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思想的战争
目录:最大与最小| 作者:黑色的眼睛| 类别:历史军事
和希特勒有点初步沟通后,有些底气不足的尧明首先想到的就是寻找原子弹之父,二十一世纪最着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当然,这件事情必须瞒住希特勒。对希特勒的政策嘛,自然要“观其言,听其行”,长期考察。
爱因斯坦虽然是犹太人,但他毕竟在德国长大。尧明幻想着借一点香火之情,把爱因斯坦拉入自己的阵营,暗中帮助自己策划原子弹项目。
结果让尧明非常失望。他无奈地发现在纳粹政府的煽动下,德国科学家组成了一个“反犹太科学”的团体,正在围攻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犹太科学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士兵在与比利时抵抗组织的战斗中,导致了着名的KatholiekeUniversiteitLeuven(Leuven天主教大学)的图书馆失火。因为这所古老的大学的名字中有“天主教”字样,就被大英帝国的战时宣传机构利用,广泛宣传德国进行了“刻意”的大规模战争暴行。大英帝国的媒体毫无根据地指控德国士兵将修女钉死在门板上,把儿童的手臂砍下来等近乎疯狂的行为。战后证实,这其实只是因为该图书馆年代太久,容易失火。而在战争中,又无法展开有效的救援活动。
在战时,由于盲目相信大英帝国宣传机构的指控,由8名着名的英国科学家联名,写了一封严正的抗议信。而战时的德国当局则出动了16名科学家,对大英帝国的指控进行反击,认为这种指控严重地侮辱了德国文明和德国文化。最终,这种冲突爆发成了两个国家之间的科学界之间的战争,并号称“人类思想之战”(WarofMind)。一段时间内,德国科学界竟然拒绝用英文发表任何科学论文,还将各种英文的科学术语改成德语。这在德国科学界造成很大的困难,并使得德国科学界与世界孤立。在这次科学界的战争中,德国科学界实际上是失败者,大量的在德国进行研究的其他国籍的科学家纷纷离开德国。这种损失是无法计量的。在这次欧洲的科学界战争中,美国则趁机以其优越的移民政策,吸纳了欧洲大量的科学人才。
在德国战败后,战胜国加在德国身上的沉重的《凡尔赛合约》使得德国科学界更无法直接伸冤。
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发明了狭义相对论。在1905年左右,他论证了光线可以在穿过天体时,因为天体的吸引力而产生偏移,并修正了牛顿关于光线偏移的计算。这在理论物理学上,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测。在1912年,德国科学家ErwinFinlayFreundlich提出了可以通过观察日全蚀来验证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在当时的物理条件下,这种预测是无法完全证实的。相反,在1913年和1915年,两次天文学观察的结果都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预测。这使得爱因斯坦非常沮丧。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延了各种天体观察的科学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修正了自己的理论,将预测的光线偏移量扩大了一倍。在1917年和1918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的两年内,没有受到战火影响的美国在加州的天体学观察中,都否定了爱因斯坦的论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1919年,英国科学家领导的天体实验观察队却宣布通过观察日全蚀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英国科学界对爱因斯坦大肆宣传,将他捧到了物理学最高成就的位置,并将他与牛顿相比较,让他享誉全球。
然而,德国科学家对大英帝国这种行径感到非常愤怒。他们用数学公式证明了日全蚀实验的误差很大,与爱因斯坦预测的光线偏差在同一数量级,根本不足以证实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当时,德国有一大批科学家,在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方面,对自然科学有着杰出的贡献。英国科学界把一个人捧到了接近神的地位,趁机把一大批德国科学家对人类杰出的贡献压下去了。在当时饱受战争创痛和《凡尔赛合约》压制的德国人眼中,这无疑是另一次“大英帝国的宣传阴谋”。在1920年代德国又经历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当纳粹政府掌权后,德国科学家就选择了他们认为是大英帝国帮凶的犹太人进行攻击。他们的矛头首先指向了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自身的成长也在德国,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他在德国获得的知识自然有不少的联系。爱因斯坦的很多理论都借鉴了当时已经存在的物理学发明,爱因斯坦最大的能力在于将这些发明用一种在他的想象中,完美的统一理论去解释。爱因斯坦早期的数学能力并不足,他还得到了在德国工作的数学家MarcelGrossmann的慷慨帮助,向他介绍了非欧几何,才得以解决其相对论中的关键数学计算问题。当然,在1930年代。因为政治上的对立,这些事实在德国以外都很少提及。
