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紫园里的女人们(4)
目录:从知青到中南海秘书:黑月亮| 作者:零下| 类别:历史军事
(.com) 改革开放造就了一代权势新贵,也理所应当地造就了一代新势贵夫人。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深入了解紫园以及紫园里的女人们。
从本质上讲,紫园里的女人都是善良和本分的女人。她们中间没有一个出身于那种资力雄厚,功劳显赫的高级干部家庭,不是那种家世辉煌,名流辈出的书香门弟的大家闺秀,也不是那种家产丰盈,教育良好的资本家的明珠碧玉。她们都是出身于普通的工人,市民,以及小知识份子家庭。她们从来没有政治大树可以攀附,没有经济靠山能够依赖,全是与丈夫一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辛勤工作,一年一年,共同度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平凡日子,千辛万苦才走到今天,才好不容易走进紫园。
她们在比别的女人有更多享受的同时,也有着更多的快乐,更多的热情,更多的爱心。她们没有仗势欺人的秉性,也没有作威作福的恶习。天下最富有同情心的是女人。至少,现在的她们与从前的她们还是一样的,良心不泯,知恩图报,你送给她们一寸恩,她们会回报你一尺情。不管紫园外的人是如何描绘她们的,是怎么看待她们的,是怎么想象和议论她们的。在朴凡的眼里就是这么看的,脑里是这样想的,身心也是这么感受到的。
朴凡了解,在她们矜持尊贵,甚至有些装模作样的面具下,都充满着温暖的,随和的情感,走近她们,在她们的眼睛里,都能看到善良可亲的目光。她们在紫园里,就象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她们见到朴凡和朴素,总亲切地称作“小叔子”——她们将朴素与朴凡看成是自己丈夫的弟弟,而她们的丈夫也会戏称朴素与朴凡为“小舅子”,把他俩当作是她们的弟弟,可见亲近之极。紫园里的女人们,对朴素与朴凡是不设防的。
她们的优点与缺点相同:非常容易信任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人。
朴素与朴凡也亲切地称呼她们“大姐”。
用朴凡的话说,当今混得最好的人就是:国民党看你象个国民党,**看你象个**;混得最不好的人就是:国民党看你象个**,**看你象个国民党。
紫园里的女人和她们的丈夫都把朴凡和朴素看作是自己人。
这也是朴素为什么要将与徐月宁的联系交给朴凡,又安排在紫园的真正原因。朴素比朴凡还要清醒。他知道,把徐月宁交给紫园里的女人们,比请在位的官员关照更加可靠,更加能办成事情。这不仅仅是紫园里的女人说话的面子比官员的面子还大,而且,几乎没有风险——纪委的目光是不会,也不敢盯在她们身上的。
有夫荣妻贵的时候,就必定有夫耻妻贱的时候。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同样适合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今天。
对于紫园里的女人来说,权力的毒液在慢慢浸淫着她们丈夫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阻挡地慢慢浸淫着她们的生活;至高无上的权力,无节制的享受,腐蚀着她们丈夫身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腐蚀着她们的身心。紫园的生活,是一种令人向往,让人嫉妒,舒适奢侈的生活。
从任何角度衡量,舒适奢侈的生活,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应该是一种质朴平凡的生活。
紫园里的女人,在以前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以后几年时间里,都没有去认真地想这个问题。她们不是不懂,《金鱼与渔夫》的故事她们比任何人理解得都深刻。她们根本没有去思考——她们太沉醉和迷恋于紫园的生活。这种沉醉与迷恋象一种没有疫苗的感冒病毒,专门在新贵夫人中间流行,非常容易引起致命的并发症。
