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扫荡湖南
目录:穿越之大明永历|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盘龙山一战,吴三桂只带着不足千人逃跑,逃到贵州后,仍然不敢停留,因为这里也不安全,此时西南境内四处烽火,就是贵州地界也有了五六股“叛匪”。所以吴三桂在贵州府停留一天后,立即马不停蹄地奔向昆明。同时还派人以八百里加急向北京报信,请求清廷出兵围剿“湘西叛匪”。
得到这些消息后,李定国和姚大榜相视一笑,一起嘲笑吴三桂竟然还有今天这般落魄,尤其是李定国开心的哼起了小调,乐的像一个孩子似的。
湘西大捷后,李定国决定并不能局限于湘西,是时候向外扩展地盘了,这个提议马上得到了姚大榜、龙跃海、谭远山的赞同。众人商议后,一致决定先攻克辰州,然后再下衡阳,最后向湖南腹地发展,以此支援永历皇帝的“东征”大业。
辰州还有两万清军,不过此时已成惊弓之鸟,尤其是得知吴三桂都兵败逃亡后,更是军心大乱。
姚大榜并没有杀掉胡柱国,留着他还有大用,所以在他昏厥后,立即找人对他进行医治,等他醒了以后,又派人好生伺候他,严防他寻了短见。
胡柱国这几日心灰意冷,仿佛被抽了魂魄一样,只有见到姚大榜的时候,会突然暴跳起来,咬牙切齿地扑过去,仿佛要吃掉姚大榜。几次以后,姚大榜才绝了说服之心,不再去见他。
不过李定国知道胡柱国是个人才,不然也不会成为吴三桂的“乘龙快婿”,而且早就传闻胡柱国是吴三桂军中一个比较另类的人。
胡柱国的祖上是大明的宁远军户,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死在建奴的手里,所以他从小就恨建奴,长大后加入了吴三桂统领的“关宁军”,因为作战勇敢,又善于谋略,屡次受到吴三桂的重用,直到吴三桂将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他,以此来笼络他。
后来胡柱国随着吴三桂投降满清,做了满清的平西王额驸,官爵直至“征远大将军”、三等伯爵,可谓是功成名就。可是胡柱国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父和父亲是怎么死的,屡次劝说吴三桂“反正”,可是都遭到了严厉的呵斥,最后虽然不再提起,却暗中联络了一些有“复明”志愿的人,时常在一起密谋如何“反清复明”。
当“咒水之变”发生后,吴三桂将永历皇帝从缅甸劫回昆明,胡柱国曾经向吴三桂建议,奉永历皇帝为君,举起“反清复明”大旗,反击满清。
胡柱国到那时还没有看清楚岳父的真实面目,吴三桂想在西南封地为王,而永历皇帝是他献给满清最好的“礼物”,怎么会答应他这么“幼稚”的请求。于是吴三桂非但没有答应他,还重责他四十大板,将他关进地牢“闭门思过”三个月。
等胡柱国出来后,得知永历皇帝已被勒死,不哭反笑,召集自己的亲密部下庆贺了三天,吴三桂以为是胡柱国想通了,遂赏赐了一座大宅子给他,并官升一级。
从此以后胡柱国对“前明”闭口不提,暗中却常与几个亲信表露心迹,对“大明”始终念念不忘。
姚大榜屠杀三万清军,胡柱国恨透了他,当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最后还是李定国亲自劝说,才将胡柱国说通,答应真心归附大明。
李定国怎么就能说通胡柱国归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李定国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胡柱国,大明永历皇帝还活着,又将永历皇帝是如何逃脱的,如今正在江西“兴师东征”,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胡柱国早就听闻江西一带有叛乱发生,但听到李定国所说,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是明军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满清腹地,如今竟然已经开始东征江南。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胡柱国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但转念一想,大名鼎鼎的晋王李定国能将这些告诉自己,是相信自己和笼络自己的意思,难道自己不要“投桃报李”吗?
