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目录 147阙九湛番
目录:小驸马|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文石原自缢前曾经留下一份遗书,上面谎称自己身染重病,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才选择自缢这条不归路,并简单地交待了一些身后事,夏侯太后看过后并无不妥,况且有遗书也让自缢来地更加合情合理,她赏了上好的棺木并着这份遗书一起让文石原的家人捎回去了。
文石原的长子文孝当时已经十七岁了,非常孺慕自己身为太医的父亲,跟着文石原也颇学了些医术,在此之前,他从未发觉父亲有重病,怎么就突然就自缢而亡了,悲痛过后,文孝决心找出父亲自缢的真正原因。宫闱他进不去,他决定从父亲的遗物入手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文孝终于在一本文石原常翻的医书中发现异常,里面有几味药材被特别标注了出来,文孝年幼时调皮异常,经常打着读书的名义跑出去玩,母亲非常严厉,父亲百般包容,经常在母亲责问时候,用药材与他打机锋提示,久而久之,他们父子之间有一套独特的暗语,只有他们父子能明白。
文孝看懂了文石原留给他的暗语:皇上是月遗族人,三月小产。父亲是被他们逼死的,文孝什么都明白了,而且在他的心目中,月遗族人就是妖孽之身,男身孕子更是不堪至极,这样的人怎么配为一国的皇上,他将母亲和弟妹送回乡下后,收拾了行装奔赴开阳,开阳王阙非是阙九湛同父异母的兄弟,一向与阙九湛不和,当年阙九湛失势就有他的一份功劳,当然后来阙九湛复位后对他也没怎么客气,直接撺掇他父皇将西陵西南最贫寒的开阳赏给了他,那里一年到头阴雨连绵,晴朗的日子很少,境内都是高高低低起伏的山岭,想找块大的平坦地都不容易,百姓穷得没饭吃,饿殍遍地,在那里做个王爷,也不是件可以享受的事情,阙非早就在那里呆够了,所以当他得到文孝送来的消息后,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阙九湛是月遗族的孽种,那夏侯太后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将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给了在京城的宗族长,宗族长并不十分相信,但他十分对夏侯太后不满已久,不断打压阙姓族人,提拔夏侯氏,总族长很乐意借此打压夏侯太后,至于皇上,虽然不失为一个果断勤勉的好皇上,但一旦可能与月遗族人扯上瓜葛,他就不能再做皇上了,而皇上是月遗族人的可能性很大,毕竟阙非还不敢轻易造这种谣。但这种事情不好摆在明面上,他没有出面,暗地里让其他的族人联系了阙非,以夏侯太后干涉朝政为由起兵清君侧。到时候阙九湛如若为了保住皇位,交出夏侯太后,将在天下人面前落个不孝的罪名,如若不交出来,出兵更加顺利成章,不论哪种选择,阙九湛的皇位都会不保。
西陵宣宁元年五月中,开阳王阙非在西南起兵,三个月后,阙九湛的另一个异母兄弟阙泽在西北起兵,他们两个这一带头,早就蛰伏多年,跃跃欲试的各地藩王趁势而起,率兵直扑京城而来,西陵早在阙九湛登基之初就遭遇连年旱灾,国库入不敷出,如今天下这一大乱,朝廷处境被动,阙九湛采纳丞相司徒信的提议,对藩王实行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的政策,对那些始终忠心朝廷的加大封赏,稳定人心,这些人在藩王中占了三成左右,都那些暂时按兵不动,持观望态度的,除了封赏以外,还有派人劝说,必要时候将他们的亲属带到京城,朝廷代为照看,这部分占的最多,在藩王里面大概有接近四成,对于已经起兵的,朝廷承诺只要他们撤兵就既往不咎,对于顽固不化,执意与朝廷为敌的,朝廷也绝不姑息。