爱因斯坦是一个完全异类的科学家。他因病没有能获得德国的高中毕业学位。他在年轻时,想进入瑞士理工学院,却没有通过考试。当然,如果细查考试成绩的话,他当时已经显示出数学和物理学上的天赋。他后来没有能找到一份教师工作,却通过朋友的帮助,进入了德国Berne联邦专利局工作。他在专利局表现出的才华也较平淡。这一系列经历,使得他很难得到“正统的”科学界的承认。
在学术上,爱因斯坦与当时在德国享有盛誉的量子力学物理学家NielsBohr(波尔)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爱因斯坦声明:“我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他不相信支持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则。根据测不准原则,量子的动量和位置是一个概率,而不是一个可以准确测量的值。在原时空,量子力学被最终证明是正确的,而爱因斯坦则错了。有趣的是,在爱因斯坦努力地寻求一种完美地解释宇宙规律的同时,他自称并不相信上帝。在原时空,他浪费了很多精力,试图论证他的广义相对论,却没有得到成功。
爱因斯坦从一个科学家,成为英国科学界吹捧和德国科学界攻击的焦点,却不是因为这些科学界的因素,其中暗藏着很多政治原因。
爱因斯坦在17岁时,曾经为了逃避服兵役,放弃了德国国籍。在政治观念上,他还是一个**同情者。很多德国人不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真正原因,他们普遍相信德国的战败是因为“犹太人软化了德国人的决心”,“**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搅乱了人心”。爱因斯坦正是这种犹太人的典型。
这场对犹太人的学术战争是毫无意义的。这种科学界的争斗让德国科学界在世界上变得孤立,使得德国流失了大量科学人才。
尧明只好根据自己在原来的时空学习到的一些物理知识,在德国的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替爱因斯坦辩护。尧明万万没有想到来到这个时空后,要作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阻止一场科学界的战火的蔓延。
首先,他大胆断言,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但他也同时指出,要验证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当时的科学实验条件还不够,至少需要再等十年二十年,才可以真正地验证他的理论。从这一点上来说,爱因斯坦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理论大多出于其天才般的逻辑推断能力和非凡的想象。
尧明也同时指出,他完全相信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同样,量子力学更加难以被实验验证。尧明相信在从纯粹的学术争论的角度,在很多年以后,爱因斯坦-波尔的争论结果将证实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否定是错误的。
尧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称赞爱因斯坦在学术上比英国的牛顿还伟大。当然,尧明解释道,这种比较只是一个笑话,是豪无意义的,跨越时空的人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学术挑战,也承袭了不同的学术背景,根本无法比较。
也就是说,爱因斯坦无法与牛顿比较,也无法与同时代的其他德国科学家直接比较。即使他个人非常伟大,这也绝对不代表他一个人的光芒就可以覆盖整个德国科学界的成就。
尧明指出,为一个时代评出一个“最伟大的科学家”,其实是一种“造神运动”。科学界如此广泛的领域,在每一个领域都有无数杰出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用一个人去代表科学家是可以的,但爱因斯坦是一个异类的科学家。他能代表科学家们需要的推理和想象能力,但他显然无法完全代表科学家们需要的学术积累、严谨、用实验印证一切和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精神。把爱因斯坦塑造成科学殿堂里的一个神,对科学的精神只能是一种非常狭义的解释。
尧明非常坦率地指出,德国科学家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去质疑爱因斯坦在科学界的伟大贡献的话,是非常错误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属于全人类,远远高于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争夺的国际政治。将科学家卷入政治漩涡中,是一种侮辱科学的可耻行为。这种错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大英帝国和德皇帝国都犯了。历史已经过去了,没有必要再争议究竟谁先犯下这种错误,最重要的是,德国还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样,成为世界上科学家的自由王国,德国的科学土壤,还将培养出更多的类似于爱因斯坦的科学家。尽管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尽管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籍,尽管他作为一个科学家,对人类社会复杂的社会政治抱有非常天真的幻想,他在科学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都将使得他成为在德国最受欢迎的人之一。
