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正文 第九十二章 诗样情怀茶悠然

正文 第九十二章 诗样情怀茶悠然

目录: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作者:微醺的木桶| 类别:都市言情

    她不是个高明的厨子

    喜欢做土豆条蛋花汤

    因为简单

    因为我们都喜欢土豆

    傻傻的香

    冬天,热气裹着毛巾

    把脊背从僵硬中唤醒

    在我们自己够不着的地方

    只要在一起

    就有了依靠

    耐不住无止境的长镜头

    她溜进肥皂剧的包围

    我习惯看半段情爱

    回去继接男主角依旧迷茫的目光

    窗外,林间红影依稀

    在阳光斑斓的街道

    我们的衣着偏于沉默

    身影只牵一点

    在城市中心的爱情广场

    老旧地趟过

    我的每一束诗

    她静静地读,然后

    不置一词

    留一杯热茶在身后

    满屋子的香

    睡觉之前,在洁荧的光照下,几番续水之下,清茶的味道已经淡到极致,但余韵还是在的。日间所见的一对对身影,化成了纸上这一首《我们》。关于爱情,也是生活。

    这样的情景交融,将路波灵魂深处对诗歌的喜爱勾陈起来,那些可爱的有如精灵一般的小东西,成功逃脱了光阴的通缉,更在这片山水中一再推波助澜,贴心合意地泛滥开。

    读诗,然后写诗,当初路波仅仅是为孤独与痛苦寻找出口,后来还间或表达喜悦,时日递增,路波还曾希望在将来,写诗会是一种生活。就像诗人阿毛所说,“在诗歌际遇不好的年代,我仍然/活成了一首好诗。”那真是一个极美好的怀想。

    翻着笔记本,这些日子里倒也涂抹下不少的诗篇。“好羡慕卖烤红薯的/忙时吃干,闲时吃稀/推一座炉子穿街过巷/一路民谣般的热气/一路蜜饯的甜香”,《寒冬》里的羡慕再踏实不过,满蘸着生活麻辣酱,一字一字滚醒舌苔;“在书店时你显得庄重些/而遇到旧书摊/你就很随和地/蹲下来”,在《旧书摊》里怀想那年夏天的老街,在“蹲”下的瞬间,曾不经意的生活琐屑一下子汲足了养分。

    当生活遇见诗歌,就如寻寻觅觅时邂逅一名兰心慧质的女子,爱慕如风,吹皱一池春水。

    对于自己的诗作,路波有自知之明,不过鄙帚自珍而已。从生活的香气,路波能够体悟平凡小人物心灵的丰美,也有对生活挚烈深沉的爱,但若是说到对命运的洞悉和彻悟,还有厚实的生活底蕴,路波是欠缺的,甚至是肤浅的,也许用尽一生,也不定能彻底揭开笼罩生活的千层薄纱。只能在平凡无奇的景象中发现一点诗意,以看似寻常的意象,代替奇崛与尖厉。

    路波喜爱在心底默默诵读自己写下的诗句,其实大声直呼更适合,但不适合这个拥挤的城市。

    在物质魅惑视线、清贫被藏于齿后的时代,人们生活的重心在渐渐偏移,还有多少人去关注那些生存本质的东西?诗歌,曾经革命年代光彩绚丽的一分子,如今已然势微,往后更将遁入小众的角落。但路波不惮于这样逼仄的境况,于诗而言,苦难是一剂极好的催化药。

    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优秀的诗人绝不会少了,路波常有读到并羡慕他们的才气,在他们的某一首好诗里驻足聆听,流连忘返。路波觉得实在不必,因为那些奔忙的人群没有停下来倾听诗歌而感到羞惭和怨恨。要知道,他们都有自己奔忙的理由和目的。当写出这些诗,说出心中的秘密,说出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便是对诗歌彼岸的朝圣登临。

    倚窗望月,星河杳渺若不可见,但无法被真正忽略。路波觉得,诗人,本就是这世界孤独的守夜人。在众人沉睡或沉醉时,保持清醒,独自逡巡于沉寂的大地之上,看星河浩瀚,看万物本相,然后记下心音的真实律动。仅仅一个模糊的轮廓,便如此恢弘壮美。

    读别人的诗,寻求的是心灵的共鸣;读自己的诗,则是一次回眸,自由出入过去与现在,回过头体味从前的温馨,然后在现实中沉稳地走路。真正地融入诗行,其实会发现诗人颇具盖房子的天赋,一首首诗便是一座座妙不可言的房子,把自己的童年风景装进去,把逝去时光里的劳作装进去,把亲人和无限爱意都装进去,甚至把自己的荒芜念想与空虚彷徨也装进去,留给自己或许还有偶尔路过的人,遮蔽一夜风雨。

    路波有读过很多的诗歌著作,名篇佳构遇见不少,当然他也断断续续自己写过一些,但不管过去抑或现在,一直不敢跟别人谈论“诗”为何物。每一次面对一张即将写作的稿纸,他的内心都是严肃而神圣的,那就像一块待种的肥沃土地,需要精心地播下庄稼,让它们分行或者不分行地迎着阳光和雨露拔节。不能亵渎一张白纸的纯洁,这是路波简单的存想。

    “日子是命运摊开的手掌/我们是那掌上/一群小小的东西。”

    夏日的夜,总特别的短。当窗外清脆的鸟鸣唤醒香甜的梦,路波懒懒地摊在床上,真不舍得就此起来。但不愿错过欣赏西湖的晨景,不然就太辜负昨晚睡前默诵近百遍的早起咒言了。

    洗漱后,从苍郁的树林一路缓行至湖畔,微薄的晨曦中,水面如镜,偶有飞鸟点波掠过,惊起圈圈涟漪荡漾开来。晨光里的苏堤仿佛一夜酣眠尚未苏醒,沉淀了太多热闹,也是在为迎接新的热闹做着准备。枝头传来的几声莺啼,才是真正心头所好吧。