朝廷的这一政策,很大程度上拉拢了一部分观望的藩王,阙凌简也在此列,他在接见了朝廷的使臣之后,同意正妃公孙氏带着唯一的儿子进京,并主动出兵协助朝廷打败了阙泽的西北来兵,活捉了阙泽,之后陆续又有不少藩王宣布支持朝廷。
为此阙九湛亲自出京迎他十里,并当众许诺天下初定之时,将永佳之地赐给东齐王,阙凌简也因这次拥护之功被留在了京城,伴君左右,出谋划策,在两人的联手下,陆续又击败了几个藩王,到宣宁二年冬,历经一年多的藩王之乱临近谢幕,战场局势日益明朗,朝廷方面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这一日西南战场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快报,“见过王爷,开阳兵败,叛王阙非在风林涧自尽身亡。”
阙凌简面上掩不住的喜色,拍桌而起,笑道:“太好了,来人,备马,本王要进宫面见皇上,告诉皇上这个好消息。”
“恭喜皇上,恭喜王爷。”
“好了,你也累了,下去领赏吧。”
话音一落,等差兵再抬头的时候,阙凌简早就不见人影了。
阙凌简一进宫就直奔御书房,这一年多,他常在宫里走动,皇上对他也看重,宫里的人早就习惯经常见到东齐王,但像今天这样喜形于色倒是很少见,料定前方是有好消息了。
御书房门前伺候的太监刚要禀报,阙凌简挥挥手,迈开大步,直接进去了。可没走两步,里面的谈话让他止住脚步,其中一个是皇上,另一个是……淳于冉。
“皇上,您歇会儿,喝杯茶,臣给您捏捏肩膀。”
“恩。”批了一上午的奏折,阙九湛也是真累了,不过有淳于冉在旁边协助,效率还是不错的。
阙九湛将手上的奏折批完,握住淳于冉的手,向后靠去,闭上眼睛,淳于冉轻笑了一声,抽出手,帮他揉捏了头部,又体贴地拧了条温温的手巾敷在他眼睛上。两人的动作像排练千万遍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默契。
淳于冉半蹲下|身给阙九湛敲膝盖的时候,眼角的余光闪过一抹墨绿色的袍角,“皇上?”
“恩?”阙九湛懒懒地应了一声,“冉,有话你说。”
在阙九湛和阙凌简都看不到的地方,淳于冉咬了咬下唇,眸子中幽光隐现,稍一停顿后,问道:“皇上,看最近的折子上捷报频传,这战乱也快平定了吧?”
“差不多了,剩下的那几个就如秋后的蚂蚱,也没多少光景了。”
“臣听大臣们私下都在传,这次能这么快平定战乱,东齐王的那帮精兵强将可是功不可没。”
“恩,凌简确实帮了朕的大忙。”这点阙九湛不能否认,当时他虽去了亲笔书信,但也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劝动阙凌简,儿时的那点情谊早随着时间淡没了。
“皇上真打算将永佳赏给东齐王吗?如果有了永佳和东齐合并,东齐王就拥有了西陵最大的封地。”
“朕知道你的意思。”阙凌简本就威望颇重,加上这次平定叛乱,在天下百姓面前大大地露了一次脸,就连史书上也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他都不会计较,但以阙凌简如今的声势,再将永佳封给他,以后别说削藩了,就会朝廷想遏制他也非易事,但任其发展壮大,一旦他有反心,后果不堪设想。但当时的情况,他如果不施以重赏,做给其他的藩王看,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皇上,您就没有想过,事成之后,将东齐王……”
“冉!”阙九湛将脸上的手巾摔到他身上。
淳于冉双膝跪地,“皇上息怒,是臣逾越了。”
“以后这件事莫要再提起。”落入有心人的耳朵里就是话柄。
“臣知道了。”
“起来吧,地上凉,别跪在那里。”阙九湛伸给他一只手,淳于冉反握住起身,“谢皇上。”
阙九湛亲他一下,摸摸他的脸,笑道:“好了,冉,朕这里没事了,你也陪朕忙了半天了,回含章宫休息吧,朕晚上去陪你用晚膳。”
