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世纪帝国 第一卷 雏鹰展翅 第七章 那一夜

第一卷 雏鹰展翅 第七章 那一夜

目录:世纪帝国| 作者:星空漫游者| 类别:都市言情

    郑宇烦恼了。

    原因很简单,在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之下,他已经开始接受了这个荒谬的太子身份。他喜滋滋地认为,自己貌似很有外交权谋的天分。在穿越的第二天就帮助帝国拿下了黄祸论的发起人,又用一个历史八卦搞定了未来交战国的皇太子,这种能力,这种水平,从《寻秦记》到《篡清》,穿界各位老资格,能及得上自己的,怕还真的没有吧?

    所以他决定深入地挖掘一下这个皇太子的记忆,看看到底能如何施展“大才”。这一挖掘……孤儿,皇帝养子,缺乏威望,花瓶摆设,冷酷无情的皇帝,国内暗流涌动,国外危机四伏……

    一个字,烦;两个字,很烦;三个字,相当烦。

    他草草收了笔,把写好的电文交给身旁的秘书柯山,也就是那个沉稳青年。

    “卓峰,你看看有什么问题。”

    黑框大眼镜在电文上趴了足足五分钟,终于抬起了头,眼镜片上的反光晃得山寨太子双眼微眯。

    “殿下,这个……似乎有点不合您的身份……表功的痕迹,重了点。”

    郑宇双眼再眯。表功?不表功发个屁的电文,还不是为了在便宜老爹面前展示一下能力和业绩?

    他认真地看着对方的双眼。这个人的目光,灰常真诚,确实是发自内心。

    这几天观察下来,此人应该是这个幕僚小组里最有全局观的一个,办事沉稳可靠,不是孟浪之辈。那么他现在这么说,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山寨太子开始回忆二月河小说和经典宫斗剧。他想到了瘸子邬思道,想到了四爷,想到了方苞,想到了康熙大帝。

    是了。皇帝是什么人?自己到底怎么个过程,意义如何,根本不需要炫耀。只要很简单明了地把结果告诉他,说多了,反而显得自己轻浮,不是个成大事的料。看来最近,思想上是有点懈怠了。

    想通了这点,他诚恳地对黑框大眼镜一点头:“卓峰,谢谢。确实是斧凿痕迹重了些,你帮我改一下。”

    他在对面青年的脸上看到了一丝激动。看来,尊卑之分,在这个时代,还是深入人心。

    他起了身,拍拍青年的肩膀:“你办事,我放心。改完直接发出去。”

    郑宇笑了笑,就这样施施然地走了出去,脚步轻快,俨然智珠在握。

    夜色苍然。

    郑宇茫然。

    白天又陪兴高采烈的德皇打了一天猎,而日本正太也死活跟着跑了一天的龙套,三个人玩的倒是尽兴。见缝插针地,郑宇又给德皇陛下灌了不少国产迷魂汤,根据他的观察,德皇现在对中国的好感度,以光荣三国志的衡量,应该从敌意恢复到中立甚至开始偏友好。德皇还特地约了他在明天参加皇室家庭的野餐。虽然郑宇从没指望过德国就此转为支持中国,但只要这位容易冲动的专制君主在感情上对中国有所倾向,再认识到中国未来与德国的一些共同利益和,美妙前景,将来在很多问题上就可以做做文章。

    至于那位日本太子,虽然一直掩饰,但看向郑宇的目光中不经意间流露的默契,已经让郑宇心头大安。虽然这人暂时还派不上用场,但只要中国能在战争中取胜,那日本的事情尽可展望。其实郑宇还有一个猜测,那就是这一切的背后,是否是那位明治天皇的授意?是不是对方为了一旦战败,能够利用这个机缘保住日本皇室的统治?

    但无论如何,毫无疑问地,他,立功了。

    可是下一步怎么办?按照计划,就要回程了。就这么回去了?回去面对国内那些重重杀机,虎狼环伺?短短地绽放了一点光彩,就乖乖地回国去做国务花瓶?

    烦,烦,烦。

    郑宇低声叹了口气。山寨太子,卸下了全部伪装。

    愁肠百转,思来想去,也没个头绪。这个花瓶皇子的记忆,充满了苦涩和灰暗。他能够成为这个所谓的皇子,不过是因为皇帝多年无后,故而收养一个没有后台的孤儿,借以稳定国体,避免内斗罢了。那个小小的孩童,每天孺慕地趴在养母的身前,却要时刻警惕对方肚子里可能的心跳;每一次传来疑似呕吐的声音,都吓得心惊肉跳,寝食不安。重臣的轻蔑,皇帝的暧昧,对未来的无助,让这个少年每一天都生活在山岳般的重压之下。

    郑宇已经想明白了。那位至高无上的铁血皇帝,无非是拿自己当作挡箭牌,防止重臣们为了继承权而明争暗斗。而一旦皇帝有了亲生儿子,或者是明确某位重臣为继承人,自己这个没什么后台和根基的花瓶太子,恐怕随时就会被找个由头牺牲掉!

