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燃烧的海洋 第一百二十六章 飞行的陆军

第一百二十六章 飞行的陆军

目录:燃烧的海洋|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一百二十六章飞行的陆军

    第二代地面战平台的重点不在动力系统上,而是在行走系统上

    最初的时候,陆军只对第二代地面战平台提出了一个战技术要求:必须具备全地形机动能力

    看上去,这个要求并不高

    在保守意义上,坦克等履带式作战平台就具备全地形机动能力

    可是这次,陆军对“全地形”加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任何地形环境,而不是特指几种特殊地形

    这样一来,这个要求就非常高了

    说得严峻一些,在以往的所有行走机构中,恐怕只有气垫系统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而且还无法全部满足

    在最初的研制中,各大厂商都把重点放在了气垫系统上

    只是,随着研究工作深入展开,越来越多的工程师认识到,气垫系统根本无法达到陆军的要求,因为无法适应所有特殊地形,比如在山地与高海拔地区的效率非常低,而这些地区由是陆军的主战场除此之外,气垫系统还存在很多固有缺点,比如效率低下、毛病率较高等等

    结果就是,从二零四八年开始,各大厂商不得不另辟蹊径

    当时,前景最为光明的应该是“气动增升系统”,即用内置式升力风扇,使地面战平台获得有限的低空飞行能力

    问题是,这一系统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缺点

    最大的问题就是推进效率低下,很难作为地面战平台的主要行走系统,也就无法完全取代履带等保守行走系统

    在二零四八年底,北方重工拿出了一套设想方案,即在原有的履带系统的基础上,安装两台大功率升力风扇,使地面战平台能够通过履带系统无法到达的特殊地段,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依然依靠履带系统行走

    能够说,这是当时能够提出来的最好的设想方案了

    当然,最大的问题就是,升力风扇过于庞大,很难集成在作战平台里面,只能通过外挂的方式临时配制

    明显,这不合陆军的胃口

    只是在推销的时候,北方重工的工程师提到,只需为第一代地面战平台配备第二代燃料电池,安装升力风扇的接口,就能通过改装的方式,使第一代地面战平台具备全地形机动作战能力

    对陆军来说,这确实是个非常大的诱惑

    为此,陆军为北方重工提供了一份价值数百亿元的合同,委托北方重工在外置式升力风扇系统上进行愈加深入的研究

    到了二零四九年十月份,北方重工在第一代地面战平台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第一辆具备全地形机动作战能力的样车在随后的测试中,这辆样车取得了严峻成功,即依靠安置在车体两侧的两台七千五百千瓦的升力风扇,重量为四十四吨的地面战平台通过陆军设置的所有考验

    问题是,这并非陆军希望得到的第二代地面战平台

    在测试中,这台样车也暴显露了许多问题,比如在高海拔地区,升力风扇的效率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以上,导致平台的机动性能大幅度降低,以至无法在海拔高度过四千五百米的地区使用

    当然,这不是最严峻的问题,终究海拔在四千五百米以上的战场少之又少

    最突出的问题,还是在防护上,即暴露在外的两台升力风扇很容易被摧毁,而只需有一台升力风扇出问题,平台就将丧失机动能力,而在地面行走的时候,升力风扇将成为巨大的累赘如果在作战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等于降低了平台的战斗力,或者得让乘员冒着炮火到车外卸下升力风扇

    虽然当时北方重工提出了处理方案,比如能够采用自卸系统,即在不使用的时候,自动抛弃升力风扇,但是这仍然让陆军非常不满,因为外置式升力风扇非常高贵,别说在战场上抛弃,能否大量采购都是个问题

    在北方重工致力于外置式升力风扇的时候,南方机械把重点放在了内置式涡轮升力发动机上,即在平台内部安装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降低升力系统的总质量,使平台获得有限的低空飞行能力

    现实上,这个方案愈加不合陆军的胃口,因为这意味着要为平台提供燃料

    明显,在陆军全面向电动化时代迈进的时候,涡轮风扇发动机根本不符合时代要求

    从发展前进上看,最有希望的仍然是衡泰集团提出的方案,即为地面平台配备内热式动力系统

    按照衡泰集团提交的方案,内热式动力系统将集升力与行走系统与一体,而且统一由燃料电池供电,只是采用两种不同的动力传输装置在需要低空飞行的时候,动力将主要输出到升力系统上,而在地面行走的时候,则主要输出到履带系统上,从而避免采用两套行走机构,最大限度的降低系统质量