阙凌简此时不出声不行了,他加重脚步走出来,淳于冉看他脸上很平静,并无异样,甚至嘴角还带了一丝喜色,他怀疑阙凌简是否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当然如果他能看到阙凌简俯身时紧紧握在袖筒里的拳头也许就不会有此怀疑了。
淳于冉名义虽然算是阙凌简的表兄,但阙凌简一向没怎么将他看在眼里,况且两人的身份地位也相差悬殊,所以每次淳于冉见到阙凌简都要恭恭敬敬地行礼。
“淳于大人是皇上的近臣,不必如此多礼。”阙凌简第一次这么凝神打量这个淳于家所谓败坏门风的表兄,他原先以为这个人性子足够服帖柔顺,才入了阙九湛的眼,阙九湛本身性子最恶劣不过,却偏偏喜欢亲近心性温和的,永佳王爷是,淳于冉也是,但今日一见,才发现他这表兄真是不若表面来的柔顺,听听方才那番话,真可谓深藏不露啊。
“凌简什么时候来的?是有什么事吗?”除了年少相伴时期,阙九湛对阙凌简一向是态度温和,礼节上挑不出半点错处。
“臣也是刚进门,不知道有没有打扰皇上和淳于大人。”
“淳于爱卿正要走,凌简来朕的身边坐。”阙九湛指指他身边的椅子。
阙凌简一撩衣摆,在他身边落座,掏出怀里的信件道:“臣这次进宫,是有个好消息要禀报皇上,开阳败了……”
“是吗,太好了,开阳这一败,天下太平之时指日可待……”
两人头并头地凑在一起,谈论着前方的战局商讨着天下太平之后的安民措施,很多观点都不谋而合,两人越说越兴奋。
淳于冉立在下面,低着头,悻悻而笑,深施一礼,转身离去了,正说得兴起的两个人谁也没留意到他的离开。
宣宁三年二月,天下初定,阙九湛下旨将永佳封赐给阙凌简,同年四月,阙凌简回到东齐,三个月后,也就是宣宁三年七月,阙凌简联合中茂王阙弘毅,以及东齐临近的几个藩王同时起兵,这里面很多都是当时追随阙凌简归顺朝廷的,当时双方的形势是,这些藩王手里的军队在各地剿杀叛军的过程中,声势和兵力大增,而且他们还没完全都收缴的封地山撤回来,此时东齐一号令,他们在四方举兵响应,短时间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而朝廷这边,天灾刚刚过去,百姓还没得到片刻喘息,经过近两年多的征战,朝廷国库耗尽。
阙凌简亲自带兵,挥军北上,仅有两日就到达了陈沧府所在的北大营,这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关键时刻,淳于家杀了朝廷派去的使臣,投降叛敌,而淳于忌更是成了阙凌简攻打京城的前锋。
北大营驻军十万,他们这一投敌不仅仅壮大了阙凌简等人的实力,更直接动摇了民心,原先准备来京勤王的一些藩王开始变得犹豫不决,有些一路杀过来的兵马又被北大营堵住,无法北上。
这一年阙九湛三十一岁,阙凌简二十五岁,安阳十八岁,本来一切顺利的话,她今年就该和淳于忌成亲的,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淳于忌做为前锋带兵直奔京城的消息传来,安阳在她的寝宫里坐了一天一夜,次日上午,亲自带领一队侍卫,直入淳于家,淳于家包括老弱妇孺,上下二百多口,一个时辰内满门皆戮,无一生还,包括阙凌简在京城未能及时逃脱的已经有五个月身孕的正妃公孙氏,还有阙凌简唯一的儿子。至于淳于冉,他在阙凌简走后不久,就说想出去走走,看看西陵的山河,阙九湛准了他的假,所以他现在已经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安阳,这事不该由你来做。”这样一来,安阳再无后路可退。
“母后病重不能起身,事到如今,大哥与我何必分彼此。”
但随后阙九湛还是下旨,安阳公主所做俱是遵从他的旨意行事。
阙凌简起兵之时,夏侯太后已经卧病在床,本来身子很好的人突然在用膳时晕倒了,从此一病不起,身子日渐衰弱,后来阙九湛追查之下才知道,母后喜食糟鹌鹑,父皇却命人在里面常年加入一味香料青蓉,青蓉提鲜,偶尔吃一次,并无害处,但常年食用,就是一味慢性毒药。