胡柱国是吴三桂的大女婿,却对吴三桂的大女儿没有什么感情,不然也不会在府外养了几个小妾,当然这都是瞒着大夫人做下的,不然被大夫人知道,这几个小妾的性命堪忧。
另外胡柱国已经没有退路,三万清军被“活埋”,如果自己回到昆明,就算是吴三桂不处置自己,那些军属也得将自己活剐了。
“我还年轻,我不想死!”想来想去,胡柱国终于下了决心,真心归顺大明,既然做过“贰臣”,就不妨再做一次,起码复兴大明之后,人们不会再骂他为“汉奸”。
李定国说服了胡柱国,让姚大榜等人有些意外,不过他能加入“湘西联军”,足以抵得上千军万马。
辰州还有两万清军,多是湖南和贵州征募来的,战力也不高,却也不可小觑,毕竟是两万人马。如果“湘西联军”强攻辰州,先不说“联军”没有攻打坚城的经验,就是这两万人马,也够“联军”头疼的。
不过有胡柱国在,一切都变得再简单不过,胡柱国带领一万化妆成清军的“联军”士兵进入辰州城内,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辰州知府衙门,活捉了知府和辰州守将,两万全无斗志的清兵也乖乖地缴械投降。
两万清兵可是非常不错的兵源,李定国延续永历皇帝的做法,派人在两万俘虏中进行了一番鼓动和甄别,从湖南和贵州兵种挑出了一万人,编入“湘西联军”之中。有了这一万人的加入,又在辰州就近征兵,总共得到了一万五千名士兵,加上原来的士兵,“湘西联合军团”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余人,一跃成为大明各个军团中,实力最雄厚的军队。
“手里有兵,心里不慌”,姚大榜也来不及整顿编练,立即在请示李定国后,发兵三万进攻衡阳。此时的衡阳,因为两次调兵围剿湘西,守军已经所剩不多,只有一万余人。
对付这一万来人,姚大榜手里依然还有王牌,第一次“湘西大捷”中俘虏的衡阳副都统杨坤还被看押在地牢里,如果他肯配合,不愁拿不下衡阳。
杨坤不比胡柱国,他算是“铁杆汉奸”,对于归降一事,根本就是软硬不吃,不过他在姚大榜的手里,以姚大榜东厂番子出身的手段,落到他手里,总有办法让杨坤“回心转意”的。
“可怜”的杨坤在饱尝东厂“十大酷刑”之后,终于被撬开了牙关,答应为“联军”写一封劝降信。
衡阳城内的军官多是杨坤的旧部,其中几个手握实权的还都是杨坤提拔起来的,所以受到杨坤的劝降信后,开始丈二摸不到头脑,不过等到“联军”兵抵衡阳后,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
此时湖南已经乱成一片,岳阳突然发生“叛乱”,知府李任远扣押岳阳守备后,裹胁岳阳守军兵变,重新打出“大明”的旗号,此时正招兵买马,准备抗击湖南巡抚派来进剿的清军。
而吴三桂此时也是自顾不暇,在他来湘西的时候,滇西的“叛乱”已经扩展到了大理、楚雄一带,直接威胁着昆明。
所以衡阳守军在听说平西王大败逃回昆明后,开始是震惊,然后就是恐慌。如今“湘西联军”大军压境,衡阳守军根本没有守城之心,几个副将聚到一起,有的主张守城待援,有的干脆投降了事,有的说弃城逃跑,群龙无首之下,意见难以统一,最后弃城逃跑的主张占了上风。
在“湘西联军”抵达衡阳城外第二天,衡阳城东门大开,上万清军出城后,向东逃去。姚大榜早就料到清军会“弃城”,特意将东门放开,等清军出城后,在城东三十里的地方设下埋伏,将逃跑的清军全歼。
怎么能让清军逃跑呢?姚大榜可不想等清军恢复元气后,再给“联军”制造麻烦,所以这些清军必须消灭。
在攻下衡阳后,李定国和姚大榜又面临一个选择了,那就是北上攻打长沙,进而攻占湖南全境;还是南下两广,联合大明“第三军团”,攻下广州;又或者西进贵州,与贵州的“义军”会和后,再进入云南,与吴三桂“决一死战”。
这三个选择,都有利有弊,北上可以攻占“鱼米之乡”湖南,却要承受湖北、广东、贵州、四川等地清军的压力;南下两广,与尚可喜争夺广东,尚可喜手里兵马十余万,绝不是易于之辈,攻打广东的难度可想而知;西进贵州,趁吴三桂兵孤将寡之时,给予全力一击,可吴三桂有可能“困兽犹斗”,在采取守势之后,短时内肯定不会消灭他。
李定国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心想,如果万岁爷在此,他会怎么做呢?
