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学术团队 正文 1 快乐与尊严(5)

正文 1 快乐与尊严(5)

目录:学术团队| 作者:热情sphinx| 类别:玄幻奇幻

    三个月后,宁浩在西大化学实验室老同学那儿玩时,那篇由宁浩翻译改写的论文无意间又被他看见。这次它出现在西大化学系研究生手里,他正专注地校对这篇即将在国外出版的清样稿。宁浩问:“这是华川大学朱绍智的论文,怎么你在改?”

    “我们老师叫我改的,朱绍智是他的同学。”

    宁浩清楚地看见了论文的署名――朱绍智,朱亚。当时,宁浩感到自己一点个人价值都没有,甚至也没有自己的尊严,这篇论文可说是他的心血,怎么连个署名也没有。

    这次西大之行,宁浩在与同学闲聊中得知一个惊人消息。西大个别文科研究生可为要提职称的老师代写论文, 每篇五百到八百块钱不等,要是职称晋升成功,还有其他好处。宁浩开始觉得不可思议,但后来一想也属正常。1989年,中国的社会形态是市场经济初期,计划经济还有余温,俗称双轨制。既然存在市场经济,就是供需关系。有需求方,就会找到供给方。提职称需要论文,自己又不能写,怎么不可以赎买论文?这是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生会写论文,他们缺钱,当然会一拍即合。再说文科论文好写,段义辉不是也写了几篇吗?不对,段义辉是不是也是买的论文? 他每天当官事情多,还要为校领导编书,他怎么能写得出高质量的论文?想到这里,宁浩释然,为西大文科研究生的创意感到吃惊,为理科的研究感到悲哀,因为理科的论文是需要实验数据来支撑的。

    那段时间,宁浩帮朱院长做了几个实验,也取得了一些结果,朱绍智让他尽快写出论文来。而宁浩认为实验还不完美,要再完善一下。朱院长说,论文就是成果,要形成学术生产力。他要求宁浩务必加快速度。宁浩对朱院长所说“学术生产力”感到新奇。一次,他问学马列的段义辉,何谓学术生产力?

    段义辉若有所思地说:“从目前生产力的概念理解,你们朱院长还是很有创意的。你知道所谓生产力就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现在,在华川大学,发表论文至少可以得到以下诸多好处:其一,可以作为提职称的前提条件;其二,可以作为提干的前提条件;其三,还可以领取科研奖励,直接得到实际的好处。不仅有物质的实惠,而且还有精神的鼓励,更有对未来的期待,可谓名利位三收。我看,这个学术生产力提得很好!”

    宁浩也赞同段义辉的观点。但他觉得朱院长的学术和自己理解的学术是有差异的。宁浩认为,邓先生给学术下的定义很准确,要不你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要不你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朱院长的科研,这两样都没有,哪来什么生产力?这学期宁浩没有实际的工作,无奈只好写。

    但在写论文时,宁浩真的找不到感觉。朱院长叫他做的实验是用已经要淘汰的BBC催化剂聚合高分子材料,通过改变不同的溶剂和反应单体来研究聚合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聚合度的变化。这些实验既没有实用价值,也没什么学术价值,就像一道繁琐的为了应试的家庭作业。宁浩怀疑写出来后能否发表。为此他请教过朱院长。

    朱院长很文雅地微笑了一下说:“这个实验的学术价值,就是从来没有人做过。没人做过,难道不是新的发现吗?”

    宁浩说:“朱院长,我以为,我们得到的这些结论,完全可以通过现有的理论推论出来,不必非要做这些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的实验。”

    朱还是文雅地摇摇头,“小宁呀,你理解有误。现在的理论还不完善,有瑕疵,需要实验佐证。我们正是在做这项工作。好好干吧!发表的事我来负责。”

    宁浩觉得朱院长说的不对,他们的实验并未涉及理论层面,唯一有价值的就是把这个实验细节搞清楚了些,对教学有点意义,对学术却并未贡献什么。但拗不过朱院长,宁浩只有笔下生花,尽量把文章写好,看上去像一篇规范的学术论文。论文很快完成,朱院长很高兴,他说他要看看。当天,朱院长又一次请客,这次他单独请宁浩。

    在酒过几巡后,朱院长借着酒劲说:“宁老师,这几个月你的才华表露无遗,我佩服你。有你这样的好助手,我是三身有幸呀!”朱绍智明显喝高了,他说:“我现在唯一的心病,就是那个不争气的儿子朱亚。宁老师,他很佩服你!你要好好带他一下,他这个人还是很聪明的,只要让他不到处乱跑,不学坏,能像你一样热爱科研。那就一切OK了,将来我绝不会忘了你的好。我说到做到!”

    宁浩的酒力显然比朱院长厉害,他心知肚明,这是朱绍智在求自己。他最近听说学院还空着几间屋子,老教师争得厉害。学院一直不放手,说是留给引进人的。宁浩也想要一间自己的科研室,可现在还没转正,怎么也开不了口。借着酒力,宁浩壮一下胆,他提出了要求。

    朱院长毫不含糊地说,只要宁浩再写两篇论文,就能证明他的科研能力强,就是科研人才,自然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研究室。不过他要求宁浩,必须要他的儿子随时都要在实验室看着他做实验。宁浩答应了。

    到89年7月前,宁浩一直在朱绍智的实验室做实验,先后为其写了四篇论文,发表了两篇,还有两篇已被录用。论文的署名基本上都是――朱亚、宁浩、朱绍智。而且朱绍智是通信联系人。朱亚其实并没有参加具体的实验工作,他只是和小鲁聊天,偶尔跑点腿,做个测试什么的。可在外人看来,朱亚成天泡在实验室,就是这个团队的得力干将。

    那段时间,宁浩还得到邓先生的同意,将硕士论文分离开来,写了三篇论文。一篇关于计算机联机测试方法、一篇关于电镀添加剂合成、一篇关于快速电沉积结晶过程动力学,全部寄往不同的核心学术期刊,期待发表。

    89年9月开学后,宁浩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自己的科研室――一间80平米,拥有四个实验台面的中型实验室。而朱亚由于突出的科研业绩,被华川大学破格录用为正式职工。

    当天,朱绍智很兴奋,他把宁浩叫到办公室,他说:“宁老师,你帮了我,我帮你是应该的。以后,咱们好好干,多出成果。这次这个省级项目是在你来华川之前申请的,项目主研人员没有你,论文署名没有把你署第一,委屈你了。下次我们联合申请,你还可以自己独立申请。希望咱们继续合作。”

    宁浩也感激朱院长,他得寸进尺地说:“谢谢朱院长!能在您手下干,真是进步不小。我现在实验室有了,可还空着,朱院长你看……”

    朱院长是个爽快人,他今天特别高兴,他说:“上次你帮我翻译的那篇论文,现在已经正式发表了,并收录在SCI中。论文的奖金五千块钱,我一分不要,你拿去用吧!把实验室武装起来。另外,我和系里商议一下,从本科教学设备中拨点仪器给你用。”

    宁浩这下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学术生产力,他认为自己拥有一间科研室是当之无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学术团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学术团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