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战将临
目录:最大与最小| 作者:黑色的眼睛| 类别:历史军事
尧明在南京看到了张学良的电报后,眉头深锁。虽然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但中**队的先手优势就要快用完了,而日本却正在全国动员。在原时空,日本在1945年战败前,曾经最多动员了700万军队,比幅员广大的中国巅峰时期的500万军队还多!
日本帝国之败,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是日本过于贪婪,中了诱敌之计,南下东南亚,占领了太平洋上广大的地区。结果兵力分散,后勤线被美军潜艇频繁袭击得手。而美军则是在中途岛,仗着破译了日军的密码,以及只有靠“上帝保佑”才能解释的运气,打了一个“不该胜的胜仗”。以后仗着强大的生产力,生产出了铺天盖地的战舰,从海上最远端,一点一点地打过来的。即使如此,最后还要靠原子弹解决日军。而中**队在那时,竟然没有能力消灭实力已经远远削弱了的关东军,还得靠苏联红军入关来帮我们打。
原时空中国的抗战,真的很让人“不堪回顾”。
当时中华民**队有一种奇怪现象,就是每次与日军交战失利后,战报中都有一项,叫做“士兵缺乏训练”。尧明对此大为不解。东北军入关已经好几年,这么长的时间,难道都不足以训练士兵吗?
当尧明以此询问时,蒋介石、陈诚、何应钦等人唯唯否否,均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蒋介石干脆临阵换将,准备让陈诚替代张学良,指挥华北战区。尧明尴尬地一笑,知道这是换汤不换药。
正好这日孙中山从美国返回了,立即兴致勃勃地召开了一次商量国策的军政大会。蒋介石、周恩来、何应钦、戴笠、李宗仁、还有原时空那个汉奸汪精卫等,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何应钦、李宗仁、汪精卫等都大唱高调,认为中日战局将很快以日军屈服而结束。该是进行一个长远策划,考虑光复东三省的时机了。
当众人云里雾里地歌功颂德时,蒋介石颇有沾沾自喜之情,由其心腹陈诚在会上作了一番数字分析。当时日军的现役军人数目在50万左右。进攻山西的6到7万已经难逃覆灭的命运;广州轰炸,消灭了1万日军;潜艇的狼群战术,消灭了近5万日军。初算下来,日军竟然损失了接近1/4的兵力。要按照一般的军事理论,遭受了这样多的损失的军队,只能偃旗息鼓,收兵求和了。
孙中山性格很像他的外号“孙大炮”,也趁机放了一通大炮,大大讲述了中国抗战在美国造成的轰动。在当时,一些缺乏世界地理知识的美国人竟然只知道亚洲有日本,而不知道亚洲还有一个中国。中日抗战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让全球华人振奋不已。孙中山先生还顺便在美国得到了一笔华侨的抗日捐献。孙中山先生兴奋之下,又将他在美国进行抗日宣传的八股文拿出来,在大家面前大声地朗诵了一通。其文字深奥,入耳难以明白;语调铿锵,让人热血沸腾。
相对来说,只有周恩来还很沉稳,不露声色。尧明眯着眼睛养神,待众人尽兴后,才开始发难。尧明的第一炮却是针对原时空那个大汉奸汪精卫的。尧明出人意料地建议清查历史,以前与日本来往过多的政府要员,在中日战事上,一律要避嫌,不得再参与重大会议。此言一出,汪精卫顿时脸上变色。孙中山犹豫良久,终于委婉地请汪精卫暂时回避。一众人等,都脸色不愉,觉得尧明太过分了。
