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三章 挺身
目录:抗日之幸存者| 作者:揽嫦娥射日| 类别:历史军事
(……在最艰难的一段日子,我们在一线坚守的士兵手上也就只有十几发子弹,不是像电影里老喊的那样,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其实我们往往在一开始打的时候就用石头……摘自《祖爷爷的抗战回忆》)
仪凤门和钟阜门都完全被炮火覆盖着,黑夜里看上去升腾起来的灰尘就像个大大的坟堆,但是后续的部队就那样义无反顾地冲进这个大坟堆。
看到后续部队有人上来了,曹小民心里才踏实了些――他带上来的那个排在把登上城楼的鬼子打下去后连他在内仅仅剩下一个加强班了!
曹小民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因为他的部队没到齐,城楼上根本没几个人,所以鬼子一个狡猾的战术没有得逞:他们的远程大炮停止射击三分钟后,忽然在钟山上的炮兵阵地就开火了;如果这时城楼上都是士兵,死伤就会惨不忍睹。但是这回鬼子打了个空,等曹小民的后续部队赶到,炮击却刚好停了。
敌人的远程大炮准头差些,常有砸在城楼下的近失弹;这是不可避免的,当炮管打红后弹着点就很难把握。所以鬼子在大口径炮群打击的时候,攻城部队都离得远远的,而钟山上的那些射击精确的大口径迫击炮群在黑夜中也难以调整火力覆盖点――鬼子不是没试过用照明弹看清楚城楼的状况,但他们在山上,大量的照明弹却是在他们和城楼之间炸开的;这样一来炮兵观瞄手反而被晃得眼前一片白花花,什么都看不清。
曹小民让弟兄们基本上躲在通道内,只留下很少的观察哨,如果是敌人的重炮打击,城楼顶就完全不留人了,反正鬼子也不敢冒着自己的炮火上来。仪凤门一带的阵地,远看上去打得轰轰烈烈,其实基本上就是鬼子在放炮,**官兵们在通道里休息!
在布置防御的时候,曹小民冷静了下来,他发现这个时代**的战术思想很僵化:为了表示要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第一任的指挥官就把各条通道除一条保留畅通外其他的全部堵死;这样一来城楼体内的各种通道除了用来防弹外就失去了别的战术用途,而且那些防炮通道会变成了完全不通风的死地,一旦鬼子用燃烧弹这类会造成局部阵地大量缺氧的武器,很多在工事内的士兵竟会被活活闷死!
唐生智那样纯粹为了政治投机而打仗的笨蛋做的决定,为什么后来从中央教导总队指挥官到最后的“老?”都不去改变呢?难道真的逃生通道打开士兵就会全部跑掉吗?至少曹小民相信他的部队不会!
其实只要一交手就能发现就算放鬼子自己爬,他们要从长梯上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为什么要在露天的城楼安排那么多的士兵呢?
曹小民很快做出调整:对付鬼子的梯子,完全可以利用城体内的那些射击洞,用大竹竿把它们推下去,这样鬼子连后边的掩护火力都发挥不了作用。至于那些在射击死角上,没有射击口可以照顾到的墙段,也不用急;根本不要趴在城垛子上用枪射击,枪支只要在城楼上警戒着他们不让他们跨上城楼就行,没枪的士兵只要对着他们梯子的位置,在离棱线远远的根本受不到机枪打击的距离往下面扔砖头就够那些登城鬼子受的了!
现在曹小民的部队任务就是守着,不让鬼子过去就行,为什么不用最经济的手段呢?想到用砖石作为武器是因为他想起了祖爷爷的一段回忆录:……在最艰难的一段日子,我们在一线坚守的士兵手上也就只有十几发子弹,不是像电影里老喊的那样,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其实我们往往在一开始打的时候就用石头……子弹总是在携带的时候觉得多,觉得重,但一到战场上很快就会发现不够用了,能省就要省!
