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五章 赚钱道路
目录:穿越种田之幸福生活|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五十五章赚钱道路
收割完早稻,宋一平把二十亩良田全部种上了土豆。土豆种得好,亩产能达到三四千斤。村里人不解,哪能吃得了那么多土豆。土豆跟红薯一样,都是属于产量高,不值钱的便宜东西,种粮食还能卖不少钱,种土豆能卖几个钱。
宋一平不答,只说以后大家就知道了。他是下定决心要做粉类制品了。
红薯粉做得很成功,宋一平做了好几种样子的,圆的,扁的,宽的。煮酸辣粉,炖肉,炖白菜,家里人都喜欢吃。尤其酸辣粉,放上香菜,黄豆,花生米,酸酸辣辣,十分适合南河镇人的口味。
宋一平又去市场买了十几头小猪来喂,打算当个养猪专业户。做红薯粉过滤后的渣煮好了喂猪,而猪产生的粪便又做肥料浇地,循环利用,一举多得。
老郑平时带着陈立春打猎,时间不多。家里就只有田家父子和宋一平做粉,每天做出来的粉数量有限。收完早稻,宋一平就正式把粉铺开张做起来。
做红薯粉程序简单,很容易学习。宋一平一点不担心村里人把这个手艺学了去。红薯粉又不是宋一平发明的,他并没有要占为己有的意思,反而希望陈家村人学会了都发家致富,那样才好。钱是挣不完的,如果只有自己一家富了,周围人都穷,都来眼红,那才很没有意思。
他特地把老村长,村长一家和自己的几个兄弟请来家里吃饭喝酒,大家围坐一圈,把自己的构想一说。
宋一平打算请村里的壮劳力来自己家帮忙做粉,自己按天给工钱。自家的红薯用完了,就到各家收购。大家农忙时就种地,农闲时就来做粉,也算是门手艺。但是村里人学会了做粉不能外传,只能陈家村人自己学习,父传子,子传孙这样传下去。以后红薯粉销量大了,就发动全村人都来学习做粉,到时候村民可以到田家的作坊做粉,也可以自己在家支一个小作坊做粉,总之最好把陈家村的粉类制品销售到整个刺州,整个大燕去,成为陈家村的一个特色。
宋一平说:“卖粉的事情就交给我,大家都吃过了,味道如何,是不是实惠,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我提出这样一个想法,既是为了陈家村人,也是为了我自己,希望陈家村人都能发家致富。我们都是兄弟,有什么想法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十几个人心里都很高兴,又未免担心,至于担心什么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村里人半点风险不担,还能多一笔收入,这是求也求不来的好事。
老村长敲着桌子说:“宋小哥这是为了陈家村人着想,做了件大好事。我看这个事情没有啥问题。就是那粉最终卖不出去,咱们也可以自己吃。只是亏了宋小哥啊!我在这里提一个想法,大家看看怎么样。我们都是陈家村人,祖祖辈辈都是地里刨食,对得起天地良心。既然宋小哥这么帮我们陈家村人,那我们也不能害宋小哥吃亏。我想如果万一那红薯粉卖不出去,大家的工钱也别提了,就当来帮忙。庄稼人不缺那把子力气,更何况还学了门手艺,要真认真说起来还是占便宜了呢。”
“那哪行,老村长严重了,大家帮我种地,帮我修房,我都没给工钱,这半年来尽是我占大家便宜了。”宋一平不同意,他觉得自己既然要做生意,肯定要自己担风险,把亏转嫁到别人身上,太不厚道。他当了几年兵,还没有学会社会上无良商人那一套,也不打算去学。
“老村长说得对,我同意,本来就是我们来学了手艺,还收工钱,亏心。你们说呢?”唐大力首先表态,他真是宋一平的忠实拥护者,每次都走在最前面。
其余人一听,也都纷纷表示同意。虽然这样说起来是少赚钱了,可是学了手艺啊,大家听老村长一说,其实就想通了。更何况那工钱还是没有到手的,又不是从自己手里拿钱出去,更加不心疼了。
宋一平还想再说,田玉才总结一句:“现在说这个太早,又不是真卖不出去,等真到那时候再说吧。”宋一平一想也是,是自己糊涂了,现在争这个太可笑了,对于红薯粉的销售问题,他可很有信心的。
