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穿越之大明永历 第十三章 逃之夭夭

第十三章 逃之夭夭

目录:穿越之大明永历|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就在明军即将围歼大河东岸清军的时候,洪承畴率领一万清军赶到,使永历等君臣不得不重新考虑眼前的形势。

    西来的湖州清军大约两万余人,有一半被困在大河东岸,另外一半正在西岸想办法渡河救援东岸。本来再有两三个时辰,以明军的战力和火力完全可以消灭东岸的清军,然后再相机消灭西岸的清军。可是现在洪承畴率军出现在小山的东边,随时都可以加入战团,东西两面夹击明军。

    再看小山相比四周低洼的地方,是一个高点,可以俯瞰四周,东西两面是清军,南面是一望无际的泥泞稻田,北面是碧波荡漾的太湖。而明军则集中在小山的西面,按照兵法上讲,这就是“险地”。

    明军要撤退的话,东西两面是想都不用想,不说洪承畴的一万清军,即使是西面的大河也是一道天堑。南面的稻田和北面的太湖也不可能,稻田里泥泞难行,想通过太湖撤退,也得要有船才行。

    原来是永历想要引诱洪承畴出城,如今洪承畴尾随而来,却无处下口了,这让永历、郎廷佐等君臣无不大急,永历鬓角的汗水都淌了下来。

    “诸位,要下令撤退吗?”永历急问道。

    “陛下,现在不能慌乱,也不能撤退,否则清军便有机可趁了!”乔贵乐答道。

    “那你说怎么办?”永历又问道。

    乔贵乐看了一样东边正缓缓出现在大路上的清军,说道:“陛下,此地居高临下,还是比较易守难攻的,不如我们将进攻的军队撤回来,然后上山固守,即使大河对面的清军过来,再加上东边的清军,臣以为我们也能守上一段时间。”

    这时郎廷佐说道:“守上一段时间?我们在这里,外无救兵,内无粮草,如何能守住?”

    “可是只有这个办法能保存一线生机,不然我们撤往南边的稻田,要是陷在里边,不就成了清军的口中之物了吗?”乔贵乐反驳道。

    郎廷佐听完,低头沉思了片刻,而后抬起头,对永历说道:“陛下,乔大人的办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看来只有这么做了,我们先守住小山,洪承畴虽然兵力是我们的两三倍,但短时之内是攻不上来的,我们可以趁机派人出去向南京和浙西求援。”

    永历无奈地点点头,说道:“好吧,马上传令,命令山下的军队撤回小山,将小山周围的防御布置好,以防清军进攻。”

    就在明军撤回小山,郎廷佐和廖习凯刚刚布置完毕防御,洪承畴的军队到达了距离小山不足两里的地方。

    永历当然不愿意给清军排兵布阵的时间,立刻下令山顶的两门大炮开炮,将山下的清军炸得人仰马翻,使得洪承畴来不及摆下阵势便只好后退四里。

    因为明军撤退到小山上,本来被围困在小山和大河之间清军终于可以摆脱围困,因为大路就在小山脚下,所以“大命不死”的苏克勇不敢走大路,一面派人寻找木材修造木桥,一面率领残部绕着小山,赶去与洪承畴会合。

    苏克勇所部清军虽然能侥幸解围,但损失也很惨重,大约战死了两千多人,那些尸体正横七竖八地躺在路边的稻田里,而苏克勇在撤退的时候,根本就没想为他们收尸。

    永历知道现在形势已经对换,开始是湖州清军过桥后,遭受了突袭,差点就要将他们全歼,而现在明军却只能退守小山,防止洪承畴以优势兵力攻山。

    当他看到大约有一千人的清军正在搬运木头,修补那座木桥的时候,更是无可奈何,有心派兵下山去阻止,可是洪承畴正等着自己这么干,只要明军下山,洪承畴必然会趁机率军出击,截断山上和山下明军的联系,然后再分而击之。

    所以此时只能放任清军修好木桥,然后桥西的清军过桥,如此一来,围困小山的清军兵力将达到三万余人,山上的明军的形势就更加危急。

    突然郎廷佐拽了一下永历的衣袖,指着小山北面得太湖说道:“陛下,你看太湖里的是什么?”