中国人就是这样,情面永远重于原则。其实即便在这个时空汪精卫不当大汉奸,以他与日本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理所应当回避中日抗战的国事。
当汪精卫带着怨恨离开后,尧明拍起了巴掌,哈哈笑道:“佩服啊佩服,我们对日宣战短短数周,就消灭了日军上百万军队。”
大家一听,都只道是尧明中文不够好,说错了数字。尧明笑道:“日军若全国完全动员,数年之间,至少可以装备出500万军队。这500万军队,原来都要以目前的日军作种子部队,其军官都将出自现在的日军。我们消灭了近13万的种子部队,且不是相当于消灭了日军上百万部队吗?”。
尧明说的自然是反话。但此言一出,大家均相顾失色。当时中国的部队只有不到200万。中国连年内战,国力空虚,养这样多的军队已经快到极限了。为了养这200万军队,百姓生活极端困苦,而这些军队的装备却都很差。
两国相争,一时胜负算得了什么。最重要的,还是国家持续作战的实力。
尧明趁机拿出当日南京日报,指着上面“三月内夺回东北,消灭伪满洲国”的头版头条说道:“如果我们的三军将士按照这种方式去打仗的话,我们将付出无数的生命为代价。几个写得了几篇八股文的文人,对政治、经济和军事豪无见识,就只凭一知半解,一点所谓的爱国热忱,胡乱批评政局,想影响国家大事,正是中国文人‘自大轻狂’的毛病。”。一番话,将大家说得凉飕飕的。那几个正在歌功颂德的人,顿时觉得脸上无光。
尧明借此建议孙中山立即进行临时立法,在战争时控制媒体宣传。孙中山却觉得为难,怕毁坏了民主国家的形象。尧明知道在原时空二战期间,英国、美国等民主国家,都进行了舆论管制。有人甚至批评罗斯福总统独裁。就劝告孙中山,当国家处在对外战争时期,内部的稳定最重要。舆论管制势在必行。
尧明又借张学良的电报,提到了那个敏感的话题:“我阅读了历年来国民党军与日军交锋的所有战报。每次我们都在说,部队训练不足。我们打内战打了这么多年,武器装备不足是因为缺乏资金,这个我谅解,德国也能帮忙。但我不明白打了这么多年仗的军队为什么总是训练不足。”
大家一时无话,陷入一片尴尬之中。蒋介石此人倒有个好处,不是那种虚荣之辈。听尧明批评得很认真,当即收起那一副得意之情,恭恭敬敬地等尧明往下说。
尧明就问蒋介石,“那我们训练充足的军队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军队,给了德国装备,能否与日军平手交锋?”。
蒋介石有点脸红,扭捏半天,终于说了实话:“中央军能与日军战力接近的,就只有5个德械师,约10万人。新投降的桂军有10万人,战力约为日军的一半,就算5万人吧。彭德怀刚训练出来的10万山西军,毕竟时日太少,战力大概也只有日军的一半,还是算5万人。林伯虎刚训练出来的湖南军队,也可以同样算5万人。算上傅作义的3万人,其他杂牌军中,一些核心部队也有能打硬仗的。整个中国,能打硬仗的军队,也就不到40万人。”
他心有余悸地说道:“日军目前只有50万人的军队,我军有200万之众,我原来认定这仗我军必胜。”
尧明一声长叹,说道,“我们太低估日本的战争储备和战争启动能力了。日军现役军人确实只有50万人左右,但日军的训练原则是这批人大多都可以直接成为初级军官!德国的现役军人不足30万,也是按同样的原则储备的。平时还有很多市民参加了军训,只要有战争需要,随时可以启动,装备出上百万的部队。”
“日本这次全国动员,大规模增兵,估计要将军队扩张到100万人到200万人之间。虽然我们的军队也能扩编,但全民教育落后,素质低下,严重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军官。我军能够编制出的最大军队数目,也就比现在多一倍半,最多500万人,还是严重缺乏高素质军官的500万人!”