而姚大榜起初有南下两广之意,广东乃是富庶之地,人口稠密,无论是税源还是兵源,都是上上之选,可唯一的问题就是“铁杆汉奸”尚可喜与他麾下的十万清军。
最后还是谭远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北上湖南”是最佳选择,湖南如今乱成一团,清军实力不强,正是攻下湖南的最好时机,况且攻下湖南,还可以配合永历皇帝的“东征”大计,牵制湖北和四川的清兵。至于云南和广东,等皇帝东征结束,再回头收拾他们也不迟。
听到谭远山的见解后,李定国和姚大榜豁然开朗,当即决定北上攻打长沙,并计划在一个月内扫荡湖南全境,而后继续北上,进攻湖北。
(也许你认为我更新的晚了,也许你认为我偷懒了,可我告诉你,我很努力!心到佛知啊——
求点打赏,给孩子买点奶粉,呵呵)
得到这些消息后,李定国和姚大榜相视一笑,一起嘲笑吴三桂竟然还有今天这般落魄,尤其是李定国开心的哼起了小调,乐的像一个孩子似的。
湘西大捷后,李定国决定并不能局限于湘西,是时候向外扩展地盘了,这个提议马上得到了姚大榜、龙跃海、谭远山的赞同。众人商议后,一致决定先攻克辰州,然后再下衡阳,最后向湖南腹地发展,以此支援永历皇帝的“东征”大业。
辰州还有两万清军,不过此时已成惊弓之鸟,尤其是得知吴三桂都兵败逃亡后,更是军心大乱。
姚大榜并没有杀掉胡柱国,留着他还有大用,所以在他昏厥后,立即找人对他进行医治,等他醒了以后,又派人好生伺候他,严防他寻了短见。
胡柱国这几日心灰意冷,仿佛被抽了魂魄一样,只有见到姚大榜的时候,会突然暴跳起来,咬牙切齿地扑过去,仿佛要吃掉姚大榜。几次以后,姚大榜才绝了说服之心,不再去见他。
不过李定国知道胡柱国是个人才,不然也不会成为吴三桂的“乘龙快婿”,而且早就传闻胡柱国是吴三桂军中一个比较另类的人。
胡柱国的祖上是大明的宁远军户,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死在建奴的手里,所以他从小就恨建奴,长大后加入了吴三桂统领的“关宁军”,因为作战勇敢,又善于谋略,屡次受到吴三桂的重用,直到吴三桂将自己的大女儿许配给他,以此来笼络他。
后来胡柱国随着吴三桂投降满清,做了满清的平西王额驸,官爵直至“征远大将军”、三等伯爵,可谓是功成名就。可是胡柱国心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父和父亲是怎么死的,屡次劝说吴三桂“反正”,可是都遭到了严厉的呵斥,最后虽然不再提起,却暗中联络了一些有“复明”志愿的人,时常在一起密谋如何“反清复明”。
当“咒水之变”发生后,吴三桂将永历皇帝从缅甸劫回昆明,胡柱国曾经向吴三桂建议,奉永历皇帝为君,举起“反清复明”大旗,反击满清。
胡柱国到那时还没有看清楚岳父的真实面目,吴三桂想在西南封地为王,而永历皇帝是他献给满清最好的“礼物”,怎么会答应他这么“幼稚”的请求。于是吴三桂非但没有答应他,还重责他四十大板,将他关进地牢“闭门思过”三个月。
等胡柱国出来后,得知永历皇帝已被勒死,不哭反笑,召集自己的亲密部下庆贺了三天,吴三桂以为是胡柱国想通了,遂赏赐了一座大宅子给他,并官升一级。
从此以后胡柱国对“前明”闭口不提,暗中却常与几个亲信表露心迹,对“大明”始终念念不忘。
姚大榜屠杀三万清军,胡柱国恨透了他,当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最后还是李定国亲自劝说,才将胡柱国说通,答应真心归附大明。
李定国怎么就能说通胡柱国归顺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李定国直截了当地告诉了胡柱国,大明永历皇帝还活着,又将永历皇帝是如何逃脱的,如今正在江西“兴师东征”,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胡柱国早就听闻江西一带有叛乱发生,但听到李定国所说,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原来是明军早就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了满清腹地,如今竟然已经开始东征江南。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胡柱国一副不可思议的模样,但转念一想,大名鼎鼎的晋王李定国能将这些告诉自己,是相信自己和笼络自己的意思,难道自己不要“投桃报李”吗?
