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活点滴 (二)
目录:最大与最小| 作者:黑色的眼睛| 类别:历史军事
1.工程师和理发师的收入
昨天一个朋友来访,大家一起去吃自助中餐。席间她说起前些天去煎头发的时候,与理发师聊天,顺便谈起了相互的收入。这个朋友是计算机硕士毕业,刚刚工作不久,每年收入不到八万美元。交完各种税收后,每个月也就数千美元的收入。而那个理发师每月的收入虽然比她低,但主要都是现金,报的税非常少。还同时向国家申请困难补助,从真实收入来看,两人的收入几乎没有差距。
我的这个朋友开始抱怨,说正正规规地念书简直太吃亏了。念书的投入既大,长时间泡学校还耽误了不少的青春。况且念完后,找份工作也不容易。
那位理发师竟然还能以低收入的身份,参与贫困户抽签买房的计划。若是能抽到一个好签,就能在好学区花仅仅二十万到三十万,买到想当于四五十万的房子!
若是以前,我自己自认为学历高,一定会心怀不平,大肆附和。自从加入基督教后,心态平和了,就劝慰道:“你看美国这样一个基督教的国家,以‘爱人如己’为原则,什么事情都讲求公平。我只想请你换一个角度,若给你同样的收入,交换你现在的计算机工作,让你去做理发师,你干不干?”
她顿时不说话了,答案是明显的,“No!(不干)”。
“首先,做一个理发师,虽然要求的素质低,培训短。但辛苦程度,却应该比计算机工程师高。其次,这种工作其实是非常枯燥的,恐怕你也忍受不了。你花了时间去培训学习,花了更多的经济投入,你的回报却不是经济上的,所以你感到不公平。但你若想到你选择的,是你自己喜爱的职业,难道你还是感到不公平吗?你的投入,换回来的,是你对工作的喜爱,而不是直接的经济回报!”。
至于运气好爆发一笔,对工程师来说,也有同样的机会。有的人运气好,公司突然上市了,或者公司的股票暴涨,也能莫名其妙地赚上十万到上百万的。
在美国,睿智的父母教育子女选择职业时,首先向他们灌输,为他们培养的,是他们的兴趣。而不是某些中国家长那样,先给子女买好东西,让子女兴起对物质的强烈**。然后教导子女,若你不刻苦用功,不选医生、律师这样的高收入职业,你就不够钱花!这种以挣钱为动机,引导孩子的方式,是不受上帝佑护的。《圣经》很明确地说过,你要么拜上帝,要么拜金钱,不可能同时侍奉两个主人。
据我观察,以挣钱为目标要求孩子的家庭,教育小孩的效果都较差(还是老话,无统计数据,不一定准确)。现在的小孩,比我们那时候聪明多了。以他们对世界的了解,早就不把钱当回事情。
2.卫生员懒惰吗
我们接着聊这个话题。我笑道:“在我公司的一次同事聚会上,有一个来自印度的Independent-Contractor(独立合约人),收入相当高,住大房子,据说两个小孩都送私立学校(这在美国,费用还是相当高的)。他在工程师中,算是混得最好的。这个人素质很高,头脑灵活,善于交际,大家都很喜欢他。他还喜欢多事,常常在外面搞一些社会活动。他自己也有一个Blog(博客),在那个Blog上,他曾经贴了一个帖子,指责他们镇的房地产税收太高了,钱都用于了中小学校。他指责中小学校雇佣的Janitor(卫生管理员)太多了,而且都很懒惰,效率低下,工资也付得更高。”
“他在聚会上抱怨道:Common-on,他们的工作这么容易做,是个人都能干,为什么不想办法让他们变得勤奋一点,钱少给一点!结果他的Blog刚刚贴出去,竟然有很多好管闲事的人,写Email(电邮)给他,说这些清洁工其实也很辛苦等等,应该收入还要高一点!美国这个社会,真是浪费,低效率!”。
“当时我还没有入教,自己是工程师,自然也跟着大家附和。现在想来,却真是惭愧。上帝给我聪明和智慧,是一种更高的赐予,却是要我对社会有更大的回报的。结果我却将这种赐予,当成了自己享受高薪,让他人贫困的理所当然的权利了。”