尧明淡淡地说道:“我们养了200万人的军队,也就40万算是经过训练,能打硬仗的部队,其他的全是老百姓的负担,还有的更是危害一方的恶霸。这样的仗,不用打,就已然败了。”
尧明这一番话,顿时打一个兴高采烈的军政会议说成了一个泄气皮球。
尧明接着道:“德国支援中国,能帮助中国提高武器技术水平。但这种万里运输的弊端,在这次惊险的南中国海交锋中,大家也都看出来了。最重要的,是中国如何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顿军队,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会议在一片心事重重的沉默中结束了。尧明心中有很多想法,但他却深知直接灌输的效果很差。他必须耐心地等中国的这些领导人们,在深思熟虑后,找自己印证。中国的国情毕竟他们更熟悉。
抗日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中国的改革、进步与现代化更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离开会场后,尧明约着宋依华一起来到了雨花台散心。想到来日多难,还不知有多少人将在这漫长的烽火岁月中丧失生命。尧明心下悯然,在初冬的寒冷中,为中国默默地祈祷着。
日本全国动员,并增加至少50万军队,还要大规模出动海军,中日战争才真的算全面爆发。这时候,中国面临的压力将无比巨大。尧明心知,如果让日本疯狂起来,投入一切,与中国进行一场决死的全面战争的话,即使中国打赢了,也是一个惨胜。还要立即面对着野心勃勃的斯大林。
在国际政治上,一定要想办法唤醒日本决策层的理性,分散日本的注意力。
中国还必须阻止日本与苏联的结盟。当然,这很可能意味着自己要昧着良心当魔鬼,牺牲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搞类似于大英帝国的什么“祸水北引”或“祸水南引”。
宋依华看见尧明眉头深锁,知道他在忧心中国抗战之事。心中感激,就上前挽着他的手臂,一股淡淡的芬芳,从她的发际透入尧明的鼻子中。尧明转过头去,看见佳人如玉,将她紧紧地搂在怀中。两人心潮澎湃,都在为国事担忧,心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就在这时,山西太原,娇小的红玉却穿着一身普通人家少女的臃肿的棉衣,离开了阎锡山家。她一路小心谨慎,随时拿个梳妆镜,装着整装,却在四下打量。当确定无人跟踪后,她悄悄地来到了一个狭窄的胡同里的一个隐秘的小酒馆。红玉此行,却是要见她的新上司,日本情报机关派来的一个叫吴松三郎的情报课长。
初冬严寒的天气下,一盏温热的黄酒,配上两碟清香的卤菜,带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红玉习惯性地闭目凝神等待着,心中却盼往着这次该死的战争尽快结束,再也不用为自己的身份担心,可以无忧无虑地与心上人在一起。
在红玉的心目中,这个新的情报课长应该是一个年高德勋的老人。却不想踏着风雪进来的,是一个英俊的美男子。那人竟然是如此英俊,似乎是玉刻的雕塑。其脸部轮廓分明,皮肤白皙晶莹,头发黑如绸缎,眼神中竟有一种野性的豹子一般的魅力。红玉一见之下,忍不住脸色一红,心咚咚地跳了起来。
那人坐了下来,露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微笑。他黑白分明的眼珠中,那种打量红玉的眼光,似乎能透过红玉的衣衫,直觉抚摸她**的身体。不知为什么,红玉却没有觉得任何讨厌,反而觉得心中升起了一股热流,似乎期望那眼神变成一双手,尽情地抚摸自己。
那一双白玉般的手果然伸过来了,却递过来了一张照片。“玉樱,你的父母在东京一切安好。他们很想念你。”,他说道,低沉的语音中带着一种诱人的磁性。
红玉接过照片的时候,手与那人的手碰了一下。顿时若触电一样,心中更忍不住怦怦乱跳起来,脸色羞红。
“吴先生这样的美貌,红玉在日本人中,还从来没有见过。今日有缘相见,真是莫大的荣幸。”,红玉竟然不敢与他的眼神对视,低下头来,羞怯怯地说道。
“我是日韩混血,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韩国人。侥幸继承了双亲的优点。”,吴松三郎颇为自豪地说道。
他又说道:“我还给你带来了一些你喜欢的富士山绿茶。”。他向酒馆的老板要来了一个茶杯,泡起了新茶。一时清香弥漫,让人情不自禁。
看着红玉将那盏下了迷药的茶端到了唇边,吴松三郎英俊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阴险的笑容,突然之间,显得那么贪婪丑陋。
(第三卷风起云涌完)
日本帝国之败,有很多原因,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是日本过于贪婪,中了诱敌之计,南下东南亚,占领了太平洋上广大的地区。结果兵力分散,后勤线被美军潜艇频繁袭击得手。而美军则是在中途岛,仗着破译了日军的密码,以及只有靠“上帝保佑”才能解释的运气,打了一个“不该胜的胜仗”。以后仗着强大的生产力,生产出了铺天盖地的战舰,从海上最远端,一点一点地打过来的。即使如此,最后还要靠原子弹解决日军。而中**队在那时,竟然没有能力消灭实力已经远远削弱了的关东军,还得靠苏联红军入关来帮我们打。
原时空中国的抗战,真的很让人“不堪回顾”。
当时中华民**队有一种奇怪现象,就是每次与日军交战失利后,战报中都有一项,叫做“士兵缺乏训练”。尧明对此大为不解。东北军入关已经好几年,这么长的时间,难道都不足以训练士兵吗?