紫园里女人的年龄层次很有意思。依次从六十,五十,四十往下,顺序排列。四十岁左右,基本是紫园里最年轻的女人了。很有意思的是,用这个年龄对照,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干部年龄的阶梯层次:六十部级干部,五十岁副部级干部,四十岁局级干部。对当地而言,就是市长,副市长,局长,当然也包括各部委办与区县。级别再低的男人的太太,比如处长的太太,就不能进入紫园了,就不能属于这个特殊的,宝塔尖的女人群体。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但只是外围——仅仅是紫园的客人。如同共青团员一样,只是党组织的外围。不过,肯定有一天共青团员会进入党组织的。那就是她们丈夫的职位得到升迁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紫园里的女主人之一。在她们的丈夫没有升职之前,她们的位置,还远远不如紫园主人的亲戚和朋友离宝塔尖更近——离权力更近。
紫园里的女人,与权力同在一张床上,同在一个被窝里。
女人进入紫园,不凭长相和才能,不凭财富和职业,就凭她有一个什么样丈夫决定的,没有其它任何因素,任何理由。她们之间的位置和地位,说话做事的权力,都是以她们丈夫官位的高低为基础形成的,层次感非常强,立体感非常鲜明,没有人会越位。在她们的身上,也很自然地,很有规律地体现出党的干部政策所规定的年龄顺序和权力范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明,是党管干部的方法在民间的延伸与复制。
游泳健身是她们共同的爱好与共同的需要以外,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嗜好:
朴素“老板”的夫人喜欢设计服装,她最爱给自己设计的服装配上昂贵的装饰:胸针,手饰,项链,腰挂。她每年都设计出几套别致新颖的春秋服装样式。服装公司的总裁还专门在南京路为她设置一个大门面的展示厅,并按她的设计,每年举行两次顶尖的模特表演。她不是为钱,是为了满足爱好和虚荣。她从来不穿自己设计的服装,穿的都是由巴黎的服装设计师为她设计和制作的衣服;
副书记的太太喜欢打麻将,每周有三个晚上会让专人陪她打。紫园里专门有间为她保留的麻将室,她不打,别人是不能在这间房里打的;
副市长的太太喜欢听音乐,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大剧院——凡有高雅的音乐会和著名乐团交响乐演奏会,她每场必到。她也经常邀请一些指挥家,音乐家,歌唱家到紫园作客。在她的房间里,总会响着莎拉·布莱曼天籁般的歌声,特别是那首“夏日最后的玫瑰”,尤其为她所爱。她常戏称:自己就是一朵夏日最后的玫瑰。她知情知底的朋友说:她在大学里只是个业余艺术团员,她根本听不懂交响乐,连五线谱也不会看。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她的丈夫是主管文化工作。她是在强装高雅,以显示出与丈夫匹配的应有的文化素养;
银行行长的太太喜爱和拿手的是烹饪。尽管紫园里有最出色的厨师,并每天配送最新鲜的食品,做出饭菜的口味,色泽和摆样,绝不会亚于任何一家五星级宾馆的餐厅。可那是她改不掉的习惯,她最热衷于厨房里的事,只要她到紫园来,总会看到她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进进出出,乐此不疲,甚至还指挥厨房里的人去菜场挑肉买菜,搞得象一个厨房里打杂的老保姆;
不过,也有一些不愿意进紫园的太太们。卸任的德高望重的老书记的夫人,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她叫马玉敏,是随丈夫从战争年代一齐走过来的。老书记许多部下和战友都尊敬地称呼她为马大姐。老书记的那些部下很多都在中央各部委,解放军各兵种和军区担任着重要的职务。举个例子:老书记当年的警卫员,现在也担任总政治部的一位副部长了。马大姐是一生清贫的女人,她有七个孩子,其中有三个是淮海战役和朝鲜战场牺牲的战友的孩子,马大姐一手将他们抚养大的,其中一个孩子已经是空军中将。马大姐从不以夫位为贵,不以夫权荫及后人。有一次,她推着一辆小童车,车里躺着她的小孙女,在市委大院的门口被新来的警卫拦下,足足盘问了半个小时,直到一位副书记的车进入大门时看到此景,下车训斥了警卫一顿,才结束这场尴尬。警卫战士非常委屈地说:
“谁知道是老书记家里人啊?一点也不像,我让她出示身份证,她说没有。我以为是农村来的老保姆呢。”
紫园里的女人们,曾先后依次登门邀请她去紫园,都被马大姐拒绝。她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真实,她说:
“我知道那里好,可我不习惯。”
除马大姐外,不愿意去的还有政协吴副主席的太太。吴副主席的太太叫赵慧,是个天性高傲,性格清雅的大学教授,她也是五十刚出头。她说:
“紫园太热闹,象个自由市场。”
当然,想进紫园的人,要比不想进的人多,而且多得多。?c=860010-0319010000
