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奥运准备:尧明Pk戈培尔
目录:最大与最小| 作者:黑色的眼睛| 类别:历史军事
在回总统府的路上,希特勒没有再哼小调,一直在沉思中。戈培尔很突兀地坚持要与“元首”坐一辆车,有事情商谈。作为外交部长,他的要求稍微有点逾越。但想到他对希特勒的忠诚,尧明也就答应了。
车上,戈培尔脸上阴晴不定。他想了想,主动地开始向尧明汇报起奥运会的准备情况来。1936年,德国一直在精心地准备着即将于1936年8月在柏林召开的奥林匹克盛会。戈培尔是奥运会的主办国组织者。
戈培尔小心翼翼地汇报道了关于犹太人问题的处理。为了配合柏林奥运会,在整个德国,他已经安排抹去了各种歧视犹太人的宣传招贴。“犹太人恕不招待”的牌子也悄悄地从店铺、旅馆、啤酒馆和公共游宴场所取了下来,对犹太人宗教活动的禁令也暂时解除了。座车在柏林的长街上穿行,宁静的夜晚显示着一片和平。
显然,戈培尔在试探尧明,希望了解“元首”的举措是一时兴致来了,开始作秀,还是真的有长远打算。尧明对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最讲究公正的科学家都卷入了攻击犹太人的活动中,说明这是一个不可能迅速根除的问题,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策略。尧明于是对戈培尔打了哈哈,让他所有的疑问都继续憋在心里。
戈培尔道别时,眼中的神色非常复杂,表情也显得阴森森的,让尧明感到非常不舒服。戈培尔瘦瘦小小的,整个人就好像一个浓缩的“恨”字。在原时空,他将德国的远程导弹命名为“复仇”系列——着名的V1和V2导弹,其中V字来源于英文Vengence(仇恨)。在当时,德国的战争原料极其紧缺,希特勒却将大量的材料用于制造V系列导弹,削弱了德国的防御能力。
尧明决心让德国远离仇恨,自然就不想用戈培尔这样的人。尧明有一个做人的原则,就是不能与心理过于负面的人长期交往,以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这件事情也不能直接告诉希特勒。希特勒绝对相信戈培尔的忠诚。戈培尔对希特勒的影响很深。
尧明开始在纳粹人物中,选择可以替代戈培尔的人选。其中一个是纳粹党的副元首,曾经在监狱中帮助希特勒完成《我的奋斗》的鲁道夫.赫斯。
对鲁道夫.赫斯在原时空的经历,尧明曾经洒下过几点鳄鱼眼泪。在原时空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同时,他自己驾驶飞机降落到了伦敦,希望和大英帝国达成和议。
在历史记载中,经过大英帝国的审讯,赫斯根本不能代表纳粹政府官方,所以大英帝国不予理会。丘吉尔下令对他秘密隔离,并指示:“要从他口中尽可能掏出所有的有用的情报”。他被交给了英国MI6(英国秘密情报局,着名的间谍007隶属的部门),在那里几乎被审讯逼疯。战后他被判处终身监禁,最后于1987年于监狱中自杀。
根据历史记载,英国全面否认了德国曾经有过“讲和”的企图。大英帝国宣称,赫斯在1941年来到英国的时候,他已经失宠,远离了希特勒的权利中心。
让尧明感到疑惑的是,赫斯的动机是为了和平。既然他已经远离了希特勒的权力中心,不能代表纳粹政府官方,那么他就并没有犯下真正的战争罪行,大英帝国凭什么判处他终身监禁?