当尧明以此询问时,蒋介石、陈诚、何应钦等人唯唯否否,均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蒋介石干脆临阵换将,准备让陈诚替代张学良,指挥华北战区。尧明尴尬地一笑,知道这是换汤不换药。
正好这日孙中山从美国返回了,立即兴致勃勃地召开了一次商量国策的军政大会。蒋介石、周恩来、何应钦、戴笠、李宗仁、还有原时空那个汉奸汪精卫等,都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何应钦、李宗仁、汪精卫等都大唱高调,认为中日战局将很快以日军屈服而结束。该是进行一个长远策划,考虑光复东三省的时机了。
当众人云里雾里地歌功颂德时,蒋介石颇有沾沾自喜之情,由其心腹陈诚在会上作了一番数字分析。当时日军的现役军人数目在50万左右。进攻山西的6到7万已经难逃覆灭的命运;广州轰炸,消灭了1万日军;潜艇的狼群战术,消灭了近5万日军。初算下来,日军竟然损失了接近1/4的兵力。要按照一般的军事理论,遭受了这样多的损失的军队,只能偃旗息鼓,收兵求和了。
孙中山性格很像他的外号“孙大炮”,也趁机放了一通大炮,大大讲述了中国抗战在美国造成的轰动。在当时,一些缺乏世界地理知识的美国人竟然只知道亚洲有日本,而不知道亚洲还有一个中国。中日抗战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让全球华人振奋不已。孙中山先生还顺便在美国得到了一笔华侨的抗日捐献。孙中山先生兴奋之下,又将他在美国进行抗日宣传的八股文拿出来,在大家面前大声地朗诵了一通。其文字深奥,入耳难以明白;语调铿锵,让人热血沸腾。
相对来说,只有周恩来还很沉稳,不露声色。尧明眯着眼睛养神,待众人尽兴后,才开始发难。尧明的第一炮却是针对原时空那个大汉奸汪精卫的。尧明出人意料地建议清查历史,以前与日本来往过多的政府要员,在中日战事上,一律要避嫌,不得再参与重大会议。此言一出,汪精卫顿时脸上变色。孙中山犹豫良久,终于委婉地请汪精卫暂时回避。一众人等,都脸色不愉,觉得尧明太过分了。
中国人就是这样,情面永远重于原则。其实即便在这个时空汪精卫不当大汉奸,以他与日本千丝万缕的联系,也理所应当回避中日抗战的国事。
当汪精卫带着怨恨离开后,尧明拍起了巴掌,哈哈笑道:“佩服啊佩服,我们对日宣战短短数周,就消灭了日军上百万军队。”
大家一听,都只道是尧明中文不够好,说错了数字。尧明笑道:“日军若全国完全动员,数年之间,至少可以装备出500万军队。这500万军队,原来都要以目前的日军作种子部队,其军官都将出自现在的日军。我们消灭了近13万的种子部队,且不是相当于消灭了日军上百万部队吗?”。
尧明说的自然是反话。但此言一出,大家均相顾失色。当时中国的部队只有不到200万。中国连年内战,国力空虚,养这样多的军队已经快到极限了。为了养这200万军队,百姓生活极端困苦,而这些军队的装备却都很差。
