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0 帝王的喜忧
目录:我的独占神话| 作者:丹东大米汤| 类别:历史军事
))他寻声回头,挑着声音问:“哟,稀客啊。”
“大人近来可安好?”惟庸依旧笑着。
“别叫老夫大人,老夫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只愿作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安闲养老啊。”善长回身,一边伸手捻住纸脚,一边轻缓地向纸张吹着气,“你看老夫这字写得怎样?”
“大人的字刚劲有力,笔锋挺健,透露着勃勃的气势啊。”
“得了,老头子一个还能有什么挺健的气势?”善长冷笑着瞥了惟庸一眼,“也只能拿着毛笔在纸上乱画,打发打发剩下的时间。”
“大人这是哪儿的话,瞧您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的样子可是不比年轻人差。”惟庸凑近善长,小声地耳语,“况且大人是我大明的开国第一功臣啊,怎么可能在正当年的时候就离开朝廷呢?”
善长被这话逗笑了:“你想说什么?皇上都下诏让我回乡下养老了,难道我还死气白赖的不走?”
“大人,皇上眼看着就来祭祖了,您就不准备点什么?”
“准备?”善长扬声反问,“皇上是来拜祭祖宗的,老夫去凑什么热闹?”
“可是皇上前些日子突然和下官提起,说他挺惦念大人的,说是大人鞍前马后跟着那么多年,现在突然没有大人操持大小事宜了还真不习惯。皇上还说,他来濠州一定要来府上看望呢。”
善长笑得诡异的表情在这一刹那僵住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正色地问:“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所以下官才特地来给大人透透气,要是皇上真的来了,大人也好事先准备一下要和皇上说的话嘛。”
善长才懒得再听惟庸接下来的话,而是转身对着在半乳白色的空中飘舞的书法,他安静地凝望简洁的素白,默默得嗅出淡雅的墨香,心里却怎么也不能平静地反复揣摩和思索着。
几天后,元璋举行完祭祖仪式还真去了善长家。他一脸春风得意的微笑,连语气里都释放出不同寻常的畅快和轻松。
“咱们好久不见啦,过得还好吧?”元璋一屁股坐下,乐呵呵地示意善长不必拘礼。
“劳皇上费心了,老夫在乡下过得很好。”善长硬着头皮回答,嘴角却很勉强地咧不太开。
“这里是好啊,不像在中书省天天有一大车的事要处理,还有大臣之间什么鸡毛蒜皮、芝麻绿豆大点的事都要你去协调,想想真是辛苦你了。现在那个汪广洋办事就没有你这么得力呐。”
“皇上过奖了,老夫当时只是尽职而为。”
“所以啊,朕就当是奖励你的兢兢业业,再赏你田地1500亩,佃户1500户,让你生活无忧。”元璋一直窥视着善长,善长却又故意将头埋得很低,似乎专门为了躲避元璋审视的眼光。
“臣谢陛下皇恩浩大。”善长今天磕头作揖得十分殷情。
“哦,对了,你以前不是说让朕学习汉高祖刘邦嘛,朕可是一直记着你的教导的。现在朕成功了,和高祖一样成了一国的帝王,可是朕就是不懂,为什么刘邦能从一个平民登上帝位。你说说看呢。”
“回皇上,高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三杰’相辅佐。”善长虽然想不通元璋突然说这些话的意图,但又不能不回答。
“‘三杰’?就是张良,萧何,韩信对不对?”
“皇上圣明。”
“所以朕能成功也因为有‘三杰’。”元璋起身,背着手,缓步踱到善长身边,斜着脑袋盯住他,“徐达是朕的韩信,刘基是朕的张良,而你就是朕的萧何。”
“臣资质愚钝,愧不敢当。”善长连忙作揖,有些慌乱。
“你要是再谦虚,恐怕我朝就找不到能胜任的人了。你们3个人一直就是朕身边最最重要的辅佐大臣,而你则是从一开始就跟随朕的元勋,朕当然是相当信任你的。现在你虽然养老在家却也并不代表朕就不需要你的辅佐和帮助,反而是有意让你暂时休息一段时间以便今后的复出。”元璋也不等善长有什么反应就继续说,“而这段时间朕也有任务要交给你去办。”
善长完全愣了,却又只好笑嘻嘻地应着:“臣愿效犬马之劳。”
“好。”元璋满意地大声吩咐,“你也知道,朕一直想把国都搬回濠州来,毕竟这是朕的家乡,朕不想忘本。但是营建国都这件事规模很大,内容也很庞杂,没有个能让朕放心的人负责朕还真不敢动手,所以还是向让你去主持,怎样?”
