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8 错乱的荣耀(5)――平…
目录:学术团队| 作者:热情sphinx| 类别:玄幻奇幻
巧云的工作具体说来就是研究一种吸附氢气的材料。80年代初期,国内在这一领域十分落后,一个单位质量的材料只能吸附十几个单位体积的氢气。而那时国外先进水平可吸附几千个体积单位的氢气。87年巧云制备的那个材料就到达了吸附一千多个单位体积,所以受到嘉奖。到93年巧云回国,巧云已经可以做到吸附三四千个单位的体积,与哈肯实验室做的差不多了。
827是做基础材料的,这种基础材料,其表面只有几个分子厚度能够吸附氢气。通过表面活化催化处理后,其吸附的表面厚度将大大提高,甚至可以深入到材料的本体内部,所以吸附的氢气会成数量级增加。巧云做的工作,就是这最后一步――表面活化催化吸附材料。那时巧云的工作不仅要达到827的目标要求,还要不断改进工艺步骤,实现成本可控和下降。用巧云的话说,她做的不是科学研究,而是工艺改进。因为研究早在美国已经结束,她现在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但工作量大,827要求又高又快,使她的神经绷得很紧。很快,827 的第一批样品做完,送回去实测,效果很好。不久新的指标提出,巧云他们又要研究新的方法实现827 提出的新指标。
93年底,周志刚通过努力给巧云从827调来了两个助手,王主任和老伴儿也来到广州,加入巧云的团队。也就在那年,巧云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职称,仍然享受教授待遇。她的硕士导师资格也一并批准,那年她还增补为省政协委员。
94年2月,周志刚鼓动巧云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巧云不解,“我现在做827的W项目,做得很辛苦,你要我分心呀?”巧云的确在W项目上过于投入,已是筋疲力尽。
“小云,你的理解有误。你现在是在地方高校,别人看重你拿到过什么级别的项目,自然基金是国家最高级别的科学研究项目,对你将来的发展很有好处。而W是保密项目,是不能对外宣传的,对你的声誉,没有直接的提升。所以,你要在普通高校立足,就要拿高级别课题。你就听我的吧!”巧云不依,“我可没时间做,现在都快把我累死了!”
“我想法再给你派助手来。小云,自然基金的研究题目我都给你想好了。就叫,表面活化催化过程的控制与理论。你看,是不是很学术化?”
“这个理论现在还很幼稚,就连哈肯实验室也没搞清楚。我们干不了的,也不可能超过哈肯教授!”
“这样该项目不就是最前沿的课题了吗?”
“是倒是,可我们不是跟着哈肯教授走呀?我才不干这种没创意的课题。”巧云还不同意。
周志刚笑道:“那你看拟定个什么项目,既有创意,又不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
巧云说:“我没时间想。”
“给你一周时间思考,只要你申报,我保证你立项。”
“你这不是搞不正之风吗?利用自己的地位给老婆拉项目,别人会捅咱们脊梁骨的。”巧云盯着周志刚说,其实她根本就不想申报自然基金,她认为搞横向研究更能展现自己的研究才能,并且可以获得不菲的经济利益。
“我没有给你拉项目,我认为只要你申报,一定是有创意。听我的没错!”