尧明指出,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还一直受《凡尔赛合约》阴影的影响。在那种历史阴影下,无助的德国科学界,徒劳地攻击一个某些政治势力造就的科学界的“神”,其实是整个科学界的悲剧。作为德国总理,为这种悲剧感到遗憾。但现在,感谢国际社会的认同,德国已经走出了历史的阴影。尧明最后呼吁全世界的科学家相互谅解,将争端局限在学术范畴,共同为人类造福。
当然,尧明的文章是以希特勒的名义发表的。在想象中,希特勒会被气得暴跳如雷。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希特勒根本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只有小学毕业的希特勒特别不愿意与那些“高深莫测”的科学家打交道。让科学家围攻爱因斯坦,自然是出于纳粹的歧视犹太人的政策。就希特勒个人来说,把科学家们支使去攻击爱因斯坦,也是为了让自己“耳根清净”。
希特勒得意地哼着“德国十八摸”,调侃道:“看看我们德国科学家怎么收拾你!”他以己度人。在他的想象中,与科学家打交道是比女人生孩子还困难的事情。他也不想想,尧明要真的被逼无奈,完全可以往“希特勒”头上一甩了事。
其实,大英帝国一直在全世界大力宣传牛顿等英国科学家。作为推广物理学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然而其另一层面的含义,也是为了大英帝国成为世界的政治领袖制造气氛。物理学只是浩瀚的科学大海中的一部分,它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被大英帝国过渡夸大了。在1930年代,科学发达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并“理所当然,不可不然”地具有支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权利。
很多中国人,曾经批评中国政府把运动员和国家政治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人类历史的一个过程。中国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的,应该很容易理解。理解万岁!
在美国,尧明曾经听到过民间的一个传说。据说邓小平在收回香港问题与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谈判的时候,撒切尔夫人说道:“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否,在于这个民族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的确,大英帝国带动了现代工业革命,对人类确实具有很大的贡献。据说当时邓小平回答道:“一个对人类文明有巨大贡献的民族,却要靠鸦片去敲开他国的大门。这是否是在文明的外衣下面,包藏着最贪婪的**呢?”。据说撒切尔夫人因此在**的台阶前,摔了一个大跟斗。当然,尧明很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
爱因斯坦虽然是犹太人,但他毕竟在德国长大。尧明幻想着借一点香火之情,把爱因斯坦拉入自己的阵营,暗中帮助自己策划原子弹项目。
结果让尧明非常失望。他无奈地发现在纳粹政府的煽动下,德国科学家组成了一个“反犹太科学”的团体,正在围攻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犹太科学家。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士兵在与比利时抵抗组织的战斗中,导致了着名的KatholiekeUniversiteitLeuven(Leuven天主教大学)的图书馆失火。因为这所古老的大学的名字中有“天主教”字样,就被大英帝国的战时宣传机构利用,广泛宣传德国进行了“刻意”的大规模战争暴行。大英帝国的媒体毫无根据地指控德国士兵将修女钉死在门板上,把儿童的手臂砍下来等近乎疯狂的行为。战后证实,这其实只是因为该图书馆年代太久,容易失火。而在战争中,又无法展开有效的救援活动。
在战时,由于盲目相信大英帝国宣传机构的指控,由8名着名的英国科学家联名,写了一封严正的抗议信。而战时的德国当局则出动了16名科学家,对大英帝国的指控进行反击,认为这种指控严重地侮辱了德国文明和德国文化。最终,这种冲突爆发成了两个国家之间的科学界之间的战争,并号称“人类思想之战”(WarofMind)。一段时间内,德国科学界竟然拒绝用英文发表任何科学论文,还将各种英文的科学术语改成德语。这在德国科学界造成很大的困难,并使得德国科学界与世界孤立。在这次科学界的战争中,德国科学界实际上是失败者,大量的在德国进行研究的其他国籍的科学家纷纷离开德国。这种损失是无法计量的。在这次欧洲的科学界战争中,美国则趁机以其优越的移民政策,吸纳了欧洲大量的科学人才。
在德国战败后,战胜国加在德国身上的沉重的《凡尔赛合约》使得德国科学界更无法直接伸冤。
