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天国上朝1891 第十九章 阎敬铭

第十九章 阎敬铭

目录:天国上朝1891|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一个小太监跨进暖阁内欲禀报什么,见这情形,唬得呆在原地,不敢动弹。

    李莲英眼尖,悄悄儿走到那小太监身边。?

    小太监附在他耳旁说了一句。?

    李莲英点点头,小跑过去,又对着慈禧耳朵边说了几句话。

    却见慈禧不提裁军的事,对李莲英说了句:“宣!”便听得那边那个小太监高唱道:“太后老佛爷有旨,阎敬铭觐见!”?

    听到阎敬铭,下面的人都是一阵嘀咕,不知道这个协办大学士,为什么这个时候过来。阎敬铭一脸苍白,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才跨过了门槛,跪拜在地上。

    他这里还没有说话,慈禧已经对李莲英道:“还不快点儿,把阎中堂扶起来,看坐。”

    李莲英急忙过去,搬来一张锦凳,阎敬铭谢了恩坐下。?

    慈禧见阎敬铭脸色差的很,关心的问道:“丹初,你身子不大好,不是已经给你假了,让在家里养着吗?这朝会要是真不行,就也不用来了!”?

    阎敬铭咳嗽一阵,脸色红润了些,轻轻道:“臣接到上谕,今儿是议北洋水师,要办水师就离不得银子,叔平刚掌部务,怕有些事情调理不周,臣这里有份折子,是关于筹款的。老佛爷你就看看吧!”?

    说到理财,阎敬铭确实是把好手,慈禧现在正愁没有银子使,他就递过来这个折子,急忙让人呈过来。?

    这折子开头写着,户部奉旨预为筹划军饷,臣阎敬铭,殚思竭虑,拟成开源节流之策各十二条。慈禧见这一上来就是十二条,比起翁同?只会那三板斧,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下来列举的节流第一策,是划一减平。每省减平,必须划一。这是嘉庆年间,为了平定湖南教乱,因为军需支出过大,弥补部库收支不足之数,于是陕西巡抚毕沅始创“减平”之议。

    减平就是减低银子的成色,表面银数不减,暗中却已减少支出,估计每年各省由减平所节余的银数,约计有七十多万两,规定应解户部。

    但是这个方法行之过久,利没有看见多少,弊病反倒生出不少。原因就是因为减平的标准不一,易于蒙混。按阎敬铭说的:“现在各省支发兵饷,多按减平发给,每两银子,有的扣三分六厘三,有的扣四分九厘三,有的扣四分。部议一律扣四分。”

    只是划一是划一了,可是接下来更麻烦,就是各省根本不买户部的账,没有一个省真的去奉行。就算是李鸿章的直隶各处,都不见得能够划一。他省可想而知。其实“减平”之说,自欺欺人,毫无意思,不过积重难返,骤难革除而已。

    其实又岂仅减平一项弊病丛生,其他如各省之洋银折合纹银,银价折合钱价,也是没有章法,徒使许多贪官污吏中饱私囊。而这种漫无定章,无非是因为币制太乱,终清一世,流通的货币有银子、有银洋,交子等。此外银子又有各种成色,洋钱亦不止墨西哥鹰洋一种,很难有确切不移的规定具体章程。

    阎敬铭今儿过来,却不是真的要推行划一,而是他想到一个革除这些弊病的方法。要讲划一,有个一劳永逸,而且容易的办法,就是发钞票!完粮纳税,收一两就是一两,公款出纳,有一两就是一两,都是纸面数字,这样那些想蒙混的,又能从哪里去蒙混,想中饱私囊也无从下手。

    他这个方法,其实也就是废两改元,发行纸币。如果他这件事办成了,等于彻底整顿了中国的货币市场,几乎可以将晚清在货币方面的弊病,一扫而除。

    “老佛爷,此事若成,则可除千年来之积弊!”阎敬铭正色说道。

    听到阎敬铭的话,李鸿章苦笑一声,这阎敬铭还真是不怕得罪人啊!革弊历来最遭人忌。就连他,平时也只是谈兴利,从不敢提除弊!

    发行钞票,也算新事物,慈禧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阎敬铭说的好,可钱法上的事,向来无小事!便开询问:“你们也议议,说说自己的看法!”

    别人还没有开口,便有人抢先一步,摇着头道:“老佛爷,这个方法太过匪夷所思!”