    问题是,该方案的研制难度也最大

    要知道,到了二零五零年,内热式动力系统的推重比还不到三如果以纯升力模式来使地面战平台获得低空飞行能力,仅动力系统就要占到平台总质量的百分之四十,而这根本不可能实现在一套成熟的、可用的地面战平台上,动力系统占的比重不会过百分之十,最好能控制在百分之五以内如果算上行走系统、能源系统等,则应该尽可能的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以内只有达到这个要求,地面战平台才能配备足够的装甲、足够强的火力,也才具备作战能力

    如此一来,内热式动力系统的推重比至少要达到二十,才能满足需要

    明显,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

    拿涡轮发动机来说,推重比从三提高到二十,花了足足七十年就算内热式动力系统的发展前景乐观,没有二十年也很难办到

    问题是,陆军等不了二十年

    正是如此,在二零五零年之前,陆军把重点放在了基础研究之上,仅以合同方式委托北方重工改进外置式升力系统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北方重工能把外置式升力系统的成本降下来,而衡泰集团能够及时开发出第三代燃料电池,该方案仍然具有可行性,而且很有可能用来改进第一代地面战平台

    说得间接一点,陆军在第二代地面战平台的研制工作上,依然步履艰难

    如果没有严峻的技术**,恐怕在二零七零年之前,第二代地面战平台依然得停留在图纸上

    从该项目上能够看出,陆军的野心非常大

    以至能够说,陆军希望借助第二代地面战平台,一改从属地位,再次成为队的中坚力量

    要知道,第二代地面战平台将把陆军带入“飞行时代”

    只需该平台能够在技术上取得突破,陆军就将告别地面,至少短暂告别地面,获得在任何地形下作战的能力,成为一支通过大型电动运输机进行战略机动、自身具备战役与战术空中机动能力,而且能够在地面承担攻坚任务的综合性军事力量,获得远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强大作战能力

    设想一下,一支能够在任何环境下、以每小时数百公里的度进行突击、不再沿公路与铁路线运动的装甲集群能够在未来战场上发挥多大的作用?能够说,这将完全改变未来地面战争的面貌

    要知道,从热兵器时代开始,道路就是陆军的命脉进入机械化时代之后,公路与铁路是地面战争的基础说得形象一些,公路与铁路就是棋盘上的网格线,再强大的陆军也得依靠公路与铁路当这些限制陆军的网格线不存在了,陆军能够在愈加广阔的范畴内自由的运动作战,地面战会是个什么样子?如果用这样一支陆军来打未来战争,而且对手依然得遭到限制,那么未来战争又会是个什么样子?

    从军事学的角度讲,中国陆军积极追求的第二代地面战平台所引发的变革,绝不亚于淘汰了步兵战线的机关枪、以及淘汰了堑壕战术的坦克如果中国陆军能够拔得头筹,那么在下一场战争中,中国陆军将像二战初期的德国装甲部队一样,获得全面优势,在战场上所向披靡

    也正是如此,戚凯威才会不顾一切的推进第二代地面战平台的研制工作

    只是在四零年代,不管是戚凯威,还是那些抱着梦想的陆军军官,都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即第二代地面战平台的技术难度太大了,根本不可能在数年、以至十数年间取得严峻突破

    结果就是,陆军不得不把重点放在对第一代地面战平台的改进上

    现实上,这也正是牧浩洋做出让步,启动第二代地面战平台的研制工作,却没有批准第一代地面战平台改进工作的主要原因

    要知道,改进第一代地面战平台,花费肯定会非常巨大

    只是,在这个问题上,戚凯威采取了说一套、做一套的办法,即以研制第二代地面战平台为掩护,为改进第一代地面战平台进行技术储备除了委托北方重工发展外置式升力系统之外,陆军还在其他方面下了大功夫

    第一百二十六章飞行的陆军

    第一百二十六章飞行的陆军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燃烧的海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