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发明了狭义相对论。在1905年左右,他论证了光线可以在穿过天体时,因为天体的吸引力而产生偏移,并修正了牛顿关于光线偏移的计算。这在理论物理学上,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预测。在1912年,德国科学家ErwinFinlayFreundlich提出了可以通过观察日全蚀来验证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在当时的物理条件下,这种预测是无法完全证实的。相反,在1913年和1915年,两次天文学观察的结果都否定了爱因斯坦的预测。这使得爱因斯坦非常沮丧。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延了各种天体观察的科学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修正了自己的理论,将预测的光线偏移量扩大了一倍。在1917年和1918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的两年内,没有受到战火影响的美国在加州的天体学观察中,都否定了爱因斯坦的论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1919年,英国科学家领导的天体实验观察队却宣布通过观察日全蚀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英国科学界对爱因斯坦大肆宣传,将他捧到了物理学最高成就的位置,并将他与牛顿相比较,让他享誉全球。
然而,德国科学家对大英帝国这种行径感到非常愤怒。他们用数学公式证明了日全蚀实验的误差很大,与爱因斯坦预测的光线偏差在同一数量级,根本不足以证实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当时,德国有一大批科学家,在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方面,对自然科学有着杰出的贡献。英国科学界把一个人捧到了接近神的地位,趁机把一大批德国科学家对人类杰出的贡献压下去了。在当时饱受战争创痛和《凡尔赛合约》压制的德国人眼中,这无疑是另一次“大英帝国的宣传阴谋”。在1920年代德国又经历了世界经济大萧条,当纳粹政府掌权后,德国科学家就选择了他们认为是大英帝国帮凶的犹太人进行攻击。他们的矛头首先指向了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自身的成长也在德国,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他在德国获得的知识自然有不少的联系。爱因斯坦的很多理论都借鉴了当时已经存在的物理学发明,爱因斯坦最大的能力在于将这些发明用一种在他的想象中,完美的统一理论去解释。爱因斯坦早期的数学能力并不足,他还得到了在德国工作的数学家MarcelGrossmann的慷慨帮助,向他介绍了非欧几何,才得以解决其相对论中的关键数学计算问题。当然,在1930年代。因为政治上的对立,这些事实在德国以外都很少提及。
爱因斯坦是一个完全异类的科学家。他因病没有能获得德国的高中毕业学位。他在年轻时,想进入瑞士理工学院,却没有通过考试。当然,如果细查考试成绩的话,他当时已经显示出数学和物理学上的天赋。他后来没有能找到一份教师工作,却通过朋友的帮助,进入了德国Berne联邦专利局工作。他在专利局表现出的才华也较平淡。这一系列经历,使得他很难得到“正统的”科学界的承认。
在学术上,爱因斯坦与当时在德国享有盛誉的量子力学物理学家NielsBohr(波尔)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爱因斯坦声明:“我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他不相信支持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则。根据测不准原则,量子的动量和位置是一个概率,而不是一个可以准确测量的值。在原时空,量子力学被最终证明是正确的,而爱因斯坦则错了。有趣的是,在爱因斯坦努力地寻求一种完美地解释宇宙规律的同时,他自称并不相信上帝。在原时空,他浪费了很多精力,试图论证他的广义相对论,却没有得到成功。
爱因斯坦从一个科学家,成为英国科学界吹捧和德国科学界攻击的焦点,却不是因为这些科学界的因素,其中暗藏着很多政治原因。
爱因斯坦在17岁时,曾经为了逃避服兵役,放弃了德国国籍。在政治观念上,他还是一个**同情者。很多德国人不明白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的真正原因,他们普遍相信德国的战败是因为“犹太人软化了德国人的决心”,“**在战争的关键时刻搅乱了人心”。爱因斯坦正是这种犹太人的典型。
这场对犹太人的学术战争是毫无意义的。这种科学界的争斗让德国科学界在世界上变得孤立,使得德国流失了大量科学人才。
尧明只好根据自己在原来的时空学习到的一些物理知识,在德国的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替爱因斯坦辩护。尧明万万没有想到来到这个时空后,要作的第一件事情竟然是阻止一场科学界的战火的蔓延。
首先,他大胆断言,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正确的。但他也同时指出,要验证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当时的科学实验条件还不够,至少需要再等十年二十年,才可以真正地验证他的理论。从这一点上来说,爱因斯坦无疑是一个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理论大多出于其天才般的逻辑推断能力和非凡的想象。
尧明也同时指出,他完全相信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同样,量子力学更加难以被实验验证。尧明相信在从纯粹的学术争论的角度,在很多年以后,爱因斯坦-波尔的争论结果将证实爱因斯坦对量子力学的否定是错误的。