“兄弟,当一个前线指挥员,记住不要当观众……”张灵甫大哥的话在耳边响起来,曹小民开始思考自己阵地的不足了:那些通道已经经受过一天空袭和巨炮的考验,但是谁能保证它们能撑得住两天?自己的防守方式确实可以用比较小的代价守住城楼,但如果鬼子改变战术,从下边来炸塌城楼呢?……
没几个人天生会打仗,无数的名将都是在战火中炼出来的,曹小民和所有正在战火中淬炼的官兵一样成长,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有人打成一代名将,但他们先要能活下来!曹小民一边布置防守战术、一边和官兵们讲解、探讨;经过对防守阵地的调整和防守方法的改变,官兵们都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自我感觉,仪凤门一带的阵地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
“把这封信送到挹江门,交给刘青长官……”曹小民把一封自己口述(他还不会写繁体字)由谢忠在炮火下写出来的歪歪斜斜的书信完成了,让谢忠骑马去传递给挹江门。里头主要是他在布防仪凤门的一些心得和整条从草鞋峡到挹江门之间的防线情况通报,除了士兵的素质外,各部队之间的通联问题也是**大大落后于鬼子的原因;建立好整条防线的信息通联顺畅,也是一个指挥官一定要布置好的工作。
就在谢忠刚走,从外联通道里进来了一个士兵,给曹小民带来了一个吓死人的消息:煤炭港乱起来了!
像梁小宽这样在死人堆里打滚出来的老兵,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发起偷袭摸哨对付几个鬼子不算难度很大,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如何统领好那些难民!
在面对鬼子的时候,可以数千人被几把刺刀吓住,但是当他们明白得救了,明白现在那些吓人的枪支不会对自己开火的时候,情况就变得难以控制了。虽然大家也明白不能惊动鬼子,但是偏偏有的人就仗着这点得寸进尺地大声提要求;也有人觉得鬼子也就是把他们抢完关起来不会杀他们,既然什么都没了也就不用害怕鬼子了,这一部份人决定回家!
“要往煤炭港去的,顺着这条路走,其他的人自便!”如果是“酒鬼”在这里,他甚至会杀人掌控局势,但梁小宽做了一个自以为英明的决定。看着人潮往煤炭港去的时候,他得意地带着手下往下一条村庄去了。他忽略了确实有人离开了队伍,消失在其他的小道上。
当梁小宽的人在往第四条村落去的途中,几个比他们要熟悉道路的平民先到了,他们一撞进村里便被守村的鬼子抓住,然后示警的枪声便响彻了夜空…..
陆续赶到煤炭港的难民正好看到了从江北回来的渡船,本来便在一夜的惊吓中失魂落魄的人流不顾一切地往渡口冲!原本安定下来的人群又变得骚乱起来,那些在按秩序排队等候的人们有的人甚至与那些后来的难民打了起来,混乱的中心在不断扩散!
“砰!砰砰!”三声枪响,一个头上身上都包扎着绷带的军官拦住了人群,在他身后是十几条步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人群。像如临大敌一般的双方在僵持,但人群身后越来越多的难民到达,有的人开始推攘着前边的人……还压制得住吗?受伤的军官全身都被冷汗浸透!
“我是接应大家到江北的舰队司令安其邦!”定了一下神军官对着话筒大声喊道:“不按秩序乱冲的,格杀勿论!……”
是个司令?舰队?骚动的人群终于安份了些。
“这次来的船队很大,只要大家不乱来,足够所有人过江的;但谁要是捣乱秩序,那就别怪我不客气!”安其邦大声道:“最后一条船离开前,我这个舰队司令不会走,大家别慌乱,全部原地坐下!……传令兵,通知舰队,有人敢冲船,给我拿高射机枪扫射!”
所有人都被震住了,没有人想为什么这个“司令”要对着话筒下命令,没有人看得清黑黑的江面上到底有多少船,有没有舰队!他们只是看见这个“司令”在煤堆上坐了下来……
幸亏有个挺身而出的人,幸亏有个安其邦,否则曹小民的一切努力说不定就要付诸东流!在民族危难时刻,没被历史记载的挺身而出的人有多少!?正是无数挺身而出的人每人站前了一小步,这个民族才得以在狂澜之前站稳了脚跟!
这一夜挺身而出的人很多很多,第一批运送难民的船只全部安全到达,他们带回去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江岸;那些在白天海军血战的时候依然冒着枪林弹雨过江渡民的船队自发行动了起来,他们继续在没有任何护航的情况下扬帆过江!
中国海军已经全军覆灭,鬼子以为这是一个该好好休息的晚上;但是这个晚上长江这条民族的血脉却在猛烈搏动!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无数为了拯救同胞的国人冒死过江;安其邦没有骗大家,这次来的船队很大!
