义的想法,这存在相当的难度。

    至于有些小说里写的飚手速,真是让人崩溃的设定,据说是为了避免过大的动作带来的神经刺激,这个更无厘头,工程上很容易解决这种信号放大和缩小的小问题。痛感神经的敏感与否与动作的迅捷并没有直接关联,技术层次再高的传感操作系统,也无法媲美人的神经网络,生物网络和硅光基础的网络还是有差别的。

    我们这个物质世界,永远是在能量和技巧之间徘徊,不会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在李庄看来,人型机甲的最大用途,除了单兵金属外骨骼的强化型,就是复杂地带的运输机器人,性价比比较高。至于某些人幻想的宇宙空战,还是省省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迷失在星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迷失在星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