两国相争,一时胜负算得了什么。最重要的,还是国家持续作战的实力。
尧明趁机拿出当日南京日报,指着上面“三月内夺回东北,消灭伪满洲国”的头版头条说道:“如果我们的三军将士按照这种方式去打仗的话,我们将付出无数的生命为代价。几个写得了几篇八股文的文人,对政治、经济和军事豪无见识,就只凭一知半解,一点所谓的爱国热忱,胡乱批评政局,想影响国家大事,正是中国文人‘自大轻狂’的毛病。”。一番话,将大家说得凉飕飕的。那几个正在歌功颂德的人,顿时觉得脸上无光。
尧明借此建议孙中山立即进行临时立法,在战争时控制媒体宣传。孙中山却觉得为难,怕毁坏了民主国家的形象。尧明知道在原时空二战期间,英国、美国等民主国家,都进行了舆论管制。有人甚至批评罗斯福总统独裁。就劝告孙中山,当国家处在对外战争时期,内部的稳定最重要。舆论管制势在必行。
尧明又借张学良的电报,提到了那个敏感的话题:“我阅读了历年来国民党军与日军交锋的所有战报。每次我们都在说,部队训练不足。我们打内战打了这么多年,武器装备不足是因为缺乏资金,这个我谅解,德国也能帮忙。但我不明白打了这么多年仗的军队为什么总是训练不足。”
大家一时无话,陷入一片尴尬之中。蒋介石此人倒有个好处,不是那种虚荣之辈。听尧明批评得很认真,当即收起那一副得意之情,恭恭敬敬地等尧明往下说。
尧明就问蒋介石,“那我们训练充足的军队究竟有多少。这样的军队,给了德国装备,能否与日军平手交锋?”。
蒋介石有点脸红,扭捏半天,终于说了实话:“中央军能与日军战力接近的,就只有5个德械师,约10万人。新投降的桂军有10万人,战力约为日军的一半,就算5万人吧。彭德怀刚训练出来的10万山西军,毕竟时日太少,战力大概也只有日军的一半,还是算5万人。林伯虎刚训练出来的湖南军队,也可以同样算5万人。算上傅作义的3万人,其他杂牌军中,一些核心部队也有能打硬仗的。整个中国,能打硬仗的军队,也就不到40万人。”
他心有余悸地说道:“日军目前只有50万人的军队,我军有200万之众,我原来认定这仗我军必胜。”
尧明一声长叹,说道,“我们太低估日本的战争储备和战争启动能力了。日军现役军人确实只有50万人左右,但日军的训练原则是这批人大多都可以直接成为初级军官!德国的现役军人不足30万,也是按同样的原则储备的。平时还有很多市民参加了军训,只要有战争需要,随时可以启动,装备出上百万的部队。”
“日本这次全国动员,大规模增兵,估计要将军队扩张到100万人到200万人之间。虽然我们的军队也能扩编,但全民教育落后,素质低下,严重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军官。我军能够编制出的最大军队数目,也就比现在多一倍半,最多500万人,还是严重缺乏高素质军官的500万人!”