不管历史学家怎么解释,那次行动的真正背景是一个迷。也许那是希特勒那次行动确实抱有诚意。也许丘吉尔需要一个同盟国的绝对的胜利,而不管这种胜利需要什么样的代价。
总之,尧明对鲁道夫.赫斯的个人经历感到悲哀。即使最终没有成功,他个人所作的努力也代表了一种勇气,一种和平的愿望。如果大英帝国考虑了鲁道夫.赫斯的提议的话,也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根本不用如此惨烈。
另外一个人则是德国青年团领导人巴尔杜.冯.席腊赫。他是一个深具有同情心的德国人,他的母语是英语,他自身还是一个诗人和作曲家。他的祖先曾经参加过美国《独立宣言》的签字。他曾经写信反对过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政策。
第二天,心中忐忑不安的戈培尔又打电话来,要求会见。经过一夜的思考,尧明也已经胸有成竹。他索性要戈培尔带领有关人员,召开一个奥运组织讨论会。同时,尧明让秘书打电话,邀请鲁道夫.赫斯和巴尔杜.冯.席腊赫列席。
戈培尔带来了德国奥运常委会的班底,包括卡尔.迪姆和莱莉.雷芬思达
希特勒又变得兴致勃勃起来。对希特勒来说,这次已经有49个国家报名参加的世界性最高级别的运动会,是向全世界证明他的领导能力和他的纳粹理念的最佳时机。
根据戈培尔的一段繁琐的关于奥运安排的介绍,大家对目前奥运准备的进展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耗资巨大的奥运村和奥林匹克运动馆建设正在安静而又紧张地进行着。多座精心设计的代表运动、诗歌、音乐和艺术的雕塑将被置放在各个公众聚会的场所,如广场,公园和名胜建筑。这些雕像不仅体现了现代奥运的竞技,也体现了古典奥运的诗歌、艺术和论坛辩论等内容。
德国向奥运组织申请了电影制作权。这也是第一次把奥运盛况制作成电影。组委会的莱莉.雷芬思达女士将主持这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部纪录片的拍摄。莱莉是希特勒的密友(也许是互为粉丝吧。尧明被她美丽的大眼睛盯得鼻子痒痒的)。
莱莉女士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拍摄技术上的成就举世瞩目,曾以一部为德国纳粹党1934年纽伦堡会议拍摄的《希望的胜利》的纪录片而在国际电影界获得殊荣。《希望的胜利》这部影片成为了德国纳粹党的重要宣传工具,在欧洲取得了轰动的效果。因为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美国禁止这部影片的播出。
戈培尔倡导了用无线电收音机直接转播奥运盛况——这是一个新的创举。这一倡导已经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批准。届时德国国家广播局将特别准备50个频道作转播,大批的麦克风将直接设在比赛赛场,方便各国记者使用。这也将是第一次采用电视转播的奥运会,德国将会把25个大型电视屏幕置放在歌剧院等公众场合,允许当地大众观看。
卡尔.迪姆是柏林奥运会组委会秘书长。他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奥运火炬传播。卡尔.迪姆曾参加过1896年雅典奥运会和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赛跑比赛,他本人还是历史学家和古希腊语学者,也是德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
这是第一次奥运圣火传递。奥运圣火将在奥林匹亚点燃,并通过经特别挑选的使者们传递到柏林。这次火炬接力将跨越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预计历时12天,行程3422公里,并将在8月1日火炬抵达柏林奥运主体育馆的圣火台。第一名传递火炬的将是希腊人康斯坦丁.孔季利斯,而最后一名则将是德国1500米赛跑运动员弗里茨.席尔根。在火炬传递期间,将在各国举行各种不同的庆祝活动。圣火在进入德国的时候,预计会组织数万人迎接它。
德国在其他方面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包括对各参赛国运动员以及全世界传媒的接待服务,包括万人以上的集体表演和隆重的开幕和闭幕仪式。为了保证获得金牌第一,德国的国家机器及早地安排了运动员的集训。
戈培尔不愧是宣传部长,他越说越激动:“这次奥运将使得全世界认识我们纳粹党的非凡组织能力,体现我们雅利安人超越其他种族的优异。”他还针对1932年美国奥运作了比较,以彰显柏林奥运的特色。“这次奥运会将成为一次传播雅利安精神的盛会,将成为一次奥运精神现代化的盛会,成为一次流芳百世、万古常青、永垂不朽、高山流水、门户大开、前无来者、后无古人的盛会!”戈培尔激动起来,用词同希特勒一般夸张,漫无边际。
戈培尔的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成语,将大家带回了现实。希特勒终于停止了与莱莉女士的互飞媚眼;壮实的迪姆艰难地从睡梦中醒来,擦了擦流了一大摊的唾沫;赫斯神经质地跳动着眉毛。这么一帮烂人,偏要自称优秀民族,尧明真的怀疑自己来错了时空。
最搞笑的是,席腊赫竟然自称已经完成了一首奥运歌曲,叫“数不清的第一”。连第一都不会数,且不是白痴吗?
