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节 书到用时方恨多
目录:业代这点事| 作者:想念小林| 类别:玄幻奇幻
大傻子赵云同学很快就遇到了入职以来的第一道坎。
从业五年,赵云一直把这道坎看得很重,以至于后来赵云组建自己班子的时候,通常会在班组会的时候把这个问题提前讲出来,因为这个问题迟早会出现,且一定会出现。
这个问题如果写成论文,应该叫“个人已经形成的思想价值体系与身份转变中与现实差别的冲突之我见”。
因为赵云左脚从大学毕业右脚就踏进了公司,中间不但没有缓冲反而有不少的煎熬。上面提到的问题就变得尤为凸显,当然,当时的赵云作为当事人是体会不到的。他能体会到的只是不知从哪天起开始失眠,多梦,而梦的唯一情节就是铺货,无休无止的铺货。
而接下来由于睡眠不足的连锁反应便是精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工作绩效自然也无从谈起,因为大学的时候好歹学过一点心理学的课程,赵云知道这种状况死出于一种恐惧,一种已可知的既为可知的将来的恐惧,但是很遗憾,他不知道怎么解决,也不知道这种状况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即便身边的人无数次地告诉他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依然睡得猪一样快,醒得像狗一样早,继续失眠,继续压抑。如果持续下去的话,这个世界上很快就会增加一个抑郁症患者,这不是危言耸听,在赵云看来,诸多职场抑郁症(典型代表为富士康连续跳楼案)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就是赵云不知从何时起产生的一点点诡异的想法―他发现,这个城市诸多大大小小的超市有很多是入不敷出的,说白了,是赔钱的,于是矛盾产生了,一边是责任感,作为公司的助代,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货卖到店里,而且要逐渐增加数量和口味之类,而另一方面,这些店实际上只能卖一点最畅销的红烧牛肉面或者香辣口味。
赵云单纯的脑袋开始胀痛,脑子里好像有两个自己在吵架,一个自己在不停地提醒和告诫自己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另一个自己却在怀着对店老板恻隐之心,一样提醒着他不要想尽办法把更多的货卖到店里去。
往往是凌晨4点就醒来,迷迷糊糊地介于醒与不醒之间,一边是疲惫的身体需要休息,另一边是大脑在积极地活动,拼命地消耗自己的脑细胞,赵云快崩溃了。有时候赵云自己也在想,有没有生意关自己屁事,但很不幸,主观思想从来无法左右潜意识。
可能会有人会讲,没有必要这么麻烦啊,只让这些店卖适销的产品就行了。没错,公司的官方言论也是这样的,叫“把正确的产品卖到正确的通路”,但玄机就隐藏在这“正确的通路”里,公司早就制定了一条标准,根据超市内方便面货架的层板数将超市划分为A、B、C类店,A类店要卖大约5070支单品,B类略少。连最少的C类店也要卖不少于15支单品。所以,很多人所想的根据店内实际销售状况定销售品项是不可能实现的。
延伸一点业代范畴的东西,这和公司制定业绩目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只知道做业务的人的工资是和他销售的产品数量有关系,卖的越多,绩效工资(另一个说法叫提成)就越高。其实不然,上述情况一般只存在于一些刚刚起步的小公司,用高提成来拉动业务的销售积极性,但对于顶益公司这个销售模式已经成熟的公司来讲,营会人员已经能够根据前一年甚至几年的销售数字来对短期内的销售数字做一个比较准确的预估,也就是说,在顶益公司,高绩效工资的状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不会出现的,公司会很有技巧的定一个比你实际销量略高10%20%的目标。这样,就无形中提升了你工作的积极性,这无可厚非,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公司发展必需的业绩成长。
一位美国作家曾经说过:“在你需要获取新的知识的时候,你能从任何渠道获取。”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赵云很快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然后因为无法完成正常的工作而离职,而更严重的是,因为在离开之前没有对这个行业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赵云会对这整个行业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永远无法涉足这个行业。
当然,这种问题不会出现,作为一家成熟的公司,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拉赵云一把。