    阎敬铭一看这人,心里便生出一份厌恶。这人叫崇绮,是世袭的蒙古公爵,这没有什么,但他女儿是同治皇帝的嘉顺皇后。这么一来,他和慈禧老佛爷那是真的不能在真的儿女亲家。崇绮仗着做过几天户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发对。

    “这是仿照西洋行之有效的成法,就算西洋各国和咱们的律令制度不同,有所出入,也不至于到荒唐的程度吧!崇公说匪夷所思,我到要请教,这怎么个匪夷所思了?”阎敬铭毫不给这个老佛爷亲家留面子。

    “让洋人来管咱们的银子,这不是开门揖盗?”崇绮看着条陈中,有一条是借调洋员的。

    “用洋人不过是用这个洋人在各国之间的信用,让他来替我们打开局面。户部仍有监督之权,怎么会说成开门揖盗?又管银子什么事了?”

    “这怎么没有关系?”崇绮摆出一副据理力争的表情,声音既高又急,“你让洋人来当司理,银子由他管,钞票由他发,拿几张不值钱的花纸,换走咱们白花花的库银,岂不呜呼哀哉?”

    阎敬铭一听这话,有种啼笑皆非的感觉,忍着气慢慢跟他解释:“崇公,咱们的银子都放在库里,他怎么能换得走啊?”

    “你这个库,不是咱们户部的银库,是他银行里的银库。东江米巷也有洋人的银行,不是都见着了。那银行是有洋兵把门的。这银子一进去,便谁也不准干预了。你能保证他不会监守自盗?”崇绮说的头头是道。

    “那是洋人国家的银行……”阎敬铭说到这里,猛咳一阵,好容易平息下来,才接着说:“户部的官银,怎么会让洋兵来把守?”

    “你这里要用洋人,就保不定他不派洋兵来,倘你要是拦着他不准用,岂不又别生交涉?”崇绮这话几乎是在耍赖,不可理喻了!

    “唉!”阎敬铭长叹一声,“随你想吧!我这里没空和你争议,老佛爷,这大主意还是您来拿吧!”

    “老佛爷!”崇绮见阎敬铭不理他,依然不依不饶,“老佛爷,可不要忘了当年咱们跟英国人开衅,究竟是为了什么?”

    见他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慈禧朝他摆一摆手,“文山,有话你好好,看你气的这个样子?”

    “阎丹初是大奸贼!老佛爷,你可不能受他的愚啊!”祟绮居然爬在地上大声哭了起来:“洋人都不是好东西,那有好意的,他们就觊觎咱们的银子,又岂是一日了。道光年间咱们跟英国开仗,是为了什么?不就因为的是纹银外流嘛!”

    听到崇绮这话,阎敬铭猛将凳子一拍,忽的一下,站了起来,指着他大声喝道:“讲理学,或者《朱子大全》,我阎敬铭背不过你,讲到理财,我阎敬铭难道不如你这个‘蒙古状元’?”

    “听先父当年告诉我,”祟绮听到阎敬铭大喝,也是一副凛然,一口就把他老子赛尚阿抬了出来:“当时鸦片输入,白银外流,鸿胪寺正卿黄爵滋知道此事,上书成皇帝(道光皇帝,成是他的谥号)纹银流人外洋,后果不堪设想啊!成皇帝也是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才悚然动容。不惜与洋人一战,以求塞此病国害民的漏卮!如今户部设立官银号,使洋人司理其事,岂不是求他将纹银流入外洋。”他这里说着,已经眼泪滚滚。

    这一下搞得慈禧也困扰不安。“文山!你也别这样了,这件事,我总是会审慎就是。”

    “老佛爷,只要于国计民生有益,世道人心不悖,当然应该力赞其成。无奈当今之世,积非成是。语云‘众士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老佛爷,崇绮世受国恩,粉身难报,只有做个谔谔之士,尽其愚忠。”崇绮说这话,依然是一副大义凛然。

    阎敬铭觉得一阵刺心的疼痛。崇绮反对设官银号,而自己对此事正抱着无穷希望。

    尤其他那一句谔谔之士,让阎敬铭皱起了眉毛,半晌才轻叹一声儿:“国病至此,非人力可为……老佛爷,我阎敬铭见识浅薄,也就这点心力了!日后怕是不能……”他这一句话还没说出来,呕在胸口的一股闷血,张口喷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国上朝1891》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国上朝1891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