尧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称赞爱因斯坦在学术上比英国的牛顿还伟大。当然,尧明解释道,这种比较只是一个笑话,是豪无意义的,跨越时空的人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学术挑战,也承袭了不同的学术背景,根本无法比较。
也就是说,爱因斯坦无法与牛顿比较,也无法与同时代的其他德国科学家直接比较。即使他个人非常伟大,这也绝对不代表他一个人的光芒就可以覆盖整个德国科学界的成就。
尧明指出,为一个时代评出一个“最伟大的科学家”,其实是一种“造神运动”。科学界如此广泛的领域,在每一个领域都有无数杰出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用一个人去代表科学家是可以的,但爱因斯坦是一个异类的科学家。他能代表科学家们需要的推理和想象能力,但他显然无法完全代表科学家们需要的学术积累、严谨、用实验印证一切和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精神。把爱因斯坦塑造成科学殿堂里的一个神,对科学的精神只能是一种非常狭义的解释。
尧明非常坦率地指出,德国科学家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去质疑爱因斯坦在科学界的伟大贡献的话,是非常错误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属于全人类,远远高于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争夺的国际政治。将科学家卷入政治漩涡中,是一种侮辱科学的可耻行为。这种错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大英帝国和德皇帝国都犯了。历史已经过去了,没有必要再争议究竟谁先犯下这种错误,最重要的是,德国还应该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样,成为世界上科学家的自由王国,德国的科学土壤,还将培养出更多的类似于爱因斯坦的科学家。尽管爱因斯坦是犹太人,尽管爱因斯坦放弃了德国籍,尽管他作为一个科学家,对人类社会复杂的社会政治抱有非常天真的幻想,他在科学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都将使得他成为在德国最受欢迎的人之一。
尧明指出,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还一直受《凡尔赛合约》阴影的影响。在那种历史阴影下,无助的德国科学界,徒劳地攻击一个某些政治势力造就的科学界的“神”,其实是整个科学界的悲剧。作为德国总理,为这种悲剧感到遗憾。但现在,感谢国际社会的认同,德国已经走出了历史的阴影。尧明最后呼吁全世界的科学家相互谅解,将争端局限在学术范畴,共同为人类造福。
当然,尧明的文章是以希特勒的名义发表的。在想象中,希特勒会被气得暴跳如雷。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希特勒根本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只有小学毕业的希特勒特别不愿意与那些“高深莫测”的科学家打交道。让科学家围攻爱因斯坦,自然是出于纳粹的歧视犹太人的政策。就希特勒个人来说,把科学家们支使去攻击爱因斯坦,也是为了让自己“耳根清净”。
希特勒得意地哼着“德国十八摸”,调侃道:“看看我们德国科学家怎么收拾你!”他以己度人。在他的想象中,与科学家打交道是比女人生孩子还困难的事情。他也不想想,尧明要真的被逼无奈,完全可以往“希特勒”头上一甩了事。
其实,大英帝国一直在全世界大力宣传牛顿等英国科学家。作为推广物理学来说,其意义是很大的。然而其另一层面的含义,也是为了大英帝国成为世界的政治领袖制造气氛。物理学只是浩瀚的科学大海中的一部分,它对人类进步的贡献被大英帝国过渡夸大了。在1930年代,科学发达就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并“理所当然,不可不然”地具有支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权利。
很多中国人,曾经批评中国政府把运动员和国家政治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人类历史的一个过程。中国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作的,应该很容易理解。理解万岁!
在美国,尧明曾经听到过民间的一个传说。据说邓小平在收回香港问题与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谈判的时候,撒切尔夫人说道:“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否,在于这个民族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的确,大英帝国带动了现代工业革命,对人类确实具有很大的贡献。据说当时邓小平回答道:“一个对人类文明有巨大贡献的民族,却要靠鸦片去敲开他国的大门。这是否是在文明的外衣下面,包藏着最贪婪的**呢?”。据说撒切尔夫人因此在**的台阶前,摔了一个大跟斗。当然,尧明很怀疑这个传说的真实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大与最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大与最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