老村长又提出新问题:“还有一个事情,必须得拿出个章程来。大家都是陈家村人,宋小哥愿意把家传的手艺拿出来,就是为了陈家村人着想。想学手艺的都必须像宋小哥说的那样只能自己学,父传子,子传孙,传媳不传女,不能传给外人。学之前也要像学别的手艺一样,立个誓,要传出去了就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凡把手艺传出外村的人就是陈家村的叛徒,一律赶出陈家村,死了也不得埋入祖坟。”
宋一平心里一惊,这个也太毒了吧,但是他也没有表示反对。老村长对这种事情显然更在行,以防万一,毕竟是关系整个村利益的事情,不是一家两家的事情,严厉点比宽松点好。
在场的人都表了态,同意老村长的做法,谁也不愿意当叛徒,名声太难听。
最后宋一平总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陈村粉铺就正式开张了。明天大家都到我家里来,大家共同努力,一起致富。”
众人都高兴的说好。
大家回去同家里人一说,直道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让自己碰上了,那可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想想看,如果这门生意真做成了,既可以靠卖红薯挣一份钱,又可以靠做工挣一份钱。既不耽误地里的活,还能学手艺,上哪找这样的好事啊。也就宋一平这样大方不计较的人才愿意无偿把手艺传出来。大家对他更佩服,更感激,也更尊敬了——
第二天一早,在老村长的主持下,这十几个男人都在村里的祠堂郑重其事拜了祖宗,立了誓言,还每人滴一滴血喝了血酒。宋一平一边看一边心里好笑,这也太搞笑了吧,跟拍红高粱一样,至于嘛。他是一点不在乎这个,现代人谁还发这种誓言啊,绝对要被当成神经病。可是古人在乎,非常在乎。尤其这种血誓,一旦发了,就带着一种敬畏的态度,绝对不会违背。
宋一平也就由着老村长做主了。如果由他自己提出来,反而不好,真要有人传出去的话他也没有办法。现在由老村长提出来,大家伙又都同意了,那这个事情就不会有差错了。其实即使村里人传出去了也没啥,宋一平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要赚来够自己和田夏养老就成了,他没有兴趣留下一堆死物给别人。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像宋一平这样不懂古董,不懂字画,不附庸风月的,在古代,还真花不了多少钱。
十几个男人被分成了几组,磨浆,漏粉,晒粉,大家都轮流一遍,要把每道程序都学会。大家都下定决心要好好做事的,想着能赚钱给媳妇孩子多买点衣服穿,肉来吃就更是干劲十足。他们几个本就是关系好的,每天在一起干活也高兴。
每个人早早的来,中午回家吃饭,吃过了不带歇息的就继续干活。简直比干自己家田里的活还有劲。
田家的中院里每天热热闹闹,大家都在大棚子里干活,也只有他们十几个立了誓的才能进来。别人不准进,就有那好奇想偷看的,刚趴围墙上就会被骂走了。村里沸腾了,纷纷打听田家干了啥买卖,也想跟着学。这件事成了陈家村最大的新闻,每天都有人围着田家的院子转来转去,渴望进去瞧上一眼。进不去也要在围墙外听听声音,里面一有动劲外面的人也跟着起哄。那十几个人更觉得自豪,被人羡慕的滋味真好。
村长为了报答宋一平,组织了村里十二三岁的孩子给他家割草,放羊。田家人每天都忙,根本没有时间管这些家禽了。大力媳妇和得利媳妇又负责给他家家禽喂食,也给宋一平减轻了不少负担。
自己家的红薯不够,宋一平就以低价收购了村里人家的红薯。村里人留下自己吃的都卖给他,还不够,村长又帮他到其他村里去买。其他村人看见居然有庄稼人买红薯都觉得奇怪,认为陈村长疯了。陈村长也不解释,这可是个秘密。他帮着宋一平以极低的价格买了不少红薯存起来。看着堆的高高的红薯山,就好像看到了钱一样。陈村长做得高兴,以后靠这个发了财,陈家村就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最富裕的,那自己这个村长走出去该多有面子,只怕走到哪里都得坐上位,受人尊敬。