“喂!醒醒!”,尧明耳边想起了希特勒怒气冲冲的咆哮。尧明这才发现原来只有自己在梦见周公,其他的德国人都正襟危坐着。刚才帮助自己把眼皮撑起来,维持“元首”形象的,竟然是希特勒。哈,还有这样的好处!
“撑起来啊,撑起来,眼皮撑起来!”尧明得意地哼着小调。示意会议继续。
迪姆是一个奥运精神的忠实追随者,虽然对德国的政客们对奥运活动的大力支持非常感激,却也一直讨厌政治家利用奥运搞政治宣传的嘴脸。他还是一个少有的彻底反对种族优越论的德国人。在会议上,他忍不住讽刺到,“我们靠主办国的优势,一定会拿到不少金牌。可如果用此来证明德意志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的话,却只能证明他们比别的民族更加自欺欺人!”(好痛快!)
迪姆还不愿意所有的运动员都行纳粹的举手礼。在他看来,让来自全世界的人对希特勒行礼,实在是很倨傲的行为。戈培尔立即面红耳赤地解释道,运动员们行的都是临时规定的奥运礼,只不过与纳粹的举手礼相似罢了,而且元首又“碰巧”站在了接受行礼的方位。
其实这个行礼是戈培尔精心地为希特勒炮制的,他要把希特勒捧上神坛。
尧明笑了笑,告诉戈培尔奥运礼一定要和纳粹的举手礼分开。尧明还建议以后更换称呼,不要再当“元首”,要当“总理先生”,并建议取消纳粹的举手礼。戈培尔立即强烈反对。纳粹德国没有总统,总理又低了一级,只好继续叫元首。至于纳粹举手礼嘛,看戈培尔那般执着的神情,也就只好继续了。尧明其实是漫天要价,戈培尔只得就地还钱,把奥运礼设计成了按在胸口表示虔诚的手势。
戈培尔想把尧明捧上神坛,尧明偏偏不愿上去,最后只好保持当前不上不下的“半仙”形象。
看大家没有其他的意见了,尧明就开始挑碴:“我们的奥运会办得让我觉得很是显摆。就好像一家人请客,客人来后,不与客人聊天,也不关心客人的心事,只是不断地向客人吹嘘自己家里的摆设。”
看大家似懂非懂,尧明解释道:“奥运会是一种国际交流,交流总是相互的。当我们让全世界了解自己的时候,也应该让德国人了解世界。”
戈培尔登时有点傻眼。他的眼中露出了复杂的神色。国家社会主义是德国人自己发明的,深怕国民不相信,才把这个只有小学文凭的流氓捧成了一个“半仙”,再差一步就是“神”了。这种“造神运动”要成功,一定要封闭人民对国际的了解。“他以为自己是谁?疯了吗?”