巧云最终还是没有主动申报,她只是默许周志刚以她的名义填写了申报书。申报的题目就是“表面活化催化过程的控制与理论”。其实这个申报书也不是周志刚填的,他和巧云在家里讨论了一个提纲,就送到一个下属单位,自然有人帮其填好送来。
周志刚知道国内在此领域的几个主要大专家必是自然基金项目的通信评审员,他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向他们隆重推荐过巧云,还故意谈了巧云的具体研究方向,他们不会不买账。周志刚也曾经暗示,只要相互支持,就可构建和谐的科研环境。那时,通信评审虽然是匿名的,但可能的评审专家就那几个,周志刚通过秘书逐一给这几个专家打电话,问候大家,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这些专家个个莫名其妙,周主任怎么忽然想起来问候自己?不久大家就心领神会了。
那一年下半年,巧云还在学校和周志刚的大力协调下,拿到了一项聚合表面催化剂的改进研发的横向项目150万。这时,巧云的工资奖金每月有400多元,每年周志刚均能从他掌握的项目中批给巧云上百万的研究经费,以支持她的827项目。这样巧云一年固定可支配的科研经费至少有100多万,按10%的劳务费提留,每年收入应该在10万以上,在当时应该是非常高的收入。
而宁浩在华川只是一个讲师,工资奖金加一块也就200不到,几乎没有科研项目。虽然每月可以从蒲江明兴电镀厂拿到固定的300元技术质询费,但他的孩子还小,常常生病,花销很多,可以说还是异常清贫。
827是做基础材料的,这种基础材料,其表面只有几个分子厚度能够吸附氢气。通过表面活化催化处理后,其吸附的表面厚度将大大提高,甚至可以深入到材料的本体内部,所以吸附的氢气会成数量级增加。巧云做的工作,就是这最后一步――表面活化催化吸附材料。那时巧云的工作不仅要达到827的目标要求,还要不断改进工艺步骤,实现成本可控和下降。用巧云的话说,她做的不是科学研究,而是工艺改进。因为研究早在美国已经结束,她现在是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但工作量大,827要求又高又快,使她的神经绷得很紧。很快,827 的第一批样品做完,送回去实测,效果很好。不久新的指标提出,巧云他们又要研究新的方法实现827 提出的新指标。
93年底,周志刚通过努力给巧云从827调来了两个助手,王主任和老伴儿也来到广州,加入巧云的团队。也就在那年,巧云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职称,仍然享受教授待遇。她的硕士导师资格也一并批准,那年她还增补为省政协委员。
94年2月,周志刚鼓动巧云申报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巧云不解,“我现在做827的W项目,做得很辛苦,你要我分心呀?”巧云的确在W项目上过于投入,已是筋疲力尽。
“小云,你的理解有误。你现在是在地方高校,别人看重你拿到过什么级别的项目,自然基金是国家最高级别的科学研究项目,对你将来的发展很有好处。而W是保密项目,是不能对外宣传的,对你的声誉,没有直接的提升。所以,你要在普通高校立足,就要拿高级别课题。你就听我的吧!”巧云不依,“我可没时间做,现在都快把我累死了!”
“我想法再给你派助手来。小云,自然基金的研究题目我都给你想好了。就叫,表面活化催化过程的控制与理论。你看,是不是很学术化?”
“这个理论现在还很幼稚,就连哈肯实验室也没搞清楚。我们干不了的,也不可能超过哈肯教授!”
“这样该项目不就是最前沿的课题了吗?”
“是倒是,可我们不是跟着哈肯教授走呀?我才不干这种没创意的课题。”巧云还不同意。
周志刚笑道:“那你看拟定个什么项目,既有创意,又不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
巧云说:“我没时间想。”
“给你一周时间思考,只要你申报,我保证你立项。”
“你这不是搞不正之风吗?利用自己的地位给老婆拉项目,别人会捅咱们脊梁骨的。”巧云盯着周志刚说,其实她根本就不想申报自然基金,她认为搞横向研究更能展现自己的研究才能,并且可以获得不菲的经济利益。
“我没有给你拉项目,我认为只要你申报,一定是有创意。听我的没错!”
巧云最终还是没有主动申报,她只是默许周志刚以她的名义填写了申报书。申报的题目就是“表面活化催化过程的控制与理论”。其实这个申报书也不是周志刚填的,他和巧云在家里讨论了一个提纲,就送到一个下属单位,自然有人帮其填好送来。
周志刚知道国内在此领域的几个主要大专家必是自然基金项目的通信评审员,他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向他们隆重推荐过巧云,还故意谈了巧云的具体研究方向,他们不会不买账。周志刚也曾经暗示,只要相互支持,就可构建和谐的科研环境。那时,通信评审虽然是匿名的,但可能的评审专家就那几个,周志刚通过秘书逐一给这几个专家打电话,问候大家,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这些专家个个莫名其妙,周主任怎么忽然想起来问候自己?不久大家就心领神会了。
那一年下半年,巧云还在学校和周志刚的大力协调下,拿到了一项聚合表面催化剂的改进研发的横向项目150万。这时,巧云的工资奖金每月有400多元,每年周志刚均能从他掌握的项目中批给巧云上百万的研究经费,以支持她的827项目。这样巧云一年固定可支配的科研经费至少有100多万,按10%的劳务费提留,每年收入应该在10万以上,在当时应该是非常高的收入。
而宁浩在华川只是一个讲师,工资奖金加一块也就200不到,几乎没有科研项目。虽然每月可以从蒲江明兴电镀厂拿到固定的300元技术质询费,但他的孩子还小,常常生病,花销很多,可以说还是异常清贫。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学术团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学术团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