胡柱国是吴三桂的大女婿,却对吴三桂的大女儿没有什么感情,不然也不会在府外养了几个小妾,当然这都是瞒着大夫人做下的,不然被大夫人知道,这几个小妾的性命堪忧。
另外胡柱国已经没有退路,三万清军被“活埋”,如果自己回到昆明,就算是吴三桂不处置自己,那些军属也得将自己活剐了。
“我还年轻,我不想死!”想来想去,胡柱国终于下了决心,真心归顺大明,既然做过“贰臣”,就不妨再做一次,起码复兴大明之后,人们不会再骂他为“汉奸”。
李定国说服了胡柱国,让姚大榜等人有些意外,不过他能加入“湘西联军”,足以抵得上千军万马。
辰州还有两万清军,多是湖南和贵州征募来的,战力也不高,却也不可小觑,毕竟是两万人马。如果“湘西联军”强攻辰州,先不说“联军”没有攻打坚城的经验,就是这两万人马,也够“联军”头疼的。
不过有胡柱国在,一切都变得再简单不过,胡柱国带领一万化妆成清军的“联军”士兵进入辰州城内,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辰州知府衙门,活捉了知府和辰州守将,两万全无斗志的清兵也乖乖地缴械投降。
两万清兵可是非常不错的兵源,李定国延续永历皇帝的做法,派人在两万俘虏中进行了一番鼓动和甄别,从湖南和贵州兵种挑出了一万人,编入“湘西联军”之中。有了这一万人的加入,又在辰州就近征兵,总共得到了一万五千名士兵,加上原来的士兵,“湘西联合军团”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余人,一跃成为大明各个军团中,实力最雄厚的军队。
“手里有兵,心里不慌”,姚大榜也来不及整顿编练,立即在请示李定国后,发兵三万进攻衡阳。此时的衡阳,因为两次调兵围剿湘西,守军已经所剩不多,只有一万余人。
对付这一万来人,姚大榜手里依然还有王牌,第一次“湘西大捷”中俘虏的衡阳副都统杨坤还被看押在地牢里,如果他肯配合,不愁拿不下衡阳。
杨坤不比胡柱国,他算是“铁杆汉奸”,对于归降一事,根本就是软硬不吃,不过他在姚大榜的手里,以姚大榜东厂番子出身的手段,落到他手里,总有办法让杨坤“回心转意”的。
“可怜”的杨坤在饱尝东厂“十大酷刑”之后,终于被撬开了牙关,答应为“联军”写一封劝降信。
衡阳城内的军官多是杨坤的旧部,其中几个手握实权的还都是杨坤提拔起来的,所以受到杨坤的劝降信后,开始丈二摸不到头脑,不过等到“联军”兵抵衡阳后,终于明白怎么回事了。
此时湖南已经乱成一片,岳阳突然发生“叛乱”,知府李任远扣押岳阳守备后,裹胁岳阳守军兵变,重新打出“大明”的旗号,此时正招兵买马,准备抗击湖南巡抚派来进剿的清军。
而吴三桂此时也是自顾不暇,在他来湘西的时候,滇西的“叛乱”已经扩展到了大理、楚雄一带,直接威胁着昆明。
所以衡阳守军在听说平西王大败逃回昆明后,开始是震惊,然后就是恐慌。如今“湘西联军”大军压境,衡阳守军根本没有守城之心,几个副将聚到一起,有的主张守城待援,有的干脆投降了事,有的说弃城逃跑,群龙无首之下,意见难以统一,最后弃城逃跑的主张占了上风。
在“湘西联军”抵达衡阳城外第二天,衡阳城东门大开,上万清军出城后,向东逃去。姚大榜早就料到清军会“弃城”,特意将东门放开,等清军出城后,在城东三十里的地方设下埋伏,将逃跑的清军全歼。
怎么能让清军逃跑呢?姚大榜可不想等清军恢复元气后,再给“联军”制造麻烦,所以这些清军必须消灭。
在攻下衡阳后,李定国和姚大榜又面临一个选择了,那就是北上攻打长沙,进而攻占湖南全境;还是南下两广,联合大明“第三军团”,攻下广州;又或者西进贵州,与贵州的“义军”会和后,再进入云南,与吴三桂“决一死战”。
这三个选择,都有利有弊,北上可以攻占“鱼米之乡”湖南,却要承受湖北、广东、贵州、四川等地清军的压力;南下两广,与尚可喜争夺广东,尚可喜手里兵马十余万,绝不是易于之辈,攻打广东的难度可想而知;西进贵州,趁吴三桂兵孤将寡之时,给予全力一击,可吴三桂有可能“困兽犹斗”,在采取守势之后,短时内肯定不会消灭他。
李定国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心想,如果万岁爷在此,他会怎么做呢?
而姚大榜起初有南下两广之意,广东乃是富庶之地,人口稠密,无论是税源还是兵源,都是上上之选,可唯一的问题就是“铁杆汉奸”尚可喜与他麾下的十万清军。
最后还是谭远山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北上湖南”是最佳选择,湖南如今乱成一团,清军实力不强,正是攻下湖南的最好时机,况且攻下湖南,还可以配合永历皇帝的“东征”大计,牵制湖北和四川的清兵。至于云南和广东,等皇帝东征结束,再回头收拾他们也不迟。
听到谭远山的见解后,李定国和姚大榜豁然开朗,当即决定北上攻打长沙,并计划在一个月内扫荡湖南全境,而后继续北上,进攻湖北。
(也许你认为我更新的晚了,也许你认为我偷懒了,可我告诉你,我很努力!心到佛知啊——
求点打赏,给孩子买点奶粉,呵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之大明永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之大明永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