    太子?可怜的孩子。

    他再次长长地叹了口气,抬头看向星空。

    夜幕中,繁星点点,如同无数双眼睛,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默默注视着这片土地。多少个世纪过去了,一个又一个王朝化作历史的尘埃,可这星空依然,如同从来没有变化过一样。

    一颗流星划过,悄然地,无声无息。

    郑宇感觉自己有了点空灵的味道。一种模糊的感觉,就这样影绰绰地出现在脑海里。

    人生宛如梦幻。

    上一世,糊里糊涂地过了二十八年,一直被命运摆布来摆布去。世上知道他存在,知道他做了些什么的人,恐怕也没有多少。从小是孤儿,熟悉的,不过是孤儿院一起的几个死党,再就是一群酒肉朋友,行里的形形色色,社会上的三教九流,对这些人来说,自己不过是个过客。恐怕网上知道那个D的人,都比现实生活里对他有印象的人多。现在,他从那个世界突然消失了,到底会有几个人怀念他?甚至记得他?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没了,就和从来没有出现在世界上一样。

    那这一世呢?莫名其妙地来了,赶鸭子上架地忽悠了一位大佬和一个正太,然后再度回归花瓶本色,等待强悍的父亲,或者某个上位的权臣在某一天送来一杯毒酒或是一粒子弹?

    记忆中那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强悍身影,那个似乎一切尽在掌握,算无遗策的铁血皇帝,真的就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死吗?跨越时空而来的灵魂,就只有顺着命运规定好的轨迹,和历史上无数雄主的太子一样,落个幽闭或者赐死的结局吗?或者生活在皇帝和权臣的阴影下,从花瓶皇子再到花瓶皇帝,做个人形图章?

    大帝?德国皇帝是个什么货色,未来的大正天皇又是个什么玩意,这两天也算领教了。不过如此,不过如此。一百年后的小职员兼职演艺爱好者,伪军迷和历史小说书友,就不能超越这些货色,演绎出一个五光十色的彪悍人生?

    你是铁血大帝,开国之君,哥就不能做个当代秦王李二爷?

    有几百部历史穿越小说垫底,有数不清的战史,野史,正史,演义和单田芳老师的历史评书为后盾,这个世界上,有谁比哥更了解历史进程?有谁比哥更了解这些时代骄子的性格和秘密?有谁比哥更清楚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的发展趋势?

    哥现在不过是个山寨,山寨的还仅仅是个花瓶太子。但山寨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创出自主品牌。哥的目标,就是主宰自己的命运,主宰国家的命运,要让风云变色,让千秋万载之后,江湖中依然有哥的传说!

    明治大帝?哥就不兴来个郑宇大帝?

    他对着夜空,缓缓竖起了中指,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回了房间。

    他的脚步沉稳,他的霸气四溢,他的声音洪亮,响彻了整个走廊。

    “全体都有,立即召开会议!”

    恍惚间,侍卫居然鬼使神差地喊了一句:“是,陛下!”

    十分钟后,在郑宇的要求下,柯山开始讲解起中日俄三国之间纠葛的来龙去脉,顺带的,郑宇也对这个迷雾之中的中华帝国开始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这个中华帝国,肇始于安南北部,开国皇帝当年只是这个三不管地界的后起之秀,属于黑旗军下属的一支力量,后来借着刘永福莫名其妙的死亡上位,很快就建立了忠于自己的镇国军,以民族主义为号召,利用英法在印度支那殖民扩张上的矛盾,在英国的支持下击败了北上的法国殖民军,趁势占据了柬埔寨和安南北部的广阔领土,又挫败了清军和法军两面夹击的图谋,趁势以“民意”为由北上,席卷了大江以南,随即又以安南内附和“试行新政”的名义,向清朝名义上输款,组建“南洋总理衙门”试行新政,实际上割据了江南,开始大规模地培养精英干部,建立各级政府机构,发展经济,改良文化,推动中国南方一步步向近代化民族国家过渡。