夏侯太后饭食里的青蓉加了四年有余,毒性早已入了五脏六腑,药石罔效,阙九湛算算时间,这大概是他父皇最后病得很重的时候做出的决定,阙九湛没想到他父皇一声懦弱无甚作为,最后却下了这么一记狠招,他大概也料到了在他故去后,母后必定会不甘失去手中的权力,会继续干涉朝政。
从发现到去世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母后并没有遭受太多的痛苦,阙九湛虽与他自幼就不大亲近,但她去世后,他觉得宫里一下子空了很多。
淳于忌率领的先锋军遇到京畿营和京城附近藩王的阻击,阙九湛命落云山的一万兵士驻守京城,昼夜的奔波劳碌让阙九湛大病一场,在此期间,安阳偷偷瞒着他,以溧阳五城和她自己前去大宁作为人质做交换条件,换取大宁的支持。不久之后,收到大宁皇帝南宫静深的回复,他愿意迎安阳公主为妃,两国世代交好。
阙九湛后来得知安阳的自作主张后,大怒,引大宁兵将入关,无异于饮鸩止渴,一着不慎,西陵面临的就不是皇位更换而是灭国之灾。
安阳事后想想也觉得自己思虑不周,但协议已然达成,只能静观其变了。但阙凌简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大宁援兵未至,同年腊月,东齐军队兵临城下。
阙九湛命手下谋士张允等人化装护送安阳出城,他自己则留了下来承受这一切。
京城攻破那日,阙九湛一直站在城墙上,看到皇宫里浓烟滚滚,有人来报,皇后的凤安宫走水,皇后和两位小殿下都没能出来。那么柔弱的一个女子,却在这一刻选择与他同赴黄泉,足够了。
城破了,阙九湛从容不迫地举剑自刎,他看到了阙凌简,被众人拱卫在中间,一脸肃正,即使在这一刻也没表现出太多的喜色,威严自生,宠辱不惊,真是个上好的帝王之才,他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城墙上那抹明黄色的身影不容错认,待看清他此时的姿势,阙凌简神色剧变,抬手搭箭,一连三箭,一箭追着一箭,可最终没能成功阻止阙九湛手中剑的走势。
还有两天就是新的一年了,西平府破,东齐大军入城。凤安宫的大火一直烧到除夕晚上才彻底被浇灭。
西平府连着下了三天的大雪,洁白的雪花掩去了所有旧日的痕迹,好像又是一个清清白白的世间了。
作者有话要说:告一段落了
文石原的长子文孝当时已经十七岁了,非常孺慕自己身为太医的父亲,跟着文石原也颇学了些医术,在此之前,他从未发觉父亲有重病,怎么就突然就自缢而亡了,悲痛过后,文孝决心找出父亲自缢的真正原因。宫闱他进不去,他决定从父亲的遗物入手查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文孝终于在一本文石原常翻的医书中发现异常,里面有几味药材被特别标注了出来,文孝年幼时调皮异常,经常打着读书的名义跑出去玩,母亲非常严厉,父亲百般包容,经常在母亲责问时候,用药材与他打机锋提示,久而久之,他们父子之间有一套独特的暗语,只有他们父子能明白。
文孝看懂了文石原留给他的暗语:皇上是月遗族人,三月小产。父亲是被他们逼死的,文孝什么都明白了,而且在他的心目中,月遗族人就是妖孽之身,男身孕子更是不堪至极,这样的人怎么配为一国的皇上,他将母亲和弟妹送回乡下后,收拾了行装奔赴开阳,开阳王阙非是阙九湛同父异母的兄弟,一向与阙九湛不和,当年阙九湛失势就有他的一份功劳,当然后来阙九湛复位后对他也没怎么客气,直接撺掇他父皇将西陵西南最贫寒的开阳赏给了他,那里一年到头阴雨连绵,晴朗的日子很少,境内都是高高低低起伏的山岭,想找块大的平坦地都不容易,百姓穷得没饭吃,饿殍遍地,在那里做个王爷,也不是件可以享受的事情,阙非早就在那里呆够了,所以当他得到文孝送来的消息后,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阙九湛是月遗族的孽种