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正文 第112章 思绪无端在空闲

正文 第112章 思绪无端在空闲

目录:重生之路过的青春| 作者:微醺的木桶| 类别:都市言情

    已经发表的诗作肯定不好拿来用了,免得以后要多费口舌解释。而且娱乐圈有八卦精神的人才实在太多了,指不定就有人能从一点蛛丝马迹追根究底而来,把顶着blue招牌的路波给揪出来。

    当然,现在不发表,说不定以后会专门出本集子。不过想想那得好几年吧,到时他都大学毕业,也不担心会对生活有太大的影响。

    清清冷冷的吉他,和弦变化也不繁复,节奏和缓,适合低吟浅唱。如果身边能有古筝或者扬琴的演奏,路波自觉写起来应该更有感觉。因为最终选定的是一首怀古之作,《十四行.扬州》,是一场梦回的成果。

    仿佛是我梦游时遗落的词语,扬州

    无声冷月牵绕的城疆

    霓虹下的墙,看过繁花落尽

    看转岁月羁绊住一缕

    只是一缕缓缓铺漫的霜

    #

    也曾想,想此刻灯红

    想朝暮人来人往

    想华丽词章拂过青灯红帐

    想青楼不在,想红颜他往

    想谁家流水箫声依然

    #

    莫非,或者定然如此

    当我徘徊纤细水流杨柳垂荡

    从梦中来,往梦里去

    此去经年客,不忍叹

    撷取了众多中国风曲式的编排,低徊反复,甚至还加了一大段婉转的solo,如果能附上一些戏曲唱段就更好了,就像陈升的《北京一夜》,烘托出强烈的复古色彩,让情怀可以有更充盈的传达。

    虽然路波很清楚地知道后世有中国风的流行,但现在来说是否能被接受还有待考验,毕竟时代不同,观念的改变需要很多微妙的契机。也许现在听来,会被认为老旧呢,没有讨好的炫技,新奇的字眼,倒是和七、八十年代的气息更为贴近。

    人的潜力真是不可小觑,在极度逼迫之下,路波的效率高得吓人,一天不到的时间,六首歌就新鲜出炉了。如果哪个词曲创作人有看到,怕得打击到了无生趣的地步了,羡慕嫉妒恨都不足以表达连绵不绝的震惊和颤栗啊!

    一个人,却堪比最顶尖的音乐工作室,不,应该是超越了,试想,即便旗下收罗了众多优秀的音乐创作者,又怎能保证写出的每首作品都在优秀之上?更何况他还只有十五岁!所以,还是把blue的身份藏实了,免得有太多人因不堪打击而直接崩溃。

    十首歌曲,曲风或有不同,但都不是热闹的那种,淡而有味,一直是路波最有感觉的,无论歌曲或者文字。这应该同性格有关吧,冷淡应对显赫,浅淡规避深邃,平淡相看平凡。路波还有着小小的期望,这些歌带有他的祝福和心意,让伤口弥合,给酷暑降温,最好能够在浮躁身上附着些水汽的力量,从危险的高处回到踏实的土壤。

    在回学校途中把歌谱用特快专递寄了,但愿能比平信的速度快点吧。只有交到了李云飞手里,路波心里的不安和愧疚才能够终结,所以只要能快上一刻也是好的。找到的零钱刚好够买上一份《扬子快报》。

    到了宿舍放好东西,施亮很快就被同学拉出去打球了,还有两人可能到得比较早,正在洗衣服,说是刚踢球回来。爱运动的人总这么精力十足的样子,让四肢不发达啥都玩不转的路波颇为羡慕。不过爬到上铺靠着墙悠闲地看看报纸,也是一种舒坦啊。

    报纸上的新闻,每一天看来都有种似曾相识的错觉,就像度过的每一个起伏不大的日子。领导应该都很忙吧,不间断的开会散会、出使或者接见;明星应该个个是劳模,是情圣,要辛苦装束自己四处出镜,要和诽闻斗争到底;国外应该都很乱吧,过马路要小心枪林弹雨,连国家元首都不安稳,弹劾随时可能出现。

    路波一边看一边乐呵,每天都有太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在发生,然后每天又重复得如此有默契,则更是叫人暗爽不已。也许只有副刊的文字才是安静的,也是能够让人安静地细读的。

    在社会版路波看到一则报道,说昨日晚间国外某著名交响乐团在沪演出,演奏了贝多芬、肖邦、莫扎特等巨匠的作品,给沪上听众奉上了一道名品佳宴,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云云。这样的报道司空见惯,连拔高的语句都一个模样。只是在报道的最后,记者不无感慨地说,该场音乐会上座率连四成都不到,与动辄加座一票难求的流行歌星演唱会相比,到场进修外国文化的人士显得特别疏朗。难道高雅艺术的市场已经被通俗音乐蚕食殆尽?文中的批判意味,一点都不含糊呢。

    路波小有不忿,但很快又释然了。因为这样的论调,现在有点新鲜,以后还将泛滥,最后无人问津,这是路波从历史现实主义出发“推理”出的结论。但是对社会评论版某著名作家发的一篇随评很不齿,“随”得太没品,让路波恨得直咬牙,却又觉得那样很无聊!