    蝴蝶扇动了翅膀,历史也随之脱离了原有的轨道。

    镇国军北伐的成功暴露了清朝的虚弱,俄国也提前对中国北方生出了更大的野心。借助一八八一年沙皇遇刺后俄国掀起的反犹浪潮,大批俄国犹太人被没收了财产,驱逐出境,而这些人也就成群结队地奔赴了安南顺化地区新设立的犹太自治州。利用这些没收的财产,以及法国财团的贷款支持,沙俄政府于一八八五年正式动工兴建西伯利亚铁路,到了甲午年已经完成了除贝加尔湖路段以外的主体,这也让俄国在远东西伯利亚地区的驻军力量大增。

    甲午年日本战败,俄国动员了远东驻军,并纠结德国和法国对朝鲜进行联合干涉,强迫中国将朝鲜藩属“有偿转让”给日本,而关键时刻,英国人也落井下石,断绝了对镇国军的财政支持,并且催讨债务。中国被迫同意以五百万英镑的价格把朝鲜的宗主权转让给了日本,俄国也趁机在朝鲜攫取了不少好处。自此,在英德法等列强的推波助澜之下,中俄进一步交恶。为了应对东方新崛起的大国,保住西伯利亚和远东领地,俄国不惜以西伯利亚的森林和矿产为抵押,从德法等国进一步争取了巨额贷款,加紧完善西伯利亚铁路,并修建了到塔什干的中亚铁路,大力扩充军事工业,疯狂造舰扩军。而这一切,在一八九八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终于开始如同脱缰的野马。急于获取殖民地转嫁危机的俄国,对于富饶的中国北方边疆,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贪婪。当五年前中国发生了某些事情之后,俄国在海蓝泡首先残杀和驱逐中国侨民,试探中国的态度,妄图进行讹诈。对此,忙于国内建设,积蓄力量的中国政府态度相对克制,进行一定的武力回击之后,没有进一步扩大冲突规模,而是主要采取了宣传手段,在欧美主流社会,着力渲染了俄国的残暴和野蛮,导致俄国狼狈不堪,最终在英美的斡旋之下,以中国撤侨,俄国归还财产和给与赔偿了事。

    至于战后的日本,明里说是政府在幕府遗民的协助下挖掘到了当年幕府倒台前秘密埋藏在赤城山的巨额黄金,此外还得到了德国资本的贷款和投资支持,但根据帝国方面的情报,实际上恐怕还有英国人暗中的资金和物资援助。

    郑宇对此倒并不吃惊。他看过一部叫什么穿越甲午之蝴蝶效应的穿文,记得里面有这个赤城山藏金的情节,当时也百度过,知道确实有这么回事,只是后世一直没有找到罢了,想来在这个时空日本真出了某些义士,面对国家危亡,主动帮助政府获得这些巨额藏金,自己也落些好处,倒也不奇怪。至于英国人……那是玩平衡的老手了,谁弱了就拉谁一把,谁强了就踩谁一头,总之玩了几百年的熟练工种,倒也没什么奇怪。

    显然,发生了这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战争的因子已经埋下。

    近年来,中国国内激进民族主义思潮勃然兴起,对俄开战的呼声在年轻一代,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军人中甚嚣尘上。正好在这个时候,缓过一口气的日本也公然与俄国接近,准备联俄制华,这一下,更是冲了中国人的肺管子。三国都已经是勒紧裤腰带加紧备战,陷入了狂热的军事竞赛,万吨战舰比赛式地下水,造舰和扩军计划一个比一个激进,不知不觉地,三国财政都已经濒临了危险的警戒线,无限制的军备扩张已经到达了临界点,最后剩下的,就是用一场决定性的战争,终结这一切努力,决定胜负。

    借助与德国事实上达成的同盟,俄国把原本驻扎在西部的兵力大量东调,编成三个方面军,分别针对中国的东北,蒙古和新疆三个方向,摆出了鲸吞的态势。日军的六个常备师团屯兵朝鲜,另有六个师团正在北海道进行特别军演,嗣后也可能大部西调。面对这一威胁,建国后一直以精干著称的中国军队,也立刻还以颜色,近期已经用自愿募集的名义,通过基层组织对近三年的退伍兵进行了秘密动员,原本的旅级架子部队迅速扩编为师,装备辎重等源源不断补充进去,陆海军规模几乎是凭空翻了一倍有余!

    面对北方的严冬,三方都在磨刀霍霍,等待春暖花开之时一决胜负!