于是,他赶紧开始一大套辩护。当时的国际领袖大英帝国和法国都在搞殖民地主义,两个国家的土地加起来,覆盖了几乎整个非洲、中东、印度、东南亚、大洋洲以及北美洲的加拿大,此外还有南美洲的一小片地区,再加上分布在海洋上的零星岛屿。为了维护殖民地统治利益,他们在内部搞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民主。也就是说,他们的民主主要是往外输出,软化其他国家的。这两个国家的民主运动到国外去挑动自由、民主等革命的时候,却很少触及自身的殖民地主义政策,也罔顾自己国家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压迫、剥削和掠夺。
戈培尔不愧是宣传部长,他解释道:“这种民主,就好比当官的可以煲小蜜,当兵的只能当同志。”,竟然比中国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还要形象。
既然世界领袖都不能学,那我们还学谁?尧明有点傻眼。当时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人民空前团结,失业率为零,还为工人搞了“精神就是胜利”的娱乐活动,全世界都羡慕,似乎没有可以值得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的地方。
“尧明对戈培尔,第一会合,尧明被戈培尔重拳击倒!”。希特勒竟然在旁边兴高采烈地当起了拳击裁判。
“各位观众,尧明趴在台上,艰难地喘息着。他抹去了鼻子上流下的鲜血,摸索着从地上找到了牙齿,支撑着被戈培尔打得摇摇晃晃的身躯,提了提裤子,从地上艰难地爬了起来。各位观众,好惨啊!我看着都可怜。”希特勒不断地调侃道。
尧明只好提了第二个要求,他要求德国媒体宣传上一届奥运会举办国美国。“我们要搞好和美国的外交关系,我还要保证莱莉拍摄的奥运会宣传记录片到美国成功播放。”尧明索性来了个高压政策,以外交为借口,不给当宣传部长的戈培尔反击的机会。
“犯规!犯规!”希特勒开始抗议,“尧明用了一招屁股向后,平沙落雁,用毒气弹熏倒了戈培尔!”。
在这种情形下,戈培尔竟然还能反击:“总理,要和美国搞好外交关系最好靠别的方式。魏玛共和国刚刚解体不久,人民对那种不能养家糊口的民主和自由兴趣不大。现在美国的失业率高达17%,你叫我宣传什么?”
“哈哈,瘦小的戈培尔经受住了毒气弹!”希特勒唱了起来:“就在半梦半醒之间,突然向你打了一拳!”。
车上,戈培尔脸上阴晴不定。他想了想,主动地开始向尧明汇报起奥运会的准备情况来。1936年,德国一直在精心地准备着即将于1936年8月在柏林召开的奥林匹克盛会。戈培尔是奥运会的主办国组织者。
戈培尔小心翼翼地汇报道了关于犹太人问题的处理。为了配合柏林奥运会,在整个德国,他已经安排抹去了各种歧视犹太人的宣传招贴。“犹太人恕不招待”的牌子也悄悄地从店铺、旅馆、啤酒馆和公共游宴场所取了下来,对犹太人宗教活动的禁令也暂时解除了。座车在柏林的长街上穿行,宁静的夜晚显示着一片和平。
显然,戈培尔在试探尧明,希望了解“元首”的举措是一时兴致来了,开始作秀,还是真的有长远打算。尧明对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答案。最讲究公正的科学家都卷入了攻击犹太人的活动中,说明这是一个不可能迅速根除的问题,必须有一个长远的策略。尧明于是对戈培尔打了哈哈,让他所有的疑问都继续憋在心里。
戈培尔道别时,眼中的神色非常复杂,表情也显得阴森森的,让尧明感到非常不舒服。戈培尔瘦瘦小小的,整个人就好像一个浓缩的“恨”字。在原时空,他将德国的远程导弹命名为“复仇”系列——着名的V1和V2导弹,其中V字来源于英文Vengence(仇恨)。在当时,德国的战争原料极其紧缺,希特勒却将大量的材料用于制造V系列导弹,削弱了德国的防御能力。
