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无限风光在古城

正文 第四十一章 无限风光在古城

目录: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作者:微醺的木桶| 类别:都市言情

    第四十一章无限风光在古城

    这次聚会(路波觉得称聚会更恰当,颁奖领奖之类只是个顺带)的安排,路波认为还是挺人性化的,第二天还能有南京一日游,总算不是把时间都耗在有些无聊的会场了。一行十来人,编辑部派了李明生和姜晓雅作陪同。

    在招待所的一楼大厅,看到联袂而来的两人,路波促狭地对李叔叔眨眨眼,个中意味李明生当然清楚了,对路波的小调皮,当着众人,李明生也不好表达展现自己的权威,只好当做没看见,想着以后有机会再好好收拾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这是朱自清先生对南京的一段评价,襟江带河依山傍水的南京,集高山、深水、平原于一地,在大城市中殊为罕见,难怪孙中山先生曾称其为一美善之地。作为六朝古都,其历史古迹更是众多。

    路波去南京游玩的机会并不多,只匆匆几趟,看了中山陵、玄武湖、秦淮河夫子庙一带,还有新街口的购物,熟悉自是谈不上的。但并不妨碍他对南京的了解,从历史课本,从爱国教育,甚至从电影画面。还有朱自清先生与俞平伯先生的同题散文,也是留有极为深刻印象的文坛佳话。

    历史上的金陵古城,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厄,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与长安、洛阳、燕京三大古都相比,朱?先生曾言道:“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路波他们去的第一站是中山陵。

    下车步行,远远便能望见巍然耸立的高大祭堂,那长长的阶梯、四围的碧嶂,将那一幢方正建筑高高托起,远望时更见气势之磅礴。而这,与众人虔诚朝拜的心境也很相符。似乎每一个走到此地的人都会不觉间郑重起来,沿途的玩笑和大声的笑语都渐渐稀少。当然也并非一径严肃,毕竟怀着游玩的目的,得到心灵触动的同时,也不愿错过丰腴美景。

    入口处那块花岗石牌坊,因为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二字,成为大家首选的留影点。担任摄影师的姜晓雅服务态度不错,对大家的拍照要求那是有求必应。她动员李明生和路波合影了一张,然后连忙把相机塞到领导手里,也和路波来了张。让路波对她的热情小小感动的同时,又说不出的尴尬。

    路波站在一块石上,姜晓雅则半挨在他身侧,左手搂在路波左肩,然后小弯着腰头挨头倚靠着,右手摆着经典的“V”字造型,并且让路波也摆上……

    “好,别动啊,路波笑得再灿烂一点,眼睛不要眯着,看好镜头……咔嚓!”

    路波觉得李叔叔肯定是故意的,拖拉着折磨自己。因为拐过石坊,穿过青色琉璃瓦顶的陵门,踏上石阶时,李叔叔悄悄凑过来问他:“小家伙,刚刚被美女抱着脸怎么僵僵的很不自然啊,哈哈。”

    若不是考虑到环境不合适,还有温婉的徐阿姨留给自己的好印象,路波怕真要动点手段,让为老不尊的李叔叔来场后院着火的戏码,看他好不好受。

    不过,被姜美女搂着时,背上透过外衣依稀的感觉,让早就熟谙女子体态的路波内心骚动了,特别是鼻端不断闻到近旁传来的阵阵幽香,路波不由得有些心猿意马起来。可是理智又让他不自觉地把头微微疏离开。

    姜晓雅感觉到了路波的不自然,她当然不会想到别的,只以为路波有些怕生呢。还安慰说“自然点啦,小雅姐姐不吃人的”。而路波的解释是“头发刺得痒痒的”。姜晓雅接受了这个说法,从随身带的小背包里拿出个爪状的发夹,把飘散的长发往脑后盘卷了夹住,身手相当利落。

    路波就这么站在石块上,看着,看到姜晓雅挽起长发后露出白皙的脖颈,那如瓷的光华,还真是晃了路波的眼。他从来不知道,女子的脖颈是如此之美,让他不由联想起优雅的白天鹅,还有一汪碧水蓝天。好不容易才回过神。

    当姜晓雅再次靠上他的右肩,耳廓清晰传来肌肤的触感,荡起的是无边翻腾的浪,那温润的滋味,甚至路波怀疑自己感受到了细小茸毛的抚触,激起他阵阵的颤栗。

    “笑得欢快点哦,姐姐可是很崇拜你的,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今天出来呢。”不知情的姜晓雅在路波耳边轻轻说着,却不知那唇间吹起的丝丝细风,对路波是何样一种美好而艰难的煎熬。

    若不是因为自己还是个孩子,她又怎会表现得如此亲密?路波心里清楚得很,可就是这样一份清醒,让他更感痛苦。只因除了这一个14岁的外相,他还是一个三十多岁而且对男女之事食髓知味的正常男人!这短短的不过一分钟,对他不啻是考验,对方发自内心的关心与喜爱,时时提醒着路波,绝对不可做出任何逾矩的动作,连一丁点的涟漪波动都不可流露。哪怕只一丝的被感知,路波觉得那也是一种亵渎!