<div class="divimage"><img src="" border="0" class="imagecontent"></div><div class="divimage"><img src="" border="0" class="imagecontent"></div>.com
Xzw.com
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深入了解紫园以及紫园里的女人们。
从本质上讲,紫园里的女人都是善良和本分的女人。她们中间没有一个出身于那种资力雄厚,功劳显赫的高级干部家庭,不是那种家世辉煌,名流辈出的书香门弟的大家闺秀,也不是那种家产丰盈,教育良好的资本家的明珠碧玉。她们都是出身于普通的工人,市民,以及小知识份子家庭。她们从来没有政治大树可以攀附,没有经济靠山能够依赖,全是与丈夫一起,生儿育女,操持家务,辛勤工作,一年一年,共同度过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平凡日子,千辛万苦才走到今天,才好不容易走进紫园。
她们在比别的女人有更多享受的同时,也有着更多的快乐,更多的热情,更多的爱心。她们没有仗势欺人的秉性,也没有作威作福的恶习。天下最富有同情心的是女人。至少,现在的她们与从前的她们还是一样的,良心不泯,知恩图报,你送给她们一寸恩,她们会回报你一尺情。不管紫园外的人是如何描绘她们的,是怎么看待她们的,是怎么想象和议论她们的。在朴凡的眼里就是这么看的,脑里是这样想的,身心也是这么感受到的。
朴凡了解,在她们矜持尊贵,甚至有些装模作样的面具下,都充满着温暖的,随和的情感,走近她们,在她们的眼睛里,都能看到善良可亲的目光。她们在紫园里,就象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她们见到朴凡和朴素,总亲切地称作“小叔子”——她们将朴素与朴凡看成是自己丈夫的弟弟,而她们的丈夫也会戏称朴素与朴凡为“小舅子”,把他俩当作是她们的弟弟,可见亲近之极。紫园里的女人们,对朴素与朴凡是不设防的。
她们的优点与缺点相同:非常容易信任自己身边所熟悉的人。
朴素与朴凡也亲切地称呼她们“大姐”。
用朴凡的话说,当今混得最好的人就是:国民党看你象个国民党,**看你象个**;混得最不好的人就是:国民党看你象个**,**看你象个国民党。
紫园里的女人和她们的丈夫都把朴凡和朴素看作是自己人。
这也是朴素为什么要将与徐月宁的联系交给朴凡,又安排在紫园的真正原因。朴素比朴凡还要清醒。他知道,把徐月宁交给紫园里的女人们,比请在位的官员关照更加可靠,更加能办成事情。这不仅仅是紫园里的女人说话的面子比官员的面子还大,而且,几乎没有风险——纪委的目光是不会,也不敢盯在她们身上的。
有夫荣妻贵的时候,就必定有夫耻妻贱的时候。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同样适合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今天。
对于紫园里的女人来说,权力的毒液在慢慢浸淫着她们丈夫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阻挡地慢慢浸淫着她们的生活;至高无上的权力,无节制的享受,腐蚀着她们丈夫身心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腐蚀着她们的身心。紫园的生活,是一种令人向往,让人嫉妒,舒适奢侈的生活。
从任何角度衡量,舒适奢侈的生活,绝对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应该是一种质朴平凡的生活。
紫园里的女人,在以前两年多的时间里,在以后几年时间里,都没有去认真地想这个问题。她们不是不懂,《金鱼与渔夫》的故事她们比任何人理解得都深刻。她们根本没有去思考——她们太沉醉和迷恋于紫园的生活。这种沉醉与迷恋象一种没有疫苗的感冒病毒,专门在新贵夫人中间流行,非常容易引起致命的并发症。
紫园里女人的年龄层次很有意思。依次从六十,五十,四十往下,顺序排列。四十岁左右,基本是紫园里最年轻的女人了。很有意思的是,用这个年龄对照,实际上是我们国家干部年龄的阶梯层次:六十部级干部,五十岁副部级干部,四十岁局级干部。对当地而言,就是市长,副市长,局长,当然也包括各部委办与区县。级别再低的男人的太太,比如处长的太太,就不能进入紫园了,就不能属于这个特殊的,宝塔尖的女人群体。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但只是外围——仅仅是紫园的客人。如同共青团员一样,只是党组织的外围。不过,肯定有一天共青团员会进入党组织的。那就是她们丈夫的职位得到升迁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紫园里的女主人之一。在她们的丈夫没有升职之前,她们的位置,还远远不如紫园主人的亲戚和朋友离宝塔尖更近——离权力更近。