    永历的视线一直盯着那座木桥,听到郎廷佐的话,马上转头去看,发现北面太湖的湖面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点,一眼望不到边际。

    “那是什么?”永历疑惑地问道。

    “陛下,那是船只!”郎廷佐答道。

    “船?”永历迷惑极了,心道太湖上出现了这么多船,难道是渔船吗?

    过了一会儿,随着湖中的船逐渐接近岸边,永历等人终于可以看清楚果然那些黑点都是船,虽然不大,但是起码在上千艘以上,而且船上站满了人。在这些小船的中间是十余艘大船,都是较大的艨艟战船,其中正中心的最大,竟然有三层楼那么高,有可能就是所谓的“楼船”。

    “他们是什么人?”永历急忙问道。

    “陛下,太湖中有无数的水盗,其中最大的一支水盗,头领叫做“过江龙”邓宁,手下有三千多水盗,船只无数,整个太湖的水盗都以他马首是瞻,眼前遍布湖面的船只,来的应该是邓宁无疑了!”郎廷佐说道。

    郎廷佐过去乃是两江总督,他对江南的绿林匪盗颇有了解,这太湖中的水盗胆大包天,甚至在他刚就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倾巢出动侵袭过苏州,后来他几次派兵围剿,都因对方太狡猾,铩羽而归。

    现在太湖上出现了上千艘大小船只,郎廷佐当然能猜到是太湖“过江龙”来了,可是他此时到来,是怀着什么目的呢?明军和清军大战,好像跟他没什么关系吧?他是敌,还是友?

    正当永历和郎廷佐迷惑的时候,太湖上的船队突然转向,向大河的西边驶去,只有一艘小船向东岸而来。

    那艘小船靠岸以后,从船上蹦下来五个人,向小山这边跑来,而“过江龙”的船队则在大河西边靠岸后,船上的“水盗”立刻下船,向清军扑去。

    一千条船,船上的水盗可不少,大约有六七千人喊叫着向清军冲去,其中一部分船队还驶入大河,向木桥这边冲来。

    “啊”永历此时是又惊又喜,看来“过江龙”不是敌人,而是友军了,不然他也不会向清军发起进攻。

    洪承畴可能也发现了这个情况,小山的清军绕过小山,快速地向西边的大河靠近。

    山下的清军本来距离小山较远,为的是防备山上的炮击,等他们绕过小山想要接近大河的时候,山上的大炮正好可以打到他们。

    “开炮!”永历马上下令开炮。

    此时木桥就快要被修好,不过还没等西岸的清军渡河,从太湖逆流而上的船只已经抵达木桥,在点燃了船上堆积的稻草后,船上的水盗马上跳进了河里,而燃烧的船只也引燃了木桥,清军因为没有船只,即使想救活,也已经来不及了。

    这个时候,西岸的清军虽然多达万人,但是水盗打起仗根本不讲章法,冲上岸后,马上杀入清军阵营,将清军逼得连连后退。

    从小船上下来的五个人终于上到山上,等永历看清楚来人后,立刻惊喜万分,其中一个竟然是李嗣兴!

    李嗣兴见到永历,远远的就跪下叩首,口呼万岁后,大声斥责自己“罪该万死”。

    现在可不是“治罪”的时候,永历让李嗣兴起身,然后叫他过来,马上开口询问这一切到底怎么回事。

    原来李嗣兴与两千多明军被困在太湖中的荒岛上有三四天,靠着吃岛上的野果,或者下水捉鱼,才没有饿肚子。就在李嗣兴以为“水盗”们要把自己抛弃,困死在荒岛上的时候,太湖水盗的大头领“过江龙”出现了,同时还有一个李嗣兴的熟人,“混江龙”麦复。

