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世纪帝国 第二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零八章 到劳工中去第一百零八章 到劳工中去

第二卷 鹰击长空 第一百零八章 到劳工中去第一百零八章 到劳工中去

目录:世纪帝国| 作者:星空漫游者| 类别:都市言情

    第一百零八章到劳工中去

    十月七日。

    西山大本营。

    安神沉香在空气中淡淡地流淌,香炉中偶尔有火星一闪。

    这些来自越南质地最好的密香树,经过仔细筛选的上等黄土沈,以油脂多甜味好著称,是世界最顶级的沉香,安神醒脑,自古就是贡品。

    二十八岁的青年团团长廖恩煦却没有多少心思仔细品味,只是全神贯注地面对书案后面的青年。

    他是出生在美国加州华工家庭的客家人。在镇北上统一江南后,广州成为中国另一个政治中心,南方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他的父母在他十二岁那年,也是1889年带着他回到广州。凭借一定的外语基础和工作技能,父母很快就进工厂做了车间班长。

    廖恩煦本人进了新式学堂,成绩优良。到了甲午年镇北上,其他的党发生分裂,孙文等人脱离华夏民主党回国建党与镇合作,另一批党和被镇压的南方会党余孽在后方发动“”,廖恩煦的父母已经做到车间主任,在保护工厂的过程中英勇献身。十八岁的廖恩煦那个时候已经在青年团成为骨干,突然成为孤儿自然是悲痛欲绝。后来皇帝的基金会给他提供了助学金供他在迁移到北京的帝国大学就学社会学,发奋努力的廖恩煦后来又竞选上了学生会主席,最后在二十六岁就做到了青年团总团长。

    廖恩煦是个有大志,也很有些理想主义的人。十八岁失去父母的经历让他坚信一个道理:是让人笑而不是让人哭。他对改变了一家命运,又始终照顾和提携自己的皇帝郑鹰始终抱有感恩,但在美国的少年经历却也对他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面对很多事情都不由自主地进行自己的独立思考。

    作为一个有志于在这个政府中一展宏图的明星干部,公认的后起之秀,他曾经反复推敲和分析过这位新皇帝的言行和政策,却始终感觉有些不得要领。这位皇帝似乎喜欢打着“先帝遗志”的招牌行事,事事扣着大义名分,但所做的事情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你说他专权,可一方面这是战争,一方面他又主动削弱政府的权柄,加强民意代表机关的实权,尤其是把政府财政预算的批准和审核交给民意机关,廖恩煦自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你说他放权,可他又大大加强了中央的权威,尤其加强了对各强力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实际掌控。

    你说他思想言论自由,确实,报纸杂志上对政府有不少批评建议。可另一方面,政府同样在严格监督着舆论媒体。某些恶毒抹黑的,造谣煽动的,不但会遭到其他媒体的口诛笔伐,还可能遭遇一些各式各样的审查,竞争部门,文化管理部门按着各种各样的条例法规,三天两头罚款甚至拘留,也实在是让人心惊胆战。

    廖恩煦暗自揣摩,这位皇帝应该是善于借势的那一种人,借助风潮,占住道德和大义的制高点,让自己的位置不可动摇,暗里实际上却在默默地推动国家做一些循序渐进的改变。只是他确实看不清,这个人到底要把国家引向哪里。 ~

    但至少在现在,他知道忠于这个人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忠于他,就是忠于先皇帝,就是忠于国家,忠于这个民族。

    直到他背离了自己的誓言吗?

    郑宇也在打量着这位青年团的领导者。

    这个青年团,无疑是郑鹰等人仿照另一时空第三帝国的青年团组织打造的民族主义青年组织,也参考了某些共青团和童子军的特色。

    郑宇知道,自己要改变一个国家,根本上是改变这个国家的人,改变他们的思想文化和行为准则,改变他们的道德法制观念。学校,固然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目的是多重的,而且由于鲜明的地方办学特点,以及过于庞大的规模,中枢终归是只能影响,循序渐进地改变。

    而青年团,这个很有精英特色的组织,因为其相对精干,组织严密,有半军事化的特色,却是中枢可以直接掌握和主导的强力组织。

    郑宇对青年团的期望,绝非仅仅是培养“有华夏特色帝国主义接替人”那么简单而笼统,也不是培训后备军官和官僚那么狭隘。这个组织,对他,也对这个国家来说,永远有着多重使命。

    廖恩煦,这个另一时空以廖仲恺之名和那个富有悲彩的刺杀而铭刻史册的人,在郑宇的眼中,即使在这个时空中的中国,也依然无愧于青年中的杰出分子。他聪明而不浮夸,思维敏捷,意志坚定,有献身精神,又有政治手段,而且,有着旺盛的进取心。

    当然,从另一方面,如果进取心过了头,尤其是觊觎某些非分的东西,就是野心。

    但郑宇并不担心。

    走到这一步的他,对于自己的权威已经有了足够的自信。

    在这个国家,能够动摇他地位的,也许就只有许凡。

    但他很清楚,只要自己不犯下某种愚蠢而不可宽恕的错误,许凡就不可能走到他的对立面。

    “仲恺,你看这滇红如何?”郑宇喝了口茶,微笑着说道。

    “好茶,味道浓香醇和,”廖恩煦恭敬地说道,“混着沉香木,更是回味悠长。”