,那夏侯太后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将这个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给了在京城的宗族长,宗族长并不十分相信,但他十分对夏侯太后不满已久,不断打压阙姓族人,提拔夏侯氏,总族长很乐意借此打压夏侯太后,至于皇上,虽然不失为一个果断勤勉的好皇上,但一旦可能与月遗族人扯上瓜葛,他就不能再做皇上了,而皇上是月遗族人的可能性很大,毕竟阙非还不敢轻易造这种谣。但这种事情不好摆在明面上,他没有出面,暗地里让其他的族人联系了阙非,以夏侯太后干涉朝政为由起兵清君侧。到时候阙九湛如若为了保住皇位,交出夏侯太后,将在天下人面前落个不孝的罪名,如若不交出来,出兵更加顺利成章,不论哪种选择,阙九湛的皇位都会不保。
西陵宣宁元年五月中,开阳王阙非在西南起兵,三个月后,阙九湛的另一个异母兄弟阙泽在西北起兵,他们两个这一带头,早就蛰伏多年,跃跃欲试的各地藩王趁势而起,率兵直扑京城而来,西陵早在阙九湛登基之初就遭遇连年旱灾,国库入不敷出,如今天下这一大乱,朝廷处境被动,阙九湛采纳丞相司徒信的提议,对藩王实行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的政策,对那些始终忠心朝廷的加大封赏,稳定人心,这些人在藩王中占了三成左右,都那些暂时按兵不动,持观望态度的,除了封赏以外,还有派人劝说,必要时候将他们的亲属带到京城,朝廷代为照看,这部分占的最多,在藩王里面大概有接近四成,对于已经起兵的,朝廷承诺只要他们撤兵就既往不咎,对于顽固不化,执意与朝廷为敌的,朝廷也绝不姑息。
朝廷的这一政策,很大程度上拉拢了一部分观望的藩王,阙凌简也在此列,他在接见了朝廷的使臣之后,同意正妃公孙氏带着唯一的儿子进京,并主动出兵协助朝廷打败了阙泽的西北来兵,活捉了阙泽,之后陆续又有不少藩王宣布支持朝廷。
为此阙九湛亲自出京迎他十里,并当众许诺天下初定之时,将永佳之地赐给东齐王,阙凌简也因这次拥护之功被留在了京城,伴君左右,出谋划策,在两人的联手下,陆续又击败了几个藩王,到宣宁二年冬,历经一年多的藩王之乱临近谢幕,战场局势日益明朗,朝廷方面逐渐掌握了主动权。
这一日西南战场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快报,“见过王爷,开阳兵败,叛王阙非在风林涧自尽身亡。”
阙凌简面上掩不住的喜色,拍桌而起,笑道:“太好了,来人,备马,本王要进宫面见皇上,告诉皇上这个好消息。”
“恭喜皇上,恭喜王爷。”
“好了,你也累了,下去领赏吧。”
话音一落,等差兵再抬头的时候,阙凌简早就不见人影了。
阙凌简一进宫就直奔御书房,这一年多,他常在宫里走动,皇上对他也看重,宫里的人早就习惯经常见到东齐王,但像今天这样喜形于色倒是很少见,料定前方是有好消息了。
御书房门前伺候的太监刚要禀报,阙凌简挥挥手,迈开大步,直接进去了。可没走两步,里面的谈话让他止住脚步,其中一个是皇上,另一个是……淳于冉。
“皇上,您歇会儿,喝杯茶,臣给您捏捏肩膀。”
“恩。”批了一上午的奏折,阙九湛也是真累了,不过有淳于冉在旁边协助,效率还是不错的。
阙九湛将手上的奏折批完,握住淳于冉的手,向后靠去,闭上眼睛,淳于冉轻笑了一声,抽出手,帮他揉捏了头部,又体贴地拧了条温温的手巾敷在他眼睛上。两人的动作像排练千万遍一样,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默契。
淳于冉半蹲下|身给阙九湛敲膝盖的时候,眼角的余光闪过一抹墨绿色的袍角,“皇上?”
“恩?”阙九湛懒懒地应了一声,“冉,有话你说。”
在阙九湛和阙凌简都看不到的地方,淳于冉咬了咬下唇,眸子中幽光隐现,稍一停顿后,问道:“皇上,看最近的折子上捷报频传,这战乱也快平定了吧?”
