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正文 第六十五章 歌唱梦想的年纪

正文 第六十五章 歌唱梦想的年纪

目录: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作者:微醺的木桶| 类别:都市言情

    自1989年起,台湾滚石唱片的张培仁和制作人贾敏恕就开始深入北京音乐圈,同不少优秀的内地音乐人接触,挖掘人才,寻求合作机会,把滚石音乐从台湾本土壮大扩张至整个华语流行音乐圈。张培仁组建成立的滚石魔岩文化,为处于贫瘠状态的内地流行音乐打了一剂强心针。

    魔岩推出的黑豹、唐朝的两张唱片,在中国音乐圈掀起了一股摇滚乐热潮,而后集合了当时内地数支新锐乐队推出《中国火I》摇滚合辑,更是让“中国火”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并把这些音乐带去了台湾加以推广。

    那一时期出现的众多歌者,其中路波最为欣赏的,还是张楚、何勇以及离开黑豹的窦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魔岩三杰”。路波看过他们与唐朝乐队在香港红?的演唱会,的确堪称“新音乐的春天”,窦唯的电子实验,张楚的FolkRock,何勇的朋克,除了热爱,还是爱,还有禁不住的难过。

    因为在路波真正为这些音乐着迷的时候,窦唯已经封口多年,虽然每年都有作品问世,但音乐风格已经转向先锋爵士、电子和新民乐的领域,早不复当年模样。张楚则在发了个人第三张专辑《造飞机的工厂》后再次开始了流浪,除了偶尔能在合辑中听到零星的几首作品,关于他的音乐已经少有耳闻。何勇更甚,只能在他当初唯一的专辑《垃圾场》中找寻了,那张蕴藏着民谣底蕴的朋克作品集有孩子一样的无忌,无忌中又透着强烈的建设与颠覆的二元情绪,《钟鼓楼》是路波的大爱。

    可是,何勇曾说,“张楚死了,我疯了,窦唯成仙了”,这真的只是一个疯人的疯语吗?路波不知道,他只是感到了深深的难过,他也不清楚这难过,为的是他们,是自己,还是这个社会。

    但那时,真是一个让大大小小各种乐队意气风发的时期!一直以地下音乐形式存在的他们,积蓄了太久的热情和能量,在猛然找到一个出口的时候,这种喷发的剧烈也就可想而知。而这一股摇滚风潮,持续的时间并不很久,只两三年而已,但播撒的音乐种子,却直接或间接影响催生了后来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

    那一时期魔岩文化推出的许多专辑,如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窦唯的《黑梦》、何勇的《垃圾场》、王勇的《往生》,还有地下婴儿、超载、周韧等的作品,成为新一代摇滚乐爱好者的必收专辑。

    但现在是1991年,这把摇滚的火才刚刚开始聚拢一些的薪柴,离真正点燃的火热还很远。

    十月的北京城,躁热的空气,让从清凉的空调间出门的张培仁几乎一阵的窒息。他也没顾上什么形象,一路小跑着进到车里,点了引擎,然后把汽车空调划到了最大档。

    都要十月底了,可气温还不肯降下来,这两天更是热得离谱,跟七八月份比一点都不逊色。时间接近傍晚,其实外面也有些轻风吹拂,不过吹起的都是不愿随日光一同沉下的热浪,还有马路的尘土在跟着轻舞飞扬。

    不要小瞧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刚还感觉很烦躁,但在车内的片刻之后,身体舒适了,心情也随之轻松愉悦起来。把今天拿到的一个带子从包里找了出来,放进卡带口,不知道能否让回宾馆的路显得不那么单调。

    张培仁拿到带子的时候很是惊讶,他没有想到会有人寄Demo带过来,依照平时接触得来的感受,这般主动的还真不多见。究竟是有真材实料撑垫着,还是仅仅胆识过人而已?但不管如何,张培仁对这位信封上署名一个大学地址的“李云飞”的确起了兴趣。

    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可忽视最开始迈出的那一步,勇气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最不可或缺。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一段吉他前奏过后,歌声响起,声音条件不错,只是有点沉着嗓子的感觉。但这本就是一首有些低落的歌,离别的情绪如何高涨才是怪事。一首歌轻轻缓缓地从开始到结束,简单的旋律,与歌词相配后却格外体衬心情,虽然听着难免有点伤感,但整个的感觉极为舒服。

    张培仁看过李云飞随卡带寄出的信,这盒带子一同录了五首歌曲,据说是他的朋友为鼓励喜爱唱歌的他而专门创作的。张培仁猜测词曲作者应该也是位学生吧,作品中有着浓厚的校园气息,以他的年纪听来虽然隔得有些远了,但不能否认,这是一首词、曲、唱相得益彰的佳作。

    一个很不错的开头,让张培仁对接下来的四首兴趣大增,不禁有所期待起来。

    当吉他和弦再次响起,当李云飞还显稚嫩的歌声一次次响起,有时无奈的吟唱,有时安静的悠扬,有时又充满了迷惘,有时还跌宕大气……因为个人的喜好,李云飞弹得最熟练、唱起来也最有感觉的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白桦林》、《白月光》、《青春》和《北京下雨了》这五首。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和水平,李云飞知道毛遂自荐的时候可不能怂了,作品很关键,自信、气势也很重要。

