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燃烧的海洋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三大定律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三大定律

目录:燃烧的海洋| 作者:| 类别:历史军事

    第二百七十九章三大定律

    做为“宇宙人类之母”,陆雯有两大特殊贡献。一在科技领域,主导开发了空间推进系统,也就是反重力场推进系统,为人类迈向宇宙深层空间打下了基础。二在人文领域,提出了宇宙社会学三大定律,为人类文明在进入宇宙深层空间之后,发现外星文明、处理与外星文明的关系打下了基础。

    这两个重大贡献,缺一不可。

    对宇宙人类来说,前者是物资基础,后者是精神基础。

    如果陆雯只做出了其中一个贡献,她也不会获得后世的巨大肯定。

    即便在数百年之后,陆雯提出的宇宙社会学三大定律,依然被宇宙人类奉为处理外星文明的铁律。

    这三大定律是:

    一,外星文明依然适用“适者生存”的达尔文进化论。

    二,任何一种高度进化的文明都具有无限繁衍的倾向。

    三,不同文明在首次接触时总存在猜忌与恐惧。

    这三条定律,从根本上阐述了宇宙文明的本质。

    对这三大定律进行系统性解释,能够概括的归纳为:任何物种都只能在竞争、以及内部竞争中发展壮大,进而衍生出智慧声明、进一步发展成文明。这种通过竞争产生的文明,生存为第一要素,繁衍则是生存的先决条件,会在文明的各个阶段,都倾向于基于自然资源的无限化,而这种倾向将直接导致资源枯竭,因此资源将成为限制物种繁衍、刺激物种内部竞争、推动物种进化的关键因素。依赖于资源的发展方式,使任何进入宇宙阶段的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交往时,都以控制与获取资源为主要目的,而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以及竞争所导致的暴力文化倾向,必然会导致猜忌与恐惧,最终演变成文明之间的冲突,结果是宇宙文明依然适用“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有了这三大定律,就不难理解该如何与外星文明交流了。

    对于人类来说,显然还过于弱小,任何一个能够来到太阳系的外星文明,都能轻而易举的毁灭人类。

    可以说,在宇宙文明这个阶段上,人类还是一个初生婴儿。

    这三大定律,从根本上指导了人类的宇宙探险活动。

    在最初阶段,这些探险活动几乎都是由中国单独承担的。特别是在最初五十年里,中国在宇航技术上的主导地位,使得中国几乎单独控制了人类的宇航活动,也就有效避免了毁灭**件。

    当时,第一个影响就是成立了“宇航事务委员会”。

    名义上,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各个盟国共同参与空间站的建设工作,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宇航事业。实际上,该委员会的根本任务是防止其他任何国家开发、掌握与利用反重力场推进技术,防止出现任何足以使人类灭亡的事件发生,系统全面的控制人类的宇航活动。

    该委员会的首任主席就是牧浩洋。

    这个时候,牧浩洋已经是中国大元帅了,而且战争部已经解散,总参谋部也改组成为参谋长会议。

    牧浩洋担任委员会主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采纳陆雯的建议,在小行星空间部署重力场波动探测器。

    毫无疑问,这是一项规模极为浩大的工程。

    小行星空间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科学研究已经表明,分布在该空间内的数百万颗小行星,是一颗体积与质量比火星稍大一些的类地行星的遗留物,而这颗类地行星大约在三十亿年前,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发生了大爆炸,除了产生数百万颗小行星,还为太阳系贡献了更多的彗星。说得简单一些,大爆炸之后,径向速度在轨道面内的成了小行星,其余的成了彗星。

    这项工程是要在小行星空间内,部署大约一万二千台重力场波动探测器。探测器将无一例外的部署在某一颗较大的小行星、比如谷神星附近,以小行星做屏障,监视太阳系内的重力场波动情况。