收割完早稻,宋一平把二十亩良田全部种上了土豆。土豆种得好,亩产能达到三四千斤。村里人不解,哪能吃得了那么多土豆。土豆跟红薯一样,都是属于产量高,不值钱的便宜东西,种粮食还能卖不少钱,种土豆能卖几个钱。
宋一平不答,只说以后大家就知道了。他是下定决心要做粉类制品了。
红薯粉做得很成功,宋一平做了好几种样子的,圆的,扁的,宽的。煮酸辣粉,炖肉,炖白菜,家里人都喜欢吃。尤其酸辣粉,放上香菜,黄豆,花生米,酸酸辣辣,十分适合南河镇人的口味。
宋一平又去市场买了十几头小猪来喂,打算当个养猪专业户。做红薯粉过滤后的渣煮好了喂猪,而猪产生的粪便又做肥料浇地,循环利用,一举多得。
老郑平时带着陈立春打猎,时间不多。家里就只有田家父子和宋一平做粉,每天做出来的粉数量有限。收完早稻,宋一平就正式把粉铺开张做起来。
做红薯粉程序简单,很容易学习。宋一平一点不担心村里人把这个手艺学了去。红薯粉又不是宋一平发明的,他并没有要占为己有的意思,反而希望陈家村人学会了都发家致富,那样才好。钱是挣不完的,如果只有自己一家富了,周围人都穷,都来眼红,那才很没有意思。
他特地把老村长,村长一家和自己的几个兄弟请来家里吃饭喝酒,大家围坐一圈,把自己的构想一说。
宋一平打算请村里的壮劳力来自己家帮忙做粉,自己按天给工钱。自家的红薯用完了,就到各家收购。大家农忙时就种地,农闲时就来做粉,也算是门手艺。但是村里人学会了做粉不能外传,只能陈家村人自己学习,父传子,子传孙这样传下去。以后红薯粉销量大了,就发动全村人都来学习做粉,到时候村民可以到田家的作坊做粉,也可以自己在家支一个小作坊做粉,总之最好把陈家村的粉类制品销售到整个刺州,整个大燕去,成为陈家村的一个特色。
宋一平说:“卖粉的事情就交给我,大家都吃过了,味道如何,是不是实惠,想必大家心里都有数,我提出这样一个想法,既是为了陈家村人,也是为了我自己,希望陈家村人都能发家致富。我们都是兄弟,有什么想法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十几个人心里都很高兴,又未免担心,至于担心什么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其实村里人半点风险不担,还能多一笔收入,这是求也求不来的好事。
老村长敲着桌子说:“宋小哥这是为了陈家村人着想,做了件大好事。我看这个事情没有啥问题。就是那粉最终卖不出去,咱们也可以自己吃。只是亏了宋小哥啊!我在这里提一个想法,大家看看怎么样。我们都是陈家村人,祖祖辈辈都是地里刨食,对得起天地良心。既然宋小哥这么帮我们陈家村人,那我们也不能害宋小哥吃亏。我想如果万一那红薯粉卖不出去,大家的工钱也别提了,就当来帮忙。庄稼人不缺那把子力气,更何况还学了门手艺,要真认真说起来还是占便宜了呢。”
“那哪行,老村长严重了,大家帮我种地,帮我修房,我都没给工钱,这半年来尽是我占大家便宜了。”宋一平不同意,他觉得自己既然要做生意,肯定要自己担风险,把亏转嫁到别人身上,太不厚道。他当了几年兵,还没有学会社会上无良商人那一套,也不打算去学。
“老村长说得对,我同意,本来就是我们来学了手艺,还收工钱,亏心。你们说呢?”唐大力首先表态,他真是宋一平的忠实拥护者,每次都走在最前面。
其余人一听,也都纷纷表示同意。虽然这样说起来是少赚钱了,可是学了手艺啊,大家听老村长一说,其实就想通了。更何况那工钱还是没有到手的,又不是从自己手里拿钱出去,更加不心疼了。
宋一平还想再说,田玉才总结一句:“现在说这个太早,又不是真卖不出去,等真到那时候再说吧。”宋一平一想也是,是自己糊涂了,现在争这个太可笑了,对于红薯粉的销售问题,他可很有信心的。
