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名仕风流 正文 第069章、皇帝心事

正文 第069章、皇帝心事

目录:名仕风流| 作者:长江浪淘尽| 类别:历史军事

    【求收藏,求推荐!】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宁静地过着,如果不出意外,宇之和凝之要等到玄之上任以后再回山阴,这些日子里就抓紧时间走亲访友,结识一下各家的士族子弟。然而世事难料,正月二十一这天,忽然他们接到一个极为震惊的消息,王导死了!

    “什么?”玄之的拳头都因为紧张而攥得指节苍白,可见他心中的惊愕不小。

    王导虽然一直病着,但是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的气色和情况一天比一天好,任谁也不会想到他会紧随王悦故去,这对王氏宗族是个不小的打击!

    琅琊王氏能够位列东晋一等士族,并雄踞第一门阀,王导居功不小。现在他故去了,却没有确立王氏宗族的接班人。巧合的是,他立的世子王悦已经先他一步身逝,这样王氏处在群龙无首的状态,并且谁出来主事还真不好说。

    按排行来看,应该是王恬,他是次子,而且才高多智;但是论才干,似乎应该是三子王洽出面,因为他在王导在世时,就已经是司徒府的总管了,而王氏宗族的一应事务他也参与处理了不少。

    “最是无情帝王家”——岂止是帝王家,公侯将相家里哪个不是利益大于人情?个个都望风而动,前些天还和宇之称兄道弟把酒言欢,如今个个都削尖脑袋往那几房的人身边挤了。不过最后胜出的只有一人,这就要考验他们各自的眼力了。

    宇之就眼见很有意思的一幕:哥俩儿一个跟了王恬的儿子,一个跑到王洽那里认门。——反正不管是谁得势,他们家都能得好处,这也是古代出仕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年诸葛家不就是三兄弟分别出仕三国了吗?最后无论谁得胜,都保证了诸葛家不会衰败。

    由于这些长耳朵的家伙四处打听,商议结果从深宅大院很快传遍了街头巷尾。过继给王悦为嗣的人选有了,是王琨。——就是宇之他们上门吊唁那天,跪在门外充任孝子的那个年轻人。

    马上他们的猜议获得了证实:司徒府的讣告上分明写着:“不孝王琨等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延显考,长豫中书府君,痛于咸康七年正月十五日子时终正寝,距生时享寿四十八岁。不孝王琨侍在侧,亲视含殓,遵礼成服,谨择于咸康七年正月二十二日安葬,叩在乡、学、世、寅、戚、谊、衰此讣闻。十八日接三,二十日唪经。”

    这就坐实了,王琨过继给王悦为嗣了。

    于是选择跟随王恬一房的人都暗自庆幸自己的眼光之准,似乎他们做出了多了不起的选择。但是宇之看得明白:事情,远远没有这么简单。王琨是给王悦当儿子了,但主要是让他有了后,真正的核心利益,他还远远没有碰触到!

    这从王洽依然是主持王导和王悦丧葬仪式的人上,可见一斑。

    虽然王恬和王洽平日相处融洽,但是那是在上面还有王悦在的情况下。他们都离那个位置很远,所以相安无事。眼下这种状况,王家急需一个主事人,但是也只需要一个主事人,到底二人是上演兄弟喜相扶,还是二虎别苗头?

    在宇之看来,结果很可能是一山不容二虎。

    事实证明宇之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

    *****************************************************************

    养心殿,晋帝坐在书案之后,聚精会神地批着折子。一个小黄门匆匆走进来,在伍常侍的耳边轻语一阵后又匆匆退走。伍常侍满面春风地走进大殿,垂手侍立在晋帝身后。

    晋帝没有抬头,只是吩咐道;“小伍子,墨干了,磨墨。”

    伍华屁颠屁颠跑过去,添水研墨,还讨好地说道:“陛下,有一件事,奴婢说了,你听了一定高兴。”

    “那还不快说?吊朕的胃口,想等朕罚你挨板子吗?”

    “奴婢不敢,奴婢有几个胆子,还敢跟陛下开玩笑。”伍华嘴里虽是这么说,脸上却是一脸轻松和谄媚,“刚才奴婢听说,前任司徒王导,昨天故去了!”

    “啪”,晋帝把朱笔往案上一甩,顺带出的一串红墨点子沾了伍华一脸,后者还得咧着嘴笑,虽然怎么看这笑容都有点勉强。

    “此话当真?”

    “陛下,千真万确!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王导这么一死,势必引起四大家族的权力争夺,只要陛下再沉心静气,等待他们明争暗斗,到了他们元气大伤的时候,正是陛下坐收渔利,从而一举收复大权好时机!”伍华以额加地,把头磕得砰砰响。

    “起来吧,就数你机灵!朕等待了这么久,终于迎来了这个好时机!”晋帝哈哈一笑,把袖袍一甩,“好啊,走,摆驾澜苑宫,朕要和余爱妃共享这件乐事!”

    “是,奴婢遵旨!不过奴婢斗胆说一句,陛下还有一件要事要做。请陛下恕罪。”

    “说吧,朕赦你无罪!”晋帝心情正好。

    “奴婢以为,陛下应该大加封赏王家,以示人主隆恩,也安了四大家族的心,好让他们放手一搏,不遗余力的互相争斗!”

    晋帝深深看了他一眼说道:“小伍子,真有你的!你要不是个宦官,朕真想任用你做一个朝堂大员,为朕的江山出谋划策,或者给朕的儿子当老师。可惜了你一腹才华,丝毫不亚于朝中一些名臣,却只能在深宫中做个无人知的幕后之宾。朕不是曾许过,你可以自称‘臣’,不必称‘奴婢’。”

    “臣惶恐!臣出身低微,要不是净身入宫,哪会有面见天颜的机会!所谓世间万事万物都由命中注定,臣此生能有机会为陛下献计献策,已经是天赐的福祉,哪敢再做他想!”伍华感激涕零,恨不得肝脑涂地以报晋帝知遇之恩。

    伍华是荆州五溪蛮的后代,本来这是个能征善战的民族,在东汉时不断进行起义,三国时还出了沙摩柯这样的猛将。但是他们在夷陵之战的时候相助蜀军,后沙摩柯兵败被杀,而五溪蛮也被周泰追杀,不得不逃进神农架的密林深处。

    等到魏灭吴而一统三国,之后晋又取而代之,五溪蛮才渐渐从密林里面走出来,回到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上百年过去,历经了几代人传承的他们一点也没有磨砺掉好战的本性,这也为他们走向灭亡埋下了根源。

    晋元帝司马睿渡江之后为了稳固政权,第一个镇压的就是企图自立的蛮王。司马睿打胡人不行,打蛮人倒是很行,此战大获全胜,杀敌上万,几乎将五溪蛮打残了。蛮王无奈自缚于阵前请降,而司马睿也够毒,他是这样接受请降的:投降可以,交五百童男童女出来。

    童女做了官妓不说,五百童男全部给阉割了,活下来的不及一半,统统送进宫来做宦官,不过都是做些低级贱役,很少有混上来的,更别提像伍华这样常伴皇帝左右了——皇帝可是天下最怕死的,他怎么敢把这些“心怀叵测”的外族留在自己身边?

    可见,伍华不是一般的能混。他长得不算最好,脑子不算最灵。和他一起进宫的人都没他混得好,他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完全是因为他嘴巴比别人甜一点,腿脚比别人勤一点,学习比别人用功点。

    <hr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名仕风流》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名仕风流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