尧明决心让德国远离仇恨,自然就不想用戈培尔这样的人。尧明有一个做人的原则,就是不能与心理过于负面的人长期交往,以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然,这件事情也不能直接告诉希特勒。希特勒绝对相信戈培尔的忠诚。戈培尔对希特勒的影响很深。
尧明开始在纳粹人物中,选择可以替代戈培尔的人选。其中一个是纳粹党的副元首,曾经在监狱中帮助希特勒完成《我的奋斗》的鲁道夫.赫斯。
对鲁道夫.赫斯在原时空的经历,尧明曾经洒下过几点鳄鱼眼泪。在原时空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的同时,他自己驾驶飞机降落到了伦敦,希望和大英帝国达成和议。
在历史记载中,经过大英帝国的审讯,赫斯根本不能代表纳粹政府官方,所以大英帝国不予理会。丘吉尔下令对他秘密隔离,并指示:“要从他口中尽可能掏出所有的有用的情报”。他被交给了英国MI6(英国秘密情报局,着名的间谍007隶属的部门),在那里几乎被审讯逼疯。战后他被判处终身监禁,最后于1987年于监狱中自杀。
根据历史记载,英国全面否认了德国曾经有过“讲和”的企图。大英帝国宣称,赫斯在1941年来到英国的时候,他已经失宠,远离了希特勒的权利中心。
让尧明感到疑惑的是,赫斯的动机是为了和平。既然他已经远离了希特勒的权力中心,不能代表纳粹政府官方,那么他就并没有犯下真正的战争罪行,大英帝国凭什么判处他终身监禁?
不管历史学家怎么解释,那次行动的真正背景是一个迷。也许那是希特勒那次行动确实抱有诚意。也许丘吉尔需要一个同盟国的绝对的胜利,而不管这种胜利需要什么样的代价。
总之,尧明对鲁道夫.赫斯的个人经历感到悲哀。即使最终没有成功,他个人所作的努力也代表了一种勇气,一种和平的愿望。如果大英帝国考虑了鲁道夫.赫斯的提议的话,也许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根本不用如此惨烈。
另外一个人则是德国青年团领导人巴尔杜.冯.席腊赫。他是一个深具有同情心的德国人,他的母语是英语,他自身还是一个诗人和作曲家。他的祖先曾经参加过美国《独立宣言》的签字。他曾经写信反对过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政策。
第二天,心中忐忑不安的戈培尔又打电话来,要求会见。经过一夜的思考,尧明也已经胸有成竹。他索性要戈培尔带领有关人员,召开一个奥运组织讨论会。同时,尧明让秘书打电话,邀请鲁道夫.赫斯和巴尔杜.冯.席腊赫列席。
戈培尔带来了德国奥运常委会的班底,包括卡尔.迪姆和莱莉.雷芬思达
希特勒又变得兴致勃勃起来。对希特勒来说,这次已经有49个国家报名参加的世界性最高级别的运动会,是向全世界证明他的领导能力和他的纳粹理念的最佳时机。
根据戈培尔的一段繁琐的关于奥运安排的介绍,大家对目前奥运准备的进展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耗资巨大的奥运村和奥林匹克运动馆建设正在安静而又紧张地进行着。多座精心设计的代表运动、诗歌、音乐和艺术的雕塑将被置放在各个公众聚会的场所,如广场,公园和名胜建筑。这些雕像不仅体现了现代奥运的竞技,也体现了古典奥运的诗歌、艺术和论坛辩论等内容。
德国向奥运组织申请了电影制作权。这也是第一次把奥运盛况制作成电影。组委会的莱莉.雷芬思达女士将主持这部奥运历史上的第一部纪录片的拍摄。莱莉是希特勒的密友(也许是互为粉丝吧。尧明被她美丽的大眼睛盯得鼻子痒痒的)。
