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人亦醉---宋 正文 第一卷 蝴蝶 第四章 二月

正文 第一卷 蝴蝶 第四章 二月

目录:人亦醉---宋| 作者:阿枕| 类别:历史军事

    ))这样的事情是几千年以来,中国封建社会治乱频繁的重要原因,对土地生产力的无尽追求也就使封建王朝不可能跳出治乱更迭的怪圈。

    宋代的时候,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宋代中后期全国的财政收入中,取自商业、手工业的收入基本和取自土地的赋税基本相当,事实上已经基本具备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本生产力条件。

    但是,存在决定思维。人类的思维总是随着客观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也就使思维在大多数的时候总是落后与社会实践的发展。建立在土地封建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却在顽固的阻挠着新生事物,几千年封建社会重农抑商、重本抑末的腐朽思想还顽固的残存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气候便夭折在蒙古铁蹄之下,一个千年难遇的机会就这样被错过了。

    听那汉子说到宋江,苏瑛不觉一怔,几乎忘了他。旋又回忆起来了。宣和三年二月,宋江就投降了朝廷。宋代梁山泊周围的农民和渔民曾进行过无数次的反抗官府压迫和剥削的武装斗争,宋江起义只不过是其中的一次。宋江起义发生于北宋末年宣和年间,激起农民起义的导火线是北宋设置的“西城括田所”。宋徽宗为解决财政上的困难,于政和元年(1111年)设立这一机构,专事搜刮。梁山泊原为很小的湖泊,因黄河决口使许多原来的小湖泊与之汇合,到北宋末年形成水域八百里的大湖泊,许多破产农民以及一些逃犯据此为生。但“西城括田所”将整个梁山泊收为“公有”,规定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犯禁者以盗贼论处。农民和渔民交不起沉重的赋税,不得已铤而走险,凭借梁山泊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武装聚集,抗租抗税,阻杀官兵。因此,梁山泊就成了农民武装起义的据点。

    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初即以梁山泊为据点,“结寨于此”(《宋史.蒲宗孟传》),“山下有分赃台,置石座三十六所”。宋江等人在这里共坚持了四五年的斗争,直至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才正式宣布起义,随后离开梁山泊,转战于青、齐、濮各州之间,官府也才开始注意到这支起义军的存在,并下令“(京)东、西路提刑督捕之”,“招抚山东盗宋江”。

    宋江起义规模到底有多大,从有关史书如《宋史.侯蒙传》、《宣和遗事》等载,只有36人。据郎瑛《七修类稿》载,这36人为:宋江、晁盖、吴用、卢俊义、关胜、史进、柴进、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刘唐、张青、燕青、孙立、张顺、张横、呼延绰、李俊、花荣、秦明、李逵、雷横、戴宗、索超、杨志、杨雄、董平、解珍、解宝、朱仝、穆横、石秀、徐宁、李英、花和尚、武松。近人余嘉锡对此有过详细的考证。作为一次有影响的农民起义,仅此36人就“横行齐、魏”,官兵数万人不能抵抗,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办到的。据此有人认为这36人可能是起义军大小领袖的总数,也就是说与宋江一起举事起义的,可能是三十六条好汉,后来每一个好汉统率一支部队,但为了方便起见,仍以36人名字称呼,这种解释倒也合理。那么,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到底有多少人?由于史无记载,确切数字无法统计,大致有数千人的队伍。

    史书记载宋江起义有三十六位英雄,为何到了《水浒传》却变成一百零八位呢?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得明白:“贯中欲成其书,以三十六为天罡,添地煞七十二人之名”。这才有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之说。罗贯中在写小说有感于宋江起义有“替天行道”之言,对于当时那些“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自亦异于他贼也”,才将梁山36位英雄写成108位,小说自是小说,万不能当成历史来对待。宣和元年宋江正式起义后,不久便离开了梁山泊,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之间,“横行河朔、东京,官兵数万,无敢抗者。”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宋江率领起义军由沭阳乘船到海州(今连云港),海州知州张叔夜派上千名官兵埋伏在海州城郊,用轻兵临海挑战,引诱起义军弃船登陆。义军登陆后,旋遭伏兵包围,张叔夜派兵烧了义军的船只。起义军陷入重围,退路已断,损失惨重。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宋江率众投降了宋朝官兵,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成为宋军中的一员。