从业五年,赵云一直把这道坎看得很重,以至于后来赵云组建自己班子的时候,通常会在班组会的时候把这个问题提前讲出来,因为这个问题迟早会出现,且一定会出现。
这个问题如果写成论文,应该叫“个人已经形成的思想价值体系与身份转变中与现实差别的冲突之我见”。
因为赵云左脚从大学毕业右脚就踏进了公司,中间不但没有缓冲反而有不少的煎熬。上面提到的问题就变得尤为凸显,当然,当时的赵云作为当事人是体会不到的。他能体会到的只是不知从哪天起开始失眠,多梦,而梦的唯一情节就是铺货,无休无止的铺货。
而接下来由于睡眠不足的连锁反应便是精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工作绩效自然也无从谈起,因为大学的时候好歹学过一点心理学的课程,赵云知道这种状况死出于一种恐惧,一种已可知的既为可知的将来的恐惧,但是很遗憾,他不知道怎么解决,也不知道这种状况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即便身边的人无数次地告诉他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过去。依然睡得猪一样快,醒得像狗一样早,继续失眠,继续压抑。如果持续下去的话,这个世界上很快就会增加一个抑郁症患者,这不是危言耸听,在赵云看来,诸多职场抑郁症(典型代表为富士康连续跳楼案)就是这么来的。
还有就是赵云不知从何时起产生的一点点诡异的想法―他发现,这个城市诸多大大小小的超市有很多是入不敷出的,说白了,是赔钱的,于是矛盾产生了,一边是责任感,作为公司的助代,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货卖到店里,而且要逐渐增加数量和口味之类,而另一方面,这些店实际上只能卖一点最畅销的红烧牛肉面或者香辣口味。
赵云单纯的脑袋开始胀痛,脑子里好像有两个自己在吵架,一个自己在不停地提醒和告诫自己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另一个自己却在怀着对店老板恻隐之心,一样提醒着他不要想尽办法把更多的货卖到店里去。
往往是凌晨4点就醒来,迷迷糊糊地介于醒与不醒之间,一边是疲惫的身体需要休息,另一边是大脑在积极地活动,拼命地消耗自己的脑细胞,赵云快崩溃了。有时候赵云自己也在想,有没有生意关自己屁事,但很不幸,主观思想从来无法左右潜意识。
可能会有人会讲,没有必要这么麻烦啊,只让这些店卖适销的产品就行了。没错,公司的官方言论也是这样的,叫“把正确的产品卖到正确的通路”,但玄机就隐藏在这“正确的通路”里,公司早就制定了一条标准,根据超市内方便面货架的层板数将超市划分为A、B、C类店,A类店要卖大约5070支单品,B类略少。连最少的C类店也要卖不少于15支单品。所以,很多人所想的根据店内实际销售状况定销售品项是不可能实现的。
延伸一点业代范畴的东西,这和公司制定业绩目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只知道做业务的人的工资是和他销售的产品数量有关系,卖的越多,绩效工资(另一个说法叫提成)就越高。其实不然,上述情况一般只存在于一些刚刚起步的小公司,用高提成来拉动业务的销售积极性,但对于顶益公司这个销售模式已经成熟的公司来讲,营会人员已经能够根据前一年甚至几年的销售数字来对短期内的销售数字做一个比较准确的预估,也就是说,在顶益公司,高绩效工资的状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不会出现的,公司会很有技巧的定一个比你实际销量略高10%20%的目标。这样,就无形中提升了你工作的积极性,这无可厚非,因为这里面包含了一个公司发展必需的业绩成长。
一位美国作家曾经说过:“在你需要获取新的知识的时候,你能从任何渠道获取。”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赵云很快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崩溃,然后因为无法完成正常的工作而离职,而更严重的是,因为在离开之前没有对这个行业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赵云会对这整个行业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永远无法涉足这个行业。
当然,这种问题不会出现,作为一家成熟的公司,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人站出来,拉赵云一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业代这点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业代这点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