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快乐与尊严(1)
目录:学术团队| 作者:热情sphinx| 类别:玄幻奇幻
1988年7月,宁浩回到华川大学,进入化学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教研室。那一年,成都真还没有什么大变化,原样的街道,原样的商店,只是青年路和春熙路变化很大,那里忽然之间热闹起来,人们讲得最多的就是那里出了一个买蚊帐的杨百万。而成都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晚上各条主要街道上出现许多热闹非凡的夜市。
华川大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理科楼已被拆除,在它的西面,修建一个大型理科综合楼群。实验室、科研室和行政办公室集于一体,显得十分气派而华丽。宁浩原来住的那个招待所也被拆除。现在,他住在学校南面的筒子楼里,还是四人住,只是比招待所要大很多。顺着墙,排列着四个上下床,下面睡人,上面放东西。两床之间还放有四个小桌子,供大家看书学习,即使这样,房屋空间还显得不太拥挤。
这次回到华川大学,宁浩没有找到83年刚入该校的感觉,心里既没有期待,也没有憧憬,甚至没有一点点激动,倒是感觉有点后悔。这里留有太多巧云的记忆,每一条僻静的小径,每一座教学楼后的树林,文科楼旁那个荷花池,还有游泳池、饭厅,只要宁浩一眼望去,均能看见巧云的影子在那里晃动。他不敢重温旧梦,想着就让人心碎。
9月开学,宁浩被叫到副院长朱绍智的办公室。朱说:“小宁老师,我们看在你学材料科学的份上。才把你要来。你可是华川大学目前唯一科班出生的材料学研究生,你一定要把所学知识用到科研教学中来,不要辜负院上的一片期待哦!”
宁浩一直知道华川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怎么现在改名华川大学后要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了?要不朱副院长怎么会说“科研教学”呢?宁浩不由睁大了眼睛,观察着这个朱院长。
朱绍智近四十七八岁,人不高,脸有点长且白净,是那种很文雅的中年人。他早年也是西川大学毕业,与宁浩是校友,但不同系。由于文章发得多,去年调入华川。调来时,他的条件就是要给他一个位置。于是,他如愿以偿当上了副院长。
朱院长说:“小宁老师,这学期暂时不安排你的课。你可以搞点研究,就在我的实验室里先干着吧!我们是校友,也都是研究材料科学的。目前,我手里的在研项目与你的研究相近……”就这样,宁浩进入了朱院长的研究团队。这个学术团队,其实只有四个人,除了他和宁浩外,还有一个研究助理小鲁,是留校的本科女生,还兼着材料实验室的实验老师。小鲁长得小巧玲珑,是一个秀气的姑娘,嘴很甜,见了宁浩就叫老师,是实验室的开心果。另一个就是还没有在华川正式上岗的朱绍智的儿子朱亚。朱亚是大专毕业生,按规定是不能进入教师队伍的,朱院长怕儿子在社会上晃出毛病,就安排他在自己的实验室当临时工。朱亚是一个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的主儿,成天见不着人。但只要小鲁出现在实验室,他还是很殷勤地在其左右打转。宁浩看出了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宁浩的第一个科研任务就是把朱院长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论文翻译成英语。
朱院长说:“小宁老师,我要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现在实在太忙,请你帮忙翻译一下。”他说得很轻巧,好像是件很轻松很随便的事情。说完,朱递上了那篇论文,然后说:“我在写这篇论文时,前面的引言和最后的分析部分有些简略,你看能不能再加些内容?谢谢你了!”
既然领导发话了,宁浩还是很乐意接受这份工作。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自己的快乐。那时,能写外语论文是一件很神圣、很有面子的事,不仅自己感到骄傲,连别人也会投射出羡慕或嫉妒的目光。宁浩详细看了朱院长的论文,除了实验部分有些新意外,其他简直就是业余水平。完全看不出朱院长是否受过严格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先说英文摘要,几乎没有表达出文章的主题,而且语法不对、用词不当。再说图表,几乎全是手工绘出,模糊且随意,一点也不专业。最后,就是文献综述和结果讨论,那简直就是垃圾一堆。所以朱院长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请求宁浩帮忙改改。宁浩从其他老师处听说,朱绍智是以科研奇才引进的,现在主管学院的科研。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科研奇才与朱绍智关联起来。后来,宁浩又听说,朱是时期进的大学,四年中几乎都去搞“文攻武卫”和写大字报了。他这点功夫还是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自学成才的,实属不易呀!
那时,计算机已在大学应用,宁浩在研究生时就学过文本编辑和绘图。他用了一周时间就把朱院长的论文翻译出来,不!应该是改写加翻译,然后打印成文交给了朱绍智。朱绍智当时很感动,他接过论文,看了看,用赞赏和佩服的目光盯着宁浩说:“我以为你要做一个月,真快!我先看看吧!谢谢你!真的常感谢你!”