老村长又提出新问题:“还有一个事情,必须得拿出个章程来。大家都是陈家村人,宋小哥愿意把家传的手艺拿出来,就是为了陈家村人着想。想学手艺的都必须像宋小哥说的那样只能自己学,父传子,子传孙,传媳不传女,不能传给外人。学之前也要像学别的手艺一样,立个誓,要传出去了就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凡把手艺传出外村的人就是陈家村的叛徒,一律赶出陈家村,死了也不得埋入祖坟。”
宋一平心里一惊,这个也太毒了吧,但是他也没有表示反对。老村长对这种事情显然更在行,以防万一,毕竟是关系整个村利益的事情,不是一家两家的事情,严厉点比宽松点好。
在场的人都表了态,同意老村长的做法,谁也不愿意当叛徒,名声太难听。
最后宋一平总结:“既然大家都同意,那我们陈村粉铺就正式开张了。明天大家都到我家里来,大家共同努力,一起致富。”
众人都高兴的说好。
大家回去同家里人一说,直道这么好的事情居然让自己碰上了,那可真是上辈子烧了高香。想想看,如果这门生意真做成了,既可以靠卖红薯挣一份钱,又可以靠做工挣一份钱。既不耽误地里的活,还能学手艺,上哪找这样的好事啊。也就宋一平这样大方不计较的人才愿意无偿把手艺传出来。大家对他更佩服,更感激,也更尊敬了——
第二天一早,在老村长的主持下,这十几个男人都在村里的祠堂郑重其事拜了祖宗,立了誓言,还每人滴一滴血喝了血酒。宋一平一边看一边心里好笑,这也太搞笑了吧,跟拍红高粱一样,至于嘛。他是一点不在乎这个,现代人谁还发这种誓言啊,绝对要被当成神经病。可是古人在乎,非常在乎。尤其这种血誓,一旦发了,就带着一种敬畏的态度,绝对不会违背。
宋一平也就由着老村长做主了。如果由他自己提出来,反而不好,真要有人传出去的话他也没有办法。现在由老村长提出来,大家伙又都同意了,那这个事情就不会有差错了。其实即使村里人传出去了也没啥,宋一平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要赚来够自己和田夏养老就成了,他没有兴趣留下一堆死物给别人。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像宋一平这样不懂古董,不懂字画,不附庸风月的,在古代,还真花不了多少钱。
十几个男人被分成了几组,磨浆,漏粉,晒粉,大家都轮流一遍,要把每道程序都学会。大家都下定决心要好好做事的,想着能赚钱给媳妇孩子多买点衣服穿,肉来吃就更是干劲十足。他们几个本就是关系好的,每天在一起干活也高兴。
每个人早早的来,中午回家吃饭,吃过了不带歇息的就继续干活。简直比干自己家田里的活还有劲。
田家的中院里每天热热闹闹,大家都在大棚子里干活,也只有他们十几个立了誓的才能进来。别人不准进,就有那好奇想偷看的,刚趴围墙上就会被骂走了。村里沸腾了,纷纷打听田家干了啥买卖,也想跟着学。这件事成了陈家村最大的新闻,每天都有人围着田家的院子转来转去,渴望进去瞧上一眼。进不去也要在围墙外听听声音,里面一有动劲外面的人也跟着起哄。那十几个人更觉得自豪,被人羡慕的滋味真好。
村长为了报答宋一平,组织了村里十二三岁的孩子给他家割草,放羊。田家人每天都忙,根本没有时间管这些家禽了。大力媳妇和得利媳妇又负责给他家家禽喂食,也给宋一平减轻了不少负担。
自己家的红薯不够,宋一平就以低价收购了村里人家的红薯。村里人留下自己吃的都卖给他,还不够,村长又帮他到其他村里去买。其他村人看见居然有庄稼人买红薯都觉得奇怪,认为陈村长疯了。陈村长也不解释,这可是个秘密。他帮着宋一平以极低的价格买了不少红薯存起来。看着堆的高高的红薯山,就好像看到了钱一样。陈村长做得高兴,以后靠这个发了财,陈家村就是附近几个村子里最富裕的,那自己这个村长走出去该多有面子,只怕走到哪里都得坐上位,受人尊敬。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种田之幸福生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种田之幸福生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