    “这是准备大举出口的,专门针对欧美口味。”郑宇笑了笑,“他们那边就好味道浓,甚至带点刺激性的茶。这个是条形的功夫茶,还有颗粒的,味道更浓。这些日耳曼和斯拉夫人,就喜欢浓烈的。”

    廖恩煦喝了一口,闭上眼睛品了品,点了点头。

    “仲恺,青年团的工作你搞得有声有色,第一团的团务整顿得也见模样,谭复生和江胜这些人说起你也都是赞誉有加。”郑宇笑了笑,转入正题,“现在北面的情况你也知道了,对下一步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

    廖恩煦早有准备,当下肃然说道:“执委会内部刚开过会。下一步的主要任务还是支前。借助这一次战胜的契机,青年团要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宣传教育,发动更多的青年起来引导民意,支持国战大局。”

    “下一步要出境作战,物资和劳动力的供应是关键,我们准备借着这一次的机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费募捐。”廖恩煦双眼放光,显然说起了兴头,“我们还准备帮助政府进行支前宣传,鼓励适龄男子踊跃参加军夫队,提高物资输送的效率。另外,在舆论上头,我们准备发动一次全国性的征文比赛,以国战为中心,弘扬爱国主义思想,鼓励青年学习英雄事迹,以先烈为楷模……”

    等着廖恩煦滔滔不绝地说完,郑宇笑了笑:“不错,这么短的时间内做了这么多安排,你们能着眼大局,一心为国,青年团我可以放心了。”

    廖恩煦肃容说道:“青年团是我中华青年之先锋,自然要以国事为先。”

    “嗯。”郑宇点了点头,过了一会开口问道,“仲恺,除了国战,你们有没有想过其他的?”

    廖恩煦一愣:“其他?”

    “对。”郑宇起身踱到窗前,看着窗外的景色,廖恩煦心领神会地也跟着来到郑宇身后。

    “仲恺,你看看,这个世界是很广阔的,日出日落,所有人每天都在过着自己的生活,有属于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廖恩煦默默地听着。

    “国战固然重要,可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全部。”郑宇的话让廖恩煦心头一动,“国战走到这一步,国家的安全想必不用太担心了。作为普通人,自然也会开始考虑其他的一些东西。作为国家领导者,也自然不能只着眼在眼前这一亩三分地。”

    “也许国战还要打很久,但胜负已定,而这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就在于我们在胜利之后如何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郑宇平静地说道,“青年团是国家的未来,仲恺,你的目光,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眼前的急务。”

    廖恩煦收敛心神,诚心诚意地说道:“是,陛下。”

    “你们这些青年,既然要做青年的先锋,做国民中的先进分子,就不能眼睛走盯着上面。”郑宇的话让廖恩煦又是一愣,“你们在基层的宣传,我是很欣赏的。但我建议你们把工作做得再扎实一些,眼光看得更深刻一些。”

    “这个国家真正的基础,还是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劳动者。”郑宇叹了口气,“可偏偏他们的命运,历朝历代以降却最是无人关心无人挂怀。说着民为本,可实际上统治者关心的只是让这些人吃到半饱,别起来闹事也就罢了。反倒是军队也好,衙门也好,酷吏差役,一切的一切,都在提防着这些草民起来造反。”

    “我们这个政府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压迫民众,而是服务于民众。”郑宇的话让廖恩煦也不由得身子微震,“爱国主义,一切为了国战,是,国家民族的大义,需要底层民众参与,甚至需要他们为国牺牲,保护我们的共同利益。可只是让他们去牺牲,去献身,这样的宣传鼓动,到底能持续多久呢?”

    “仲恺,国战的转折点已到,我们迫在眉睫的危险已经过去了。”郑宇转过头看着廖恩煦,认真地说道,“你们如果真的想把民众发动起来,进一步以更大的热情和努力支持国战,就不要只是下基层做宣传,讲口号。你们要明白,民众真正需要的东西是什么,你们要亲身体验民众的疾苦,知道民众每天的油盐酱醋,和他们心贴心,背靠背。”

    廖恩煦谨慎地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与工会和农会合作,走访基层,收集民意,和他们加强沟通?”