    本就看不起宋江的苏瑛本来也不在意这样的投降派,只是联想到方腊,不觉有所心动。方腊于宣和二等年起事,自称为圣公,建元永乐,并设官吏将帅,聚众数十万人,朱言,吴帮,仇道人,吕师囊等为其得力助手,先后占据睦,钦,杭等州,《》说他‘破六州五十二县.‘可见其声势不小.宣和三年,宋朝以童贯为宣抚使,从宋辽边境调精兵十五万征讨,于宣和三年四月破清溪帮源洞,方腊兵败被俘,宣和八月被杀于东京.现在正是春季二月,想来宋江已经投降了,江南方腊政权还有两个月的存在时间,距离方腊被杀还有半年的时间,不知道可否利用?

    正胡思乱想间,苏瑛不觉就喃喃说了出来。那粗豪汉子见苏瑛喃喃自语,不知他在说些什么,便问了一句:“你在说甚?”苏瑛被他一句问醒,“苛政猛于虎!官逼民反,这类事情史不绝书。只是你等不分良莠,肆意妄为,却也不是正经办法。“

    “……我等也苦于无奈,总不能坐以待毙吧?”那粗豪汉子虽有悔意,却也有苦衷。

    “只好向那些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和胡狗报复,又岂能伤害良善人家?”

    “那些大户人家,自有教师护院,官府和胡狗又多有甲兵,我等如何是对手?本欲去梁山投宋江哥哥,好去报复仇人,只在这里筹措些盘缠。”粗豪汉子又无奈地解释道,脸上却毫无光彩,嘴唇撇了几撇.

    “你等要投伙去报复仇人,在此抢劫寻常人家,那些人却去哪里般兵报复你等?”苏瑛知道这些人大多有不少小农习气,多半只是顾及自己利益,却不知道真正的仇人是地主阶级,有心说动这些人,故此造次说道。

    那粗豪汉子脸一红,自知理亏,却不知道如何做答,莫然不语。苏瑛见他有些心动,又道:“只怕你要投的宋江现时已投降官府了!”

    那粗豪汉子浑身一震,上前一步,一把拉住苏梦枕的领子,大声说道:“你却说甚!”声音震耳欲聋,唬的苏瑛耳朵一阵发蒙。苏瑛知他此时已经心有所动,又大声说道:“宋江已经投降朝廷了!”那粗豪汉子被他一声大叫,似乎醒了。只不愿听见这样的话,两人是当面,当真避无可避。气动已极,扬手要打苏瑛,却被人从身后止住了手。回头一看,却是那瘦高的黄脸汉子。

    再说那瘦高的黄脸汉子,却也是读过几年私塾的,因屡试不第,只好在乡里做了一个富户人家的西席。为人却很正直,因看不惯那些大业户巧取毫夺,剥削佃农、鱼肉乡里,不免说了几句老实话,被那大户辞了,分文不给,撵了去来。告状到官府,原想讨个公道,哪里知道那知县等官早被人家买通,不但没有遂愿,反被污为肆意诽谤,判了个号枷游街,当真是斯文扫地。一时气愤不过,跟着众人跑了出来,也去投梁山,只要借得强援,回乡里报仇。

    听的苏瑛连说两次“宋江降了”,情知不对,因止住黑脸粗豪的汉子动手,上前问个明白。

    “你这措大,如何知道宋江哥哥投降朝廷。莫不是官府的鹰爪,来散布谣言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亦醉---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亦醉---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