紫园里的女人,与权力同在一张床上,同在一个被窝里。
女人进入紫园,不凭长相和才能,不凭财富和职业,就凭她有一个什么样丈夫决定的,没有其它任何因素,任何理由。她们之间的位置和地位,说话做事的权力,都是以她们丈夫官位的高低为基础形成的,层次感非常强,立体感非常鲜明,没有人会越位。在她们的身上,也很自然地,很有规律地体现出党的干部政策所规定的年龄顺序和权力范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明,是党管干部的方法在民间的延伸与复制。
游泳健身是她们共同的爱好与共同的需要以外,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嗜好:
朴素“老板”的夫人喜欢设计服装,她最爱给自己设计的服装配上昂贵的装饰:胸针,手饰,项链,腰挂。她每年都设计出几套别致新颖的春秋服装样式。服装公司的总裁还专门在南京路为她设置一个大门面的展示厅,并按她的设计,每年举行两次顶尖的模特表演。她不是为钱,是为了满足爱好和虚荣。她从来不穿自己设计的服装,穿的都是由巴黎的服装设计师为她设计和制作的衣服;
副书记的太太喜欢打麻将,每周有三个晚上会让专人陪她打。紫园里专门有间为她保留的麻将室,她不打,别人是不能在这间房里打的;
副市长的太太喜欢听音乐,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大剧院——凡有高雅的音乐会和著名乐团交响乐演奏会,她每场必到。她也经常邀请一些指挥家,音乐家,歌唱家到紫园作客。在她的房间里,总会响着莎拉·布莱曼天籁般的歌声,特别是那首“夏日最后的玫瑰”,尤其为她所爱。她常戏称:自己就是一朵夏日最后的玫瑰。她知情知底的朋友说:她在大学里只是个业余艺术团员,她根本听不懂交响乐,连五线谱也不会看。之所以如此,那是因为她的丈夫是主管文化工作。她是在强装高雅,以显示出与丈夫匹配的应有的文化素养;
银行行长的太太喜爱和拿手的是烹饪。尽管紫园里有最出色的厨师,并每天配送最新鲜的食品,做出饭菜的口味,色泽和摆样,绝不会亚于任何一家五星级宾馆的餐厅。可那是她改不掉的习惯,她最热衷于厨房里的事,只要她到紫园来,总会看到她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进进出出,乐此不疲,甚至还指挥厨房里的人去菜场挑肉买菜,搞得象一个厨房里打杂的老保姆;
不过,也有一些不愿意进紫园的太太们。卸任的德高望重的老书记的夫人,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她叫马玉敏,是随丈夫从战争年代一齐走过来的。老书记许多部下和战友都尊敬地称呼她为马大姐。老书记的那些部下很多都在中央各部委,解放军各兵种和军区担任着重要的职务。举个例子:老书记当年的警卫员,现在也担任总政治部的一位副部长了。马大姐是一生清贫的女人,她有七个孩子,其中有三个是淮海战役和朝鲜战场牺牲的战友的孩子,马大姐一手将他们抚养大的,其中一个孩子已经是空军中将。马大姐从不以夫位为贵,不以夫权荫及后人。有一次,她推着一辆小童车,车里躺着她的小孙女,在市委大院的门口被新来的警卫拦下,足足盘问了半个小时,直到一位副书记的车进入大门时看到此景,下车训斥了警卫一顿,才结束这场尴尬。警卫战士非常委屈地说:
“谁知道是老书记家里人啊?一点也不像,我让她出示身份证,她说没有。我以为是农村来的老保姆呢。”
紫园里的女人们,曾先后依次登门邀请她去紫园,都被马大姐拒绝。她的理由很简单也很真实,她说:
“我知道那里好,可我不习惯。”
除马大姐外,不愿意去的还有政协吴副主席的太太。吴副主席的太太叫赵慧,是个天性高傲,性格清雅的大学教授,她也是五十刚出头。她说:
“紫园太热闹,象个自由市场。”
当然,想进紫园的人,要比不想进的人多,而且多得多。?c=860010-0319010000
<div class="divimage"><img src="" border="0" class="imagecontent"></div><div class="divimage"><img src="" border="0" class="imagecontent"></div>.com
Xzw.com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从知青到中南海秘书:黑月亮》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从知青到中南海秘书:黑月亮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