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正文 贰 [兴]我中华(1)

正文 贰 [兴]我中华(1)

目录:百年记忆:民国才子|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晚清,国难当头,尤其以清政府和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为最。就在1884年,孙中山去往香港就读的第二年,中法战争爆发,当时李鸿章领导的清军本来已经在若干战役打败法国,并促使法内阁倒台,但李鸿章鉴于以前对阵帝国主义屡败的萎缩心理,致电清政府:“若此时平心与和,和款可无大损。”而向法国求和,致使中越万千战士血战换来的胜利,以不平等条约收场。法国虽败犹胜,大清虽胜犹败,激起了国人的强烈愤慨。

    这是当时最刺激孙中山的国事,年轻的他,对于满清政府更加愤恨,指斥其“政治不修,纲纪败坏”,中国落后受辱都是因满清王朝停滞不前,腐~败猖獗,所以,“自乙酉中法战败之年,始决倾覆朝廷,创建民国之志”,后来自称四十年革命生涯,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至于方式,他的构想则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果然,1886年,他在广州南华医校学习,后又转入香港雅丽医校。和鲁迅不一样的是,鲁迅从医,是要从身体医治国民;而孙中山,是以行医为手段,进而从政。他的兴趣始终在政治。

    在医校读书时,孙中山见妇科临床实习,只允许外国学生,而不允许中国学生,便去质问教师,结果闹到了校长那里。孙中山问校长,“为何中国学生要遭到歧视?”校长称,“中国人不是自古男女授受不亲,有礼教之防吗,美国人则无此约束!”孙中山便问,“学医是否为治病救人?”校长点头。孙中山则反问,“那中国学生就无须治病救人吗?倘他们不懂妇科,遇上中国妇女有病,岂不是难于救治吗?人的生命,不是更重要吗?”校长无从辩驳,就同意中国学生也学妇科。且在他的建议下,男女学生之间设的幔帐也撤了。

    他据理力争、决不妥协的强势的性格,显露一斑。

    随着对医学接触的越多,他从对基督教的兴趣转向了进化论,自称:“予于耶稣教之信心,随研究科学而薄弱。予在香港医学校时,颇感耶稣教之不合伦理,因不安于心,遂至翻阅哲学书籍。当时予之所信,大倾于进化论,亦未完全将耶稣教弃置也。”进化论是无神论的思想,使他进一步摆脱神学风气,成为更成熟理智自决的政治家。

    当时,香港是英国殖民地,言谈风气较为自由开放。他和同学朋友陆皓东、尤少纨、杨鹤龄四人,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常常鼓吹畅谈反清,大放厥词,被人们不是避之不及,就是视为中风,呼之为“四大寇”,其中又以他为首。

    1892年,孙中山以雅丽医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的思想又转变,决计抛弃“医人事业”,而转为“医国事业”。但实际上,他还是不得不以行医为入世之媒介,凭着医术高明,及中西医结合的治病方法,还有济世为怀的菩萨心肠,于澳门、广州两地行医很快声名鹊起,并广泛结交名流及各阶层人士,人称孙逸仙博士。

    这时的他,明着行医,暗地里却已经开始打算进行革命活动,先是去结交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导变法的康有为,康摆谱说:“孙某要订交,须先具门生帖拜师才可!”孙素有大志,且学识渊博,怎么会甘心去做康有为的学生呢,因此作罢。与康有为联合不成,他便独立搞自己的团体,和一干有革命思想的朋友陆皓东、陈少白、郑士良等,组织兴汉会,最初倡导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华夏”,焦点仅在于推翻满清,光复汉人江山。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百年记忆:民国才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百年记忆:民国才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