    最初的时候,牧浩洋觉得这项工程有点疯狂。

    要知道,在陆雯提出这项工程的时候,人类还没能再次登月,连飞往火星都只存在于计划之中。

    所幸的是,这项工程并不疯狂。

    二零五八年初,陆雯就拿出了一套可行性方案,即利用建造国际空间站,定期向小行星空间发射重力场波动探测器。准确的说,是发射携带了重力场波动探测器的宇宙飞船,而这些飞船不会留在小行星空间内,将在释放出重力场波动探测器之后,对木星、土星、海王星与天王星这四颗巨行星科学探测,今后还将对冥王星、与冥王星组成双行星系的卡戎星、同初柯伊伯带的鸟神星与妊神星,以及更加遥远的奥尔特云进行科学探测。如果有可能,还将用来执行一些更加重要的宇航科学探测任务。比如,去搜寻那颗早有科学家预测,与地球处在同一轨道上,相差一百八十度、即正好被太阳遮挡住的类地行星,即所谓的“地球镜像行星”。

    当然,最主要的探测任务,都集中在小行星空间内。

    对人类来说,最近的宝藏,很有可能就是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数百万颗小行星。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与灶神星等多颗较大的小行星,还预测一些小行星上拥有极为贵重的自然资源。比如,早在半个多世纪前,美国的天文学家就探测到了一颗直径超过一百公里、完全由铁矿石组成的小行星,或者说就是一块巨大的铁陨石,而其储存的铁元素,是地壳中全部铁矿储量的一万倍。还有科学家预测,小行星带里,很有可能有一颗、或者多颗由重金属构成的小行星。对人类来说,这些不算太遥远的小行星,绝对是无价宝藏。

    可以说,小行星的巨大价值,根本无法用财富来衡量,更应该重视其对人类未来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

    比如,在飞往宇宙深处的时候,就可以在小行星带上建立前进基地,利用小行星上的资源生产与建造宇宙飞船。要知道,小行星的引力都非常小,宇航活动更加便捷,而且离处于太阳系中间的大行星非常近。

    陆雯的计划中,就将用大量宇宙飞船去探测小行星。

    所幸的是,这项工程虽然规模巨大,但是实施的难度并不大,特别是在重力场屏蔽材料的生产技术提高之后,基本上是一项简单的工业生产工作了。至于重力场波动探测器与运载飞船,都是无人操作的。

    当然,这项工程还推动了另外一项技术快速发展。

    这就是量子通信技术。

    在该工程中,最大的麻烦就是通信。如果使用传统的通信手段,那些部署在小行星空间的探测器发出的信息,要到一个小时、甚至数个小时之后才能传回地球,而且通信设备的功率必须足够大,电磁波信号在传回地球的时候才有足够的强度,也才能被地球轨道上的通信卫星截获。

    如果有一种更加有效的通信手段,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毫无疑问,最有效的通信手段,就是量子通信技术。

    按照量子理论,两个相同的量子,不管间隔多远,其中一个量子发生变化,另外一个量子将立即发生变化,不受光速限制。也就是说,基于量子理论的通信技术,不再受到空间距离的限制,不管空间距离有多远,都能在瞬间传递信息。

    问题是,攻克量子技术的难度,似乎比克服反重力场技术还要大。

    事实上,直到五十年之后,也就是一万二千套重力场波动探测器全部部署好之后,量子通信技术也没有问世。

    当然,不可否认,陆雯规划的工程,直接促成了人类在量子技术领域的大发展。

    后来,在国际空间站建成之后,由中国牵头、三十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物理学实验中心”项目就启动了,该项目的核心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造一个可以容纳一万名科学家的空间实验中心。更加疯狂的是,还将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建造一个环绕地球的高能粒子加速器!

    后来,正是这个巨大的粒子加速器,使人类敲开了量子理论的大门。

    毫无疑问,这些都是烧钱的浩大工程。

    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在战后推行的基本国际政策,即通过大量烧钱的项目,消化掉在战争期间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在战后数十年内逐渐降低国家开支。

    所幸的是,巨大的科研投入,也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

    只是,这种以科学探索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持续多久,绝对不是值得乐观的事情。

    要知道,在科学领域投入的海量资源,等于稀释了社会财富,也等于给经济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发展模式迟早有一天会走到尽头。

    也正是如此,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多年之后,中国不得不公布在二零五七年获得的惊人发现。

    不管怎么说,科学探索永无尽头。

    在迈向宇宙深处的道路上,人类能够走出第一步,头号功臣就是陆雯。

    *

    第二百七十九章三大定律

    第二百七十九章三大定律,到网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燃烧的海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燃烧的海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