莱莉女士在电影美学和电影拍摄技术上的成就举世瞩目,曾以一部为德国纳粹党1934年纽伦堡会议拍摄的《希望的胜利》的纪录片而在国际电影界获得殊荣。《希望的胜利》这部影片成为了德国纳粹党的重要宣传工具,在欧洲取得了轰动的效果。因为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美国禁止这部影片的播出。
戈培尔倡导了用无线电收音机直接转播奥运盛况——这是一个新的创举。这一倡导已经获得国际奥委会的批准。届时德国国家广播局将特别准备50个频道作转播,大批的麦克风将直接设在比赛赛场,方便各国记者使用。这也将是第一次采用电视转播的奥运会,德国将会把25个大型电视屏幕置放在歌剧院等公众场合,允许当地大众观看。
卡尔.迪姆是柏林奥运会组委会秘书长。他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了奥运火炬传播。卡尔.迪姆曾参加过1896年雅典奥运会和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的赛跑比赛,他本人还是历史学家和古希腊语学者,也是德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
这是第一次奥运圣火传递。奥运圣火将在奥林匹亚点燃,并通过经特别挑选的使者们传递到柏林。这次火炬接力将跨越希腊、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德国7个国家,预计历时12天,行程3422公里,并将在8月1日火炬抵达柏林奥运主体育馆的圣火台。第一名传递火炬的将是希腊人康斯坦丁.孔季利斯,而最后一名则将是德国1500米赛跑运动员弗里茨.席尔根。在火炬传递期间,将在各国举行各种不同的庆祝活动。圣火在进入德国的时候,预计会组织数万人迎接它。
德国在其他方面也做了精心的安排,包括对各参赛国运动员以及全世界传媒的接待服务,包括万人以上的集体表演和隆重的开幕和闭幕仪式。为了保证获得金牌第一,德国的国家机器及早地安排了运动员的集训。
戈培尔不愧是宣传部长,他越说越激动:“这次奥运将使得全世界认识我们纳粹党的非凡组织能力,体现我们雅利安人超越其他种族的优异。”他还针对1932年美国奥运作了比较,以彰显柏林奥运的特色。“这次奥运会将成为一次传播雅利安精神的盛会,将成为一次奥运精神现代化的盛会,成为一次流芳百世、万古常青、永垂不朽、高山流水、门户大开、前无来者、后无古人的盛会!”戈培尔激动起来,用词同希特勒一般夸张,漫无边际。
戈培尔的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成语,将大家带回了现实。希特勒终于停止了与莱莉女士的互飞媚眼;壮实的迪姆艰难地从睡梦中醒来,擦了擦流了一大摊的唾沫;赫斯神经质地跳动着眉毛。这么一帮烂人,偏要自称优秀民族,尧明真的怀疑自己来错了时空。
最搞笑的是,席腊赫竟然自称已经完成了一首奥运歌曲,叫“数不清的第一”。连第一都不会数,且不是白痴吗?
“喂!醒醒!”,尧明耳边想起了希特勒怒气冲冲的咆哮。尧明这才发现原来只有自己在梦见周公,其他的德国人都正襟危坐着。刚才帮助自己把眼皮撑起来,维持“元首”形象的,竟然是希特勒。哈,还有这样的好处!
“撑起来啊,撑起来,眼皮撑起来!”尧明得意地哼着小调。示意会议继续。
迪姆是一个奥运精神的忠实追随者,虽然对德国的政客们对奥运活动的大力支持非常感激,却也一直讨厌政治家利用奥运搞政治宣传的嘴脸。他还是一个少有的彻底反对种族优越论的德国人。在会议上,他忍不住讽刺到,“我们靠主办国的优势,一定会拿到不少金牌。可如果用此来证明德意志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的话,却只能证明他们比别的民族更加自欺欺人!”(好痛快!)
