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名仕风流 正文 第048章、不杀伯仁

正文 第048章、不杀伯仁

目录:名仕风流| 作者:长江浪淘尽| 类别:历史军事

    王导闻言,腿一软坐倒在地,“大郎没救了”这句话像重锤一样敲击在他的心坎,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想起从前他上朝,阿悦每天都送他上车,并一直向着车去的方向长拜至看不见为止。虽然他嘴上不说,但心里是极为受用的。这个儿子,是个笃行的孝子,最得他的疼爱。

    如今果真回天乏力,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吗?一时间他老泪涟涟,神情凄惶,口中喃喃地念道:“完了,连神仙都没办法——阿悦,大郎!这下完了。”念一遍,哭一遍,本来他就病着,正是体虚,不一会人就脱力了,就这么倚着床边睡去。

    忽然他听到耳边有人大叫:“不好了,不好了!”却看不见人影,心里一急,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还好端端地躺在床上。——究竟是有人扶他上chuang,还是刚才是个梦境?王导强打精神一看,一个平素很有规矩的小丫鬟慌慌张张跑进来地说道:“相爷,不好了!”

    王导勃然怒道:“什么‘相爷不好’!爷还没有死!”说完喉头一痒,咳出一阵带血丝的浓痰。他眼神怔怔地望着地上那一滩黄色中的鲜红,那么的刺眼,奇怪的是,没有以前的气闷感了,难道这一咳血,病还好了不成?

    眼见平日威严自律、喜怒不形于色的王导居然露出怒颜,小丫鬟吃他一吓,瑟瑟发抖跪倒在地道:“奴该死!相爷饶恕则个!实在是大爷他……”

    王导听了心里一惊,劈手抓住她道:“大郎怎么了?”他想起梦中情景,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果然,那小丫鬟眼圈一红落下泪道:“大爷,他……去了!”

    “啊?”王导手一松,呆坐在床上。虽然早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但是事情真的发生了,他心里还是没有准备好。白发人送黑发人,真乃人生一大悲剧啊!王导虽然醒握天下权,但是却救不了自己最心爱的儿子,他的悲恸,有谁能真正了解?

    王导开始在心里回顾自己几十年来的仕宦生涯。自己辅佐元帝平定江东,开创了建武年的安定盛世,消灭反逆武装,制定休养生息的政策——其实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调和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的矛盾上来了。老夫给顾、纪、贺、张这些吴人(对南士的轻蔑称呼)一个二等士族做,他们还挑三拣四,好不知趣!

    这些人只会争权夺利,国力都耗在他们无休无止的明争暗斗了,一点都不能体会老夫的苦心!回首过去,自己问心无愧,的确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有违天和的事啊,怎么会出这样的事,阿悦怎么会寿不永?

    忽然王导想起了一件事,一件令他抱憾终身的事——事关周顗周伯仁。……

    *****************************************************************

    那都是永昌年间的旧事了。自古帝王最忌讳的就是主弱臣强。当他堂兄王敦消灭抗命的江州刺史华轶,镇压了以杜弢为首的荆湘流民起义之后,顺利进位镇东大将军、加都督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又受封汉安侯,掌握了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下一个受猜忌的对象就是他自己。

    渡江之后,王氏功劳第一没错,但是王敦不懂得放权,他的权力欲太重。他也不想想,哪个皇帝能愿意朝政、军权、财权被门阀高族把持,自己当个幕后的傀儡?

    这时候晋元帝司马睿深深感到了威胁,他任命刘隗为镇北将军,戴渊为征西将军,名义上是北讨石勒,实则为了防御王敦。而且在朝中他也刻意疏远王导等王氏族人。王导很聪明,颇识时务地称病去官。而王敦性情火爆,他见王氏为司马睿立下汗马功劳之后,要被“鸟尽弓藏”,一怒之下就头脑不冷静,开始起兵“清君侧”了。

    自古打着“清君侧”旗号的人都没有好下场。王导当然也劝这位堂兄不要做蠢事,这是有赔无赚的,可是王敦根本听不进他的话。王敦大兵压境,将健康围成了个孤城,所幸建康成高仓丰,还能挺个一年半载,可是城里储备再丰富,架不住王敦天天攻城啊!眼见着一段城墙在半月之间在双方手中数次易主,元帝只得将宫城迁往石头城。

    此时朝中大臣人人自危,更有刘隗之流劝元帝干脆将王氏一族满门抄斩,以杀一儆百!吓得王导天天率领宗族子弟入朝,元帝也不见他,他就带领子弟跪在宫前请罪,每日只是惴惴不安。

    来往大臣都视而不见,生怕惹祸上身,王导只好在感叹世态炎凉的同时自求多福。恰好一次遇见正要进宫的尚书左仆射(尚书省首脑)周顗,念到两人交情不错,王导就叫住周顗求助说道:“伯仁,我们家这几百条性命就全靠你了!”谁知周顗竟是连看都没多看他一眼就径自去了。王导当时心里又凉又悲,朋友没有一个靠得住的!

    周顗这人是个仗义执言的君子,别人不敢为王导求情,他偏要一试。他入宫后向元帝进言,说王导忠君爱国,和王敦不能同论,古人尚言“罪不及亲”,决不可错杀忠良。元帝本就在犹豫中,之所以晾着王导不管,有一半是面子问题,如今瞌睡有人递枕头,周顗给了这么好的一个台阶下,他也想起了王导昔日的种种好处,就故作虚心纳谏地采纳了他的建议。

    本来这事要是周顗要是回头向王导解释一下,那就皆大欢喜了。可是周顗有个毛病,他嗜酒。早在他当吏部尚书仆射时,就终日醉酒不醒,人称“三日仆射”——连续清醒不超过三天,有点像贵阳的天气(题外之话,说错了贵州的朋友别见怪)。

    周顗这下心里为朋友高兴,加上元帝又留他喝酒,他就放开了喝多了才出来。此时王导还领着子侄们跪在宫门口喝冷风,远远看见周顗出来,又喊他的名字。

    周顗这人也是脾气怪,仿佛为了标榜自己公正,依旧不搭理王导,只对左右侍从说:“如今杀了这帮贼子,便可换个大官作作。”其实“贼子”说的是王敦、王含,但这话说的没有主语,却把王导听得心拔凉拔凉的:伯仁,原来你要拿我的人头换前程,算我看错你了!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名仕风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名仕风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