尧明淡淡地说道:“我们养了200万人的军队,也就40万算是经过训练,能打硬仗的部队,其他的全是老百姓的负担,还有的更是危害一方的恶霸。这样的仗,不用打,就已然败了。”
尧明这一番话,顿时打一个兴高采烈的军政会议说成了一个泄气皮球。
尧明接着道:“德国支援中国,能帮助中国提高武器技术水平。但这种万里运输的弊端,在这次惊险的南中国海交锋中,大家也都看出来了。最重要的,是中国如何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顿军队,普及教育,提高全民素质。”
会议在一片心事重重的沉默中结束了。尧明心中有很多想法,但他却深知直接灌输的效果很差。他必须耐心地等中国的这些领导人们,在深思熟虑后,找自己印证。中国的国情毕竟他们更熟悉。
抗日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中国的改革、进步与现代化更是一个持久的过程。离开会场后,尧明约着宋依华一起来到了雨花台散心。想到来日多难,还不知有多少人将在这漫长的烽火岁月中丧失生命。尧明心下悯然,在初冬的寒冷中,为中国默默地祈祷着。
日本全国动员,并增加至少50万军队,还要大规模出动海军,中日战争才真的算全面爆发。这时候,中国面临的压力将无比巨大。尧明心知,如果让日本疯狂起来,投入一切,与中国进行一场决死的全面战争的话,即使中国打赢了,也是一个惨胜。还要立即面对着野心勃勃的斯大林。
在国际政治上,一定要想办法唤醒日本决策层的理性,分散日本的注意力。
中国还必须阻止日本与苏联的结盟。当然,这很可能意味着自己要昧着良心当魔鬼,牺牲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搞类似于大英帝国的什么“祸水北引”或“祸水南引”。
宋依华看见尧明眉头深锁,知道他在忧心中国抗战之事。心中感激,就上前挽着他的手臂,一股淡淡的芬芳,从她的发际透入尧明的鼻子中。尧明转过头去,看见佳人如玉,将她紧紧地搂在怀中。两人心潮澎湃,都在为国事担忧,心却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就在这时,山西太原,娇小的红玉却穿着一身普通人家少女的臃肿的棉衣,离开了阎锡山家。她一路小心谨慎,随时拿个梳妆镜,装着整装,却在四下打量。当确定无人跟踪后,她悄悄地来到了一个狭窄的胡同里的一个隐秘的小酒馆。红玉此行,却是要见她的新上司,日本情报机关派来的一个叫吴松三郎的情报课长。
初冬严寒的天气下,一盏温热的黄酒,配上两碟清香的卤菜,带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红玉习惯性地闭目凝神等待着,心中却盼往着这次该死的战争尽快结束,再也不用为自己的身份担心,可以无忧无虑地与心上人在一起。
在红玉的心目中,这个新的情报课长应该是一个年高德勋的老人。却不想踏着风雪进来的,是一个英俊的美男子。那人竟然是如此英俊,似乎是玉刻的雕塑。其脸部轮廓分明,皮肤白皙晶莹,头发黑如绸缎,眼神中竟有一种野性的豹子一般的魅力。红玉一见之下,忍不住脸色一红,心咚咚地跳了起来。
那人坐了下来,露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微笑。他黑白分明的眼珠中,那种打量红玉的眼光,似乎能透过红玉的衣衫,直觉抚摸她**的身体。不知为什么,红玉却没有觉得任何讨厌,反而觉得心中升起了一股热流,似乎期望那眼神变成一双手,尽情地抚摸自己。
那一双白玉般的手果然伸过来了,却递过来了一张照片。“玉樱,你的父母在东京一切安好。他们很想念你。”,他说道,低沉的语音中带着一种诱人的磁性。
红玉接过照片的时候,手与那人的手碰了一下。顿时若触电一样,心中更忍不住怦怦乱跳起来,脸色羞红。
“吴先生这样的美貌,红玉在日本人中,还从来没有见过。今日有缘相见,真是莫大的荣幸。”,红玉竟然不敢与他的眼神对视,低下头来,羞怯怯地说道。
“我是日韩混血,父亲是日本人,母亲是韩国人。侥幸继承了双亲的优点。”,吴松三郎颇为自豪地说道。
他又说道:“我还给你带来了一些你喜欢的富士山绿茶。”。他向酒馆的老板要来了一个茶杯,泡起了新茶。一时清香弥漫,让人情不自禁。
看着红玉将那盏下了迷药的茶端到了唇边,吴松三郎英俊脸上竟然露出了一丝阴险的笑容,突然之间,显得那么贪婪丑陋。
(第三卷风起云涌完)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大与最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大与最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