    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无法忘怀那交响乐的宏伟和快感,那有一种千条江河归大海的俯瞰的气势。有过欣赏交响乐的经历便满足不了solo。solo是小小的伤感,交响乐是大的悲剧;solo是一段插曲,交响乐则是人生。我们俨然不动地,严谨地在规定给我们的小节里行动,合成了巨大的推动的力量。世界上所有巨大的力量全有着严格的组织和谨密的律动。像摇滚、流行曲这样即兴的,随意的,兴致所致的简单的组合,只能引发人身体表层的兴奋情绪。无论它们如何利用电声和金属,震耳欲聋,只能激发人的类似这样带有生理性、动物性的反映。我们日益追求效率地生活,已使我们人性深处的需要,陷于麻木状态。我们没有耐心和细心去体验我们心灵深处的沉睡不醒的需要。我们只感到疲倦,厌烦,苦闷,动摇,这些都需要有震耳欲聋的摇滚来刺激,像垂死的病人要打一针强心剂以苟延残喘。我们还非常懒惰,流行曲对人生浅显的释义正符合我们日益简化的情调。交响乐的时代已经过去,正等待不知何日来临的复兴运动。

    路波感觉相当的无语,照以上的说法,伯牙和子期不就成了一对傻蛋?所谓高山流水,琴瑟和鸣,也不过是个独奏,恢弘气势无从谈起,不过小伤感而已?浅薄的象征?心灵的共鸣是生理性、动物性的反映?天啊,这么有水准的话,说出来真够胆的,不怕被唾沫淹了!

    其实无论交响乐、流行乐还是摇滚乐,都不过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应需应时而生,一时受众的多寡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事物的发展总是波浪起伏式的,既然有期待“复兴”,就表明某家是看到这条曲线的,以此为基点的论述,不得不让人对其目的何在表示怀疑。

    再说了,交响乐早有“高雅”的定位,既如此,又何必吐酸水呢,难道不知世上俗人占了大多数?一个人想要高雅起来,是需要资本的,从骨髓、血脉到细胞都经过长期的熏陶,否则不过一个表象的“伪高雅”而已。做人,终归得量力而行。如何让一位努力赚取生活费的农民工有闲钱去听交响音乐会?是的,流行歌星的演唱会同样也无钱买票,但他至少可以在走过街道的时候,从音像店的音响里听到流行乐、摇滚乐,从这些流于俗气的音乐里找到些乐趣!呵呵,有哪家音像店会放什么交响乐呢?

    更不必说,选择听什么音乐,无非个人爱好,怎么总有人喜欢规定别人和自己一样,不然就是大失望,痛心疾首啊!就像饮食习惯,曾经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吃不到鱼肉荤腥,只好向素食者靠拢;后来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改善了,家庭食谱自然就丰富起来。选择并不是一种冲动,而是相对靠近的一种认同,这是颠不破的真理。

    路波很无辜地发现,自己竟然因了一篇文章而想了那么多,真有够无聊无趣的!唉,还是太单纯了点,骨子里还没成熟起来,像这种动不动就上升到社会高度、人生角度、灵魂深度的言论,过去看到的还少吗?不是说吐啊吐的就习惯了,自己咋就这么不经事呢,一点火就着了,值得反思啊。

    施亮他们满头大汗地跑进来,嬉笑着从进后面的水洗房冲凉起来,一时间水声笑声充满了整个宿舍。路波趴在床上,把刚才的一些想法记录好。不管怎样,无聊的开始也罢,只要能给出个不无聊的结果就好。

    然后结伴去食堂吃晚饭。而只要待会儿走进教室,哪怕穿着宽大的沙滩裤、趿着双拖鞋,从拿起笔捧起书开始,一颗心便得回归到学习。天色尚未暗墨,老秦还没过来在前面坐镇,可所有人都已自觉地进入了学生的角色。

    顾看四周,路波发现,不单是住校生,连住在附近的走读生都多数来了。或许效率存在差异,但每个人的认真投入的程度却是无差别的――真希望老天能按照学习态度来评定成绩,那样的话,即使有人高考落榜也不会怨天尤人,可以少却多少人间的悲痛。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书写,密集的“沙沙”声,仔细听来,感觉很像一首交响乐呢――路波为自己无稽的想法感到很过意不去,看来下午受到的影响真不小,把自己引去了岔路口。

    赶紧回来,把那什么家的丢远远的!思想这东西其实挺危险的,嗯,以后得注意时刻小心,规避远离。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生之路过的青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生之路过的青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