    “对。”郑宇赞许地点了点头,“不过不仅仅是和工会与农会合作,你们的走访调查,沟通交流,不能只停留在工会农会这些社会组织的层面,不能是喝喝茶,开开座谈会,聊聊天了事。你们这些人,很多并不知民间疾苦。如果只是每天看着报纸,在街头发表下演讲,在学校搞搞文学社,你们以后进了政府,也只能是高高在上的老爷;进了工厂,也只能是对着报表发号施令的白面师爷;进了军队,也就只能是在士兵面前官大一级压死人。”

    “你们要到劳工中去,和他们同吃同住,促膝谈心,推心置腹。”郑宇平静地说道,“时间不用长,每次有个三天五天都可以,借助假期也好,形式要多种多样,要形成制度化。到工厂参与劳动也好,对劳工住宅区家访送慰问品也好,农忙季节去田间地头劳动几天也好,你们自己考虑好,拟出一个方案来。”

    廖恩煦认真地点了点头。

    “我就一个原则:你们也好,民众也好,文武官员也好,财阀也好,三教九流,都是平等的。身份的不同,只代表职责不同,并没有贵贱之分。上下级之间是规矩,但并不影响人格本身的平等。”郑宇看着他,表情严肃,“你们不要自诩国家民族的精英看不起民众。朕要的不是奴才,是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以公正和平等的态度做人做事的人才。如果连这些基本的原则都做不到,那也就没必要再留在青年团。”

    廖恩煦神色一凛,发自内心地一鞠躬:“是,陛下。”——

    廖恩煦从来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口头者。

    在另一时空,这位“黄埔之母”主导了广东政府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改革,是平均地权的第一个实践者。为了筹措黄埔校费,他不惜屡次亲自求见掌握实权的桂系军阀,在烟床前边恳求在鸦片中飘飘欲仙的杨希闵签字。他就是这样一个敢于任事的实干家。

    得到了郑宇的命令之后,他马不停蹄地召开了青年团的执委会,两天时间不眠不休碰出了一个总体计划,报经批准之后马上开始实施,又通电各地青年团分团,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行动计划。

    很快,全国上下两百万青年团员已经行动起来。这些精心选拔的优秀青年,在严密的组织之下,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走访厂矿乡村。他们与工人同吃同住,畅谈人生,听取工人们的所思所想,收集他们的意见,写出调研纪要。他们在山村水乡给农民带去城里的小玩意,在乡村小学客串几天教师,和村民们一起啃窝窝头,吃红薯粥,捡拾干牛粪,跟农会的技术员一起搞秸秆还田教育,铡秸秆,怄鸡粪,烧猪食,松土地。

    这些思想开阔,谈吐不凡,又没什么架子的青年很快就和工人农民打成了一片。

    对读书人的敬重在中国民众之中早已根深蒂固,这些淳朴的工人农民看到这些“有大学问的”读书人和自己同吃同住,一起下地劳作,感动之余,很多话也渐渐说了出来。

    民间的一些不适当的政策,地方政府出于媚上搞的很多过头活动,各种形式主义,为了应付上头检查搞的很多劳民伤财的工程,乃至某些基层干部的官老爷做派也都一一被记录在案报了上去。

    另一方面,青年们也亲身体会到了民间的很多实际情况,远远不像书本上那般单纯。

    很多农村保留的陈规陋习,乃至很多残忍的民俗,也让不少人触目惊心。

    比如在一些地方,他们发现对于“进门寡”,即新婚不到百日丈夫便死掉的女人,会实行一种“除晦”的刑罚,以惩治这些“克夫”,“”的女人,用剃刀剃掉其,又用烙铁烧红之后按在阴部,留下其丈夫的名字。

    在一些地方,对“女”的惩罚更是惨无人道,把受罚旅人赤luo身体捆在门板上,用生猪血泡一团金丝线穿在针上,将其一针一针地缝合起来。

    目睹原本和自己言笑不忌,很是淳朴的村民在这一刻简直变身成了地狱恶魔,很多青年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受到了无比强烈的震撼。

    一些地方的贫穷落后也深深地震动了这些青年。贫苦的农村,下地干活往往都是赤身,家里几个兄弟只有一条裤子,来了客人,一人见客几人躲起来只露着头好奇地看着。在一些地方,学生们不得不由当地警备部队派人保护下乡,否则甚至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抢婚”,“走婚”。在珞巴人的地方,还发生了学生被下毒的事情,原因是按照民俗习惯,“毒死别人可以获得他们的智慧和财富”。

    很多没有进入战时管制的厂矿,工人们以两班倒,每天工作十一二个小时,住在猪圈一般的窝棚里,每天下工,累得东倒西歪,在工头处被水从头到脚浇一下,就去睡觉。很多煤矿工人身上带着没弄干净的煤灰就去睡觉,居住的地方简直让人作呕。

    这一切,让很多沉醉在“国战胜利”之中的青年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没有想到,在报纸上鲜花似锦的宣传背后,还有这么多民众生活得如同猪狗一般。而这些淳朴的劳动者却并没有太多的愤怒,最多不过是希望每天能有淋浴,希望多几毛工钱,希望能成个家娶个婆娘。他们觉得世道其实比以前好多了,至少现在自己活得比以前向人,能吃饱,逢年过节厂里给酒肉,还能攒下些积蓄。听说国家在北边打胜了,将来是不是能像甲午年一样参加镇边军移个民?借点饥荒(债务)也值了。

    在这样的碰撞之中,这些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们,逐渐多了些思考,也向上提交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调研资料。

    这一个“到劳工中去”的运动,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制度化的青年社会实践制度,更对未来国家的施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世纪帝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世纪帝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