“差不多了,剩下的那几个就如秋后的蚂蚱,也没多少光景了。”
“臣听大臣们私下都在传,这次能这么快平定战乱,东齐王的那帮精兵强将可是功不可没。”
“恩,凌简确实帮了朕的大忙。”这点阙九湛不能否认,当时他虽去了亲笔书信,但也没有足够的把握能劝动阙凌简,儿时的那点情谊早随着时间淡没了。
“皇上真打算将永佳赏给东齐王吗?如果有了永佳和东齐合并,东齐王就拥有了西陵最大的封地。”
“朕知道你的意思。”阙凌简本就威望颇重,加上这次平定叛乱,在天下百姓面前大大地露了一次脸,就连史书上也要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他都不会计较,但以阙凌简如今的声势,再将永佳封给他,以后别说削藩了,就会朝廷想遏制他也非易事,但任其发展壮大,一旦他有反心,后果不堪设想。但当时的情况,他如果不施以重赏,做给其他的藩王看,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皇上,您就没有想过,事成之后,将东齐王……”
“冉!”阙九湛将脸上的手巾摔到他身上。
淳于冉双膝跪地,“皇上息怒,是臣逾越了。”
“以后这件事莫要再提起。”落入有心人的耳朵里就是话柄。
“臣知道了。”
“起来吧,地上凉,别跪在那里。”阙九湛伸给他一只手,淳于冉反握住起身,“谢皇上。”
阙九湛亲他一下,摸摸他的脸,笑道:“好了,冉,朕这里没事了,你也陪朕忙了半天了,回含章宫休息吧,朕晚上去陪你用晚膳。”
阙凌简此时不出声不行了,他加重脚步走出来,淳于冉看他脸上很平静,并无异样,甚至嘴角还带了一丝喜色,他怀疑阙凌简是否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当然如果他能看到阙凌简俯身时紧紧握在袖筒里的拳头也许就不会有此怀疑了。
淳于冉名义虽然算是阙凌简的表兄,但阙凌简一向没怎么将他看在眼里,况且两人的身份地位也相差悬殊,所以每次淳于冉见到阙凌简都要恭恭敬敬地行礼。
“淳于大人是皇上的近臣,不必如此多礼。”阙凌简第一次这么凝神打量这个淳于家所谓败坏门风的表兄,他原先以为这个人性子足够服帖柔顺,才入了阙九湛的眼,阙九湛本身性子最恶劣不过,却偏偏喜欢亲近心性温和的,永佳王爷是,淳于冉也是,但今日一见,才发现他这表兄真是不若表面来的柔顺,听听方才那番话,真可谓深藏不露啊。
“凌简什么时候来的?是有什么事吗?”除了年少相伴时期,阙九湛对阙凌简一向是态度温和,礼节上挑不出半点错处。
“臣也是刚进门,不知道有没有打扰皇上和淳于大人。”
“淳于爱卿正要走,凌简来朕的身边坐。”阙九湛指指他身边的椅子。
阙凌简一撩衣摆,在他身边落座,掏出怀里的信件道:“臣这次进宫,是有个好消息要禀报皇上,开阳败了……”
“是吗,太好了,开阳这一败,天下太平之时指日可待……”
两人头并头地凑在一起,谈论着前方的战局商讨着天下太平之后的安民措施,很多观点都不谋而合,两人越说越兴奋。
淳于冉立在下面,低着头,悻悻而笑,深施一礼,转身离去了,正说得兴起的两个人谁也没留意到他的离开。
宣宁三年二月,天下初定,阙九湛下旨将永佳封赐给阙凌简,同年四月,阙凌简回到东齐,三个月后,也就是宣宁三年七月,阙凌简联合中茂王阙弘毅,以及东齐临近的几个藩王同时起兵,这里面很多都是当时追随阙凌简归顺朝廷的,当时双方的形势是,这些藩王手里的军队在各地剿杀叛军的过程中,声势和兵力大增,而且他们还没完全都收缴的封地山撤回来,此时东齐一号令,他们在四方举兵响应,短时间就形成了浩大的声势,而朝廷这边,天灾刚刚过去,百姓还没得到片刻喘息,经过近两年多的征战,朝廷国库耗尽。
阙凌简亲自带兵,挥军北上,仅有两日就到达了陈沧府所在的北大营,这是京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关键时刻,淳于家杀了朝廷派去的使臣,投降叛敌,而淳于忌更是成了阙凌简攻打京城的前锋。