仪凤门和钟阜门都完全被炮火覆盖着,黑夜里看上去升腾起来的灰尘就像个大大的坟堆,但是后续的部队就那样义无反顾地冲进这个大坟堆。
看到后续部队有人上来了,曹小民心里才踏实了些――他带上来的那个排在把登上城楼的鬼子打下去后连他在内仅仅剩下一个加强班了!
曹小民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因为他的部队没到齐,城楼上根本没几个人,所以鬼子一个狡猾的战术没有得逞:他们的远程大炮停止射击三分钟后,忽然在钟山上的炮兵阵地就开火了;如果这时城楼上都是士兵,死伤就会惨不忍睹。但是这回鬼子打了个空,等曹小民的后续部队赶到,炮击却刚好停了。
敌人的远程大炮准头差些,常有砸在城楼下的近失弹;这是不可避免的,当炮管打红后弹着点就很难把握。所以鬼子在大口径炮群打击的时候,攻城部队都离得远远的,而钟山上的那些射击精确的大口径迫击炮群在黑夜中也难以调整火力覆盖点――鬼子不是没试过用照明弹看清楚城楼的状况,但他们在山上,大量的照明弹却是在他们和城楼之间炸开的;这样一来炮兵观瞄手反而被晃得眼前一片白花花,什么都看不清。
曹小民让弟兄们基本上躲在通道内,只留下很少的观察哨,如果是敌人的重炮打击,城楼顶就完全不留人了,反正鬼子也不敢冒着自己的炮火上来。仪凤门一带的阵地,远看上去打得轰轰烈烈,其实基本上就是鬼子在放炮,**官兵们在通道里休息!
在布置防御的时候,曹小民冷静了下来,他发现这个时代**的战术思想很僵化:为了表示要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第一任的指挥官就把各条通道除一条保留畅通外其他的全部堵死;这样一来城楼体内的各种通道除了用来防弹外就失去了别的战术用途,而且那些防炮通道会变成了完全不通风的死地,一旦鬼子用燃烧弹这类会造成局部阵地大量缺氧的武器,很多在工事内的士兵竟会被活活闷死!
唐生智那样纯粹为了政治投机而打仗的笨蛋做的决定,为什么后来从中央教导总队指挥官到最后的“老?”都不去改变呢?难道真的逃生通道打开士兵就会全部跑掉吗?至少曹小民相信他的部队不会!
其实只要一交手就能发现就算放鬼子自己爬,他们要从长梯上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为什么要在露天的城楼安排那么多的士兵呢?
曹小民很快做出调整:对付鬼子的梯子,完全可以利用城体内的那些射击洞,用大竹竿把它们推下去,这样鬼子连后边的掩护火力都发挥不了作用。至于那些在射击死角上,没有射击口可以照顾到的墙段,也不用急;根本不要趴在城垛子上用枪射击,枪支只要在城楼上警戒着他们不让他们跨上城楼就行,没枪的士兵只要对着他们梯子的位置,在离棱线远远的根本受不到机枪打击的距离往下面扔砖头就够那些登城鬼子受的了!
现在曹小民的部队任务就是守着,不让鬼子过去就行,为什么不用最经济的手段呢?想到用砖石作为武器是因为他想起了祖爷爷的一段回忆录:……在最艰难的一段日子,我们在一线坚守的士兵手上也就只有十几发子弹,不是像电影里老喊的那样,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其实我们往往在一开始打的时候就用石头……子弹总是在携带的时候觉得多,觉得重,但一到战场上很快就会发现不够用了,能省就要省!