“回皇上,朝中关于迁都之事一直颇有争议,皇上还是不要着急,先把意见统一了再说。”善长犹豫地说,心里更加毛躁起来。
“争议?”元璋却不屑地笑笑,“也就刘基几次三番地来劝朕说不要迁都,一会儿是因为濠州闹水灾,一会儿是因为这里不发达,总之道理怎么说怎么有。”
“这话的确不无道理啊。”
“是啊,可虽然朕表面上是同意了他的说法,但朕猜他那浙东的文人必定心里有些不平衡感才会这样强烈地阻止把濠州变成国都。朕知道朝廷里同乡同党的事也不少,当然朕不喜欢有党同伐异的情况发生,可朕又毕竟是淮西的人,乡土情谊还是不容易磨灭的,对不对?”元璋又逼近到善长的耳边,问,“没办法,这个时候淮西人当然要出力帮帮朕的忙啊。”
“皇上的意思是…”善长今天的表面智商是降到70的临界水平了,他踟躇的神情里既有得意又有不安,反正混乱得他自己都无法说清楚。
“朕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在濠州动工,你就负责监管统筹。”
“臣遵旨。”善长应道。
善长爷爷主持营建都城的消息传到应天之后,首都人民当然十分不平衡地将濠州这个程咬金口诛笔伐了一番,说那里的轿夫铁定是全能人才,因为发洪水的时候每个人都必须划船进出,轿夫就立马要变成船夫,不然也得会游泳才行。当然,这些都是市井的笑谈,听听也就罢了。可是88的深层含义却不是说笑这么简单的,只是我们都不懂。
6月27日,徐达又让手下将北平山后居民36800户,197027人分置与北平各卫的驻地,同时还从沙漠收留回来了32850户。
12月的时候徐达才从边境班师,而88在军队入外城之后便下旨要徐达和阳光立刻进宫面圣。我们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关紧急的状况,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88兴致大好地想要赏赐连文忠在内的他们——这三个大明军队的统帅强弩。弩就是弓的意思,88各赐了他们交趾弓50,彤弓100。我很诧异为什么赏赐弓箭需要这样正儿八经、心急火燎的,心想这些东西让太监们往府上扛不就省事了。
当然,88这么做肯定有些用意。
所谓“古者诸侯有四夷之功,则赐之弓矢”。
“大人近来可安好?”惟庸依旧笑着。
“别叫老夫大人,老夫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只愿作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安闲养老啊。”善长回身,一边伸手捻住纸脚,一边轻缓地向纸张吹着气,“你看老夫这字写得怎样?”
“大人的字刚劲有力,笔锋挺健,透露着勃勃的气势啊。”
“得了,老头子一个还能有什么挺健的气势?”善长冷笑着瞥了惟庸一眼,“也只能拿着毛笔在纸上乱画,打发打发剩下的时间。”
“大人这是哪儿的话,瞧您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的样子可是不比年轻人差。”惟庸凑近善长,小声地耳语,“况且大人是我大明的开国第一功臣啊,怎么可能在正当年的时候就离开朝廷呢?”
善长被这话逗笑了:“你想说什么?皇上都下诏让我回乡下养老了,难道我还死气白赖的不走?”
“大人,皇上眼看着就来祭祖了,您就不准备点什么?”
“准备?”善长扬声反问,“皇上是来拜祭祖宗的,老夫去凑什么热闹?”
“可是皇上前些日子突然和下官提起,说他挺惦念大人的,说是大人鞍前马后跟着那么多年,现在突然没有大人操持大小事宜了还真不习惯。皇上还说,他来濠州一定要来府上看望呢。”
善长笑得诡异的表情在这一刹那僵住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正色地问:“你说的是真的?”