    想要安于身份的路波,颇有点矫枉过正的意味。平常的孩子面对这样的亲密,至多感觉羞涩罢了,却不会如他那般,表现得太过紧张,仔细观察的话,也许还会觉得有点诡异。

    幸好,已拍毕的众人有的在观望其他地方,即使有看着正拍照这一对的,和李明生一样,只是觉得有趣,却不会真的去想太多。一个小孩子,总是容易让人忽略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姜晓雅看似无所顾忌的对男人警惕之心的丧失。男孩与男人之间,有条天堑。

    无需漫长时间的等待,路波填埋了这天堑。但这一刻,他却必须再亲自将此硬生生划开!

    也亏得只是短时间的接触,拍好照便分开了,旖旎的迷惑在四围苍翠的拥簇下渐渐消散,尤其是一直上达祭堂的长长石阶,考验了腿力,也似有一把锤子,在一下一下地锻炼着心力。

    据说石阶一共有392级,以八个平台分割。平台的设置顺应了山势走向,不过以路波看来,更有休息台的意思,因为每到一个平台,大家都要停一会,平顺下呼吸。有两位稍年长的都已经开始大口喘息,怀疑他们是否能顺利上到最高处。范校长的表现倒还不错,人虽是胖了点,但精神足,似乎力气也不小,一径往上走得颇为轻松。

    机会难得,最后也没有谁轻易放弃,一起站到了犹如宫殿般的祭堂前。穿过三道刻有“民族、民权、民生”的拱门,祭堂门楣上的“天地正气”四字将大家的目光牢牢吸引,然后是堂中那尊中山先生的大理石坐像,如何一个人,能得如此巍峨高峦,能有这般浓稠深潭!

    细细端详底座的浮雕和东西护壁上先生手书的遗嘱《建国大纲》全文,众人尽皆缄默。

    从圆形墓室转出,路波遥望长长阶梯、郁郁苍林,耳畔似有轻轻叹息,又似乎重叠着声声呼喊,路波平静地念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多少不甘不舍不屈不挠萦绕心头,山河家国路,道道骨血刻!那样一个晦暗而沸腾的年代,造就了伟大的情怀,透过阵阵嘶杀呐喊,如钟鼎长鸣,响彻寰宇!这大好河山、朗朗乾坤,多少忠魂英烈,多少梦里故乡……

    虽不能说是第一次,但路波依旧有种震撼的感受,也许下一次有机会再来,依旧会是如此。无人不甘心情愿。

    车开离很远了,一行人的情绪才又重新活跃起来。为文者,心绪终是较其他人敏感些,也许容易悲秋伤春,但也怀揣千秋家国梦,满腔热血并不会少。当初五四运动的风起云涌,不正是一群书生,为理想耿耿而行,头破血流亦不回头!

    再次下车,已是秦淮河畔夫子庙一带,热闹的街头,让气氛更显热乎了。在一家明清建筑风格的酒楼吃了午餐,大家商定下午四点到停车的地方集中,然后可以自由活动了,逛街、品尝美食、赏古迹民居,按各人兴趣择定。

    路波当然不可能一人走,虽然他挺想的,不过范校长肯定不会放行,李明生也不会放心,最后是四个人一起,姜晓雅很自信地表示她对这一带很熟的,玩过多次,自觉当起了领路人,把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李明生给无视了。

    在古时,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所谓“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描写的就是当时秦淮河上的繁华景象。

    看向秦淮河的水,朱自清先生曾形容是“碧阴阴的”,说看起来厚而不腻,于是疑惑是否为六朝金粉所凝。不过路波一点都没能感到,也许是正午日光正盛,漾漾水波有粼粼碎光点染,倒生动了不少。其实路波最想的便是如同诗词描画中那样,乘坐画舫泛波秦淮河上,好好体会一下那时那景那情,希冀能找到彼时的感觉。

    路波曾经不止一次怀想,灯火明亮了水天,坐在悠悠船舷,看远远近近的船儿摇曳的灯,透过夜的雾霭,闪烁的团团晕黄,如梦的迷梦双眼。有渺渺的歌声迢迢飘来,平仄短长不限,或作甜蜜的呓语,或作别离的思念,依凭着微微夜风的吹漾和水波的摇拂,断续着,也撩动着什么,似乎混着了久远的低泣密语……不过遗憾的是,他的建议未得到众人采纳,按姜晓雅的说法,小孩子家的,别那么早学坏,不可爱!而且只有在元宵灯会时夜游秦淮才是美景,平时没啥好看的。

    总是这样,即便已经不复旧日时光,王谢旧墙依旧成巷,秦淮歌女已然绝响。同样作为秦淮文化流传而来,世人的目光终经不住他人的探寻,而躲闪,而偏颇。

    脂粉不巾帼,如是非尔闻。庆小宛不在,叹女儿芳魂。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路过的青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路过的青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