    张培仁在听第二首时,就已经把车停在了路边。他要认真仔细地听,他有种预感,这盘简陋的卡带将会给他无比的惊喜。近半个小时,张培仁听到后来已经完全沉醉了。

    是的,录音很粗糙,人声的音色如何不好就此界定,也谈不上什么演唱技巧;乐器只有一把吉他,显得非常单薄,有几首明显很不合适。但这些外在的表象,根本无法阻碍张培仁对几首歌曲优良质地的鉴定,他甚至觉得用“出类拔萃”来形容都并不为过!

    一直到磁带转动长时间的“沙沙”声,才让张培仁从震惊中舒缓过来。可惜贾敏恕回了台湾,不然他听到后兴奋地跳起来都说不定。张培仁把卡带停下小心取出,仔细放好在包里。这绝对是他此次北京之行的最大收获。

    最近一段日子,对李云飞来说是完全迥异的感受。他并不确定自己走到人前的决定对或是错,只因对音乐对演唱发自内心的喜爱,选择之前也许神情凝重,选择之后却发现,其实很简单,喜欢就好。

    但是对自己的吉他技艺和演唱水平,李云飞自己知道几多斤两。尤其是在迎新晚会唱响了名头之后,他有了更多与其他音乐爱好者的交流,抱着同样纯粹的目的,享受彼此切磋带来的痛快淋漓和各方面的进步提高。路波给出的吉他简谱标注的是音,而李云飞需要注入的是演奏的情绪,弹拨扫切,各式的指法并无真正的高下,只需要找到与歌曲最契合的、最能完美表达词曲意境的方式。

    寄出Demo带后,李云飞更延长了吉他的练习时间,如果可能,他甚至想学路波一样,把所有最基础的都重新学一遍。向文艺社团申请来的练琴室使用时间,每一天他都满打满地使用至最后一秒,若是没有人来使用,他当然不会停下。他还跑到几所艺术院校修习了乐理和演唱课,为将来做到最好的准备尽着每一分可能的努力。

    但他并不想中断大学的课程,起码现在还不需要。

    当张培仁电话约好后,两人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碰头见面。看着面前这位台湾同胞的老总,套着件宽大的文化衫,微胖的身形,戴着副细黑框近视眼镜,铿锵的短发显得很精神,虽然留着胡须,但打理得不显如何张扬。整体来说,给李云飞的印象很不错,并没有担忧过的如何咄咄逼人。而且听他说的带着浓重台湾腔的普通话,感觉稍稍有点好玩的样子。

    而稍有紧张的李云飞,自他从门口进来一直到在对面坐下,张培仁都有细致的观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个书生气十足的年轻人,与前些时候接触到的一些做地下音乐的年轻人完全是两个极端,温文尔雅,有相当好的礼仪修养。就外形而言,足以打个90以上的高分,在帅哥成群的华语流行音乐圈里,绝对对得起观众。再加上对那盘Demo带的欣赏,只要多经打磨歌艺,是个偶像与实力兼具的好苗子。

    初次相谈,彼此多以了解为主。面对着一家大型音乐公司的主管,李云飞尽量让自己表现得从容,谈起对音乐的喜爱,还有在大学的生活,渐渐也放开了情绪。当然,其中也有老成持重的张培仁的刻意引导。

    在张培仁心里,已经很有签下的意愿,不但是因为察觉到李云飞对歌唱的真心喜爱,可以预见到的良好的发展前景,更为他所演唱的那些歌曲的上乘质素。如果说李云飞是个待挖掘的金矿,那么,这些歌曲的作者就是颗钻石,而且是已经过了高明的切割,拥有璀璨夺目的光彩。

    “那些歌都是你的朋友写的?”对那位不愿露面的词曲作者,张培仁的兴趣同样很大。

    “是的,为了帮我凑足一张专辑,他一共挑了十二首给我。”

    “你的意思是说,另外没有录的歌,和这五首比较起来……”张培仁惊讶地问道。

    “嗯,就我个人看来,其实每一首歌都很喜欢,而且风格也是各异。其实说心里话,我朋友更适合在音乐圈发展,他的能力太强大了,我从来没这么佩服一个人的。只是他不愿意,反而把写的歌都拿给我唱。”李云飞听他父亲李明生说起过,路波曾在编辑部唱过那首《祝福》,夸的是没边了。但李云飞相信父亲的话,即使稍有点夸张,但也已经不是简单的好了。可是路波在信中非常明确地写了,他是不会走演唱这条路的。李云飞也理解,毕竟路波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绩,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

    “哦,倒还真是很有个性呢。不知道能否为我介绍认识一下,对于他的音乐作品,我本人也是十分欣赏,如此有音乐才华的人,我这个做音乐这行当的,不拜访一下就太可惜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路过的青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路过的青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