    可最让郑宇感兴趣的,其实是皇帝这个人。

    从此人崛起以来的表现看,真可谓是洞察国际情势,当年蛰伏在安南北部那个三不管地带,这人居然就巧妙地利用了欧洲当时大规模的反犹浪潮,以帮助犹太人在安南建国为诱饵挂上了犹太财团,并进而联络到了英印当局乃至英国内阁,顺利地成为英国在中南半岛牵制法国殖民扩张的马前卒,并且以安南的少量领土,用帮助犹太人最终建国为诱饵,获取了巨额的资金和技术,物资支持,一步步统一了国家,建国称帝。

    建国之后,在郑宇看来,这人的举动,也是浑然天成,一方面是推行宪政,改革政体,建立西式政权体制,并与中国传统的乡绅自治相结合,搞了地方参政院体制和国会两院体制;另一方面,由于大批的议员由皇帝推荐,再加上他一手打造,一家独大的复兴党,等于实际上把国家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此外,他把在南方推行的那一套新政搬过来,大力兴建铁路,推行三年制义务教育,进行扫盲,整修原有土路,兴建公路,建设中学和大学,培养精英人才,买机器,开厂矿,扩建银行网络,吸收社会财富,利用金融杠杆调剂资金,加速发展,几年之内,国家面貌一新;此外,他还废除了农税,限制了最高地租,用合作社取代了传统的高利贷,取缔了厘金卡子,改为在消费和生产环节统一征税,并利用几个不同的监察机构互相监督,最大限度防止贪污弊政,倒也有些成效,尤其是帝国在农民阶层中的威望,已经是历朝历代望尘莫及。当然,兴一利必有一弊,虽然有甲午年没收的众多旗产,皇产和“保清党”资财,但这一项项的恐怖开销累积下来,国家也已经是债台高筑,赤字累累。再打一仗,恐怕……

    在政权机构内部,这人玩的却是标准的帝王权术。建国后,先是搞了军队政令分离,设国防部,与陆海两总参分权,提高文官地位,压制军人干政,又在海陆两军之间制造隔阂,挑动两军互相竞争,而自己手握最精锐的皇家禁卫军,虎踞京畿和咽喉要冲,并通过亲信直接掌控警政部和最大的情报机构总情局,刺探内外情报。党派方面,皇帝又扶持了宪政党,统一党,民权党之类的在野党牵制复兴党,时不时对体系内的各派力量敲打敲打。就这样,皇帝操纵手下各个力量如同木偶,引他们互相敌视,但冲突却又控制在一定程度内,自己则稳坐最高权威,成为各个力量的仲裁者和争相依附的对象。

    不过,虽然柯山有些语焉不详,但郑宇也察觉,这一套东西似乎在五年前出了点问题,导致上层内部进行了一场大清洗,当时的总理,镇国军最资深的元老重臣,皇帝亲信,被匆匆审判处死,牵连进去的官员甚至军人无数,其控制的情报机构中审局垮台,国防部也从此大衰,而陆海两军却因为协助皇帝清洗叛逆而声势大振。再加上俄国人利用中国内乱搞了个海蓝泡事件,试探中国反应,中俄一度险些开战,军部的势力逐渐压倒了文官力量。

    虽然当时说那些人是犯了叛国罪,勾结外敌出卖国家,但在郑宇看来,无非是某些人认为分赃不公,自己想要上位,搞个二次革命之类,最后君臣反目,皇帝借助这些人与陆海两总参争权落下的仇恨,发动陆海两军协助近卫军和情报机构进行了大清洗。这也是历朝历代开国之后必备的传统剧目了,倒也没什么奇怪。可皇帝为什么偏偏放过了那两位同样是最资深亲信铁杆的元帅,放任对方把持军权?皇帝是准备利用他们打完国战再下手清理,还是有什么顾忌,抑或是真的对他们的忠诚很放心?

    这些,郑宇已经顾不上了。他最大的疑惑,是皇帝的来历。

    对于皇帝,郑宇本来一直在怀疑对方是个穿越者。可听了这些,他又有些动摇。皇帝的眼光显然超越了这个时代统治者的正常水准,可他的帝王权术,却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玩意。更重要的是,皇帝已经……六十五岁了。

    在郑宇看来,穿越者回到过去,是想方设法都要在有生之年尝试一下征服世界的。可这位皇帝,统一南方之后,居然蛰伏了十五年,耐心地培养干部,修筑铁路和道路,兴建工商业,开办银行,普及义务教育,打造新式官僚机器,试行宪政和参议会制度,利用犹太自治州吸收犹太人的资金和技术。一直到了他已经五十五岁,才抓住甲午一战的机会北上统一国家,可随后又是整整十年的种田。

    六十五了。

    郑宇难以想象,即使这一仗打赢了,这人还能在有生之年去尝试统一世界?在这个平均年龄不到四十岁,医学也没那么昌明的时代,六十岁就已经是风烛残年。一战是十年后的事情,皇帝能活到那个岁数吗?况且目前中国的国力,单就经济来说,只是美国的三成,又谈什么称霸世界?