    麦复自从被洪曜捉住,被永历收服,跟随永历回到井冈山后,便与李嗣兴认识了,而且二人还有一些共同点,一来二去便成为了要好的朋友。

    李嗣兴兵败湖州,与永历失去联系,不知去向。靳统武自告奋勇要负责寻找李嗣兴,可他不熟悉江南,这时候随军而来,终日无所事事的麦复得知后,为了自己的好友,他主动提出要去太湖附近寻找李嗣兴,于是靳统武同意后,他就来了太湖。

    “混江龙”麦复,“过江龙”邓宁,二人本来就是师兄弟,不过一个在长江上打劫混日子,一个却是太湖的巨匪。麦复到了太湖,他知道要找到李嗣兴,凭自己一个人根本就是大海捞针,但是如果得到自己的师兄邓宁帮忙,那么基本上就不会费什么事,谁让人家是太湖的地头蛇呢。

    果然在麦复见到邓宁以后,将自己的来意一说,邓宁马上就想到了被自己设计困在荒岛上的那支明军。其实邓宁将李嗣兴困在荒岛上,也不是想致人死地,他有自己的盘算,就是想趁机收服那两千明军,壮大自己的实力。

    当邓宁听说自己困住的明军主将叫做李嗣兴,竟然是大明晋王李定国的嗣子,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错。李定国叱咤华夏,乃是很多绿林好汉敬仰的人,如今自己冒犯了他的嗣子,邓宁当然觉得不安。此外麦复现在是大明的官员,也希望自己的师兄随自己归顺大明,于是他便好言相劝,希望邓宁能归顺大明朝廷,并且保证他能够得到重用。

    就这样,邓宁在考虑再三后,决定归顺大明,第二天便亲自去荒岛迎接李嗣兴。好在李嗣兴很大度,对于邓宁设计自己,也没放在心上,又看在他是麦复的师兄份上,当即表示会向大明皇帝引荐他。

    邓宁纵横太湖十余年,非常精明,他知道此时正是大明的用人之际,自己率领太湖水盗归顺,肯定会得到大明皇帝的重用,不然自己的师弟麦复,只是几十个水盗的头领,都得到了官职,何况自己手下有三千余人,上千条船。

    太湖是邓宁的势力范围,周边的风吹草动,他能很快全部知晓,当明军与清军在吴江城对峙的时候,他便想与李嗣兴去吴江觐见永历,但没想到在今早突然接到庙港一带有两军交战的消息。

    要想得到重用,光有人还不行,还得让有所表现才行。邓宁与李嗣兴、麦复商量后,一致决定马上率领船队去太湖以西的庙港支援明军。

    船队到了庙港附近后,邓宁马上率军下船突袭清军,他知道自己只有三千多人,加上李嗣兴的明军,也不过六千人马,所以他选择了大河西岸的清军,并且派人破坏掉河上的木桥,以防东岸清军增援。李嗣兴先来小山禀报,钱三海则与邓宁、麦复在一起指挥与清军的战斗。

    这就是李嗣兴交代的事情经过,等永历听完,再回头去观察大河以西的战场,发现太湖水盗果然英勇,打的清军只有招架之力,而东岸的清军却只能干瞪眼,不能马上过河。

    突然大河以西的更远处又出现一支军队,正向战场赶去,永历透过“千里镜”恍惚地看到旗帜上一个硕大的“明”字。

    永历心想:此时能出现的明军肯定是黑山和方孝玉的“第二军团”,他们终于赶到了,不用想西岸的清军必然会被全歼,至于大河东边的清军——

    忽然,永历看到山下的清军调头了,从原路沿着大路向东撤退。

    “哈哈,洪承畴这只老狐狸,连河西的清军都不管,自己却要先逃跑了!”永历笑道。

    可是西岸的明军因为木桥已毁,不可能马上渡河,而小山上的明军只有一万人,清军的撤退速度又快,未必能拦得住对方,所以永历只能放任洪承畴又一次“逃之夭夭”了。

    (今天状态不好,上传的晚了,头疼啊!我要感谢老马1,谢谢你的再次打赏。)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穿越之大明永历》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穿越之大明永历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