迪姆还不愿意所有的运动员都行纳粹的举手礼。在他看来,让来自全世界的人对希特勒行礼,实在是很倨傲的行为。戈培尔立即面红耳赤地解释道,运动员们行的都是临时规定的奥运礼,只不过与纳粹的举手礼相似罢了,而且元首又“碰巧”站在了接受行礼的方位。
其实这个行礼是戈培尔精心地为希特勒炮制的,他要把希特勒捧上神坛。
尧明笑了笑,告诉戈培尔奥运礼一定要和纳粹的举手礼分开。尧明还建议以后更换称呼,不要再当“元首”,要当“总理先生”,并建议取消纳粹的举手礼。戈培尔立即强烈反对。纳粹德国没有总统,总理又低了一级,只好继续叫元首。至于纳粹举手礼嘛,看戈培尔那般执着的神情,也就只好继续了。尧明其实是漫天要价,戈培尔只得就地还钱,把奥运礼设计成了按在胸口表示虔诚的手势。
戈培尔想把尧明捧上神坛,尧明偏偏不愿上去,最后只好保持当前不上不下的“半仙”形象。
看大家没有其他的意见了,尧明就开始挑碴:“我们的奥运会办得让我觉得很是显摆。就好像一家人请客,客人来后,不与客人聊天,也不关心客人的心事,只是不断地向客人吹嘘自己家里的摆设。”
看大家似懂非懂,尧明解释道:“奥运会是一种国际交流,交流总是相互的。当我们让全世界了解自己的时候,也应该让德国人了解世界。”
戈培尔登时有点傻眼。他的眼中露出了复杂的神色。国家社会主义是德国人自己发明的,深怕国民不相信,才把这个只有小学文凭的流氓捧成了一个“半仙”,再差一步就是“神”了。这种“造神运动”要成功,一定要封闭人民对国际的了解。“他以为自己是谁?疯了吗?”
于是,他赶紧开始一大套辩护。当时的国际领袖大英帝国和法国都在搞殖民地主义,两个国家的土地加起来,覆盖了几乎整个非洲、中东、印度、东南亚、大洋洲以及北美洲的加拿大,此外还有南美洲的一小片地区,再加上分布在海洋上的零星岛屿。为了维护殖民地统治利益,他们在内部搞了一些乱七八糟的民主。也就是说,他们的民主主要是往外输出,软化其他国家的。这两个国家的民主运动到国外去挑动自由、民主等革命的时候,却很少触及自身的殖民地主义政策,也罔顾自己国家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压迫、剥削和掠夺。
戈培尔不愧是宣传部长,他解释道:“这种民主,就好比当官的可以煲小蜜,当兵的只能当同志。”,竟然比中国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还要形象。
既然世界领袖都不能学,那我们还学谁?尧明有点傻眼。当时德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世界第一,人民空前团结,失业率为零,还为工人搞了“精神就是胜利”的娱乐活动,全世界都羡慕,似乎没有可以值得向其他国家和民族学习的地方。
“尧明对戈培尔,第一会合,尧明被戈培尔重拳击倒!”。希特勒竟然在旁边兴高采烈地当起了拳击裁判。
“各位观众,尧明趴在台上,艰难地喘息着。他抹去了鼻子上流下的鲜血,摸索着从地上找到了牙齿,支撑着被戈培尔打得摇摇晃晃的身躯,提了提裤子,从地上艰难地爬了起来。各位观众,好惨啊!我看着都可怜。”希特勒不断地调侃道。
尧明只好提了第二个要求,他要求德国媒体宣传上一届奥运会举办国美国。“我们要搞好和美国的外交关系,我还要保证莱莉拍摄的奥运会宣传记录片到美国成功播放。”尧明索性来了个高压政策,以外交为借口,不给当宣传部长的戈培尔反击的机会。
“犯规!犯规!”希特勒开始抗议,“尧明用了一招屁股向后,平沙落雁,用毒气弹熏倒了戈培尔!”。
在这种情形下,戈培尔竟然还能反击:“总理,要和美国搞好外交关系最好靠别的方式。魏玛共和国刚刚解体不久,人民对那种不能养家糊口的民主和自由兴趣不大。现在美国的失业率高达17%,你叫我宣传什么?”
“哈哈,瘦小的戈培尔经受住了毒气弹!”希特勒唱了起来:“就在半梦半醒之间,突然向你打了一拳!”。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大与最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大与最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