    早餐吃得很隆重。路波特地乘车去到知味观,吃到了闻名已久的虾肉馄饨和虾肉小笼,味道还真是不错,鲜香肥美,相当勾引食欲啊。附近一家叫“点点心”的,店面不是一般的小,小得甚至只有靠着吧台的三两把椅子。但是干干净净的招牌讨人喜欢,卖的东西好吃也新奇,除了迷你广式点心,还有油个冬儿、葱包桧等路波听都没听过特色糕点,让贪吃的路波花去不少时间步行回去,这是为了方便消化呢,谁让他对美食诱惑毫无抵抗力,吃撑了啊。

    不过也不是没好处的。上午去了云栖竹径,爬五云山,那都是需要点体力的活,路波一路行来感觉特别轻松,一点都不累。而且,穿行在万竹林间,耳畔有竹叶的沙沙声响,满眼的苍翠,真个是好享受,又哪会累呢。

    下来后走九溪十八涧,随三五行人一同去了龙井村。龙井在杭州不仅是一种茶的名字,还是一个地名,一处有名的经典,一处清幽的好去处,当然也是龙井茶的最早产地。从龙井路进山有一段盘旋的公路,最适合徒步了,踏着轻松的步子在稀疏的树影里行走,呼吸的是隐隐带着些山上茶树清香的空气,相当解乏呢。

    走到龙井村,正好喝上一杯去乏解渴,真是怎一个好字了得!路波听村民介绍说,只有在龙井狮子峰上出产的龙井才可以称为最好的狮峰龙井,而且,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亲手采过茶叶的十八棵“御茶”至今还在那里。

    在农家自行开设的家庭茶室里小憩,询问主人茶水的价格,路波觉得还真不算低,新茶要十元一杯以上,而陈年的普通龙井一般就卖三元。既然到了这里,不喝上一杯好一点的都说不过去。当然,那种上万一斤的极品好茶是不用想的,路波也不相信能在这小院里真能喝到。

    热水注入细长的玻璃杯,看着翠绿扁平的茶叶在透明的杯子里上下翻腾起伏,氤氲水汽柔软地升起,不曾入口便觉沁人心脾,已经沉醉在这茶香中了。不需要什么奇特的掺茶表演,满心满眼的青波碧海,足已。

    路波品尝后觉得真是不错,便让主任按着分量称上一些,挑了做工还精细的竹筒分装好,准备回去后孝敬各路大小神仙。在龙井村买的龙井茶,不是很有纪念意义吗?

    吃过烟熏火燎的农家饭菜,路波在几位游人的指点下,往东走满觉陇杨梅岭去到虎跑。喝到龙井茶怎不联想起虎跑泉呢?路波对品茶并无研究,但好马配好鞍的道理可谓普世哲学,这里也堪可用。

    去虎跑观泉,路波在金山门不久只湖的路边,便看见等候打水的队伍,各式的桶桶罐罐长长地排成了一溜,在一旁等候的人却是不多。路波正感到奇怪呢,却见到有人从后面匆匆赶来,刚好轮到他打水。原来,打水者也有经验了,在占好位之后就离开忙自己的事去了,算准了时间再回来。人们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按着先来后到的顺序打水,没有谁插队、争吵。据说,这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均是如此,这些打水的人,也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不乏美好呢。

    路上听到别人说起泛舟西湖的经历,路波立时兴趣盎然地加入,当了一回听众。乘车回到苏堤时,看看辰光尚早,索性便也问道后坐了回游船。其实游船也是一个“小茶馆”,陈设虽然简陋,但别有情趣。船娘沏好一壶茶,便荡开船桨,悠悠地划开去。

    同游的一对年轻男女一直是头挨着头地靠坐一起,可能是觉得在路波这个明显还是个孩子面前,也没啥好拘束的,反正又不认识。耳鬓厮磨的两人肆意地享受着二人小世界的美好时光,而路波,则完全被忽略不计了。

    路波怎么也是个过来人了,对小两口的亲亲我我一点也不见怪,何况他们都是靠耳语或者干脆眼神交流的,一点不让人感觉讨厌。

    轻舟碧波,?乃声中,一边喝茶一边观西湖美景,真是夫复何求!若是晚来天欲雪,那可就真要问上一句:能饮一杯否?

    也许此情此景之下,喝的是茶是酒根本就无所谓了。

    在湖宾路的一家老茶馆,路波一直呆到八点多,喝茶,倚窗看着西湖夜景,连晚饭都节省了,干脆把点的一些点心糕饼就着茶水啃了,很当饱的。这个,应该叫做“吃茶”吧?

    路波看得出来,杭州人挺爱喝茶的,不仅街面上茶馆不少,看到周围上点年纪的茶客也能揣测一二了。路波注意到,还有人自己带茶杯茶叶的,倒不是啥洁癖或者显摆贵气,因为那杯子只是个积满茶垢的广口玻璃瓶,它的前身说不定是一瓶糖水罐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甜蜜里一家人之后被小心地保留下来,成为主人的茶杯,一直用到现在。对这样的茶客,茶馆老板也没多说什么,照样看座供水,只是宽容地收一毛开水钱。

    这个夜晚,无一丝夏日的燥热,风清幽,水清香,连人也跟着泛起了淡淡馨香,有如眼前的一盏清茗,依身的一面湖水……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路过的青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路过的青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