我还提到其实美国税收制度是很严厉的。税务局完全有能力通过法律或其他手段,让那些所谓的“低收入”的人为其现金收入交税。但税务局却故意睁只眼,闭只眼。但同时,却又没有出现像1960年代的香港那样,大批的贪污的税务人员,以及横行的黑社会。为什么?很清楚,以基督教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是一个同情贫穷的宽宏的文化。这与资本主义这种造成贫富悬殊的制度正好相互制约和平衡。
3.怎样看待小费
吃完饭算账的时候,发现账单大概是29.8美元。吃自助餐,一般都给10%的小费。我给了34美元,比10%略多一些,算是基督徒应该做的。
我的那位朋友心肠好,想替我省钱,就说道:“其实你就给33美元就行了。”
我苦笑道:“在美国,人们说越是Gifted(被上帝赐福)的,越有Responsibility(责任)。我公司的一个老板,很喜欢约员工一起吃早餐,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与员工沟通。他每次总能很幽默、温和、尊重地与餐馆的服务员谈笑,小费还给得很丰厚。后来我听说他每次给的小费,都是自己掏腰包,不能报销的。”
“而我今天主要陪你聊天了,都没有机会与服务员说两句话,让人家一天的劳累轻松一点。我还觉得只多付了1美元,少了一点。你看我们个别中国人在餐馆吃饭时,只顾自己交谈,吵吵嚷嚷,完全不注意对环境的影响。某些人只有在需要服务员的时候,才与人家打声招呼。很难见到对服务员的笑脸。”
当然,我并没有好意思对她说,最糟糕的是,某些中国人还自以为是地信奉“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其实上帝只有一个。对顾客低三下四地讨好,把顾客捧为上帝,实际上是对顾客的一种亵渎。而少数在国内做惯了上帝的中国顾客,一旦到了美国,经常显得弯酸刻薄,让人看着,分外地难受。
在吃饭或购物时,幽默感是很重要的。我曾经见过一个老太太,与售货员谈笑风生,虽然她挑挑拣拣,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什么也没有买,那售货员却还是很开心。我的英语虽然还可以,却远远不如中文,做不到这种程度。每回选择商品,只好尽量自己观察。选得差不多了,才向售货员问一问,憋出一两句尴尬的英文笑话,算是尽了心。若要人家陪着我这种闷葫芦挑东西,于心不安。还是很怀念在国内那种随时与售货员之间侃大山的购物。
昨天一个朋友来访,大家一起去吃自助中餐。席间她说起前些天去煎头发的时候,与理发师聊天,顺便谈起了相互的收入。这个朋友是计算机硕士毕业,刚刚工作不久,每年收入不到八万美元。交完各种税收后,每个月也就数千美元的收入。而那个理发师每月的收入虽然比她低,但主要都是现金,报的税非常少。还同时向国家申请困难补助,从真实收入来看,两人的收入几乎没有差距。
我的这个朋友开始抱怨,说正正规规地念书简直太吃亏了。念书的投入既大,长时间泡学校还耽误了不少的青春。况且念完后,找份工作也不容易。
那位理发师竟然还能以低收入的身份,参与贫困户抽签买房的计划。若是能抽到一个好签,就能在好学区花仅仅二十万到三十万,买到想当于四五十万的房子!
若是以前,我自己自认为学历高,一定会心怀不平,大肆附和。自从加入基督教后,心态平和了,就劝慰道:“你看美国这样一个基督教的国家,以‘爱人如己’为原则,什么事情都讲求公平。我只想请你换一个角度,若给你同样的收入,交换你现在的计算机工作,让你去做理发师,你干不干?”