当天晚上,朱绍智请他的团队吃饭,说是庆祝教师节。宁浩觉得朱应该是感谢自己,他感到了做人的尊严。席间,当宁浩透过红红的葡萄酒杯看见小鲁时,他的思绪早已飞向遥远的陌生国度美国,他的巧云此时正在做什么呢?她会想到在中国成都有个痴心汉正在等她吗?
华川大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理科楼已被拆除,在它的西面,修建一个大型理科综合楼群。实验室、科研室和行政办公室集于一体,显得十分气派而华丽。宁浩原来住的那个招待所也被拆除。现在,他住在学校南面的筒子楼里,还是四人住,只是比招待所要大很多。顺着墙,排列着四个上下床,下面睡人,上面放东西。两床之间还放有四个小桌子,供大家看书学习,即使这样,房屋空间还显得不太拥挤。
这次回到华川大学,宁浩没有找到83年刚入该校的感觉,心里既没有期待,也没有憧憬,甚至没有一点点激动,倒是感觉有点后悔。这里留有太多巧云的记忆,每一条僻静的小径,每一座教学楼后的树林,文科楼旁那个荷花池,还有游泳池、饭厅,只要宁浩一眼望去,均能看见巧云的影子在那里晃动。他不敢重温旧梦,想着就让人心碎。
9月开学,宁浩被叫到副院长朱绍智的办公室。朱说:“小宁老师,我们看在你学材料科学的份上。才把你要来。你可是华川大学目前唯一科班出生的材料学研究生,你一定要把所学知识用到科研教学中来,不要辜负院上的一片期待哦!”
宁浩一直知道华川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怎么现在改名华川大学后要以科研为主教学为辅了?要不朱副院长怎么会说“科研教学”呢?宁浩不由睁大了眼睛,观察着这个朱院长。
朱绍智近四十七八岁,人不高,脸有点长且白净,是那种很文雅的中年人。他早年也是西川大学毕业,与宁浩是校友,但不同系。由于文章发得多,去年调入华川。调来时,他的条件就是要给他一个位置。于是,他如愿以偿当上了副院长。
朱院长说:“小宁老师,这学期暂时不安排你的课。你可以搞点研究,就在我的实验室里先干着吧!我们是校友,也都是研究材料科学的。目前,我手里的在研项目与你的研究相近……”就这样,宁浩进入了朱院长的研究团队。这个学术团队,其实只有四个人,除了他和宁浩外,还有一个研究助理小鲁,是留校的本科女生,还兼着材料实验室的实验老师。小鲁长得小巧玲珑,是一个秀气的姑娘,嘴很甜,见了宁浩就叫老师,是实验室的开心果。另一个就是还没有在华川正式上岗的朱绍智的儿子朱亚。朱亚是大专毕业生,按规定是不能进入教师队伍的,朱院长怕儿子在社会上晃出毛病,就安排他在自己的实验室当临时工。朱亚是一个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的主儿,成天见不着人。但只要小鲁出现在实验室,他还是很殷勤地在其左右打转。宁浩看出了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宁浩的第一个科研任务就是把朱院长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篇论文翻译成英语。
朱院长说:“小宁老师,我要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现在实在太忙,请你帮忙翻译一下。”他说得很轻巧,好像是件很轻松很随便的事情。说完,朱递上了那篇论文,然后说:“我在写这篇论文时,前面的引言和最后的分析部分有些简略,你看能不能再加些内容?谢谢你了!”
既然领导发话了,宁浩还是很乐意接受这份工作。他感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找到了自己的快乐。那时,能写外语论文是一件很神圣、很有面子的事,不仅自己感到骄傲,连别人也会投射出羡慕或嫉妒的目光。宁浩详细看了朱院长的论文,除了实验部分有些新意外,其他简直就是业余水平。完全看不出朱院长是否受过严格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先说英文摘要,几乎没有表达出文章的主题,而且语法不对、用词不当。再说图表,几乎全是手工绘出,模糊且随意,一点也不专业。最后,就是文献综述和结果讨论,那简直就是垃圾一堆。所以朱院长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请求宁浩帮忙改改。宁浩从其他老师处听说,朱绍智是以科研奇才引进的,现在主管学院的科研。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科研奇才与朱绍智关联起来。后来,宁浩又听说,朱是时期进的大学,四年中几乎都去搞“文攻武卫”和写大字报了。他这点功夫还是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自学成才的,实属不易呀!
那时,计算机已在大学应用,宁浩在研究生时就学过文本编辑和绘图。他用了一周时间就把朱院长的论文翻译出来,不!应该是改写加翻译,然后打印成文交给了朱绍智。朱绍智当时很感动,他接过论文,看了看,用赞赏和佩服的目光盯着宁浩说:“我以为你要做一个月,真快!我先看看吧!谢谢你!真的常感谢你!”
当天晚上,朱绍智请他的团队吃饭,说是庆祝教师节。宁浩觉得朱应该是感谢自己,他感到了做人的尊严。席间,当宁浩透过红红的葡萄酒杯看见小鲁时,他的思绪早已飞向遥远的陌生国度美国,他的巧云此时正在做什么呢?她会想到在中国成都有个痴心汉正在等她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学术团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学术团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