    可如果不是穿越者,这个人所做的这些事情,简直称得上千古一帝了,更难得的是,其思想认识完全超越了中国传统统治者的局限。难道真的是因为从小被卖到了外洋?

    郑宇苦笑一声,看着正盯着自己的众位幕僚,缓缓说道:“我有个想法。我们在德国的事情办完之后,不着急回国。”

    众人一怔。

    “我的计划是……”

    (简单来说,皇帝貌似是个给后人栽树的,但在星空看来,这实在是国家之大幸。中国的崛起,不可以采取和日本一样的策略。日本是小国,无资源,无市场,屁大点三点水的地盘还成天闹地震刮台风,所以基本上日本是打了点底子之后就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国运相赌,一门心思走超常规的邪门路数。以那个时代的标准衡量,中国有人口,有土地,有资源,潜力大,一旦崛起就是列强的劲敌,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走稳扎稳打的道路,不能轻易对外启衅,先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等实力足够了,欧洲的血流的差不多了再搞王道大业。中国只要自己不出乱子,按照一条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完全具备超英赶美的实力。当然,到底皇帝为什么没去冒险,这要到后边才能看清楚了。此外,如果东西列强主动打上门,那是不能退的,退了,国家在立场上就输了,很多野心之人就要拿这个来说事,来搞动作了)

    (另外,为什么帝国自割据南方算起,短短二十五年就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金融体系,市场体系,近代化教育体系,没有犹太人的资金,技术,知识和人才,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个时代中国最缺乏的其实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真正精英,是大批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别的不说,搞教育,按照平均三十个学生一个老师,几百万的老师从天上掉下来?搞银行,建企业,搞近代化专业政府,银行家,专业人员,技术官僚,企业家,天上掉下来?这不是几个留学生的问题,而是批量化的专业人才的问题)

    (为什么犹太人可以利用?19世纪中期的欧洲大革命,暴露了欧洲各国内部矛盾的激化。为了转移内部矛盾,欧洲各国不约而同地再次祭出法宝:反犹。把一切脏水头往犹太人身上泼,告诉老百姓你们的苦日子都是因为犹太人,用这个转移视线。结果就是欧洲犹太人出现两个潮流:第一个是移民美国,去新大陆;第二个是犹太复国主义。当然,还有第三个,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搞的那一套东西,提出用阶级性代替民族性,犹太人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而不是血缘问题,提出无产阶级无国界,用阶级矛盾替代民族矛盾,也就是大家伙留在欧洲搞某主义的事业。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咱们在这里不多涉及这个问题。)

    (美国在19世纪后半段的猛然崛起,固然有南北战争,西部开发的原因,但和犹太移民和犹太资金的大规模进入是有直接关系的。还是那个问题,专业人才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资本也不会凭空产生。在这个时空里,由于皇帝,由于某些因素,中国分享了这个红利,通过一个犹太自治区吸收了犹太人的资金,技术,知识,人才,这符合皇帝的哲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

    (有人说皇帝无后,在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时代怎么可能建立帝国云云。好吧,我承认我不是按照初中历史教材来写书的。请看一看一战结束之前世界政治版图,看看有几个国家是共和制的?强国里只有美国和法国,小国里只有南美的几个国家,其余的英国德国俄国奥匈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挪威塞尔维亚希腊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等等等全部都是君主制。连欧洲那个时候都是君主立宪为绝对主流,怎么中国就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了?另外民主不等于共和,君主立宪可以是非常民主的体制,不懂的去看看现在的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典荷兰,再看看朝鲜。什么民主共和,不过是1907年几次论战后,尤其是清末立宪运动失败后,革命党的言论在国内的舆论界开始占了上风。不懂的,可以看看留日学生里两派论战是什么时期,什么过程。至于辛亥之后的共和国,道理很简单,炮哥要走美国道路上位自己玩集权,也就是军政和训政,宋教仁主张法国议会制是为了自己上位掌握实权架空炮哥,其他民军头领是为了对抗中央搞割据。这和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根本不搭界。老袁搞君宪,第一个倒霉在了得罪了梁启超,导致这人忽悠了学生蔡锷不说还跑到租借写起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道理和共和观念没关系,而是老袁重用宪政专家杨度搞筹安会,又找梁世怡的交通系玩内阁,让自命老袁第一谋主的梁启超很受伤,认为自己木有前途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世纪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世纪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