她顿时不说话了,答案是明显的,“No!(不干)”。
“首先,做一个理发师,虽然要求的素质低,培训短。但辛苦程度,却应该比计算机工程师高。其次,这种工作其实是非常枯燥的,恐怕你也忍受不了。你花了时间去培训学习,花了更多的经济投入,你的回报却不是经济上的,所以你感到不公平。但你若想到你选择的,是你自己喜爱的职业,难道你还是感到不公平吗?你的投入,换回来的,是你对工作的喜爱,而不是直接的经济回报!”。
至于运气好爆发一笔,对工程师来说,也有同样的机会。有的人运气好,公司突然上市了,或者公司的股票暴涨,也能莫名其妙地赚上十万到上百万的。
在美国,睿智的父母教育子女选择职业时,首先向他们灌输,为他们培养的,是他们的兴趣。而不是某些中国家长那样,先给子女买好东西,让子女兴起对物质的强烈**。然后教导子女,若你不刻苦用功,不选医生、律师这样的高收入职业,你就不够钱花!这种以挣钱为动机,引导孩子的方式,是不受上帝佑护的。《圣经》很明确地说过,你要么拜上帝,要么拜金钱,不可能同时侍奉两个主人。
据我观察,以挣钱为目标要求孩子的家庭,教育小孩的效果都较差(还是老话,无统计数据,不一定准确)。现在的小孩,比我们那时候聪明多了。以他们对世界的了解,早就不把钱当回事情。
2.卫生员懒惰吗
我们接着聊这个话题。我笑道:“在我公司的一次同事聚会上,有一个来自印度的Independent-Contractor(独立合约人),收入相当高,住大房子,据说两个小孩都送私立学校(这在美国,费用还是相当高的)。他在工程师中,算是混得最好的。这个人素质很高,头脑灵活,善于交际,大家都很喜欢他。他还喜欢多事,常常在外面搞一些社会活动。他自己也有一个Blog(博客),在那个Blog上,他曾经贴了一个帖子,指责他们镇的房地产税收太高了,钱都用于了中小学校。他指责中小学校雇佣的Janitor(卫生管理员)太多了,而且都很懒惰,效率低下,工资也付得更高。”
“他在聚会上抱怨道:Common-on,他们的工作这么容易做,是个人都能干,为什么不想办法让他们变得勤奋一点,钱少给一点!结果他的Blog刚刚贴出去,竟然有很多好管闲事的人,写Email(电邮)给他,说这些清洁工其实也很辛苦等等,应该收入还要高一点!美国这个社会,真是浪费,低效率!”。
“当时我还没有入教,自己是工程师,自然也跟着大家附和。现在想来,却真是惭愧。上帝给我聪明和智慧,是一种更高的赐予,却是要我对社会有更大的回报的。结果我却将这种赐予,当成了自己享受高薪,让他人贫困的理所当然的权利了。”
我还提到其实美国税收制度是很严厉的。税务局完全有能力通过法律或其他手段,让那些所谓的“低收入”的人为其现金收入交税。但税务局却故意睁只眼,闭只眼。但同时,却又没有出现像1960年代的香港那样,大批的贪污的税务人员,以及横行的黑社会。为什么?很清楚,以基督教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是一个同情贫穷的宽宏的文化。这与资本主义这种造成贫富悬殊的制度正好相互制约和平衡。
3.怎样看待小费
吃完饭算账的时候,发现账单大概是29.8美元。吃自助餐,一般都给10%的小费。我给了34美元,比10%略多一些,算是基督徒应该做的。
我的那位朋友心肠好,想替我省钱,就说道:“其实你就给33美元就行了。”
我苦笑道:“在美国,人们说越是Gifted(被上帝赐福)的,越有Responsibility(责任)。我公司的一个老板,很喜欢约员工一起吃早餐,一边吃饭一边聊天,与员工沟通。他每次总能很幽默、温和、尊重地与餐馆的服务员谈笑,小费还给得很丰厚。后来我听说他每次给的小费,都是自己掏腰包,不能报销的。”
“而我今天主要陪你聊天了,都没有机会与服务员说两句话,让人家一天的劳累轻松一点。我还觉得只多付了1美元,少了一点。你看我们个别中国人在餐馆吃饭时,只顾自己交谈,吵吵嚷嚷,完全不注意对环境的影响。某些人只有在需要服务员的时候,才与人家打声招呼。很难见到对服务员的笑脸。”
当然,我并没有好意思对她说,最糟糕的是,某些中国人还自以为是地信奉“顾客就是上帝”的说法。其实上帝只有一个。对顾客低三下四地讨好,把顾客捧为上帝,实际上是对顾客的一种亵渎。而少数在国内做惯了上帝的中国顾客,一旦到了美国,经常显得弯酸刻薄,让人看着,分外地难受。
在吃饭或购物时,幽默感是很重要的。我曾经见过一个老太太,与售货员谈笑风生,虽然她挑挑拣拣,浪费了很多时间,最后什么也没有买,那售货员却还是很开心。我的英语虽然还可以,却远远不如中文,做不到这种程度。每回选择商品,只好尽量自己观察。选得差不多了,才向售货员问一问,憋出一两句尴尬的英文笑话,算是尽了心。若要人家陪着我这种闷葫芦挑东西,于心不安。还是很怀念在国内那种随时与售货员之间侃大山的购物。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最大与最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最大与最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