“兄弟,当一个前线指挥员,记住不要当观众……”张灵甫大哥的话在耳边响起来,曹小民开始思考自己阵地的不足了:那些通道已经经受过一天空袭和巨炮的考验,但是谁能保证它们能撑得住两天?自己的防守方式确实可以用比较小的代价守住城楼,但如果鬼子改变战术,从下边来炸塌城楼呢?……
没几个人天生会打仗,无数的名将都是在战火中炼出来的,曹小民和所有正在战火中淬炼的官兵一样成长,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有人打成一代名将,但他们先要能活下来!曹小民一边布置防守战术、一边和官兵们讲解、探讨;经过对防守阵地的调整和防守方法的改变,官兵们都有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自我感觉,仪凤门一带的阵地算是暂时稳定下来了。
“把这封信送到挹江门,交给刘青长官……”曹小民把一封自己口述(他还不会写繁体字)由谢忠在炮火下写出来的歪歪斜斜的书信完成了,让谢忠骑马去传递给挹江门。里头主要是他在布防仪凤门的一些心得和整条从草鞋峡到挹江门之间的防线情况通报,除了士兵的素质外,各部队之间的通联问题也是**大大落后于鬼子的原因;建立好整条防线的信息通联顺畅,也是一个指挥官一定要布置好的工作。
就在谢忠刚走,从外联通道里进来了一个士兵,给曹小民带来了一个吓死人的消息:煤炭港乱起来了!
像梁小宽这样在死人堆里打滚出来的老兵,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发起偷袭摸哨对付几个鬼子不算难度很大,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如何统领好那些难民!
在面对鬼子的时候,可以数千人被几把刺刀吓住,但是当他们明白得救了,明白现在那些吓人的枪支不会对自己开火的时候,情况就变得难以控制了。虽然大家也明白不能惊动鬼子,但是偏偏有的人就仗着这点得寸进尺地大声提要求;也有人觉得鬼子也就是把他们抢完关起来不会杀他们,既然什么都没了也就不用害怕鬼子了,这一部份人决定回家!
“要往煤炭港去的,顺着这条路走,其他的人自便!”如果是“酒鬼”在这里,他甚至会杀人掌控局势,但梁小宽做了一个自以为英明的决定。看着人潮往煤炭港去的时候,他得意地带着手下往下一条村庄去了。他忽略了确实有人离开了队伍,消失在其他的小道上。
当梁小宽的人在往第四条村落去的途中,几个比他们要熟悉道路的平民先到了,他们一撞进村里便被守村的鬼子抓住,然后示警的枪声便响彻了夜空…..
陆续赶到煤炭港的难民正好看到了从江北回来的渡船,本来便在一夜的惊吓中失魂落魄的人流不顾一切地往渡口冲!原本安定下来的人群又变得骚乱起来,那些在按秩序排队等候的人们有的人甚至与那些后来的难民打了起来,混乱的中心在不断扩散!
“砰!砰砰!”三声枪响,一个头上身上都包扎着绷带的军官拦住了人群,在他身后是十几条步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人群。像如临大敌一般的双方在僵持,但人群身后越来越多的难民到达,有的人开始推攘着前边的人……还压制得住吗?受伤的军官全身都被冷汗浸透!
“我是接应大家到江北的舰队司令安其邦!”定了一下神军官对着话筒大声喊道:“不按秩序乱冲的,格杀勿论!……”
是个司令?舰队?骚动的人群终于安份了些。
“这次来的船队很大,只要大家不乱来,足够所有人过江的;但谁要是捣乱秩序,那就别怪我不客气!”安其邦大声道:“最后一条船离开前,我这个舰队司令不会走,大家别慌乱,全部原地坐下!……传令兵,通知舰队,有人敢冲船,给我拿高射机枪扫射!”
所有人都被震住了,没有人想为什么这个“司令”要对着话筒下命令,没有人看得清黑黑的江面上到底有多少船,有没有舰队!他们只是看见这个“司令”在煤堆上坐了下来……
幸亏有个挺身而出的人,幸亏有个安其邦,否则曹小民的一切努力说不定就要付诸东流!在民族危难时刻,没被历史记载的挺身而出的人有多少!?正是无数挺身而出的人每人站前了一小步,这个民族才得以在狂澜之前站稳了脚跟!
这一夜挺身而出的人很多很多,第一批运送难民的船只全部安全到达,他们带回去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江岸;那些在白天海军血战的时候依然冒着枪林弹雨过江渡民的船队自发行动了起来,他们继续在没有任何护航的情况下扬帆过江!
中国海军已经全军覆灭,鬼子以为这是一个该好好休息的晚上;但是这个晚上长江这条民族的血脉却在猛烈搏动!百舸争流、千帆竞渡,无数为了拯救同胞的国人冒死过江;安其邦没有骗大家,这次来的船队很大!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抗日之幸存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抗日之幸存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