“当然是真的。所以下官才特地来给大人透透气,要是皇上真的来了,大人也好事先准备一下要和皇上说的话嘛。”
善长才懒得再听惟庸接下来的话,而是转身对着在半乳白色的空中飘舞的书法,他安静地凝望简洁的素白,默默得嗅出淡雅的墨香,心里却怎么也不能平静地反复揣摩和思索着。
几天后,元璋举行完祭祖仪式还真去了善长家。他一脸春风得意的微笑,连语气里都释放出不同寻常的畅快和轻松。
“咱们好久不见啦,过得还好吧?”元璋一屁股坐下,乐呵呵地示意善长不必拘礼。
“劳皇上费心了,老夫在乡下过得很好。”善长硬着头皮回答,嘴角却很勉强地咧不太开。
“这里是好啊,不像在中书省天天有一大车的事要处理,还有大臣之间什么鸡毛蒜皮、芝麻绿豆大点的事都要你去协调,想想真是辛苦你了。现在那个汪广洋办事就没有你这么得力呐。”
“皇上过奖了,老夫当时只是尽职而为。”
“所以啊,朕就当是奖励你的兢兢业业,再赏你田地1500亩,佃户1500户,让你生活无忧。”元璋一直窥视着善长,善长却又故意将头埋得很低,似乎专门为了躲避元璋审视的眼光。
“臣谢陛下皇恩浩大。”善长今天磕头作揖得十分殷情。
“哦,对了,你以前不是说让朕学习汉高祖刘邦嘛,朕可是一直记着你的教导的。现在朕成功了,和高祖一样成了一国的帝王,可是朕就是不懂,为什么刘邦能从一个平民登上帝位。你说说看呢。”
“回皇上,高祖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三杰’相辅佐。”善长虽然想不通元璋突然说这些话的意图,但又不能不回答。
“‘三杰’?就是张良,萧何,韩信对不对?”
“皇上圣明。”
“所以朕能成功也因为有‘三杰’。”元璋起身,背着手,缓步踱到善长身边,斜着脑袋盯住他,“徐达是朕的韩信,刘基是朕的张良,而你就是朕的萧何。”
“臣资质愚钝,愧不敢当。”善长连忙作揖,有些慌乱。
“你要是再谦虚,恐怕我朝就找不到能胜任的人了。你们3个人一直就是朕身边最最重要的辅佐大臣,而你则是从一开始就跟随朕的元勋,朕当然是相当信任你的。现在你虽然养老在家却也并不代表朕就不需要你的辅佐和帮助,反而是有意让你暂时休息一段时间以便今后的复出。”元璋也不等善长有什么反应就继续说,“而这段时间朕也有任务要交给你去办。”
善长完全愣了,却又只好笑嘻嘻地应着:“臣愿效犬马之劳。”
“好。”元璋满意地大声吩咐,“你也知道,朕一直想把国都搬回濠州来,毕竟这是朕的家乡,朕不想忘本。但是营建国都这件事规模很大,内容也很庞杂,没有个能让朕放心的人负责朕还真不敢动手,所以还是向让你去主持,怎样?”
“回皇上,朝中关于迁都之事一直颇有争议,皇上还是不要着急,先把意见统一了再说。”善长犹豫地说,心里更加毛躁起来。
“争议?”元璋却不屑地笑笑,“也就刘基几次三番地来劝朕说不要迁都,一会儿是因为濠州闹水灾,一会儿是因为这里不发达,总之道理怎么说怎么有。”
“这话的确不无道理啊。”
“是啊,可虽然朕表面上是同意了他的说法,但朕猜他那浙东的文人必定心里有些不平衡感才会这样强烈地阻止把濠州变成国都。朕知道朝廷里同乡同党的事也不少,当然朕不喜欢有党同伐异的情况发生,可朕又毕竟是淮西的人,乡土情谊还是不容易磨灭的,对不对?”元璋又逼近到善长的耳边,问,“没办法,这个时候淮西人当然要出力帮帮朕的忙啊。”
“皇上的意思是…”善长今天的表面智商是降到70的临界水平了,他踟躇的神情里既有得意又有不安,反正混乱得他自己都无法说清楚。
“朕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在濠州动工,你就负责监管统筹。”
“臣遵旨。”善长应道。
善长爷爷主持营建都城的消息传到应天之后,首都人民当然十分不平衡地将濠州这个程咬金口诛笔伐了一番,说那里的轿夫铁定是全能人才,因为发洪水的时候每个人都必须划船进出,轿夫就立马要变成船夫,不然也得会游泳才行。当然,这些都是市井的笑谈,听听也就罢了。可是88的深层含义却不是说笑这么简单的,只是我们都不懂。
6月27日,徐达又让手下将北平山后居民36800户,197027人分置与北平各卫的驻地,同时还从沙漠收留回来了32850户。
12月的时候徐达才从边境班师,而88在军队入外城之后便下旨要徐达和阳光立刻进宫面圣。我们还以为是出了什么事关紧急的状况,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88兴致大好地想要赏赐连文忠在内的他们——这三个大明军队的统帅强弩。弩就是弓的意思,88各赐了他们交趾弓50,彤弓100。我很诧异为什么赏赐弓箭需要这样正儿八经、心急火燎的,心想这些东西让太监们往府上扛不就省事了。
当然,88这么做肯定有些用意。
所谓“古者诸侯有四夷之功,则赐之弓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的独占神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的独占神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