北大营驻军十万,他们这一投敌不仅仅壮大了阙凌简等人的实力,更直接动摇了民心,原先准备来京勤王的一些藩王开始变得犹豫不决,有些一路杀过来的兵马又被北大营堵住,无法北上。
这一年阙九湛三十一岁,阙凌简二十五岁,安阳十八岁,本来一切顺利的话,她今年就该和淳于忌成亲的,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淳于忌做为前锋带兵直奔京城的消息传来,安阳在她的寝宫里坐了一天一夜,次日上午,亲自带领一队侍卫,直入淳于家,淳于家包括老弱妇孺,上下二百多口,一个时辰内满门皆戮,无一生还,包括阙凌简在京城未能及时逃脱的已经有五个月身孕的正妃公孙氏,还有阙凌简唯一的儿子。至于淳于冉,他在阙凌简走后不久,就说想出去走走,看看西陵的山河,阙九湛准了他的假,所以他现在已经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了。
“安阳,这事不该由你来做。”这样一来,安阳再无后路可退。
“母后病重不能起身,事到如今,大哥与我何必分彼此。”
但随后阙九湛还是下旨,安阳公主所做俱是遵从他的旨意行事。
阙凌简起兵之时,夏侯太后已经卧病在床,本来身子很好的人突然在用膳时晕倒了,从此一病不起,身子日渐衰弱,后来阙九湛追查之下才知道,母后喜食糟鹌鹑,父皇却命人在里面常年加入一味香料青蓉,青蓉提鲜,偶尔吃一次,并无害处,但常年食用,就是一味慢性毒药。
夏侯太后饭食里的青蓉加了四年有余,毒性早已入了五脏六腑,药石罔效,阙九湛算算时间,这大概是他父皇最后病得很重的时候做出的决定,阙九湛没想到他父皇一声懦弱无甚作为,最后却下了这么一记狠招,他大概也料到了在他故去后,母后必定会不甘失去手中的权力,会继续干涉朝政。
从发现到去世不过一个月的时间,母后并没有遭受太多的痛苦,阙九湛虽与他自幼就不大亲近,但她去世后,他觉得宫里一下子空了很多。
淳于忌率领的先锋军遇到京畿营和京城附近藩王的阻击,阙九湛命落云山的一万兵士驻守京城,昼夜的奔波劳碌让阙九湛大病一场,在此期间,安阳偷偷瞒着他,以溧阳五城和她自己前去大宁作为人质做交换条件,换取大宁的支持。不久之后,收到大宁皇帝南宫静深的回复,他愿意迎安阳公主为妃,两国世代交好。
阙九湛后来得知安阳的自作主张后,大怒,引大宁兵将入关,无异于饮鸩止渴,一着不慎,西陵面临的就不是皇位更换而是灭国之灾。
安阳事后想想也觉得自己思虑不周,但协议已然达成,只能静观其变了。但阙凌简并没有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大宁援兵未至,同年腊月,东齐军队兵临城下。
阙九湛命手下谋士张允等人化装护送安阳出城,他自己则留了下来承受这一切。
京城攻破那日,阙九湛一直站在城墙上,看到皇宫里浓烟滚滚,有人来报,皇后的凤安宫走水,皇后和两位小殿下都没能出来。那么柔弱的一个女子,却在这一刻选择与他同赴黄泉,足够了。
城破了,阙九湛从容不迫地举剑自刎,他看到了阙凌简,被众人拱卫在中间,一脸肃正,即使在这一刻也没表现出太多的喜色,威严自生,宠辱不惊,真是个上好的帝王之才,他以前怎么就没看出来呢。
城墙上那抹明黄色的身影不容错认,待看清他此时的姿势,阙凌简神色剧变,抬手搭箭,一连三箭,一箭追着一箭,可最终没能成功阻止阙九湛手中剑的走势。
还有两天就是新的一年了,西平府破,东齐大军入城。凤安宫的大火一直烧到除夕晚上才彻底被浇灭。
西平府连着下了三天的大雪,洁白的雪花掩去了所有旧日的痕迹,好像又是一个清清白白的世间了。
作者有话要说:告一段落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小驸马》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小驸马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